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风骚.sāo 逊.色xùn 怅惘.wǎng 红妆素.裹shùB 凝.望níng 娉.婷pīng 摇曳.yè抑.扬顿挫yèC 隐.逸yìng 山塬.yuán 恣.情zī脍.炙人口kuàiD 腼腆.tiàn 竞.争jìng 招徕.lái 姹.C hà紫嫣红2、(2分)下面诗句的朗读重音标注不当的一项是()A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C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D .连羽毛..里面...也腐烂在土地3、(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D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4、(2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B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C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D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5、(2分)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毛泽东——《沁园春·雪》——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者B .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C .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D .席慕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6、(12分)诗句默写.(1)《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爱这土地》中书写诗人愿为祖国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愁》中表达诗人对母亲怀念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5)穆旦的《我看》一诗中比喻生命“生命的飞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8分)(一)阅读诗歌《沁园春·雪》完成7~11题.(12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词中“风骚”原指《________________》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____________》.上阕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下阕则主要是____________.(4分)8.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9.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A .夸张、排比、比喻B .夸张、比喻、拟人C .比喻、对偶、拟人D .比喻、夸张、借代10.作者评价几位帝王,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2分)1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我遥望》完成12~14题.(10分)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选自《中国诗歌库》)12.“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13.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的大意.(3分)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A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B .诗的第1节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C .诗的第2节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D .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三)阅读《旧土》完成15~19题.(11分)旧土宁新路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黃,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有删改) 15.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2分)16.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18.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做简要品析.(3分)19.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3分)(四)阅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完成20~26题.(10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1937年12月28日,夜间.20.诗歌选取了哪几类人做描写对象,来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土地上的人民蒙受苦难的呢?(3分)21.诗中多次出现“风”“雪”“雪夜”等,请分析其作用.(2分)22.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23.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分)24.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分析)(3分)三、写作(50分)2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晒”原本是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晒”的含义也逐渐演变成炫耀、展示、分享、公开等意义.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特别场景、特殊心情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晒”字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当下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那么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其实古代人早就有这个爱好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短短81个字,不但晒自己的房子如何超凡脱俗,还晒出了自己的朋友圈,结交的高雅朋友,更晒出了自己的生活情调.唐代诗圣杜甫一次在吃了美味的鲂鱼后,晒出了《观打鱼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宋代苏轼吃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后,即兴题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晒,老妇人的环饼香飘万里,赚了不少的钱.请你把你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给大家晒一晒.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与解析1、D 、2、C 、3、A4、B5、D6、略7.诗经离骚描写、抒情议论、抒情8.C 9.C10.作者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分别用“略输”“稍逊”,表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评价成吉思汗时,用“只识”,不但有“可惜”的意思,而且有近乎嘲讽的意思,批评得就更严厉一些.1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12.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年华的无限追念之情.13.第1节是写年轻时遥望生命的未来,第2节是写年老时追念逝去的年华.14.A15.“我”担心用旧土盖成的房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体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担心父亲盖屋只是为了自己住,不顾及儿孙.(意思接近即可)16.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对旧土的深刻认识.17.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赏析点:将旧土赋予人的情感,从“喝”“唤醒”“醒着”“灵性”等词中任选一个赏析即可.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耕种的土地喻为母亲,将正在抽芽的小麦喻为孩子,说明了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19.不能.作者是从旧土得到人生启示的,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旧土,主旨是赞美旧土;水只是行文中唤醒旧土的重要因素之一.20有北方赶着马车的农夫(无家可归,“你要到哪儿去呢?”潜台词是“你能去哪儿呢?”),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21.以风、雪、雪夜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22.“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得更深刻而真切.23.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24.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使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意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诗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25、略.。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朝(zhāo)风骚(sāo)摇曳(yè)成吉思汗(hàn)B. 丰润(rùn)娉婷(pīn)分(fèn)外鲜妍(yán)C. 吹刮(ɡuā)呢喃(ne)枉然(wǎnɡ)顿失滔滔(tāo)D. 谐奏(zòu)凝望(níng)折腰(zhé)忧戚(qī)2.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3分)A.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ɡ bǎo)B. 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C.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 颤抖(zhàn dǒu) 干枯:枯黄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昨天的学习交流会上,李明介绍了学写诗歌的几种主要方法,同学们受益匪浅。
