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人才市场处处碰壁 国外学历不是优先资本
留学生就业市场,“海归”不值钱了吗?

留学生就业市场,“海归”不值钱了吗?正值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记者走访多场招聘会后发现,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生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一些传统就业观念中的优势条件正面临挑战。
然而,这些现象到底有多大代表性呢?其实还是个未知数。
博士生和本科生谁更有竞争力?留学生和“土著”谁更受企业欢迎?这要看具体个人和岗位的现实情况。
在国外混文凭的留学生不如优秀“土著”,这也无可厚非;而一些不太需要精深知识的岗位,需要的当然是本科生而不是博士生。
相对于过去盲目地追求高学历、海外学历,现在确实呈现一种理性回归,但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博士生、留学生“不值钱”了。
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会有竞争优势。
越是在成熟理性的就业市场,学生越要好好规划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人的发展道路。
所谓的博士生、留学生“金光”不再,并非是说优秀的学生面临贬值,只是因为竞争充分,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读博或者留学,在就业时本就不应停留于和本科生抢饭吃,这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和专长,并实现学以致用。
可能会有人反驳,认为很多时候就业不仅仅是取决于个人意愿,更多的是取决于用人市场的实际。
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就业压力大的现实中,博士生降尊纡贵求个本科生的职位都不可得,再去说什么更高追求,岂不是纸上谈兵?也许这些都是事实。
但抱怨无济于事,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加速推动更多用人单位走向理性。
用人市场的理性回归促使企业根据岗位实际需要聘用人才,这是必然趋势。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
过去的用人标准、人才竞争停留在粗放阶段,靠一纸好文凭、一个留学背景,就可以轻松找到工作。
背后潜藏的问题不容忽视:可能是公司选错了人,也可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现在就业形式的严峻或者说用人单位的理性,倒逼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这种定位不仅在于找什么样的工作,而是包括学业选择,该不该读博、要不要留学等,都应有更理性的权衡。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留学生回国找工作.doc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70%留学生回国找工作1 【海外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海外就业不乐观超70%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事实上,朋友的故事发生在不少留学生身上。
今年的毕业季被各界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单是广州,今年本地生源毕业生约5.5万,但预计有25万名应届毕业生会在广州求职,其中也包括省外学子、海归群体等。
海归数量的迅速增长,自然也加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有受访本地学子表示,虽然现在留学生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有海外留学背景总是比“土鳖”更受用。
然而,留学生是否真有抢本地应届生饭碗之嫌?我们调查发现,虽近两年来广州就业创业的留学生数量以每年超20%速度递增,但随着本土应届生素质的提高,留学生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
留学生毕业回流本土应届生“腹背受敌”“我过五关、斩六将,杀进了最终面试,剩下6个人PK,其中4个是留学生,我还是被他们PK掉了。
”张同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学历,奔走在揾工最前线的她在参加广州一知名外贸企业招聘时,受到了颇大的打击。
张同学说,她后来还致电该企业询问面试情况,该企业HR 告诉她,她的表现也很优秀,但由于公司有部分业务在国外,因此考虑到业务后续跟进事宜,还是选择了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求职者。
余同学是暨南大学应届本科生,在外企、国企的海投、笔试、面试中,他发现不仅受本土应届生的“夹击”,在跟各类海归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
他在参加某英文报纸笔试时,发现一半应聘者是刚刚从国外归来或已回国一段时间的留学生。
不难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
留学生薪酬与“土龟”看齐大量海归“涌入”国内,势必会对在国内深造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就广州就业市场来看,海归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朋友给我算了一笔账:出国前考雅思、英语突击班、机票等各项杂费合计为2.5万元左右,出国之后学费、住宿费等生活费约为17万。
留学海归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谁来为他们买单

