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英国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
阅读作业和读书笔记。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选读。
2.3 教学方法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魅力。
2.4 教学评估剧本表演和创作。
相关作品的阅读报告。
第三章:启蒙时期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作品选读。
3.3 教学方法分析笛福和斯威夫特的作品,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思想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探讨启蒙时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4 教学评估写作练习和讨论。
阅读报告和读书笔记。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乔治·戈登(Lord Byron)的作品选读。
4.3 教学方法分析华兹华斯和戈登的作品,探讨其对自然、人和情感的描绘。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体验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表达。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英国文学的魅力,提高英语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英国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3.2 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3.3 英国文学的重要时期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时代背景2.2 莎士比亚2.2.1 生平简介2.2.2 代表作品2.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2.3 斯宾塞2.3.2 代表作品2.3.3 作品分析:《仙后》2.4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启蒙时期3.1 时代背景3.2 约翰·洛克的《人类理解论》3.2.1 生平简介3.2.2 代表作品3.2.3 作品分析:关于知识的来源和范围3.3 丹尼尔·笛福3.3.1 生平简介3.3.2 代表作品3.3.3 作品分析:《鲁滨逊漂流记》3.4 作业与评估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时代背景4.2 威廉·华兹华斯4.2.1 生平简介4.2.2 代表作品4.2.3 作品分析:《抒情歌谣集》4.3 简·奥斯汀4.3.2 代表作品4.3.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4.4 作业与评估第五章:维多利亚时期5.1 时代背景5.2 查尔斯·狄更斯5.2.1 生平简介5.2.2 代表作品5.2.3 作品分析:《双城记》5.3 夏洛蒂·勃朗特5.3.1 生平简介5.3.2 代表作品5.3.3 作品分析:《简·爱》5.4 作业与评估第六章:现代主义时期6.1 时代背景6.2 詹姆斯·乔伊斯6.2.1 生平简介6.2.2 代表作品6.2.3 作品分析:《尤利西斯》6.3 弗吉尼亚·伍尔夫6.3.2 代表作品6.3.3 作品分析:《到灯塔去》6.4 作业与评估第七章:当代文学7.1 时代背景7.2 威廉·戈尔丁7.2.1 生平简介7.2.2 代表作品7.2.3 作品分析:《蝇王》7.3 伊恩·麦克尤恩7.3.1 生平简介7.3.2 代表作品7.3.3 作品分析:《儿童的行为》7.4 作业与评估第八章:英国戏剧8.1 概述8.2 威廉·莎士比亚8.2.1 生平简介8.2.2 代表作品8.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8.3 约翰·奥斯汀8.3.2 代表作品8.3.3 作品分析:《的意思》8.4 作业与评估第九章:英国诗歌9.1 概述9.2 乔治·戈登·拜伦9.2.1 生平简介9.2.2 代表作品9.2.3 作品分析:《曼弗雷德》9.3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9.3.1 生平简介9.3.2 代表作品9.3.3 作品分析:《悼念》9.4 作业与评估第十章:英国小说10.1 概述10.2 简·奥斯汀10.2.1 生平简介10.2.2 代表作品10.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0.3 查尔斯·狄更斯10.3.2 代表作品10.3.3 作品分析:《双城记》10.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一章:英国散文11.1 概述11.2 弗朗西斯·培根11.2.1 生平简介11.2.2 代表作品11.2.3 作品分析:《论读书》11.3 约瑟夫·艾迪生11.3.1 生平简介11.3.2 代表作品11.3.3 作品分析:《闲散人的散步》11.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二章: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12.1 概述12.2 简·奥斯汀12.2.1 生平简介12.2.2 代表作品12.2.3 作品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2.3 路易斯·卡罗尔12.3.2 代表作品12.3.3 作品分析:《彼得潘》12.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三章:英国女性文学13.1 概述13.2 简·奥斯汀13.2.1 生平简介13.2.2 代表作品13.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3.3 勃朗特姐妹13.3.1 生平简介13.3.2 代表作品13.3.3 作品分析:《呼啸山庄》13.4 作业与评估第十四章: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14.1 概述14.2 威廉·莎士比亚14.2.1 生平简介14.2.2 代表作品14.2.3 作品分析:《理查二世》14.3 托马斯·哈代14.3.2 代表作品14.3.3 作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4.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五章: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15.1 概述15.2 乔治·奥威尔15.2.1 生平简介15.2.2 代表作品15.2.3 作品分析:《1984》15.3 阿兰·德波顿15.3.1 生平简介15.3.2 代表作品15.3.3 作品分析:《爱情的艺术》15.4 作业与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的教案,内容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当代文学、英国戏剧、英国诗歌、英国小说、英国散文、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英国女性文学、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等十五个章节。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ppt课件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litically: the French Revolution
"Declaration of Rights of Man" (1791-2), Thomas Paine
"Inquiry concerning Political Justice" (1793), William Godwin
a tendency to turn or escape from the tumultuous嘈杂的动乱的and confusing society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Love of Nature: The Romantics greatly emphasized on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and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poetry is the beauty of nature found in the country life. This was mainly becaus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d taken man from the peaceful country life towards the city life, transforming man's natural order. Nature was not only appreciated for its physical beauty by the Romantics, but also for its ability to help the urban man find his true identity.
