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一、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在动物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引起疫情的疾病。
它不仅对动物健康和福祉造成严重威胁,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
动物疾病的爆发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引起动物疫病的主要原因。
这些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来源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引发感染。
一旦疫情爆发,往往会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导致农场和畜牧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常见的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对猪群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猪瘟会导致猪只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厌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大量死亡。
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病猪和病死猪,引起疫病传播的还有病毒污染的水、食料和各种猪场设施。
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杀灭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感染病。
它主要感染家禽,但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高烧、咳嗽等。
严重时,禽流感可导致鸟类的大规模死亡。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加强禽畜场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和报告。
对病死禽的安全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3.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口蹄疫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蹄部疼痛、乳汁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畜群大量死亡。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的动物分泌物、病死动物以及水源、饲料等传播。
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关键在于加强免疫接种、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对患病动物的紧急处理。
三、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1.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
各地应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病例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基础。
养殖场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023-11-10
目录
• 动物防疫概述 •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 动物防疫技术与方法 • 动物防疫的实践与应用 • 动物防疫的挑战与对策 • 动物防疫案例分析
01
动物防疫概述
动物防疫的定义
动物防疫是指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 措施。
动物防疫工作包括免疫接种、疫病监测、疫情处置、消毒灭源、动物卫生监督等内 容。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病 原体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
免疫学方法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疫苗免疫机制 和免疫保护效果。
生物安全措施
通过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提高动物抵抗病原 体入侵的能力。
药物防治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动物防疫的标准化流程
01
制定防疫计划
动物防疫是一项社会性、技术性和强制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致 富。
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防止疫 情扩散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提高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 交流合作。
疫情爆发
描述禽流感疫情如何在某地区爆发,对当地家禽产业造成 的影响。
防治措施
详细阐述在禽流感疫情爆发后,当地政府和养殖户采取了 哪些措施进行防治,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防治效果
分析采取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 制。
案例三:口蹄疫的爆发与控制
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牛、羊等偶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一、加强边境防线加强边境防线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第一道防线。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动物隔离区、加强巡逻等,防止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入境内。
同时,应对入境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测,确保其不携带任何疫病。
二、检疫和隔离检疫和隔离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对于进口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不携带任何疫病。
对于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其传播疫病。
三、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对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病的传播。
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应研发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疫苗,并对易感动物进行接种,提高其抵抗疫病的能力。
同时,应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饲养和运输管理,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应对养殖场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确保其无病原体残留。
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七、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动物疫病的挑战。
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疫情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及时了解全球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八、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必要保障。
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动物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的管理。
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
1.防控原则:遵循“加强合作、积极应对、预防为主、有
效处置”的防控方针,采取“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策略,坚持“强化监测、源头防控、科学防治、有效救治”的防控路径,以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2.监测预警: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
重点加强关键区域和环节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
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源,追踪和观察疫情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4.监督管理:加强对野生动物猎捕、交易、运输、加工和
消费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5.科技支撑: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提高快速诊断
和防控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在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6.宣传教育: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防控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一)一、强制免疫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如牲畜五号病、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强制免疫病种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并实施强制免疫。