留学海归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谁来为他们买单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学人数的逐渐增多,海归们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吃香,今天就和来看看留学海归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谁来为他们买单。
目前于伊利诺伊州一所大学念博士班的徐睿来说,他两年前回到中国时,曾应征一家美商公司在中国的营销工作,据说有上百人竞争,而且不乏留美硕士。
自认很有竞争力的小张,在第二关时就被刷下来。
“顶着留美学历,其实在中国国内找工作,并没有想象的容易。
”徐睿说,这也是他后来决定再回美国当学生的主要原因,“希望拿到博士学位后,有比较好的机会留在美国。
”不仅回中国找工作不易,目前在美国,留学生如果没有合法工作身份,所面临的压力比往年还大。
密西根大学一文理专业研究所毕业班54名学生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高达45名;距离今年5月毕业仅剩一个月,45名留学生中,只有四人找到工作,其中一位准备参加4月H-1B抽签的中国学生,还是在雇主同意下,使用大学文凭提出申请;万一今年没有抽中,明年还可以用硕士学历再次参加抽签。
“成绩好,资历佳,现在也很难找到工作了。
”就读此研究所的艾瑞克说,现在要找工作或抽签,需要更多的运气,“很多雇主在知道要帮忙申请工作签证时,就打退堂鼓,放弃雇用。
”艾瑞克表示,他可以理解雇主们的心情,毕竟中签已经不容易了,中签后的补件被拒率又大增,顾主花好几个月时间及金钱培训员工,在员工刚进入状况,就因为身份问题不得不离职,“如果我是老板,或许也不想要花钱打水漂。
”留又留不下,回又回不来,这几年,我们听过了太多留学生因此纠结而自杀的消息:202X年3月5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大四中国留学生从12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2X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华裔法律系学生Justin Cheng自杀202X年12月6日,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王姓同学自杀202X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在金门大桥自杀202X年2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就读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被发现死在宿舍内,曾就读中国广东佛山第一高中202X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名来自中国天津、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刘凯风在家中自杀身亡202X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杨志辉自杀身亡202X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小陆(音译)跳冰湖自杀2015年1月27日,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而与似乎没有间断的自杀消息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人们想要出国的念头,也从未间断过。
2017国考时政热点:海归找工作,请别“背着学历的壳”

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2017国考时政热点:海归找工作,请别“背着学历的壳”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海归的素质出现分化,其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已从“黄金时代”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海归“去光环化”将成必然趋势。
(7月20日新华网)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从韩国归来的学生,在市场上投送了100多份简历找工作,竟然只收到了4个回复,而且都是普通公司,他感到特别纳闷:海归身份咋就不值钱了?没办法他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到一家普通公司上班了,而此后他又生气不已,工资竟然和一位中专生一样多。
在这位海归看来,他有着海归的身份,他有着留学的经历,就一定是被用工单位热烈欢迎的,一定会是人中龙凤,一定会是薪酬丰厚。
可是,现实改变了他的看法。
像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20年前的中国,那必然会是天大的新闻,海归岂能如此平庸?其实,这恰恰是用人观念的理智回归。
大家都知道,眼下的就业渠道,多数人要在私营公司就业。
私营公司是私人投资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那就是不看学历看水平。
这是社会的进步。
只要你有能力,哪怕你来自农村,哪怕你只是高中学历,也能给你一次撬动地球的机会。
什么是人才?固然,高学历代表着“可能是高水平”。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高学历的人都拥有高水平,也可能是平庸的水平。
对于私营公司而言,他们考虑的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是吸纳人员的能力水平,而不是来自何方,而不是学历多高。
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应当如何破解?