《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情怀引言浪漫主义时期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情怀,表达了对个人感情、自然界和人类精神的强烈追求与赞美。
本文将探讨一些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揭示其所蕴含的浪漫情怀。
文学作品:《诗人赞歌》(Ode to a Nightingale)《诗人赞歌》是约翰·济慈所写的一首著名诗篇。
通过对夜莺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艺术创作和永恒之美的向往。
这首诗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灵魂相互交融、超越现实束缚的渴望。
文学作品:《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所写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个故事讲述了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之间复杂的爱情纠葛。
小说中的浪漫情怀体现在对于自由、激情与追求心中真爱的追逐上。
作品中描绘了精神与物质、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冲突,深入剖析人性的本质。
文学作品:《诺丁山庄》(The Nutting Girl)《诺丁山庄》是约翰·克利尔(John Clare)所写的一首抒情诗歌作品。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和乡村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而纯净生活方式以及无拘无束感受的追求。
诗歌中流露出作者思考人类存在意义、回归本真自然状态的内心渴望。
文学作品:《简·爱》(Jane Eyre)《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所写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强大女性形象简·爱的成长故事,她反抗命运限制,寻求真正的幸福与自我实现。
小说表达了女性追求独立、渴望得到平等待遇的浪漫情怀,并探讨了个人自由与宽容、爱与婚姻之间的关系。
结论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情怀在对自然、爱情、艺术和人性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这些作品强调个体情感和意识的重要性,追求内心自由和真实的表达。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

• 9) characterized by 5 ―I‖s: Imagination, Intuition, Idealism, Inspiration, Individuality.
3. Two schools of Romanticism
• A. escapist romanticists, ―the Lake Poets‖湖畔派, represented by 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 Samuel Taylor Coleridge柯勒律治 and Robert Southey骚塞. • B. active romanticists, ―the Satanic school‖撒旦派, with Byron 拜伦, Shelly雪莱 and Keats济慈 as representatives
• (4)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in the British colonies; • (5) the introduction of system of national education; • (6)the Factory Acts《工厂法案》 by which the employment of children under nine was forbidden by the law. • (7) Lyrical Ballads, 《抒情歌谣集》 a collection of poem by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published in 1798, which marked the start of Romanticism as a literary trend.
• 湖畔派Lake Poets • 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 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 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 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 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在诗歌题材上,他们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 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 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 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 了很大作用。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 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 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 部分”;拜伦和雪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

五.浪漫主义时期(1798年-1832年)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诗人。
“墓园派诗人”(graveyard school)。
代表作《墓园挽诗》(An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诗人,代表作《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苏格兰杰出的农民诗人。
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昔日的好时光》(Auld Lang Syne)。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代表作《独自云游》(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孤寂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丁登寺杂咏》(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ut Tintern Abbey),《序曲》(The Prelude)。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代表作《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忽必烈汗》(Kubla Khan),《克里斯塔贝尔》(Christabel)。
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最年轻的“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代表作短诗《布莱尼姆之战》(The Battle of Blenheim),《我与死者做伴的日子已经结束》(My Days among the Dead are Past),《撒拉巴》(Thalaba the Destroyer),长诗《克哈马的诅咒》(The Curse of Kehama)。
浪漫主义 英国文学

在英国,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和特征的的创 作始于十八世纪末,但作为文学流派和文学 运动,文学史一般还是将湖畔派诗人的创作 活动作为起点。