B.不可否认,《唐诗三百首》为我们推广、宣传民族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C.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策划开展了“诵读诗歌经典,创建文明校园”。
D.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激烈比拼和嘉宾的精彩点评后,使同学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空前高涨。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爱这土地》——艾青——《九三年》B.《沁园春·雪》——毛泽东——革命家C.《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D.《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27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 2 分)A.稍逊 (x ùn)格外(fèn)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 ( ān)丝缕(1ǚ)襁褓(qiánɡbǎo)折腰(zhé).....C.闪耀 (shu ò).D.静谧 (mì).发抖(ch .联想(xi .àn) 凝视( nínɡ).á) 栖息( qī).留滞 (zh ì).角落 (jiǎo).2.选出以下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A)(2分)A.妖娆 (r áo) :娇艳美好。
.留滞:即滞留,逗留不流通。
B.田圃 (f ǔ) :田地。
.丝缕.(l ǚ):丝线。
C.成吉思汗.(h án) :元太祖铁木真。
折腰:鞠躬,倾倒。
襁褓 (qi ǎnɡb ǎo)..监禁:约束,强力限制。
凝视 (n ínɡw ànɡ)..喧嚷 (xu án) :高声喊。
.冻僵.(jián)风流人物:这里指能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D.发抖 (ch án d óu) 。
..微漾 (y ànɡ) :微波涟漪。
.枯黄:枯竭焦黄。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以下诗句与原作完整一致的是(B)( 2 分)A.需晴天,看红妆素裹,格外妖娆。
B.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C.小燕子见了我就笑斜了翅膀啊D.明月撒下它的光芒,给四周的全部披上盛装。
4.指出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
(4 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比喻 )( 拟人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比喻 )( 对偶 )5.以下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2分 ) A.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集》B.郑愁予——《雨说》——《郑愁予诗的自选I 》C.江河——《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D.济慈——《夜》——《世界派别诗选》6.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A.《沁园春雪》经过对北国雪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乏文采的痛惜这一主题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以下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一代天娇(jiāo)陈吉思汗(chén)绿茵(yīn)留滞(zhì)B.还看今朝(huán)弥足宝贵(mí)蒙胧(méng)丝缕(lǚ)C.淅淅沥沥(xī)润如油膏(hāo)哆嗦(zhàn)蓑笠(suō)D.银波微漾(yàng)引吭高歌(háng)静谧(mì)昏晕(yūn)2.以下词语说明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惟余:只剩下秦皇:指秦始皇嬴政射雕:比喻善射B.留滞:停留不流通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C.妖娆:娇艳美好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弯弓:拉弓D.风流: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须:等到俱:都3.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雨说,我来了,我来四月的大地。
②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③你假设是要躲,却是自投苦海,永久不能了。
A.探访犹疑解除B.打听疑惑解除C.打听犹疑解决D.探访疑惑解决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利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峻亏损的企业发生了洗心革面的转变。
B.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咱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专门大的成功。
C.富有制造性的人老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D.运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的工具,但拥有它并非意味着一切工作都能够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5.下面的诗句朗诵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当我临近你们的时候/你们/或许/知悉了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D.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6.依照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中华对联这一艺术至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朝,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时期。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1)南北纵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伟大的长城wēi rán yì lì___ __ __ __于C hóng shān jùn lǐng___ __ __ __之间,里里外外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
(2)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C ǎo jiānrén mìng___ __ __ __。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hún qiān mèng rào___ __ __ __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3)《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D īhuíyǎn yì___ __ __ __,rú yuàn rú sù___ __ __ __。
(4)林徽因,一代才女,xiù wài huì zhōng___ __ __ __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她的语言wēn wǎn D àn yǎ___ __ __ __,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
2.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意(2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______外妖娆。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______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______(4)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______3.根据所给提示默写:(5分)(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娉婷.(tín)丰润.(rùn)红装素裹.(guǒ)B.鲜妍.(yán) 摇曳.(yè) 呢喃.(lán) 新颖.别至(yǐnɡ)C.汹.涌(xiōng) 飘逸.(yì) 冠冕.(miǎn) 不屈不挠.(náo)D.凝.望(níng) 忧戚.(qī) 滔.滔(tāo) 成吉思汗.(h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战狼2》,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长得惟妙惟肖....。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3.(广元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4.(襄阳中考)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嘶.哑(sī) 分.外(fèn) 娉.婷(pìng) 浮.动(fú)B. 摇曳.(yè) 折.腰(zhé) 鲜妍.(yán) 可.汗(kě)C. 妖娆.(náo) 海峡.(xiá) 红晕.(yùn) 凝.望(níng)D. 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飘逸.(yì) 轻灵.(líng)【答案】D【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D项注音全部正确。
