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89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0 实验(上机)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目标1:理解人员安全疏散、应急疏散等相关理论,掌握分析安全疏散的条件。

目标2:掌握利用Pathfinder软件开展人员疏散仿真模拟的方法,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目标3:掌握火灾发生时烟气扩散规律和特征。

目标4:掌握利用PyroSim软件开展火灾烟气仿真模拟的方法。

目标5:掌握PyroSim+EVAC火灾、逃生的模拟方法。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Pathfinder 软件基础实践(1.4)

本章课程内容:

1、Pathfinder软件基本功能、特征。

2、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要求学生:熟悉导航视图、2D视图、3D视图的相关操作;掌握各种视图按钮的使用;了解群组的使用和创建;掌握Pathfinder软件基本功能和实现流程。第二章人员疏散模拟实践(3.2)

本章课程内容:

1、人员疏散仿真流程。

2、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及仿真。

教学重点、难点:创建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人员疏散原理,人员疏散的仿真流程,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

第三章 PyroSim软件基础实践(4.3)

本章课程内容:

1、PyroSim软件基本功能、特征。

2、PyroSim软件实现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要求学生:熟悉导航视图、2D视图、3D视图的相关操作;掌握Pathfinder 软件基本功能和实现流程。

第四章火灾模拟实践(5.1)

本章课程内容:

1、PyroSim火灾软件的功能模块。

2、PyroSim建模步骤,构建火灾模型以及仿真。

教学重点、难点:火灾模型中参数的设置。

课程的考核要求:建立具体的建筑火灾模型。

第五章 FDS+EVAC火灾和逃生模拟实践(6.1)

本章课程内容:

1、FDS+EVAC火灾和逃生模拟流程。

2、火灾和逃生综合模拟。

教学重点、难点:火灾和逃生模拟的流程。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FDS+EVAC 火灾和逃生模拟流程,以及结果分析。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论文。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笔试70%。即p=0.3;q=0.7(为下面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使用)。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i i i i M q m N p n // ,

其中i N 表示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期末期望分值,i M 表示平时期望分值;学生实际得分(平均值)期末成绩为

n ,平时成绩为m 。

注:(1)∑N=N1+N2+…+N5,∑n=n1+n2+…+n5;同理有∑M 和∑m 。(2)学

生本门课程的考试成绩:p∑n+ q∑m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输入。

六、其它

1.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参考“工程教学认证要求”。

2.本课程教材:火灾与疏散模拟仿真——PyroSim+Pathfinder中文教程与工程应用吕淑然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七、主要参考书

1、消防燃烧学和丽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2、道路交通应急区域疏散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安实崔等著科学出版社 2014。执笔人:吕淑然系审核:学院审核: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0808000555 英文名称:Motion control system 学分:4 总学时:64。其中,讲授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上机 0 学时,实训 0 学时。 适用专业: 自动化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讲授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理论和控制规律,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及运动控制品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类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从而掌握现代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秉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以转矩和磁链(或磁通)控制规律为主线,由简入繁、由低及高地循序深入,论述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理解运动控制的必要性,掌握单、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VVVF变频器、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等的结构与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课程重点 (1)直流调速系统:以直流电动机为对象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控制规律,静态、动态性能分析,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法。 (2)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及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及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难点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模型研究及性能分析,对转速与电流环的典型系统校正,推导PI 控制规律与工程计算方法。 (2)空间电压矢量PWM:从稳态和动态、时域和空间等方面论述矢量、标量、相量的区别与联系,各自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与物理意义。 (3)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依据旋转磁场产生原理,论述时间和空间变量的相对关系,讨论静止与旋转(或交变)的关系与转化,理解在各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分析比较各种物理量在不同坐标系的表现形式和相互间的联系。 (4)矢量控制系统:着重论述按转子磁链定向,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解耦,等效