Page 2
湖畔派三诗人: 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 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 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 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 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在文学上,共同反 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 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 市文明。
第三,与德国浪漫主义相比较,英国浪漫主 义文学的理性色彩较为明显。诗人追寻明 净清新的的诗风。较少追求怪诞神秘的诗 歌意象。 第四,审美趣味个性化特征突出。有柯勒律治 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 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至上倾向、 拜伦的革命自由主义,济慈的唯美主义等等
关注 吴晓东
25
Page 20
《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的杰作
Page 21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序言》。是法国浪漫主义 《<克伦威尔 序言》。是法国浪漫主义 克伦威尔 序言》。 文学的宣言。其主要观点是: 文学的宣言。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古 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 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 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使用 丰富多彩的人民语言。 丰富多彩的人民语言。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浪主 义创作原则。 义创作原则。
湖畔派诗人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 的深入,由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 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 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 与寄托。骚塞和华兹华斯曾先后被封为桂 冠诗人,其中骚塞甚至公开与青年诗人拜 伦、雪莱为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关于“自然” 关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用崇高的信念给人 类麻木的心灵和萎靡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和 活力。在自然的指引下,人类内在的灵智的被激 发,各种思想情感元素趋于净化。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 拜伦式英雄” 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 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 时又显得忧郁、 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 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 公康拉德,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 哲理剧《曼弗雷德》 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 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 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第一节概述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2,英国感伤主义
二,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8世纪90年代—19世纪第一个十年):“湖 18世纪90年代— ):“ 畔派” 畔派” 第二阶段(19世纪一二十年代):拜伦、雪莱、济慈
第二节华兹华斯
一,生平创作 英国诗人。1770年 英国诗人。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 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 1795年从一 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 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共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西》和 露西》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 曲》。1802 年与玛丽· 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
• • • • • •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 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 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 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 和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不满当时社 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不满当时社 会现实,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 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 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 所以有“湖畔派诗人" 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三,诗歌题材和内容 1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诗篇
《晚步》、《早春》、《丁登寺》 晚步》 早春》 丁登寺》
钟爱草原,森林和山岗 钟爱我们从这绿色的大地上 所能看到的一切;这由眼、耳所感受到的 整个美妙的世界,……
2描写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普通人的形象 《昆布兰的老丐》、《我们是七个》 昆布兰的老丐》 我们是七个》 、《孤独的割麦女》 孤独的割麦女》 “自然法则就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不管多么低贱,形象多么卑下、 野蛮,即使最讨厌、最蠢的,都不会完全与善无缘——任何形 野蛮,即使最讨厌、最蠢的,都不会完全与善无缘——任何形 式的存在,都会同一种善的精神和意向,同一个生命和灵魂 式的存在,都会同一种善的精神和意向,同一个生命和灵魂 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在诗的最后,他甚至不愿看到老乞丐 “被关进误称习艺所的工场”。因为老乞丐的流浪生活更接近 被关进误称习艺所的工场” 自然,因此更善:“一如在大自然的照看下生活——让他也在 自然,因此更善:“一如在大自然的照看下生活——让他也在 大自然的照看下死去吧!” 大自然的照看下死去吧!” -《昆布兰的老丐》 昆布兰的老丐》 “一共是七个。……两个住在康韦,两个在海船上干活。……两 一共是七个。……两个住在康韦,两个在海船上干活。……两 个躺在教堂的墓地里,躺在那墓地的树下。” 个躺在教堂的墓地里,躺在那墓地的树下。” -《我们是 七个》 七个》 3政治抒情诗 《致都生》、《一个英国人对瑞士被镇压的感受》、《弥尔顿, 致都生》 一个英国人对瑞士被镇压的感受》 你应该活在今天》 你应该活在今天》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因为儿童最接近天国和神的光辉,身就纯净,不染世情, 是人类理想的人格状态,也是人类得救希望。华兹华斯对 传统的父子关系进行了革命性的调整,发出了向儿童学习 的召唤,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寄予纯真的童心和美好的童年。
