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习题第十六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章节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章节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灯泡L1、L2都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用一导线分别并联在灯L1、L2和开关S 两端,发现接到L2两端时L1亮,其故障可能是()A.L1短路B.S断路C.L1断路D.L2断路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灯泡L1、L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C.甲、乙都接电压表D.甲、乙都接电流表3.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B.教室电风扇的额定电压约为220VC.家用洗衣机的额定电流约为10A D.冬天通过柜式空调的电流约为0.3A4.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两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在图中圆圈内填入合适的元件,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则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a为电流表,b为小灯泡,c为电压表B.a为小灯泡,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C.a为小灯泡,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小灯泡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闭合后下列各种情况不正确的是()A.如果甲、乙、丙是电压表,当S1闭合后U丙=U甲+U乙B.如果甲是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S1断开形成并联电路C.电路中甲表和乙表不可以同时是电流表D.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则乙表的示数小于丙表的示数6.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荧光灯的电流约为150AB.一节干电池电压约为2VC.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kWD.一位中学生从教学楼一楼走上三楼做的功约为3000J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B.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条导线,粗导线的电阻较小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失去了正电荷而带上了负电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不偏转。
电路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习题

电路第⼗六章(⼆端⼝⽹络)习题第⼗六章(⼆端⼝⽹络)习题⼀、选择题
1.图16—3(a )所⽰⼆端⼝电路的Y 参数矩阵为Y = ,图16—3(b )所⽰⼆端⼝的Z 参数矩阵为Z = 。
2.图16—4所⽰⼆端⼝⽹络的Y 参数矩阵是Y = 。
3.图16—5所⽰回转器的T 参数矩阵为。
4.图16—6所⽰的⼆端⼝⽹络中,设⼦⼆端⼝⽹络1N 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D C B A ,则复
合⼆端⼝⽹络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5.图16—7所⽰⼆端⼝⽹络的Y 参数矩阵为。
三、计算题
1.图16—8所⽰⼆端⼝⽹络的Z 参数是Ω=1011Z 、Ω=1512Z 、Ω=521Z ,Ω=2022Z 。
试求s U U 2。
2.求图16—11所⽰⼆端⼝⽹络的T 参数。
3.图⽰电路中,⼆端⼝⽹络N 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2.560.5 1.6T S
Ω??
=
,求(1)L R 等于多少时其吸收功率最⼤?
(2)若9V S U =,求L R 所吸收的最⼤功率max P ,以及此时⽹络N 吸收的功率N P
4.图⽰电路中,直流电源U S =10 V ,⽹络N 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11.0102][T ,t <0时电路处于稳态,t =0时开关S 由a 打向b 。
求t >0时的响应u (t )。
7.已知图⽰电路中,⼆端⼝⽹络N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1.5
2.5
0.5 1.5
T
S
Ω
=??
,t=0时闭合
开关k。
求零状态响应()
C
i t
本章作业:计算题的3、4、7、8⼩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六章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六章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灯L1和灯L2均发光,并且L1比L2更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灯L1和灯L2并联B.灯L1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C.灯L1的电压大于灯L2的电压D.灯L1的电流一定比灯L2的电流大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发光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
现将两灯泡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仍为零,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电路故障可能为()A.L1断路、L2断路B.L1断路、L2通路C.L1通路、L2断路D.L1短路、L2断路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只小灯泡并联B.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C.若L1不发光,一定是L1断路D.若L2不发光,电压表一定无示数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V,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只有L1的灯丝断了,电压表的示数为0B.若只有L2的灯丝断了,电压表的示数为1.5VC.若只有L1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1.5VD.若只有L2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1.5V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灯泡L1、L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个灯泡发生故障,使两灯都熄灭,且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L1和L2发光时,两灯并联B.灯泡熄灭是由于灯L2断路造成的C.灯泡熄灭是由于灯L1断路造成的D.灯泡熄灭是由于灯L2短路造成的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如果灯泡L1或L2中只有一个发生了短路故障,那么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电压表无示数,灯泡L1不发光B.电压表有示数,灯泡L2不发光C.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7.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电压B.若测量L2两端电压,需将电压表并联在a、b两点间,且电压表正接线柱接b点C.实验得到的结论为:串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D.改变两个小灯泡的规格,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8.A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4.8V,1.2V B.6V,1.2V C.1.2V,6V D.1.2V,4.8V 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接到a时,电压表示数为9V,开关S接到b时,电压表示数为4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9VB.灯L1两端的电压为5VC.灯L2两端的电压为5VD.开关S接a和开关S接b,电路中的电流不变10.如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的示数为3.4V,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知电源两端电压为6VB.可知L1两端电压为3.4VC.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闭合开关,则L1亮,L2不亮D.将电压表V1换成电流表,闭合开关,电路短路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12V。
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含解析)