电路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电路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解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Multisim 11的功能及应用,包括原理图基本操作,元件的编辑,虚拟仪器的使用及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在当今电子设计领域,EDA仿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环节,Multisim 以其强大的仿真设计应用功能,在电类专业的电子电路的仿真和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电工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能代替了大量的试验电路搭建,大大减轻实践验证阶段的工作量,节约了电路试制成本。Multisim 仿真软件强大的实时交互性、信息的集成性和生动直观性,为电子专业教学与电子设计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本课程可在《实用电工电子技术》之后开设,在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中最好也用本软件辅助学习,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检测与调试职业岗位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Multisim 11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绘制电路图,并行仿真分析。掌握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为其他电路设计软件学习及从事电子设计、检测与调试等岗位工作打下良好软件应用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仿真的基本步骤及常见的电路仿真方法; 2.了解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特点; 3.熟知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 4.熟知Multisim 11软件的电路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Multisim 11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熟练使用Multisim 11绘制电路原理图; 3.熟练使用Multisim 11中的各种虚拟仪器仪表完成电路有关参数的测量、显示与仿真,正确分析结果; 4.能简要说明所绘制的电路工作原理。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从事电子测量、检测、调试岗位的良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节能、安全及环保意识等);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健身运动是一项根据人体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是所有健身运动项目的概括,包括健美运动、康复健身、体形塑造及娱乐健身。 健身运动课程是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懂得相关健身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相关健美指导知识,指导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 三、课程目标与任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身运动起源、发展、作用、特点,理解并掌握健身健美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技术上熟知健身房内各健身器械的名称、相对应发达的身体肌肉部位,通过编写训练计划,掌握健美训练的最佳动作与锻炼方法;技能

上培养其组织指导健身锻炼的能力。 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分为:健身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练习、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练习锻炼方法,同时,熟悉健美竞赛中规定动作的展示,能自行创编健美竞赛中自由造型的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从事健身运动的指导与教学,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与练习,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指导业余健身健美爱好者的训练能力;使学生理解健身健美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初步具备组织健身健美比赛和担任健身健美裁判工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健美的体形,自觉投入到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其精神面貌,充分体现“生命在于运动”。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健身运动是体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前置课程可以是《健美操》《体操》《形体训练》《舞蹈》《瑜伽》。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进而能更好的掌握其它的各门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可作为本课程的后续课,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五、教材选用 1、选用教材:《健身健美运动》张先松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教学大纲-2017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032005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Design Examples 课程总学时:16学时讲课:16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适用专业: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系统”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控制技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例教学,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全方位、多视角介绍采用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要求学生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建立起“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技术。 (三)实施说明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从一个具体的被控对象分析入手到合理的控制要求的形成,从控制装置、元器件部件选型到控制方案的产生,从硬件结构到电路细节,从软件框图到控制算法以及实施过程一一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自动控制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自动化产品研发思路和独立思考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学生成绩采用二级制(通过、不通过)。成绩由学术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及课堂表现组成,占总的40% ;学术报告成绩占总的6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 《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林敏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过程控制系统》,俞金寿孙自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PLC编程及应用》(第4版),廖常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课程通过对精选实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选型、研制、调试和实施等讲授,使学生建立“控制”与“系统”的概念,了解自动化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本课程将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单片机、自动化仪表、工控机、PLC等组建不同工业流程的设计实例和实施过程,本课程将为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广场健身舞蹈课程教学大 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广场健身舞课程编号: 总学时:20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美操、体育舞蹈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纲是根据巢湖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及学生近年来体育课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适用于社会体育专业初选广场健身舞课程的学生。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场健身舞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一般教学规律,并能运用于教学与社会指导;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体育社会指导员所必备的广场健身舞教学能力、简单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具有运用广场健身舞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他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示范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广场健身舞社交、娱乐奠定基础;通过广场健身舞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欣赏和表现形体美、姿态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育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同时重视与国家推广的广场健身舞各种套路内容衔接,坚持科学性、健身性、时尚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2)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技术特点,了解基本动作,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3)课堂上重视实用性知识传授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广场健身舞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来指导大众健身、表演和比赛,做到学以致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基础: 在学这门课之前,学生必须预修过高级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先修操作系统课程,延时完成操作系统打作业。 二、适应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类-信息管理专业 三、教学目的: 为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通过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实现方法,并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特开设此课程设计。 四、内容提要: 本课称要求实现一套模拟的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四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进程控制管理实现 ●基本要求:利用简单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模拟进程结构、进程状态和进程控制。 ●参考学时:8学时 ●实验提示: 1、用PCB表示整个进程实体,利用随机数方法或键盘控制方法模拟进程执 行中产生的事件,或者利用基于图形界面的鼠标或者键盘操作控制进程管理内容。