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应当如何破解?事件:某留日学生毕业后回国择业,投出117份简历,得到大概10次面试机会,只去面试了两次。
某留英学生回国就业,工作业绩平平,仅月入1200元。
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
观点:理性留学,理性就业,理性服务。
近来,媒体对海归就业难关注越来越多。
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
不少海归大呼“就业难”。
哪些因素导致海归昔日光环不再?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各国为争夺国际生源,不断出台留学政策利好,客观上降低了海外留学的门槛,留学已经走下“精英化教育”的神坛,越来越趋大众化,导致海归人才数量激增。
2012年国内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37.45万人。
同时,由于国内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可替代海归的本土人才逐渐增多,客观上改变了人才供需现状。
其次,海外留学群体中,不乏家庭经济条件优渥,到国外却不专心于学业,只为寻求镀金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客观存在。
盲目迷信海归人才的企业,不少都因此付出过代价。
所以,在能力决定命运的当下,一纸洋文凭显然已经不足以让用人单位心动。
再其次,不少海归在学成后即行归国,很多不具备海外工作经历。
国内企业择用海归人才,除了看重其教育背景,更为注重海外工作经历。
有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明确要求海归在国外同行业企业中真正从事过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不是一些几乎无“技术含量”的辅助性岗位。
这恰恰是许多海归的软肋,也是他们在国内遭冷遇的主要原因。
最后,由于国内薪资水准与国外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不少海归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自身能力与所要求的薪资不相匹配,难以求职成功。
可以看到,国内企业对海归不再迷信,海归就业难已成为推动海归理性择业的主要原因。
当然,海归就业难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
具备良好能力的海归一般不会遭遇就业难题。
造成海归就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少留学人员不注重自身能力积累而只为得到一张洋文凭的短视考量,因此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整个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
英大学生求职 文凭不再是首位

英大学生求职文凭不再是首位
杨含
【期刊名称】《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调查显示,多数英国大公司对应聘毕业生的学位认可程度下降。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杨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英国大学生求职:文凭不再是硬资本 [J], 夏天(选摘)
2.留学文凭不再是成功保证 [J], 无
3.俄罗斯:高等教育文凭成求职必要条件 [J],
4.英国大学生求职:注重能力,文凭不再是硬资本 [J], 杨含
5.汽车公司不再是日本大学毕业生求职热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招聘留学生】洋学位贬值,“海归”求职难?!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招聘留学生】洋学位贬值,“海归”求职难?!据美国《明报》报道,飘洋过海、异国苦读、倾尽积蓄,修得“洋”学位,想归国一展抱负?现实与理想仍相差甚远。
尽管许多纽约的海归们已经放下身段,降低求职的心理价位,但用人单位开出的“价码”仍让海归们感觉难以接受。
在中国首家海外人才招聘网站“海归招聘网”上,招聘和求职的信息出现在一个页面上,求职者均为海外留学生,大多数已经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不乏纽约留学生的求职广告。
这些留学生的专业包括金融、生物制药、国际法等,所求职业有翻译、律师、国际业务、企业管理人员等,大多数人期待的城市为上海和北京,虽然许多求职广告在“期待薪资”一栏中填写“面议”,但也有一些人开出了“价码”,要求月薪多在6000至8000元人民币之间,也有要求1万元以上的。
据悉,这个薪水标准与国内“土”硕士、博士并无太大差别。
再看企业招聘一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暴露无遗。
在招聘企业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合资和国有企业。
其中大连的一家企业招聘海归硕士,月薪为3000至4000元人民币,这个标准只略高于“国产”的本科生,甚至一些好专业的“国产”本科生也会赚到这个月薪。
大连、沈阳、武汉、成都这些二线城市的企业开出的月薪绝大多数在2000至4000元人民币之间,北京和上海的招聘单位开出的月薪标准也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让许多留学生望而生叹。
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海归贬值,留学生们还要不要回国?将于2008年7月毕业、目前正在纽约一家公司打工的汉克斯表示,中国现今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给海归带来了最好的机遇,但是薪水过低,会让他重新考虑去留的问题,企业给的待遇实在太低,与留学成本对比起来很不平衡。
