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124学时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学分:8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它由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组成。
它通过若干个项目及相应的素质训练,使人的运动机能大大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从竞技角度讲,它是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就可以反映出该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它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国家间交往的作用。
从健身角度讲,它是人们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最简易的运动形式,它可以全面发展人们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展人们的综合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它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人们具有竞争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养。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田径运动在整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教学目的1、通过田径运动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项目内容,对一般项目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
2、通过田径运动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基层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和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工作。
3、通过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并具有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等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田径运动知识,指导或引导他人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的能力。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本科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Track and Field总学时: 110 学分: 4 学分一、课程简介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类必修课程主项提高课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体育教育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
全面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课中田径教材教学,并具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地、器材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田径类课程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等属性,了解田径运动文化特点,理解田径类课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1.明确田径课程是一门锻炼身体手段和方法的课程,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作为健身手段的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要以《课程方案》为指导,以我院《体育教育本科教育计划》为依据。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 认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要按照建立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
3.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
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教学与健身的方法、手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田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Track and field.课程编码:031003学分:6学分.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实践课学时:78.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执笔人:鲁国斌审定人:熊焰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田径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发展田径运动,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的重要指标。
它能有效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增强人民体质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在各级学校体育课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
田径是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项目多,内容丰富,所采用的练习手段与方法不仅能掌握与提高田径专项技术,而且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其它专项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田径运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合格体育人才。
通过完成下列任务达到以上目的。
1.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掌握田径类课程主要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
3.具备田径类课程的基本教学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的工作能力和田径健身的指导与管理能力。
4.充分认识田径类课程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等属性,了解田径运动文化特点,理解田径类课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学习田径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态度,根据教学计划,全面学好教学内容,成为一名有专长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员。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快乐田径》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实施要求)
年级
单元
课题
内容
课时
五年级
第一单元田径概述
第一课田径历史和项目
1、了解田径的发展历史。
2、介绍田径项目有哪几部分组成。
2课时
五年级
第二单元短跑技术
第一课直道“途中跑”技术
1、1、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前摆着地技术。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短跑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2课时
第三课跳远完成动作
1、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完整动作。
2、初步掌握掌握助跑起跳技术。
3、知道步点测量的方法。
4、掌握步点测量的方法,能做出腾空蹲踞动作。
5、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体验成功时的喜悦。
2课时
第四单元中长跑技术
第一课了解中长跑和途中跑的呼吸方法
1、能准确说出中长跑的知识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技能概念,并能在学习实践中运用正确的技术。
背景分析(500字以内)
目的和意义:为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的人才为目的,重视体育学科知识竞赛辅导,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田径校本

丁长江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名称:体育专项训练课程开设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校本课程简介:《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径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二)目的任务:1.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良好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技术、技能;了解田径运动其他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做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掌握田径运动教学文件的制定方法,能胜任各种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并具备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绘制田径场地及基本科研等多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4. 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结合“以专带面”,实现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目标,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5. 完成大纲、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考核内容。
二、教学内容技术课1.跑技术点:跑的专门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途中跑(腿的蹬、摆和蹬摆配合,上体姿势和髋的前移,臂的摆动等练习,直弯道的中跑和快速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直道、弯道站立式、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和撞线动作。
2.接力跑技术点:慢跑和快跑中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传接棒的时机和标志线的确定。
3.跳远技术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两臂摆动的各种单脚跳跃练习、原地放脚和配合两臂摆动、走动和跑动中做起跳练习);腾空及腾空后的姿势(蹲踞式:收腿时间,落地动作;挺身式:摆腿、放腿、收腿举腿落地);丈量步点及全程助跑跳远。
4.推铅球技术点:握、持球方法;利用各种器械最后用力的专门练习;原地推铅球;滑步的专门练习和滑步推球;圈内滑步推铅球。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田径》社团校本课程纲要【一般项目】课程名称:田径课程类型:体育技能类教学材料:选材教师:朱可适用学生: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时间: 1课时/周【具体内容】课程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
课程内容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
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
《田径》社团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比赛及考核。
课程实施(一)学习方式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1.讲授示范法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课程评价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等级。
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2019年9月。
田径课程纲要(傅丽冰)

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田径校本课程纲要2013年春季“田径”课程简介主讲教师:傅丽冰本课程名为“田径”。
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小学生,在校接受适合此年龄段的田径技术教育所创编的。
田径运动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变向、柔韧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田径课,进而积极主动的完成田径校本课程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的研究找到学生真正喜欢的田径课的内容或者模式。
跑步对身体有许多好处!第一,跑步可以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它可以使心脏的收缩、舒张能力大大增强,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第二,跑步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我们跑步时呼吸肌收缩有力,气体交换量增加,肺活量提高,使人养成深、慢呼吸的习惯。
第三,跑步有利于耐力、灵敏度、协调能力的提高,增强人的体质。
第四,跑步可以倍养我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田径校本课程参加学生名单田径校本课程纲要填写说明:一、课程纲要(1)课程目标:要求表述要具体、清楚,写3—5点;涉及三维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实施计划:要求重点明确、清楚;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
(3)课程实施说明:教学的主要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与设施要求、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与办法: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5)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艺术素养类、体育运动类等(6)教学材料:自编,改编田径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田径校本课程活动安排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田径校本课程学生出勤情况登记表泉港区第二小学田径校本课程考核评价表田径校本课程总结2013年春季。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体育教育事业的学习热情和决心,培养学生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合格人才。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田径教学、训练、组织竞赛、进行裁判工作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教材内容纲要理论部分主要内容:(一)概述1.田径运动的概念和功能。
2.田径运动的内容和分类。
3.田径运动的发展和新中国的田径发展成就。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有初步认识。
2.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学好田径课的决心和信心。
(二)田径竞赛的组织与编排1.田径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2.田径竞赛编排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组织田径运动会的有关知识和编排方法。
(三)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方法1.裁判员的分工和职责。
2.田径竞赛裁判方法。
教学要求:1.明确裁判工作意义、分工和职责。
2.通过实践基本胜任田径竞赛的裁判工作。
技术部分主要内容:(一)短跑1.短跑的发展概况,技术特点,竞赛规则。
2.短跑途中跑技术(直道、弯道)。
3.起跑器的安装方法(直道、弯道)。
4.蹲踞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直道、弯道)。
5.终点冲刺与撞线技术。
6.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
(二)跨栏跑1.跨栏跑发展概况,技术特点,竞赛规则。
2.跨栏跑的专门性练习。
3.跨栏步与栏间跑技术。
4.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5.弯道跨栏跑技术。
6.终点冲刺和全程跨栏跑技术。
(三)跳高1.跳高发展概况,技术特点,竞赛规则。
2.起跳技术(背越式、俯卧式)。
3.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4.助跑路线的丈量方法。
5.杆上技术与落地技术(背越式、俯卧式)。
(四)跳远1.跳远发展概况,技术特点,竞赛规则。
2.跳远起跳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类型:体育技能类
教学材料:选编
教师:李学财
适用学生: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时间:1课时/周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
课程内容
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
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
《田径》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比赛
及考核。
课程实施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课程评价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等级。
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