A娉婷(pīng)。
B可汗(kè)。
C妖娆(r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妖娆优戚生机勃发呢喃软语B. 黎明流盼屏气凝神江山多娇C. 汹涌丰润暴风骤雨尽态极颜D. 坟墓喉咙涛涛不绝稍逊风骚【答案】B【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B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A忧戚。
C尽态极妍。
D滔滔不绝。
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________。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B. ③①②④C. ④①②③D. 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C项排列顺序最恰当。
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句承前解说张元济先生话语的意思,注意“的确”二字;①②两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具体说明读书的作用;③句总结放最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题(2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8分)懦弱的人总是不能挺直脊.梁,墨守____规的人很难开拓创新.因此,人生在世应当活得正直,活得积极.对己,要知行合一,不耽于虚妄;做事,要持之以____,不追逐流俗;待人,要真诚坦荡,不____骗,不中.伤.认定一件事,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即使遇到挫.折,也不逃避,你会发现生活极少走____无路,更多的是柳暗花明.(1)给加点字注音.(4分)脊.梁()中.伤()锲.而不舍()挫.折()(2)为画线处选择正确的汉字.(4分)墨守(A.城B.成)规持之以(A.衡B.恒)(A.诓B.匡)骗走(A.头B.投)无路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旦某种思想在脑中根深蒂固....,要想彻底铲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B.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C.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现代社会,“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D.为了救活这家即将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长狠抓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4.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与书为伴,同古今中外名人大家亲密接触,收获人生真谛.读《论语》,我____;读《名人传》,我____;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我____;读《曾国藩家书》,我____.①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②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③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④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A.②④③①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C.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D.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①彰武县“沙泉鱼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后,触发了很多观众的味蕾.②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迅速蹿红并成为搜索的热点.③据统计,自节目开播以来,彰武县共接待约3万多名游客前来尝鲜.④借助《舌尖上的中国3》的影响力,彰武县举办了首届“沙泉鱼宴”特色美食大赛.这一举措,因为扩大了当地美食的知名度,而且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第①句中的“触发”“味蕾”分别是______、________(词性).(2)第②句中的“地方特色”的短语类型是____________.(3)第③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④句关联词运用不当,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素养题(17分)7.(国学题)默写.(8分)(1)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2)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8.综合性学习.(9分)(1)(综合性学习·文化传承素养)如图中包含“文化基础”“健康生活”“劳动意识”等多个短语,试从中任选几个短语,表述其在图中的从属关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素养)学生会召开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假如你作为代表发言,请从上面的关系图中选择一个关键词,在横线上将下面的发言提纲补充完整.(6分)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3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6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都依靠不了别人.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成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成纯粹的付出而不索求回报.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有改动) 9. 文章第②③④段从不同角度论证本文中心论点,试概括第②④段的分论点.(4分)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刘禅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直击中考阅读.(16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得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捧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有删改) 13. 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0分)18.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题目:多一点________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答案与解析一、基础题(21分)1.(1)jǐzhòng qiècuò(2)B B A B2.D3.C4.A5.C6.(1)动词名词(2)偏正短语(3)“约”或“多”删去(4)把“因为”改为“不但”二、素养题(17分)7.(1)蝉鸣黄叶汉宫秋(2)春蚕到死丝方尽(3)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4)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每空1分,共8分)8.(1)“文化基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项,而“人文底蕴”是“文化基础”中的一项,“人文积淀”又是“人文底蕴”中的一项.(3分)(2)示例:论乐学善学的重要性乐学,就是以学习为乐,这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只有对某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学得进去.善学,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所成.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乐学善学的人.三、阅读理解(32分)(一)9.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10.对比论证.(1分)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1分)11.示例: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她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4分)12.示例: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一个人有许多责任,但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负责.现实生活中,对自己负责,就是要做一个自尊、自爱、自重的人,做有损人格的事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自己负责也要做一个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善良正直的人,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4分)(二)13. 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意思接近即可)14.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1分).同时也应严格自律(1分),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1分),通过读书荡涤浮躁之气(1分).15.15.