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合肥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合肥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合肥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提出了广义的不同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共生”的概念。

早在德巴利提出广义的共生概念之前,即1877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弗兰克就已使用曾经用于描写共同生活在社区里的民众的词语“symbiosis”(共生)来描述地衣中真菌与藻类的互惠共生关系。

②然而,生物共生这一最普遍、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生物学机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按照常识,数千米深的高压、高温(300℃~400℃)和剧毒(富含硫化氢H,S、甲烷CH,和氢气H,等)的海底热液口周围是不会有生命的。

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11年生物学家皮特森利用深海游航器在大西洋3000~6000米深的海脊热液口拍摄到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如体长约为30~40cm的巨型贝类白瓜蛤和深海偏顶蛤,以及体长可达3m的管栖蠕虫。

这些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共生细菌,其中,这些共生细菌的重量可达到管柄蠕虫体重的60%,通过氧化从海底热液中喷出的H2S获取能量,并从海水中获取氧O2,然后和二氧化碳CO2,进行碳酸固定合成有机物,为蠕虫提供养分。

海底热液口周围的贝类体内共生细菌也是通过氧化H2S和H2获取能量和养分提供给与之共生的贝类。

这正是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早期生物的生存途径和法则。

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形成的地衣共生体就是有力的证据之一。

③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相互识别、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共生体系。

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与微生物建立了紧密的互作关系。

人体并非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是由体内的微生物细胞和人体细胞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

④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我们的身体里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古菌、细菌及病,分布在我们的皮肤、口腔、鼻腔、生殖器及肠道等部位,构成了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的人类微生物组。

其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约1014个,其敬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左右,其编码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100倍。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本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史前时代,淮河流域不仅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

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与融合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表明,史前时期淮河流域的主源文化是贾湖文化。

可以说,北辛一大汶口文化的主要源头即贾湖文化,而后的山东龙山文化一岳石文化又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所以贾湖文化作为主源文化影响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

文字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他们制作的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上通过刻画某些符号、绘制形象或抽象的图案来传达某种思想或作为某种标识。

尽管这些不能算是后来我们所认可的汉字,但却是汉字的雏形,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淮河中游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发现了数量更多的刻画符号,这些具有表意、记事功能的区域性的文字符号或图案尽管不能称为成熟的汉字,更不可能是广为流传的系统文字,但却经过了一个群体在某个时期的使用,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最终成为后代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

安徽合肥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合肥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合肥市)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l0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

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已然从“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

“强”是多雏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各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

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

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

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之前历史上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

这条路上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

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

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文言文翻译)

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文言文翻译)

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留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需运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晰。

必需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的“中国”内部绽开,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

“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

但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表现动身散性的特点,“中国”基本并未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得到呈现。

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被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

而作为创建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显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远眺的基本视野。

由这种视野动身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显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这并不是说当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就化解了全部的冲突和问题,以一种文明的完成时态而存在。

新时代对新文明的创建是一个正在绽开的过程,这个未有穷期的动态过程包含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质上表现为批判、推动现有文明进程的创建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冲突。

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冲突和问题来绽开文学世界,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3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3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摘要: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

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

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

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

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

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

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

2020届安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安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安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二: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6.8亿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9%。

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

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球产量占比超过38%。

在三大核心零部件当中,国产自主品牌控制器产品在软件方面的响应速度、易用性、稳定性方面仍稍有欠缺,但硬件平台在处理性能和长时间稳定性方面已经与国外产品水平相当,部分伺服产品速度波动率指标已经低于0.1%,国内外技术差距已经开始出现缩减趋势。

过去的二十年我国机器人高端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市场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极少数领域也有一些企业突破“最后一公里”,进入国际一流品牌。

比如,在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深圳某企业开发的谐波减速器已可实现客户定制化生产,并且精度与国际品牌相当;我国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形成规模化产品。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在全球经济发展滞缓的环境下,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37,相比2017年提高了34.3%,远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

(摘编自第一财经《<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材料三:未来,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城会越来越多。

以新兴的微纳米机器人为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介绍,微纳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尤其在医疗领域。

