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胶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ppt

表面活性剂.ppt

3) 其它取代基
极性基团、易极化基团减少疏水性,升高CMC
硬脂酸钾
4.5x10-4 mol/L
油酸钾
1.2x10-3 mol/L
C12H23SO3Na C8H17-C6H4-SO3Na
9.7x10-3 mol/L 1.5x10-2 mol/L
4、亲水基的影响
亲水基的作用弱于疏水基;亲水性强,CMC高;碳氢链 长度相同,离子表面活性剂 CMC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MC的约100倍。
测定方法: 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过量溶质直至平衡 并有沉淀存在。
影响因素: ——平衡温度与平衡时间 ——增溶质的加入方法; ——增溶质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
四、增溶位置及其测定
1、胶束的结构与增溶位置 1)烃核(脂性环境):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不易极化
物质。 2)栅状层—烃核:易极化的多量碳氢化合物。 3)栅状层(脂性—极性环境):长链脂肪醇、脂肪酸和
二、CMC的测定
1、表面张力法 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无机离子的存在不影响表面张力; 少量类似物的存在降低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
2、电导法
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 无机离子存在影响表面张力测定; 电导率 与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有关;
3、染料法
表面活性剂溶液增溶染料前后吸收光谱的变化; 染料的存在影响CMC的准确性; 受无机盐及类似物存在的影响;

Vm Vw
(10 pH
1)
六、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结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长增加,CMC下降
logCMC =A –Bm
A: 与极性有关的常数 B:1-1离子表面活性剂:B=0.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0.5 m: 碳氢链中C原子个数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极性物质,降低增溶量 ❖盐析现象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 ❖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较小,高浓度时,使浊
点降低
28
(二)有机添加剂
❖碳原子在12以下的脂肪醇 增溶量 ❖短链醇(C1-C12)破坏胶束形成 ❖极性有机物, CMC,抑制胶束形成
(三)水溶性高分子
❖对表面活性剂有吸附作用, CMC ❖但一旦胶束形成,增溶效果显著增强
❖ 表面张力是研究物质表面现象的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物理量之一,由于表面层分子与体相分子 周围环境不同。
❖ 对于单组分体系,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 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来自于界面层的 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不同
❖ 表面收缩的动力 ❖ 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实
际是分子间吸引力的一种量度,分子间吸引力 大者,表面张力高
35
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
❖ 又称可控半衰期的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完成其 应用功能后,通过酸、碱、盐、热或光作用能 分解成非表面活性物质或转变成新表面活性化 合物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 常见的是带有可解离基团的季铵盐。 ❖ 酸解型、碱解型、盐解型、热解型、光解型。 ❖ 易于生物降解;易分离除去;可使解离产物产
生新功能。
36Leabharlann 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1000 ❖ 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
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 烯共聚物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如:海藻酸钠、CMC-Na、 MC、PVP、聚乙烯醇 ❖ 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 ❖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降低表面张力、增 溶、渗透能力较弱;乳化能力较强 ❖ 常用作保护胶体
23
二、亲油亲水平衡值
❖ HLB,从0 至 40 (一)定义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不同,性质不同(O/W,W/O) 计算HLB(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和性)

药剂学10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药剂学10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第18页/共74页
▪ 两性离子SAA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SAA的性质,起泡、去污作用强; ▪ 两性离子SAA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SAA的性质,杀菌能力强。Tego杀菌
强而毒性小于阳离子SAA,1% TegoMHG-甘氨酸盐(Dodecin HCl)的消 毒能力强于洗必泰、苯扎溴铵、70%乙醇。
第19页/共74页
石油醚等 ▪ 制备注射用乳剂、脂质微粒剂主要辅料
第16页/共74页
卵磷脂结构
CH2-O-OCR1
CH-O-OCR2 CH2-O-P-O-CH2-CH2-N+-CH3
CH3
O
CH3
第17页/共74页
2、氨基酸型、甜菜碱型 ▪ 氨基酸型:R·+N H2·CH2C H2·C OO-,在 等 电 点 时 亲水 性 减 弱 , 可能 沉 淀 ▪ 甜菜碱型:R·+N ·(C H3)2CH2·COO-,易溶于酸、碱、中性溶液,不沉淀
第10页/共74页
2、硫酸化物 ▪ 硫酸化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 R ·O ·S O 3- M +, C 12 ~ C 18间 ▪ 硫酸化油: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无刺激性,为去污剂和润
湿剂,可用于挥发油或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
第11页/共74页
▪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SLS)、十 六烷基硫酸钠(鲸蜡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乳化 性强,较肥皂类稳定,较耐酸、钙、镁盐,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作用而 沉淀,对粘膜有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片剂等润湿剂或增溶 剂。
易溶于丙二醇、乙醇等 ▪ 作O/W型乳化剂、分散剂。
第22页/共74页
2、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 山梨糖醇(单酐、二酐)+ 脂肪酸→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司盘)