2、定义PCB(可以采用静态结构或动态结构):包括理论PCB中的基本内容, 如内部ID、外部ID、进程状态、队列指针。由于无法实现真正的进程创 建功能,在实验中只需建立PCB,用它代表完整的进程。 3、定义进程状态转换方式:进程的状态转换是由进程内部操作或操作系统 的控制引起,由于无法实现这些功能,学生可以采用随机数方法或键盘 控制方法模拟,并实现对应的控制程序。随机方法指产生1-6的随机数,分别代表创建进程(c)、结束进程(e)、进程阻塞(b)、激活进程(w)、调 度进程(p)、时间片到(t)等事件;键盘模拟方法指定义6种按键代表以 上6种事件。 4、根据事件处理就绪队列、阻塞队列和当前执行进程的状态。每次事件处 理后应形象地显示出当前系统中的执行进程是哪一个,就绪队列和阻塞 队列分别包含哪些进程。 第2部分、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过程实现: ●基本要求:在第1部分实验基础上实现进程的分页式内存分配和地址转换过程,并进一步实现请求分页式存储分配和地址转换过程。页面置换算法至少应实现先进先出(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等算法。 ●参考学时:16学时 ●实验提示: 1、建立一个位示图,用来模拟内存的分配情况,位示图的位数与设定的物 理块个数相同。程序启动时可利用一组随机0和1填充位示图,表示内 存已被占用情况。 2、创建进程时输入进程大小,并根据程序中设定的物理块大小为进程分配 物理块,同时建立页表。 3、输入当前执行进程所要访问的逻辑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4、扩充页表,将其变成支持请求和置换功能的二维页表(增加存在位等), 同时在地址转换过程中实现请求调入和置换功能。 5、分别采用FIFO和LRU置换算法对地址转换进行页面置换,可将多次地址 转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页面视为进程的页面访问序列,从而计算置换次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高宏伟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231010 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nstru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工业自动化仪表和工业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各种工业仪表获取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工业测量仪表的功能、原理、结构及工业过程中仪表的选用原则和方法,包括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掌握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的原理构成,各种控制规律的选择,控制对象的特性。掌握实际系统中工业仪表的装置原理、结构、功能及参数的选取。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及新型的检测及控制装置。针对基本任务,本课程应围绕着各种控制系统设计所涉及到的参数及各种控制仪表来展开。 (三)实施说明 大纲所写内容不一定全部在课堂讲授,可在以硬件为主的基础上,详略不同的介绍。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站在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整体高度上,看待本课程应承担的职责。讲授内容要分清每一部分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对课程各环节应实施统一调配,增强教学的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本大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习题内容的选择可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灵活掌握,使学生能够与时具进。实验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应具有真实性和综合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仪表构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各种测控量计算等能力。 3.成绩构成:实验、平时考核(小测验、提问等)和期末大作业成绩的总和。 (七)主要参考书目: 《过程控制:系统.仪表.装置》,林锦国,东南大学出版社 《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邵裕森、巴筱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王再英、刘淮霞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张根宝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检测与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初步掌握工业自动化仪

