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合集下载

WilliamWordsworth

WilliamWordsworth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1770.4.7~1850.4.2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

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

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

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

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

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

1802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

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

同时,在政治上日渐保守。

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

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

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

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聚集,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湖畔派”。

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

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他的作品还有《不朽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

1770年4月7日,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出生在英国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拜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19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拜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拜伦生平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

他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

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

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

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是同性恋吗拜伦长大成年后就长的十分帅气,他身高有1.78米,体重在60—89之间,他少年时候肥胖,但在进入剑桥大学后,减肥成功,甚至因为漂亮而出名。

之后拜伦很在意外表,甚至用节食来保持体形,睡觉头上还要戴卷发纸。

在拜伦二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出版,便红透英伦。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1.湖畔派诗人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

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1)骚塞骚塞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写过不少抒情叙事诗,充满离奇怪异的形象,美化封建制度,宣扬神秘主义。

长诗《审判的幻影》,是一部为反*动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典型作品。

(2)华兹华斯①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了《抒情歌谣集》。

1800年,当《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

这篇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②华兹华斯在很多诗中描写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还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

他的诗也完全体现着他的诗学,意境清新、形象生动、极有情趣。

③华兹华斯在一些诗中探讨了大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在诗中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加以歌颂,也因此他被誉为自然诗人。

④华兹华斯关于诗歌改革的主张以及他的创作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⑤其重要作品有《丁登寺》、《序曲》,组诗《永生的了悟颂》、《露茜》,抒情诗《孤寂的刈麦女》、《杜鹃颂》等。

(3)柯尔律治①他的长诗《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脱贝尔》等都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佳作。

②柯尔律治的诗具有神秘浪漫色彩,常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尽力写得逼肖现实生活。

③柯尔律治在理论批评著作中强调形象思维,特别看重想像的力量。

他认为想像力是诗人的最高品质,有了想像力,诗才有了灵魂,真正的诗人都有想像力,而庸才只有幻想。

2.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以及略后的济慈,他们与“湖畔派”诗人不同,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倾向。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基本资料:姓名: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性别:男出生年月:年1月22日出生地:英国伦敦称谓: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生平履历表年1月22日拜伦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年拜伦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就是个不勤奋的学生,很少听讲,却广为写作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着并作,同时也专门从事射击、、饮酒、狩猎、游泳、摔跤等各种活动。

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从-,拜伦赴美回去东方旅行。

在旅途中,他已经开始文学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筹划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年2月问世,震惊了文坛,并使拜伦一跃沦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

然而这并没并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让步。

他在早年就看见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固执、伪善、恶魔及仇恨,他的诗一直就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年,拜伦一直生活在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在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

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所在阶级所固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拜伦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年,拜伦因私生活受上流社会的排挤,愤而迁居意大利。

在意大利,他写下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年)。

四年级下-英法文学导读-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

四年级下-英法文学导读-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

英国三大诗人拜伦(1788 - 1824)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跛足的理想主义者,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拜伦所创造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们都是孤傲、狂热的叛逆者,孤独苦闷的骄傲者。

雪莱(1792 - 1822)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有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和《致云雀》等,其作品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也正因为如此,雪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济慈(1795 - 1821)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和《希腊古瓮颂》等。

济慈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且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的天才诗人,英年早逝,却有多部作品传世。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知识链接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衰落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狂热的文学浪潮——浪漫主义运动,我们本课所讲的拜伦、雪莱、济慈都是这一运动中的先驱。

熟悉欧洲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的大解放。

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大陆上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在这场大的变革之中,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而后来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正是在这场大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场大变革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穷兵黩武,而其后的复辟王朝又逆行倒施。

种种复杂的情绪汇在了一起,诗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表现武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运动揭开帷幕了。

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久的文学浪潮中,诞生了一大批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作家: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拜伦、雪莱、济慈,法国的雨果、乔治桑、梅里美……正如拜伦、雪莱与济慈的诗歌一样,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炽热的感情,这种炽热来源于人们积累已久的、深厚的感情。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湖畔派三诗人指的是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这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梅尔这两个湖畔居住,他们写的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出生于1770年,他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律师之家,但是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3岁父亲也离开了他,1787年进剑桥大学。