表面活性剂课件课件

表面活性剂课件课件
第5页,此课件共47页哦
2.4 生物表面活性剂: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某些 物质转化为具表面活性剂特性的代谢物.
▪ 如:海藻糖脂,磷脂类,鼠李糖,蛋白脂-多糖聚合物
3、特征、结构与性质 3.1 特征 ①两亲性:亲水亲油性 ②溶解性: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
第6页,此课件共47页哦
③界面吸附:达到平衡时,其在界面上的浓度要大 于其作为溶质在溶液整体中的浓度
N a O HC H 81 7
C H S -O H 3
C H 71 5
C H S -O N 3a
7.1.2.4 α-烯烃磺酸盐-AOS
第一步:
+ R-CH2-CH2 CH=CH2 SO3
第二步:
R-CH2=CHCH2 CH2SO3 H 含量42%
R-CH2-CH-CH2 CH2 1, 3烷 烃 磺酸 内酯
3.2 结构及性质 ①不对称结构:亲水亲油基团一般分处两端,
使其一部分可溶于水而另一部分易自水中逃 逸。 ②疏水基团:脱离水包围的趋势,自身互相靠 近并聚集,致使其在水溶液表面上吸附,并 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 ③表面张力γ与lgC:作图可确定CMC
第8页,此课件共47页哦
γ
( 表 面 张 力 )
▪ 至少涉及气、液、固三相。
▪ 首先是采用能大量起泡的表面起泡剂。 ▪ 当在水中通人空气或由于水的搅动引起空气进入水中时,表面活
性剂的憎水端在气—液界面向气泡的空气一方定向, 亲水端 仍在溶液内,形成了气泡。
▪ 另一种起捕集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也包括脂肪胺),吸附在固体矿粉的表面。这种吸附随矿物性质的 不同而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表面的晶格缺陷。 而向外的憎水端部分地插入气泡内。这样在浮选过程中气泡就 可把指定的矿粉带走,达到选矿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2)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2)

球形胶束溶液中相对粘度与体积分数关系(虚线 与实线是两种颗粒模型的理论预测,后者考虑了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典型体系是C12E5胶束,该胶 束溶解了相等重量的癸烷)
对于分子链相对较短的表 面活性剂,如C8或C10。人 们看到相关性能随浓度增 加变化慢而有规则,并不 出现相分离。这种变化能 达到较高浓度(见图)。粘度 是表面活性剂应用中一重 要性能,它随浓度升高变 化平缓,近似于高浓度情 况下以球形颗粒分散的预 测值。
H L Bm A•H L B Am B•H L B B (2-5) m Am B
mA 、mB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种A,B组分的质量, HLBA,HLBB为A,B组分各自的HLB值。
表5-8 各种基团的HLB值
亲水基团
H
-SO4Na -COOK
38.7 21.1
-COONa
19.1
-N(叔胺)
9.4
酯基(失水山梨醇环) 6.8
例:求甘油硬脂酸单酯的HLB值,已知其 皂化值S=161,酸值A=198
❖ 解1: HLB=20(1-161/198)=3.8
❖ 解2: 20 C:
0.475×20=9.5
2-OH
1.9×2=3.8
1个-COO- 2.4
HLB=3.8+2.4+7-9.5 =3.7
CH2OOC(CH2 )16 CH3 CHOH CH2 OH
LogCMC=A’+nB’ (5-8)
(3)温度影响
开始时CMC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中间经过一最小值,然后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
图5-8 温度对十 二烷基硫酸钠(1) 及 C10H21(C2H4O)3H (2)的CMC影响
(4)其它因素影响 在水溶液中添加电解质会导致CMC下降。 电解质对离子型影响较大,两性次之,对 非离子型影响较小。 少量有机物的加入会导致CMC很大的变化

表面活性剂第6章ppt课件.ppt

表面活性剂第6章ppt课件.ppt

2024/10/10
18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态和结构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 球状、层状、棒状等多种形状。
2024/10/10
19
球状
2024/10/10
n=30-40, 带电的极性基在胶束外壳,
与水直接接触。
20
棒状胶束
2024/10/10
21
蠕虫状胶束(Worm-Like Micelle)
“量子尺寸效应”:分子聚集体本身、形成的超 细微粒,表现出与大块物质迥异的特性。
2024/10/10
2
1.胶束形成和界面吸附
当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水中时,其亲水基有进 入溶液中的倾向,而疏水基有趋向离开水而伸 向空气中。结果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受到疏水 作用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相对聚集。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发生相对聚集的这种现 象即称为“吸附”.
易于缔合及在表面容易吸附的原因,并非是碳氢链 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而是HC—H2O间引 力小于H2O—H2O间引力,故HC不易溶于水,表 现出远离水而自相缔合的趋势,这就是“疏水效应” 或“疏水作用”。
2024/10/10
28
熵驱动
G=H–TS ΔG = Δ H – T ΔS
“疏水效应”: ΔS有较大正值,体系有较大的自 有序变为无序的趋势,故“疏水作用”为“熵驱动 过程”。
2024/10/10
5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氯)化铵,在溴化钾 或者水杨酸钠溶液中, 202非4乙/10离烯/10子(6:)醚不和同十链六长烷的基聚聚氧氧乙乙烯烯的(的6)混醚合的体混系合,胶如束十二烷基聚氧22
层状胶束
2024/10/10
23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教学教程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教学教程
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在稳定的泡沫中加入一 些HLB值为1~3的表面活性剂使泡沫破坏。
Surfactant
去污作用(HLB值为13~16)
➢ 油酸钠和脂肪酸的钠盐、钾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 磺酸钠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 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 泡等多种过程。
➢ 溶液的性质如渗透压、界面
张力等都存在突变现象
胶态电解质溶液—十二烷 基硫酸钠的性质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面 张
尔 电 导