微纳机器人还可应用于人体中,从技术上看,目前微纳机器人的精准控制、动作都没有问题,一旦机器人材料在生物兼容性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很快就会投入使用。

2020年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检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检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质检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

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

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

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又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

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

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本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

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

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本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

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

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

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又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

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化”。

在百余年的反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

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性之中。

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生成和扩展的资源、规则和逻辑。

大传统与小传统间张力的消弭,在为现代性的生成和扩展开拓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刺激了社会成员的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的扩张。

个体道德性处于快速衰退的态势,社会秩序也遭遇极大的危机。

目睹这一情势。

“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到了晚年,谈的最多的不再是“富民”问题,而是“富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在他看来,前者是“生态”问题,而后者则是“心态”问题。

说到底,"心态”问题是人与人之间道义关系的问题,是利害关系失去道德约束而衍生出来的问题。

费孝通认为,道义秩序的重建和“心态”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

这一认识,既来自费孝通对西方文明弊病的深刻洞察,也源于他近一个世纪的现代性体验。

费孝通晚年力倡文化自觉,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而不是走向西化或复旧。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正是其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认为中国乡村以每个家庭为中心,依其势力划出大小不同的圈子。

B.差序格局能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有助于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

C.儒家道德理想和日常道德实践蕴育而生的张力,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百余年来的不均衡发展,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紧扣题意,首先诠释差序格局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双重属性的具体内涵。

B.第二段立足世界大势和中国文化特性,指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C.第四段以差序格局被解构为依据,批判近现代激进倾向,体现以史为鉴的思想。

D.末段从费孝通角度指出,要解决“心态”问题,应将儒家文化作为唯一精神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差序格局概念可用于研究中国乡村结构,也可用于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B.中国现代转型难以找到传统与现化的接榫之处,是因为其过程曲折艰巨和复杂。

C.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扩张的积极意义,在于实现了“富民”目标。

D.费孝通的文化自觉与自身现化性体验有关,《乡土中国》是他力倡文化自觉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依次划分为五类。

其中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类为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及以上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40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1316个,占67.8%。

但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上加霜。

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摘编自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材料二:(摘编自沈耀良等《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 材料三: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

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80公顷。

污水进入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同时,基质表面和芦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裁留、过滤与吸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网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

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去除。

最后,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基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

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源茵。

经过该市河水厂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植物种植。

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4.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D.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考断面中合格饮用水源占多数,这应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分不开。

B.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需要进一一步加大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的处理力度。

C.芦苇的根系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膜吸收同化及异化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D.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三个阶段也可共用同一种方法。

6.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潮声陆颖墨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

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

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前,岛上的最高长官、守备班班长不得人心地在饭堂门口点名,让飘逸的鱼香引得士兵的喉结上下滑动。

班长说了一大堆元旦过节的注意事项后,强调一点:老规矩,十点钟在机房门口集合,收听北京来的慰问电。

有个老兵咽口唾沫说:“别集合了吧?谁愿来谁来,十点钟电视晚会正精彩呢。

”又一个接着说:“反正是那老一套。

拼死拼活干一年,到头还算记得我们,来份电报。

”班长没有理睬他们,争下去会给新兵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帮老兵操蛋在嘴上,执勤巡逻可从来不会含糊。

也是,这儿离大陆太远了。

十几个人窝在这零点一平方公里的岛上,也实在是憋得慌。

有些怪话倒是正常,没人说,班长倒反而紧张了。

早先,供给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岛是荒无人烟。

到七十年代中期有了守兵。

因为远,因为是最前沿的岛屿。

每到年终北京都要来电慰问,班长还记得自己是新兵时,头一回听北京来电,那是什么劲头。

为祖国把着门,北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兵……那帮老兵倒也不见得真是牢骚,没准是在新兵面前摆摆谱吧!晚饭的啤酒不敢多喝,怕查哨时误事,石板鱼也不敢多吃,那东西躁人。

早早地走完这零点一平方,到机房换下报务员都去看电视吧。

这儿的电视节目要靠十几海里外的大岛上转播,平时看完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也就没了图像,今天过节例外,让大家听听新年钟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