通过讲述父与子在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1分),引出下文中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1分),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1分).16.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1分)举毛泽东为锻炼意志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17.17.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不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觉得身心舒畅,忘记了烦恼,重新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4分)四、写作(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逊.(xùn)嘶哑.(yà)分.外(fèn)鲜妍.(yán)B.可汗.(hàn) 冠.冕(ɡuān) 妖娆.(ráo) 娉.婷(pīnɡ)C.呢.喃(ní) 汹涌.(yǒnɡ) 枉.然(wǎnɡ) 谐.奏(xiè)D.滔.滔(tāo) 飘逸.(yì) 摇曳.(yè) 忧戚.(qī)【解析】A项,嘶哑(yǎ);B项,可汗(hán);C项,谐(xié)奏。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B.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C.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1)唐宗宋祖,________风骚。
(2)这永远________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________着变。
(4)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________了凝望它的大地。
A.略输汹涌交舞染红B.稍逊汹涌交舞沉醉C.略输激荡交织染红D.稍逊激荡交织沉醉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雪》——词——毛泽东B.《我爱这土地》——现代诗——艾青C.《乡愁》——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D.《我看》——穆旦——英国诗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7年12月14日,台湾诗人余光中去世的消息传出,他的那首著名诗作《乡愁》再次刷屏网络。
B.最近,我校部分班级发生水痘疫情,为了防止不至于蔓延,学校对所有教室和寝室进行了消毒。
C.读一首好诗就像欣赏一幅画,听一首乐曲,会让我们由衷地感到心情愉悦。
D.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______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8.名著阅读。
(4分)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明显地表现出的特点。
(2分)(2)这首小诗创作于1940年,诗中写树“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阅读理解(41分)(一)(13分)回家田禾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凉的生铁拦在我前头挡住我回家的路。
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银豌豆天堂里风大,吹落了几粒。
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去一只小鸟像标点像逗号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
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上遥望远方的故乡儿子说“回家”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选自《读者》)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12.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
(3分)13.现在中国有2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
“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
请你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
(3分)(二)(上海中考)(17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4.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5.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3分)16.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4分)(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 。
17.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4分)(1) ;(2) 。
18.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三)(11分)冬日的阳光朱晨①冬日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
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的味道。
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梳理着心事。
阳光的手指,细细柔柔地,穿过她稠密靓丽的发间。
她的麦浪一般的头发,闪着金黄迷人的光芒。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吸收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
太阳能热水器卧在藤萝绿绿的温柔中,也滋滋地吸收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
真的是偎红倚翠!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透出一股成熟女子的味道,春心荡漾,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阳光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下来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晾晒着要腌制成咸菜的蔬菜。
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好像在翻晒她丰满成熟了的女儿一般。
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成细条,拌上作料,然后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下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
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穿得鼓鼓囊囊,踩着弓鞋的小脚老祖母,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步履蹒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温暖的阳光。
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变成了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
老祖母们也曾经拥有青枝绿叶、枝繁叶茂的青春岁月,她们一边细细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冬日的阳光。
⑥老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吸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
除了满头的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
老祖父们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了,无暇顾及自身,,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
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了,但是他们却很满意。
他们这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⑦唉!一茬茬的乡村人,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却常常忘记了,甚至浑然不知。
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继续吸收和收藏阳光吧!19.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行文的?(2分)20.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变成了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
21.怎样理解“一茬茬的乡村人,也是另一种庄稼呢”这句话的含义?(3分)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一句中的“奢华”一词写出了阳光的明媚、充足和美好。
B.“阳光的手指,细细柔柔地,穿过她稠密靓丽的发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步履蹒跚地踱出门来”刻画出老祖母走路的姿态,生动形象。
D.“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一句中的“庄稼”并非指真正的庄稼,而是指老人的白发、胡子和眉毛。
三、作文(50分)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想起你的时候》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题目二:享受一缕阳光,享受一杯香茗,享受一句唠叨,享受一次磨砺,享受一段情谊,享受一种思想,享受一种追求……整理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可以享受的美好事物真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