浓度
庚基乙二醇十二烷基醚的 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浓度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 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Surfactant
2 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定义: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水或油 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范围 :O~40 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HLB值的理论计算 HLB=∑(亲水基团HLB数)-∑(亲油基团HLB数)+7
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常与司盘配伍 。
CR
Surfactant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卖泽Myrij)
通式:R.COO.CH2(CH2OCH2)nCH2OH
聚 特点:较强水溶性、增溶剂、用作O/W型乳化
氧 乙
剂和栓剂的基质。
烯 常用:polyoxyl 40 stearate。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商品名:苄泽Brij)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
1•代离表子:硫表酸面化蓖活麻性油(剂土耳其红油);SDS 。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家用洗涤剂、工业 洗涤剂、干洗剂和润湿剂的重要成分。
2021
8
3.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类
1、肥皂类
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 (RCOOˉ)n M。脂肪酸烃R一 般为11~17个碳 的长链,常见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 根据M代表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 和有机胺皂。它们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 但易被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破坏,电解质亦可 使之盐析。
胶束聚集数增大
形成新的胶团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0.002%-0.5% (0.0001mol/L-0.02mol/L)
2021
20
3.4 临界胶束浓度
2021
21
3.4 临界胶束浓度
CMC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度量。 形成胶束所需要的浓度愈低;
CMC愈小
达到表面饱和吸附的浓度愈低; 使表面张力降到最低值所需浓度愈低;
2021
阴离子型
RCOONa
R洗SO涤3N、a R去OS污O3性Na

ROPO3Na
4
3.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特性
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 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 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 升而迅速增大,这个温度叫做表面活性剂的克拉 夫点(Krafft point)。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都有Krafft点。
②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相同,亲水基使cmc增大的顺序是:
离子型
C O O ->S O 3 ->O S O 3 -
非离子型 聚氧乙烯单元数目增大,cmc略有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5.胶束作用简介
(1)乳化作用: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不相 溶的体系中。
(2)泡沫作用:泡沫试剂上是气体分散与液体分散体系。 地表面张力和高强度表面膜是形成泡沫的基本条件。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固液界面形成吸附层, 降低界面自由能,改变固体离子表面性质,使之容易分散。
(4)增溶作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不溶或微溶 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度显著增加。(浓度超过CMC)
(a)离子型
(b)非离子型 3
胶束的结构要由内核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对于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外壳外侧有扩散双电层,(图b)非离子胶束没 有。
在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胶束与离子或分子处于平衡态, 充当仓库的作用,在其被消耗时释放出单个分子或离子。 另一方面,胶束自身能产生乳化、分散及增溶等作用因此 表面活性剂一般在一定浓度以上即形成胶束时使用。
表面活束的大小与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有关,一般用胶束聚集数来衡量。 胶束聚集数:缔合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
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
无论是离子型还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与溶 剂水之间的不相似性(疏水性)越大,聚集数越大。
这些性质在蓝色区域的浓度范围内存在
转折点即为CMC.
5
4.胶束形状和大小
胶束形状从外观上看不到,通过光散射对胶束研究,法相 束腰形式有以下4种。
6
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通常是几种形状的胶束共存,胶束 主要形状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关系为:
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大
球状(a)
表面活性剂浓度≧10CMC
棒状(b)
1.表面活性剂 2.胶束的形成 3.临界胶束浓度(CMC) 4.胶束浓度 5.胶束作用简介
1
1.表面活性剂
凡加入少量而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 面活性剂。它们的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 通常情况下则指水。 表面活性剂一端是非极性的碳氢链 (烃基),与水的亲和力极小,常称疏水基;另一端则是 极性基团(如—OH、—COOH、—NH₂、—SO₃H等),与 水有很大的亲和力,故称亲水基,总称“双亲分子”(亲 油亲水分子)。
2
2.胶束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之间因疏水性存在显著吸引作 用,易于相互靠拢、缔合,逃离水的包围。(如图),当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它们便组成稳 定胶束。
胶束的形成实际上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为了缓和水和疏水基之间的排斥 力而采取的一种稳定化方式,根本原因在于活性剂性分子的双亲结构。
4
3.临界胶束浓度(CMC)
CMC: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CMC越小,表明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和达到表面吸附 饱和所需浓度越低,从而改变界面性质,产生润湿、乳化、 起泡等作用所需浓度也就越低。因此, CMC时衡量表面活 性和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如图是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主
要物理性质随其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5)催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大小、结构、性质与含 酶状蛋白质相似,因此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作用。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