1975年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和诗人柯勒律治认识,两人一起出版了《抒情歌瑶集》。

《抒情歌瑶集》的创作是一种崭新的风格,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骚赛出生于1774年,出生于布里斯托的一个布商家庭,是“湖畔派”三诗人中人气最差的一位。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

柯勒律治出生于1772年,是英国的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湖畔派的艺术主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
创作的《抒情歌诗瑶集》再版《序言》还有《诗的措辞》中,他们的作品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用来表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恶。

英国诗歌赏析

英国诗歌赏析

英国诗歌赏析导言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作品更是为人所推崇。

从中世纪的古老诗歌传统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时期,英国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了各种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英国诗人入手,进行一些具体的赏析和分析。

一、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被公认为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在他较短的生命中,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有许多包含着令人难忘的诗歌。

莎士比亚的诗歌展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爱情、人性和权力等主题的深入剖析。

例如,在他的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运用了美妙的诗句表达了两位年轻恋人之间的激情和悲伤。

其中一句“但愿这种荣耀是夏季最少的鸟儿,飞得最高的鸟儿”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莎士比亚的诗歌才华使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并成为世界各地戏剧演员和诗歌爱好者的珍藏。

二、约翰·基茨约翰·基茨(John Keats)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优美的形象、深情和富有感知力的文字而闻名。

基茨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艺术和爱情的热情。

他的一首著名诗歌《秋夜长诗》描述了一个富有画面感的秋天夜晚。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与温暖。

基茨的诗歌作品也探讨了许多深刻的主题,例如生死、时间和美的本质。

他的作品常常将寻找内心世界与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相结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威廉·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具有启发性和敏感性的杰作。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主要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内心的关注。

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倡导人们回归大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他的著名诗歌《世界太多吵闹》以诗人的视角观察现实世界,描述了城市生活的嘈杂和丛林中的宁静。

外国浪漫主义诗人 名字大全

外国浪漫主义诗人 名字大全

外国浪漫主义诗人名字大全篇一:外国浪漫主义诗人是文学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探索。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外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名字大全:1.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美国著名诗人,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题。

2.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Thomas Traherne)——瑞典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死亡、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探索,被誉为“北欧文学之光”。

3. 爱德华·阿灵顿·罗宾逊 (Edward Arlington Robinson)——英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对人性的探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回忆为主题。

4. 乔治·戈登·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英国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爱情、自然和人性的探索,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

5. 海涅 (Heinrich Heine)——德国著名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爱情、人性和历史的探索,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法国著名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以对自然、人性、爱情和社会的探索为主题,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7. 约翰·济慈 (John Keats)——英国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对生命、爱情、自然和文学的探索为主题,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除了以上这些著名的诗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外国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探索。

篇二:外国浪漫主义诗人是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部分之一,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感性、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外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名字大全:1.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美国著名诗人,被认为是美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

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

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

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

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

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

拜伦作同名讽刺长诗一首,对乔治三世和骚塞作了尽情的揶揄奚落。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是多产诗人。

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诗作有:《爱尔兰人之歌》《战争》《魔鬼出行》《麦布女王》《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大法官》《奥西曼迭斯》《逝》《一朵枯萎的紫罗兰》《召苦难》《致玛丽》《伊斯兰的反叛》《1819年的英国》《饥饿的母亲》《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罗萨林和海伦》《钦契》《含羞草》《云》《致云雀》《自由颂》《阿多尼斯》《一盏破碎的明灯》
剧本有:《倩契》《暴虐的俄狄浦斯》《希腊》
论文及散文有:《无神论的必然》《自然神论之驳斥》《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诗的辩护》
译著有:柏拉图《会饮篇》荷马《维纳斯赞》等但丁《地狱》篇部分歌德《浮士德》部分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的人生只有二十几年,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作品有《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这一时期英国还有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