生猪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猪五号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牛、羊必须强制免疫注射五号病疫苗;鸡、鸭、鹅等禽类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禽流感疫苗;鸡还要注射新城疫疫苗。
三、免疫后果动物接受免疫后,少数动物可能出现减食、减蛋、甚至死亡的免疫副反应,属正常现象,短期内出现减蛋、停食、减产、影响生长,这些免疫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均养殖户自行承担。
个别动物接受免疫后出现死亡的,要及时上报乡镇兽医站,由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拍照上报市、区主管部门,责成疫苗生产厂家进行补偿。
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1、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根据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按照规定程序(第二条)实施了强制免疫注射的猪、牛、羊按一畜一标一证要求,填发《动物免疫证明》,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
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家禽,发放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2、必须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并经临床检查健康等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对免疫证明上填写的耳标号与生猪耳标号不一致或免疫证明失效的,一律不得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防疫员必须对仔猪实行阉割、注射猪五号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才能发放免疫标识。
四、生猪新免疫程序即仔猪在25-40日龄时对其进行阉割,同时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15天后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然后在春秋两季普防时,再次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确保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仔猪阉割首免好处实施阉割首免的仔猪,由于阉割日龄早,刺激小,有利于仔猪快速生长,同时减少了免疫空白期,提高了仔猪防疫水平,能降低发病数和死亡率。
动物防疫知识100题

动物防疫知识100题一、动物疫病的概念和分类1. 什么是动物疫病?2. 动物疫病的分类有哪些?3. 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动物疫病?4. 动物疫病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二、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1.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 如何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3. 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方法有哪些?4. 动物疫病疫苗的开发和使用是如何进行的?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1. 猪瘟的病因、症状和防控措施是什么?2.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3.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措施有哪些?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四、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1. 动物疫病的监测重点是什么?2. 动物疫病的报告制度是什么?3. 如何识别和报告疫病病例?4. 动物疫病的紧急情况应对措施是什么?五、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1. 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相关条例有哪些?2. 动物市场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是什么?3. 养殖场的防疫措施有哪些?4. 如何处理和处置因疫病死亡的动物?六、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机制有哪些?2. 如何加强国际间的疫病监测和信息分享?3. 国际间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交流有哪些渠道?4. 如何提高国际间的动物疫病应急能力?七、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1. 动物疫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2. 动物疫病的爆发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 如何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4. 政府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八、动物疫病研究与防控技术1. 动物疫病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哪些?2. 动物疫病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技术有哪些?3. 如何评估和监测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4. 动物疫病的新兴技术和趋势有哪些?九、动物疫病预防知识1.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 饲料卫生和饮用水消毒对动物疫病预防的重要性是什么?3. 动物疫病的隔离和检疫措施有哪些?4. 动物疫病的预警系统和人员培训是如何实施的?总结:本文以“动物防疫知识100题”为题目,按照列表的方式,逐一介绍了动物疫病的概念和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监测和报告制度、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动物疫病研究与防控技术以及动物疫病的预防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一)一、强制免疫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如牲畜五号病、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强制免疫病种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并实施强制免疫。
生猪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猪五号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牛、羊必须强制免疫注射五号病疫苗;鸡、鸭、鹅等禽类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禽流感疫苗;鸡还要注射新城疫疫苗。
三、免疫后果动物接受免疫后,少数动物可能出现减食、减蛋、甚至死亡的免疫副反应,属正常现象,短期内出现减蛋、停食、减产、影响生长,这些免疫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均养殖户自行承担。
个别动物接受免疫后出现死亡的,要及时上报乡镇兽医站,由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拍照上报市、区主管部门,责成疫苗生产厂家进行补偿。
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1、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根据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按照规定程序(第二条)实施了强制免疫注射的猪、牛、羊按一畜一标一证要求,填发《动物免疫证明》,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
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家禽,发放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2、必须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并经临床检查健康等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对免疫证明上填写的耳标号与生猪耳标号不一致或免疫证明失效的,一律不得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防疫员必须对仔猪实行阉割、注射猪五号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才能发放免疫标识。
四、生猪新免疫程序即仔猪在25-40日龄时对其进行阉割,同时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15天后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然后在春秋两季普防时,再次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确保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仔猪阉割首免好处实施阉割首免的仔猪,由于阉割日龄早,刺激小,有利于仔猪快速生长,同时减少了免疫空白期,提高了仔猪防疫水平,能降低发病数和死亡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诊断
