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1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练习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部编版九下】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战争古诗二首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十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战争古诗二首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十第1题【单选题】读《出塞》“飞将”指的是( )。
A、李广B、岳飞C、文天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十五从军征》采葵持作羹的"采”意思是什么?A、主管,料理B、控制,挟持C、用来,拿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阅读《出塞》,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全诗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B、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讽朝廷用人不当。
C、王昌龄长于七言绝句,所作篇篇俱佳,有“七绝圣手”之称。
D、王昌龄诗作的主要特色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抒情言志,对边塞戍卒寄予极大的同情。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______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不教______(jiào jiāo)飞将______(jiàng jiāng)暖风熏______(xùn xūn)人未还______(hái huán)【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辨字组词。
杭______ 塞______抗______ 赛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十五从军征》描写了______,揭露了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新—______ 寒—______ 干—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出塞》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战争古诗二首习题精选三十四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战争古诗二首习题精选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读《出塞》“飞将”指的是( )。
A、李广B、岳飞C、文天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阅读《出塞》,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全诗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B、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讽朝廷用人不当。
C、王昌龄长于七言绝句,所作篇篇俱佳,有“七绝圣手”之称。
D、王昌龄诗作的主要特色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抒情言志,对边塞戍卒寄予极大的同情。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十五从军征》采葵持作羹的"采”意思是什么?A、主管,料理B、控制,挟持C、用来,拿着【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判断正误。
《十五从军征》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______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看拼音,写词语。
①我家门前的树林里种植了许多bǎi shù______。
②kuí huǎ______籽是一种可以榨油的原料。
③妈妈做的ròu gēng______特别好喝。
④我们没有理由yí wù______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默写古诗《出塞》并回答问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诗歌。
三,四两句诗的意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辨字组词。
杭______ 塞______抗______ 赛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羹饭一时..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熟不知贻.阿谁人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十五从军征》阅读题:版本一: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版本二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 ____ ___ 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案: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3.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参考答案: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十五从军征》复习练习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复习练习1.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2. “十五”“八十”是__ 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答: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
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
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
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田园乐(唐)王维21.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
(共2分。
意对即可)22.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共2分。
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走进盐城沿海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你会强烈的感受到生命的原生状态。
它远离都市的喧xiāo (嚣),保留着天然的清纯安宁,有时笼罩着淡淡的薄雾,饱含神韵和灵气,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变化莫测神秘莫测)的感觉。
这里的天空,是那么的蓝,蓝的明亮剔.(tī)透,深邃悠远;示例一:这里的空气,是那么的净,净得一尘不染,沁人心脾。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读《十五从军征》采葵持作羹的"采”意思是什么?A、主管,料理B、控制,挟持C、用来,拿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始”意思是什么?A、最初,开头B、才【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判断正误。
《出塞》一诗中写的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判断正误。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判断正误。
《十五从军征》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新—______ 寒—______ 干—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不教______(jiào jiāo)飞将______(jiàng jiāng)暖风熏______(xùn xūn)人未还______(hái huán)【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出塞》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读古诗《出塞》,根据意思写词语①不叫,不让。
______②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辨字组词。
杭______ 塞______ 抗______ 赛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扩句春风吹拂着头发。
【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难道让我做一个说谎话的孩子吗?【答案】:【解析】:第14题【默写】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凉州词》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边疆将士思念家乡的愁绪;《浪淘沙》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_古诗二首_出塞》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出塞》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 基础演练(1)如果你会写不会读“塞”字,你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如果你会读不会写“秦”字,你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序________。
二、选择题《出塞》是一首()A.山水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塞下曲》的作者是()A.卢纶B.王之涣C.杜牧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三、填空题(________时明月________,万里________人________。
但使________飞将在,________胡马__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诗句中“但”的意思是________。
概括这首诗的意思________照样子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麻磨(麻)雀(磨)面(磨)难艰坚________ 难________ 硬________ 苦击出________ 现打________发________鼓传花诵读《出塞》古诗,回答问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但使:________(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_______(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出塞》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部首,宀,10音序,Q,qín【考点】查字典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我家门前的树林里种植了许多bǎi shù()。
2.kuíhuǎ()籽是一种可以榨
油的原料。
3.妈妈做的ròu gēng()特别好喝。
4.我们没有理由yíwù()这千
载难逢的好机会。
二、判断正误。
1.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
2.《十五从军征》和《出塞》都是描写边塞美景的。
()
3.《十五从军征》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
()
4.《出塞》一诗中写的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
()
三、选择填空。
1.八十始.得归()
A.最初,开头
B.才
2.采葵持.作羹()
A.主管,料理
B.控制,挟持
C.用来,拿着
3.“飞将”指的是()。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五、填空。
1.《十五从军征》描写了
,揭露了。
2.《出塞》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阅读提升
六、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
田园的喜爱之情。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
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
词。
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
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
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
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柏树 2.葵花 3.肉羹
4.贻误
二、1.√ 2.× 3.√ 4.×
三、1.B 2.C 3.A
四、1.对偶 2.互文 3.用典
五、1.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之后回
家看到的景象封建社会兵
役制度给劳动人们造成的灾难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
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让人
民早日安居乐业
六、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
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
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
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
象。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
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
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
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3.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
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
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
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
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
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
意。
4.B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
人自己。
诗人曾为王孙、来自
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
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
他高洁品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