eg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eg :《永生的信息》 :《永生的信息》
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 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与躯体同来的魂魄—生 命的星辰/原现在异域安歇/此时从远方来林/ 命的星辰/原现在异域安歇/此时从远方来林/并未把前缘淡 忘无余/并非赤条条身无寸缕/我们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 忘无余/并非赤条条身无寸缕/我们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 那本是我们的家园/年幼时,天国的明辉闪耀在眼前/ 那本是我们的家园/年幼时,天国的明辉闪耀在眼前/当儿 童渐渐成长,牢笼的阴影/便渐渐向它逼近/ 童渐渐成长,牢笼的阴影/便渐渐向它逼近/。。。。乃至 他长大成人,明辉便泯灭/ 他长大成人,明辉便泯灭/消融于暗淡流光,平凡岁月
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 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 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 教。同时,在政治上 实际上并行不悖, 同时, 日渐保守。
二,《抒情歌谣集<序言>》 二,《抒情歌谣集<序言>》(文学思想)
1,题材上,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 1,题材上,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卑微的田园生 活作为题材” 活作为题材” 2,语言上,采用民间生动的日常语言。“ 2,语言上,采用民间生动的日常语言。“我在可能的范围内, 选用人们常用的语言” 选用人们常用的语言” 3,诗的本质,“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诗的本质,“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重视情 感 4,诗的目的,诗以真和善为目的,但要通过美来传达。强调诗 歌的社会作用。“ 歌的社会作用。“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上 的表情”“诗人总是以热情和知识团结这布满全球和包括古今 的表情”“诗人总是以热情和知识团结这布满全球和包括古今 的人类社会的伟大王国” 的人类社会的伟大王国” 5,重视想像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诗歌所表现的是“平静中回 ,重视想像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诗歌所表现的是“ 忆起来的情感” 忆起来的情感”。“热情和沉思的想像力,即诗的想像力”, 热情和沉思的想像力,即诗的想像力” “它处理思想和感情,它规定人物的构造,它决定动作的过程” 它处理思想和感情,它规定人物的构造,它决定动作的过程”
eg : 《丁登寺》 丁登寺》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幽晦难明的 尘世的如磐重压/ 尘世的如磐重压/都趋于轻缓
小结
儿童离出生时间不久,因而离永生的世界较近,离上帝也 较近。而自然是上帝先于人类创造出来的纯然之境,在某 种程度上就是上帝的化身,因而也最接近上帝。所以儿童 和自然都因其存留神性而联系在一起。它们既是免于物欲 侵扰的人类纯洁质朴的完美人性,也是与神无限接近的伊 甸园时代。诗人满怀激情地从对童年的追溯中,与大自然 的相拥中,呼唤美好的人性和逝去的天堂。在与神的无限 接近中获得拯救人类的启示和真谛。
《抒情歌谣集》是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 抒情歌谣集》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 律治共同发表的诗歌合集。这部诗集的发 表结束了古典主义的旧诗歌,标志着英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而1800年华兹 华斯为诗集再版所作序言,成为浪漫主义 的理论宣言。
《东方故事诗》主要指拜伦在 1813-1815年间所 东方故事诗》 1813-1815年间所 写的《异教徒》 写的《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 阿比多斯的新娘》 盗》、《莱拉》、《围攻科林斯》、《巴里西娜》 莱拉》 围攻科林斯》 巴里西娜》 等六首叙事诗,总称为《东方故事诗》 等六首叙事诗,总称为《东方故事诗》 。 这几首 诗的主人公都是所谓“拜伦式的英雄”——热情 诗的主人公都是所谓“拜伦式的英雄”——热情 的、意志坚强的、高傲的、英勇不屈的、然后又 是孤独的、阴郁的、个人主义的、与社会对立的 反 抗者和叛逆者。《东方故事诗》既反映了拜伦 抗者和叛逆者。《东方故事诗》 的决不调和妥协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拜伦在欧 洲革命低潮时期的彷徨、苦闷、怀疑和失望。
四,儿童与自然的宗教隐喻
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以自己 的诗歌在诗歌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然和儿童是他 诗歌中常见的两类题材,我们以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其所处 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石,透析“自然” 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石,透析“自然”和“儿童”在其诗 儿童” 歌中的宗教隐喻,由此揭示诗人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困境所 探求的解放之路— 探求的解放之路—永驻童心,重返自然。
第七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知识点
湖畔派 《抒情歌谣集》(《序言》) 抒情歌谣集》 序言》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 重要作家作品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丁登寺》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丁登寺》 柯勒律治:《老水手》 柯勒律治:《老水手》、《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 骚塞:《审判的幻景》 骚塞:《审判的幻景》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 》《堂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 》《堂·璜》 雪莱: 《西风颂》、《云雀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 西风颂》 云雀颂》 斯》 济慈:《夜莺颂》《希腊古翁颂》 济慈:《夜莺颂》《1 生活 童年— 童年— 与大自然浑融的欢乐 青年 — 政治理想寄托(转向过去,童年) 2 文化背景 现代化中人性的异化(转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