“父母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让我留学,我回去每月只拿3、4千块钱,让我怎么能面对他们?”一些老海归们也在论坛中表示,有些人在外奋斗多年,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带着项目回国,发现国内和国外的创业环境不同,才智和抱负得不到施展,一腔热血变冷。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海归”变“海待” 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啃老?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海归”变“海待” 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啃老?近年来,“留学热”不断升温,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留学生在回国求职事却遭到“冷遇”:海外商科毕业,陈姓“海归”在深圳某企业应聘,笔试就被淘汰;海外留学两年,找工作处处碰壁,小杰打算抹掉留学经历再去找工作;美国阿拉巴大学毕业,小红虽然找到了一家普通企业,但月薪只有2000元……究竟是从何时起,一向受宠的海归在求职场上变成了处处遭嫌弃的“海待”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Jennifer冯说:●持有海外或本地大学学位在国内工作的起薪差别不大。
海外学位确保一份高薪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海外留学生的比例很高,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并不特别适合中国市场。
中国不再只将最聪明的学生输送海外。
精英留学消失,留学进入贬值时代1978-2008年,约有105万人出国留学,回国学生比例为25%;2008-2013年,出国人数为185万,超过过去30年总和,回国学生比例为61%。
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输在“留学”这条起跑线上,海外留学已经从“镀金”变为一个大众市场。
出去的人多了,竞争也愈发激烈。
如今,留学生中很大比例是水平一般或低于平均的学生。
他们由于在中国不能进入大学,所以才选择留学。
他们就读的海外学校80%-90%的中国人从未听说过。
有些短期留学,特别是出国一两年的留学,如在英伦三岛不知名学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如果之前准备不充分,在国外学习时间又短,又没有相关职业的实习和工作经验,即使有一张海归文凭,但由于不了解中国就业市场,与国内有实习经验的本科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这些“速成海归”就如同“留学沙拉”,在国外学习就像拌沙拉的过程,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
所以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海归自我期望过高,难以融入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内大学生相比,海归有不可否定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外企在招聘时往往喜欢加上一句“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人才市场处处碰壁国外学历不是优
先资本
回国十年没跟上趟反而要求特才特保
留学回国人员职称政策公布以后,北京一所大学一个已经回国近10年的留学人员找上门来,提出“直升”高级职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给予照顾。
其理由很简单:我是留学回国人员,你们应该给予优惠。
据了解,这位留学人员回国已近十年,每次申报职称都因水平不够被淘汰下来,这种“海归优先”的要求自然被政府主管部门拒绝了。
留学归来高人一等人才市场处处碰壁
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赵峰说,这种“海归优先”的意识在一部分留学回国人员中颇为普遍。
一部分海归自视过高,陷入“留学归来高人一等”的误区。
比如,国内人才已经接受了“公平竞争、双向选择”的市场观念,而一些经过了国际化市场洗礼的海归人才观念反而滞后,他们不去人才市场主动争取机会,反而要求留学服务中心给安排就业;国内人员子女进双语学校都要交费,而一些海归人员则要求子女免费进入双语学校;有的表示如政府不给资金支持,企业就无钱注册;有的企业已办数年,仍要求政府给予额外优惠或网开一面,否则企业就难以维系和发展。
赵主任说,一些海归人员在国人面前自我感觉过于好,处处有一种优越感。
去年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位留学回国人员看过某招聘单位的招聘职位说明后询问:对留学回国人员将给多少薪金?当得知在符合职位说明的前提下,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人才薪酬标准同一时,颇为不满,当场指责说:留学回来的怎能同国内的拿同样的钱?这太不合理了。
这样的留学人员虽属个别,但足以反映出个别留学人员自视高国人一等、看不起国内人才的心理。
在今年的留学人才招聘会上,北京一家招聘单位对记者说:“这几年在人才市场招聘启事上已看不到…海归背景优先‟的字样了,这说明人们对海归的认识更理性了。
我公司去年辞退了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原因是他总是言必称美国怎样怎样,处处套用国外的理念,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说…海龟上岸,土鳖滚蛋‟,大大伤害了同事的感情。
”
出国留学日渐普遍海归优先已经过时
赵峰主任认为,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在外学习、工作,海外留学人员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新的观念,一些学有所成、颇有成绩的杰出留学人员尤为如此。
但在众多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存有浓重的“海归情结”,认为海归就是特殊人才,就理当享有特殊保护,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在当今的中国,出国留学正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学回国也成为一种正常选择。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到国内一展才华,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人才出国学习,具有了留学经历。
因
此,从长远看,海外人才与国内人才必将走向融合。
这在留学回国人员比较多的城市与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已开始呈现这种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留学经历、国外学历都不再是“市场优先”的资本。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海归求职网Ace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