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电键S发现小灯L不亮,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为检测故障所在,下列做法和判
断正确的是()
A. 用电压表并在灯L两端,电压表无示数,则灯L一定短路
B. 用电压表并在电阻R两端,电压表无示数,则电阻R可能短路
C. 用一个检测小灯L′并联在电阻R两端,若灯L′亮,则灯L一定短路
D. 用一个检测小灯L′并联在电阻R两端,若灯L′不亮,则灯L一定断路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
电表的示数都变大,则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A. 灯L断路
B. 灯L短路
C. 电阻R断路
D. 电阻R 短路
3.当小东把学习用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台灯开关时,原来室内正常发光的电灯全部熄
灭,保险丝熔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台灯灯丝断了
B. 台灯插头内部短路
C. 台灯灯泡的灯头内部短路
D. 插座内部短路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如甲图所示:当开关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乙图所示,则灯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章节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章节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只电压表有3V和15V两个量程,某次实验中用的是“0~3V”量程,实验中从“0~15V”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所指的电压恰好是8.5V,而实际电压值是()A.8.5V B.2.7VC.1.7V D.15V2.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闭合开关后能直接进行实验的是()A.B.C.D.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L1、L2正常发光,两个电表都有示数。
但过了一会儿后,有一个灯泡熄灭,这时电路发生的故障不可能是()A.L2断路B.电压表短路C.电流表断路D.L1断路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物理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得电压表V的示数是3.8V,电压表V1的示数是2.3V,电压表V2的示数应为()A.1.5V B.3.8V C.2.3V D.6.1V5.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有“220V484Ω”,先在常温下用伏安法的电阻为40Ω,后又在其正常工作时用伏安法测定其阻值为484Ω,这是由于()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C.对大多数导体而言,温度越高,电阻越大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6.近期“捡瓷器”成了醴陵这座“千年瓷都”最热门的话题,随着“捡瓷器”的迅速“出圈”,陶瓷制品背后的属性成为青少年探索的目标,从导电性能角度来说它属于()A.导体B.绝缘体C.半导体D.超导体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B.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C.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D.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8.某双人床电热毯(如图所示)的说明书上写着:“智能双人双控可独立操作,各取所需” “24V低压供电”等信息,由此可知()A.甲、乙两组发热电阻丝是串联、24V属于安全电压B.甲、乙两组发热电阻丝是并联、24V属于安全电压C.甲、乙两组发热电阻丝是串联、24V不属于安全电压D.甲、乙两组发热电阻丝是并联、24V不属于安全电压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右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示数变小B.小灯泡L的亮度变暗C.电压表V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D.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大2.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能直接并在电源两端B.若要测量L2两端电压,需将电压表并联在B、C两点间,且B点与电压表的“﹣”接线柱相连C.实验得到的结论为:串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D.改变两个小灯泡的规格,重复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3.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实验中,在连接电路时,其中不必要的一点是()A.连入变阻器时,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值最大的位置B.开关、安培表应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C.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D.两电表都必须电流从“+”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2.3V;则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6V、2.3V B.3.7V、2.3V C.3.7V、6V D.2.3V、3.7V5.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几种情况的示意图。
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大的图是()A.B.C.D.6.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以下能使该导线电阻增大的是()A.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B.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C.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D.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7.如图所示,正确连接好电路,按合理的顺序操作,但闭合开关后灯却不亮,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下列关于电路故障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灯丝断了B.可能是灯泡短路C.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D.可能开关短路8.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连接正确的是A.B.C .D .9.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两个灯泡阻值不等,开关S 闭合,关于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电路中,12=+U U UB .甲电路中,12=+I I IC .乙电路中,12=+I I ID .乙电路中,12U U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 1、L 2均正常发光,“〇”处连接的是电流表或电压表。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第十六章答案

′ − R 3 i3 = u o ′ − R3 i 4 = u o ′ + R3 ∴ uo = uo ∴ Auf = u0 R R = − F (1 + 3 ) ui R1 R4
16.2.6 【解】 :
求图 16.05 所示电路的 ui 与 uo 的运算关系式。
RF
w
R u o1 = − F ui R1 uo 2 R = −u o1 = F ui R1
hd aw
U
R1 R3 IB IC R2
T
传感器取得监控信号 u i , U R 是参考电压,当 u i 超过正常值时,报警灯亮,试说明其工作
D
习题 16.3.2 图
.c
报警指示灯
om
wt (U R = −3V )
0
wt
(U R = 3V )
【解】 :
Q V A = V− = E ∴ i0 = VA E = R R
ui
0
t 图16.18 习题16.2.22的图
∴ u0 = −
16.3.1
w w
w
4R u c = 6(e R
2 RC
− 1)mV
在图 16.23 中,运算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压 U opp = ±12V ,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 Z = 6V ,其正向压降 U D = 0.7V u i = 12 sin wtV ,当参考电压 U R = +3V 和-3V 两种
16.3.2
图 16.24 是监控报警装置,如需对某一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进行监控时,可由
原理。二极管 D 和电阻 R3 在此起何作用?