1.现场诊断(临时综合诊断) 包括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
2.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
涂片镜检
血清学试验验
(三)隔离
1.患病动物 。这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 应选择不易散播病原 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
传染源
1经污染饲料、饮水、物体方式
2经呼吸道(空气、尘埃)
3经土壤传播
4经生物媒介
5经人类传播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
⑴遗传因素;
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
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4)饲养管理水平
㈣疫源地
1.疫源地
——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 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3〜5公里半径内,至 少21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的该区域。
2.前驱期 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阶 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 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一般症状。
数小时至1〜2天。
3.明显(发病)期 前驱期之后,出现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的阶段,这个阶段 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继出现。
4.转归期(恢复期) 是传染病的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表现为痊愈(康复或免疫) 或死亡两种情况。
五、平时的预防措施
(一)选好场址,合理布局。 畜禽养殖场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便利、无污染,水 源充足、水质良好,远离城镇、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特别是远离屠宰场、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场所,生产区按照动 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划分开,并进行合理布局。
(二)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1.合理配制日粮 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 不同日龄、 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长期的营 养要求,科学搭配饲料。注意: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一、概述 过去的动物疫病主要危害动物健康,制约畜牧业生产和产 品出口。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影响 和危害远远超出了行业和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为影响公共卫 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经过 “非典 ” 和禽流感后,动物疫病的危害受到高度关注。
狂犬病 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全球每年有3.5〜5万人
二。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染呈上升趋势。
SARS2003年来去无踪。
2003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 死亡和扑杀家禽8000多万只。
禽流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
2003年底以来东南亚禽流感风波,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且造成 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 印度的鼠疫 ,英国、日本等国家的 疯牛病 ,美国 的 牛结核 ,亚洲的 非典 ,全球的 艾滋病 等均为动物疫源性 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疾 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二、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三)传染病的分类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传染病的分类
3.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菌病 等。
3.2.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 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经系 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3.3.按动物种类分类 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 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3.4.按病程长短分类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四种。
3.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动物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的严重程度、 造成经济损失的 大小和国家扑灭措施的需要, 我国政府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一类、 二类和三类。
(五)适时免疫接种 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 措施之一。目前在散养动物主要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日常 补防相结合的办法。
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动物种类、品种、用途、年龄、性别、 母源抗体等。
2.正确选择疫苗、免疫接种途经、方法
六、发生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一)上报疫情
1、一般传染病 向兽医技术部门报告、求诊
死于狂犬病 。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50多种。
旋毛虫病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可感染人
和150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 主要通过未煮熟的猪 肉传递给人 。
据测,100kg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360个人的潜在力。 结核杆菌 能使人和5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禽类感染。 据WHO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度居世界第一,中国第
自检
(四)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1.定期消毒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土壤、水、饲养 用具、运输工具、仓库、人体防护装备、病畜产品等。
2.定期杀虫和灭鼠 许多活体动物是畜禽疫病的传染源、媒介物或中间宿主。
3.及时清理粪便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 虫卵、幼虫、卵囊等病原.
一类动物传染病: 二类动物传染病: 三类动物传染病: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1.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到开始出现临诊症状, 这段时间称为潜 伏期。 一般来说,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 且差异范围较小; 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长且变动范围较大。潜伏期短 的传染病通常来势凶猛、 传播迅速, 疾病经过常较严重; 反之, 潜伏期延长时,病程亦常较轻缓。
4.避免或减轻应激 应激常常使动物的抗病力降低。 生产中应通过周密的设计和细 心的管理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动物的应激,例如尽量减少对家 禽的捕捉和搬迁,在禽舍内尽量轻手轻脚。在炎热季节应保证 清凉充足的饮水供应,在原来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碳 酸氢钠、蛋氨酸、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
始终如一保证饲料的质量;
饲料保存
不要突然改变饲料
2.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这种饲养管理制度便于生产管理、 实行统一的饲养标准、 技术 方案和防疫措施。
3.注意畜禽舍饲养环境 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合适。温度过低雏鸡会诱发许多 疾病,光照不足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密度过大,长期光照过 强或无规律,可使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并诱发啄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