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模拟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31006 课程英文名称: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44 实验:0 上机:12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模拟集成电路中主要模块的设计基础,学会解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新技术与新理论,为进行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打下基础,为将来在工作中应用集成电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模拟电路的简单应用问题,提高电路设计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三)实施说明 1.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当前集成电路设计主流,应主要讲解CMOS集成电路,选择典型电路和主要模块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实例,为本专业后续的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4.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Hspice和Cadence(或Tanner)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版图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电路、线性电子线路、晶体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本课程将为后续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每章后留有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教师作辅导答疑和习题解答。通过课内上机,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掌握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尤其是模拟集成电路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电路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设计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包括实验成绩占10%,其它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健美操)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体适能是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Fitness)、运动体适能(Sport-relatedFitness)和专项运动体适(Skill-relatedFitness)三大类。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体育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为长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公共必修选项课。 (二)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2.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4.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三)任务: 通过体适能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健美体形和提高体育素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及洒脱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理解及感受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并用以自己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2.掌握跑、跳、滚翻各项目基本技术、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掌握速度、耐力、力量、柔软的练习方法。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正式版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4 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功能 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熟练掌握: 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作业管理 内容: 1.作业的基本概念 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 3. 用户接口 4. 分时作业管理 熟练掌握: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智能建筑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施步骤,以及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目前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2、理解楼宇智能化的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3、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述......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智能建筑的组成;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掌握智 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组成 二、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特点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熟悉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了解楼宇智能化集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楼宇智能化的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三、算机控制、网络、通信三大技术 第二节典型BA系统设备 一、各种典型传感器和执行器 二、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 三、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 二、常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三、分散控制技术 第三章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0 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重点和难点: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第一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二、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功能 第二节暖通空调监控系统 一、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组成 二、暖通子系统工作原理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 一、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组成 二、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第四节供配电监测系统 一、供配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供配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五节照明监控系统 一、照明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照明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六节电梯监控系统 一、电梯电监测系统组成二、电梯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七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130100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选用,了解和掌握常用模拟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理论方面的基础。后续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路》,《电子测量仪器》、《电视原理》和《电器控制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的特点 1.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要求并重; 2.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重要的补充。 四、教学总体要求 1.理解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选用; 2.掌握信号放大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3.掌握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4.掌握信号的发生和转换单元电路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5.通过实验课,理解信号的产生、放大、运算等各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采用相应不同的单元电路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测试技能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童诗白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康华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授课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6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健身健美运动作为时下最流行运动,它包含了器具,徒手,操课等多种运动方式,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在健身行业取得很好的成绩。 任务:使学生掌握健身健美运动各种运动技能,主要理论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健身健美教学与训练原则,健身健美营养基础,健身健美各种运动技能的专业用语。 技能目标:增肌,减脂各种运动技能。瑜伽基本动作24式。动感单车教学 能力 素质目标:良好的体型,开朗的性格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健身健美运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教 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适用评价:《健身健美运动》本书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专修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中学公共体育课的选项课教材,还可以作为健身健美教练员、健身健美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考用书。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一本畅销全球的健身图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人体解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人体的心肺工作原理,肌肉血液分布及工作原理。基本营养素的功能,及膳食指导 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肌肉健美训练图解》 一、臂部训练 没有注明器械的均为哑铃,没有注明姿势的均为站姿。张先松主编普通(法)fredrdic 编著

动作名称 主要锻炼肌肉 杠铃臂弯举(正 腕伸肌、指伸肌 握) 杠铃坐姿正握腕 腕伸肌、指伸肌 弯举 杠铃坐姿反握腕 腕屈肌、指屈肌 弯举 坐(站)姿臂交替 肱桡肌、肱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胸大肌上部 弯举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欢迎下载 附带锻炼肌肉 肱桡肌、肱肌、肱二头 肌(轻度) 锤击式臂弯举 肱桡肌(最佳) 肱二头肌、肱肌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大纲1

自考《操作系统》实验环节实施方案 根据《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五个实验项目。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三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 一、实验环境 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硬件:一台能正常启动的计算机 软件:Visual C++ 6.0, Windows2003 等 二、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三、实验考试 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 套与实验相似的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教师

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四、附件 附件1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大纲 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 以上对《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2009 年3 月20 日

附件1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负责人:赵志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要求:必修 课程总学时:12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课程总学分:1分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代码:ELEA3042 英文名称:Computer Control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学位课程学分/学时:4学分/72学时(54+18)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杨歆豪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本课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以离散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结合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复变函数等概念,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及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将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生产对象的有效控制,所以在本质上计算机控制讨论的就是系统的离散控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离散和恢复,Z变换与Z反变换,差分方程及其求解,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系统的稳定性、过渡过程和稳态误差,系统的离散化设计和模拟化设计,数字PID技术和改进,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可测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初步分析、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完成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实时软件编制以及系统调试维护的基本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调试和维护打下初步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结构和组成,较好的掌握香农采样定理和零阶保持器,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本质是离散控制系统,从而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差分方程、Z传递函数)和分析方法(Z变换、Z反变换); 2.领会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域,熟练灵活运用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据,能够利用Z传递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和离散系统的误差特性,能够利用系统的离散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分析系统的能控性和可测性;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健身教练》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健身教练课程编号:112123007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导论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教练的职责,理解健身指导的特点,掌握健身指导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悉健身指导的程序与方法,旨在培养健身指导的实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健身指导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健身原理,一般不予深究。教学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健身锻炼的基本方法健身指导技法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教学难点: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健身教练概述 第一节健身教练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健身教练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健身教练的工作内容与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