UR
ui
w w
w
【解】 :运放处于开环工作状态,为比较器。当 u i < u R 时,u o = −U Sat ,T 处于截止状态,
电路十六章复习题答案

电路十六章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流关系是什么?A. 电流不等B. 电流相等C. 电流成比例B. 电流相等2. 欧姆定律描述的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A. V = IRB. I = V/RC. R = V/ID. 所有选项都正确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一个电路的总电阻是10Ω,当并联一个5Ω的电阻后,总电阻将: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B. 减少二、填空题4. 当电路中的电阻增加时,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将______。
答案:减小5.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______。
答案:和三、简答题6. 什么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答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一个闭合电路中,沿着任何闭合路径的电压之和等于零。
7. 什么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答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一个电路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四、计算题8. 一个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分别为R1=100Ω,R2=200Ω,R3=300Ω。
求电路的总电阻。
答案:总电阻R_total = R1 + R2 + R3 = 100Ω + 200Ω +300Ω = 600Ω9. 如果上述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V,求通过电路的总电流。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 I_total = V_total / R_total =12V / 600Ω = 0.02A五、分析题10. 描述如何使用节点电压法求解一个复杂电路的电压。
答案:首先,选择一个参考节点,通常为接地点。
然后,为每个未接地的节点分配一个节点电压。
接着,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每个节点写出电流方程。
最后,解方程组求得每个节点的电压。
六、论述题11. 论述在设计电路时,为什么需要考虑功率因数?答案:功率因数是实际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它反映了电路中实际可用功率的比例。
一个高的功率因数意味着电路的效率更高,能源利用更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习题
一、选择题。
1.二端口如图1 , 已知电源角频率s rad /1=ω,L=1H , C=1F,其Z 参数矩阵为
( )
图1
A .⎢⎣⎡-j 0 ⎥⎦⎤--j j
B .⎢⎣⎡-j j ⎥⎦⎤-j j
C .⎢⎣⎡j 0 ⎥⎦⎤-j j
D .⎢⎣⎡j 0 ⎥⎦
⎤
j j
2.二端口如图2, 已知电源角频率s rad /1=ω,L=1H , C=1F,其Z 参数矩阵为
( )
图2
A . ⎢⎣⎡0j ⎥⎦⎤--j j
B . ⎢⎣⎡0j ⎥⎦⎤- j j
C . ⎢⎣⎡-0j ⎥⎦⎤--j j
D .⎢⎣⎡0j ⎥⎦
⎤j j
3.已知二端口参数矩阵为5203Y S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二端口只有π型等效电路,不存在T 型等效电路。
B. 该二端口不含受控源。
C. 该二端口的π型等效电路中含有受控电压源。
D. 该二端口的T 型等效电路中含有受控电压源。
4.图4所示电路中N 为一线性无源双口网络,已知N 网络的Z 参数矩阵为
17141416Z ⎡⎤=Ω⎢⎥⎣⎦
,则图中a-b 端口的输入电阻为( )
Ω
图4
A .8Ω
B .10Ω C. 12Ω D. 6Ω
5.已知图5所示二端口网络的Z 参数矩阵为108510Z ⎡⎤
=Ω⎢⎥⎣⎦,则r 等于( )。
A. 3Ω B. -3Ω C. 8Ω D. -8Ω
图5
二、计算题。
1.已知:图二所示,二端口的Z 参数矩阵Z=⎢
⎣⎡510
⎥⎦
⎤
108Ω,求 R 1、R 2、R 3、r 的值。
图1
解:R 1=5Ω、R 2=5Ω、R 3=5Ω、r = 3Ω
2.图2中的N 为无源线性电阻网络,其中:R 1=1Ω,R 2=2Ω,R 3=3Ω,U S1=18V ,当U S1单独作用时,测得U 1=9V ,U 2=4V :当
