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合集下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2013213618 文学院吕锡玥32班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进行的革命,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广大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而中国的革命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而这些运动和革命失败的结果表明了无论是农民、地主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主富强。

想要实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新的领导和指导思想来引领。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广大的无产阶级,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阶级准备。

五四运动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工人阶级无穷的力量,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由此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首先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并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团结了无产阶级,也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紧密配合,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指导思想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金科玉律,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了与中国国情更为契合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前途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两步走策略,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

其相同点是:首先,无论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面对的都是半殖民地半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都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这两座大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的任务。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抗争
(1840—1919) (1840 1919)
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改革派登上历史舞台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 台 •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1840一191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 革命性一面的同时,还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它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 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 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 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的民 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
康有为与《大同书》 康有为与《大同书》手稿
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失败
孙中山及其 手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 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倾教条 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
《辛丑和约》签订以后,慈禧厚颜无耻地说:“量中华之物 辛丑和约》签订以后,慈禧厚颜无耻地说: 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在 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 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但实际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过是帝 国主义的“守土乡官”而已。 国主义的“守土乡官”而已。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既要 进行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 又要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侵略以维护民族 独立的民族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属于无产 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资产阶级领导 下的民族民主革命,往往半途而废,或以 各种形式的妥协而告终。只有在无产阶级 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彻底的 胜利。
民主革命再也不是由资产阶级 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 本的区别。 本的,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 来领导, 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两部分, 来领导 , 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两部分 , 买 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 是革命的对象; 是帝国主义的附庸, 办资产阶级 是帝国主义的附庸 , 是革命的对象 ; 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 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 , 但 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 同时又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有许多联系, 同时又与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有许多联系 , 他 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规定了他们的软弱性, 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规定了他们的软弱性 , 不能 解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五, 第五,动员群众的深度广度不同
五四运动口号: 五四运动口号:
人们在游行: 人们在游行:
愤怒的大学生在演讲: 愤怒的大学生在演讲: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 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 商业。 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 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民族、科学、大众) 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民族、科学、大众)

2018考研政治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2018考研政治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考点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模块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斗争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解析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五四运动以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属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从革命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第四,从革命的前途看,不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这些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是领导阶级不同。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批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

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仅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

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被中国无产阶级所代替。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后组建的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009级连锁采购2班梁玉梅
【摘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不仅抵抗了帝国主义的历次侵略战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旧与新差别联系
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
须掌握无产阶级手中。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于:
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③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
①二者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诞生时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控制之下,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与国内的封建势力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面性原因之一,因此,自始至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依赖西方列强,规模也非常弱小。

并且,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略了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

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就说明了这点.由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那么,民主革命的重任必须由更为先进的阶级领导,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
无产阶级是阶级社会最先进的阶级,他们有着先进的理论和完整的、彻底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这表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新阶段,革命的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

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将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为现实。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三大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之后的社会转变也得到了良好的条件,使以后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遇有重大意义。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更重大,它使中国最终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2010年修订版)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