U S1和U S2共同作用时,测得U 3=-30V ,求U S2之值。
图2
3.图3示电路,已知二端口网络的开路阻抗矩阵为⎢
⎣⎡=9
15Z ⎥⎦⎤+1099j Ω,正弦电源电压)10cos(236t u s =V 。
求负载Z L 为何值时它消耗的平均功率最大,求出此最大功率。
图3
解: 211915︒
︒
︒
+=I I U
212)109(9︒
︒︒++=I j I U
︒
︒︒-=113I U U S
求出2022)105.4(18︒
︒
︒
︒
+=++=I Z U I j U OC 当Ω+=)105.4(j Z L 时,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W R U P OC L 185
.44184202
max
=⨯==
4.已知图六电路中互易双口的R 参数为:R 11=5Ω, R 22=7Ω, R 12=3Ω, R 21=3Ω,试求i 1和u 2。
图4
5.试求图5所示双口网络的R 参数、G 参数、H 参数和T 参数(图中g =2S)。
图5
解:列节点方程为:
12111221
(0.51)22u u i u u u i u +-=--+=+
整理得:
1122123.5(1)3(2)
i u u i u u =-=-+
所以 3.5131G S -⎛⎫= ⎪-⎝⎭ 1
2267R G -⎛⎫==Ω ⎪⎝⎭
由(1)式整理得 112
22
(3)77
u i u =+ (3)代入(1)整理得:21261
77
i i u =-+,所以 227
7617
7H ⎛⎫
⎪= ⎪ ⎪- ⎪⎝⎭
由(2)式整理得 12211
()(4)33
u u i =
+- (4)代入(1)整理得 12217
()66
i u i =+-
所以
1133176
6T ⎛
⎫ ⎪=
⎪ ⎪ ⎪⎝
⎭
6.试求如图6所示双口网络的R 参数,G 参数,H 参数。
图6
解:令i 1和i 2为网孔电流,列网孔方程:
4i 1+3i 2=6i 2+u 1 ① 3i 1+5i 2=6i 2+u 2 整理得: u 1=4i 1-3i 2 ① u 2=3i 1-i 2 ②
所以 143130.20.61,31340.60.849R G R S ----⎛⎫⎛⎫⎛⎫=Ω=== ⎪ ⎪ ⎪
----+⎝⎭⎝⎭⎝⎭
由②整理得:i 2=3i 1- u 2 ③
把③代入②整理得:u 1= -5i 1+3u 2 所以 5331H -⎛⎫= ⎪-⎝⎭
7.如图7所示双口网络的R 参数,G 参数。
图7
解:如图所示,令i 1和i 2为网孔电流,受控电流源电压为u 。
列网孔方程: i 1+u = u 1 ① i 2+u = u 2 ② i 1+i 2 = 4u 2 ③ 由③得: u 2 = 0.25i 1+0.25i 2④ ①-②整理得:u 1 = i 1-i 2 +u 2 ⑤ ③代入⑤得:u 1 = 1.25i 1-0.75i 2 ⑥ 所以由⑥④得
11.250.750.250.250.250.750.5 1.520.25 1.250.5 2.5R G R S
--⎛⎫=Ω ⎪⎝⎭
⎛⎫⎛⎫
==⨯= ⎪ ⎪--⎝⎭⎝⎭
8.求如图8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R 和电导参数G ,已知描述此双口的方程为
112212
23u i u i i u =-⎧⎨
=-+⎩
图8
9.试求图9所示双口网络的R 参数、G 参数、H 参数和T 参数。
2
2'
图9
10.二端口网络的Y 参数矩阵为:
0.5
0.50.250.375Y S -⎡⎤=⎢⎥
-⎣⎦
求:(1)此二端口网络中是否含有受控源?
(2)此二端网络的T 型等效电路的元件参数并画出该电路。
解:(1)1221Y Y ≠,所以有受控源。
(2)6848Z ⎡⎤=Ω⎢⎥⎣⎦
11.图11所示双口无源网络,①写出Y 参数矩阵。
②求出л型等效电路。
图11
解:① 2
12
1011
221122
Z Z Z Z U I Y Y U +=
===
2
12
101
2
211222
Z Z Z Z U I
Y Y U -=
===
② π型等效电路为: 2
12Z Z
12.图12所示,已知正弦电源电压t u ωcos 2200=V, R=500Ω,L=5H ,L 1=2H ,M=1H , L 2=0.5H ,C=200μF ,电流表的读数为零:
求:1、电源的角频率ω;
2、电流i 、1i 、2i 、c i 。
3、求电路的P 、Q 、S 、功率因数。
图5
解:1、s rad C
L /10012==
ω
2、A I I 01*
455
2
-∠=
= , A t i )45100cos(4.00-= V I M L j U ab 0
*
1*
45280)(∠=-=ω
A U C j I ab C 0
*
*
13526.1∠==ω A t i C )135100c o s (6.10+=
A I I C 0*
*24526.1-∠=-= A t i )45100cos(6.102-=
3、W R I P 402
== V a r
UI Q 4045sin 0
== VA UI S 240== COS=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