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五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学生版
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课时检测(二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课时检测(二十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苏州一模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解析选D 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之一,并不体现独树一帜,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研究者立场问题,故B项错误;无法达成共识显然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辛教授依据史料实证,对原来的结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明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故D项正确。
2.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
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
”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解析选 D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凭借先进武器战胜落后的封建贵族,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建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使得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刷术在欧洲地区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项错误。
3.2019·常州一模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历史现象说明A.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B.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C.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印刷术推动了书籍生产和消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谈及科举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宋词,故D项错误。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课时规范练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时规范练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9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26)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
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
据此可确证的是()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2.(2019山东济南模拟,26)唐代的炼丹家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等即已记录了火药的诞生。
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火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流出,特别是流向辽国。
据此可知()A.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B.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C.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3.(2019山东滨州模拟,26)下图为宋代政府翻刻本的《九章算术》(章节部分),其中注有“魏刘徽(数学家)注,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奉敕注释”等内容。
这表明()A.算学成果受到唐宋政府的重视B.数学的发展促进了印刷术进步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数学进步D.古代数学日益重视推导与证明4.(2019福建福州二模,27)上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
这反映出我国() 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5.(2019安徽淮南二模,25)《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6.(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7)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
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乍驻乍引,任意所为。
或粗或细,随态运奇。
”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2.[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3.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漩涡。
……”据此可知,勾栏()A.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D.突破了坊市的界限4.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反映了元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5.[2019·河南六市模拟]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
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6.[2019·重庆市名校联考]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2020届高三历史精准培优专练5: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附解析)

2020届高三历史精准培优专练5: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附解析)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典例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 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4.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
2020届高三历史4-5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带答案解析)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17.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9.“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10.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1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小说的世俗性 ④重商观念形成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
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
A.A
B.B
C.C
D.D
15.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把它束之高阁。这反映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跟踪检测评估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市名校联考]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据此可知,文中“战舰”() A.以水力作为驱动的动力B.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帆船C.具有机械动力轮船雏形D.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2.[2020·某某某某一模]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
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4.[2020·某某某某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
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5.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
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 )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X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6.[2020·某某某某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精选文档66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合肥二模 ) 宋朝有名山川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涟漪、树叶的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认真察看剖析。
这表示宋朝()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获得重要打破C.艺术形式的老百姓化趋向D.商品经济获取空前发展2.(2019 ·永州一模) 以下图是唐朝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还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此间。
浓丽的设色( 指着色 ) ,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穿着的装修,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这反应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A.构图复杂,比率失衡B.情形再现,洗尽铅华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D.对照激烈,气概雄伟3.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
”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接踵组建。
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本开始渗透戏剧界4.京剧发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好多曲目都表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敬,如《将相和》的爱国和礼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
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扔掉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出生。
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标记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成立在中华文化深沉的基础上5.(2019 ·永州一模)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战士们每人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靠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延伸700 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示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表现先人对火药资料的认知D.反应火药开始用于战争6.(2019 ·长沙一模)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练习题

考点训练50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2.(2015·绵阳一模)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3.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
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4.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5.(2015·扬州调研)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下图所示)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判断他所擅长的书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6.(2016·潍坊质检)下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7.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点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典例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4.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
由此可知,此时中国()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5.下图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某一成就,与图片对应的文字材料应为()(第4题)A.“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B.“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C.“水浮多荡摇,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D.“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
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图4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7.关于《关雎》的主旨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选项中观点与时代背景相一致的是()8.表2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人格意识的比较。
表2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A.人格个性特征B.文化心理态度C.男女社会地位D.道德伦理观念9.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10.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
这表明中国文化()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11.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12.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
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
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
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
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材料二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
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
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
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
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材料三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
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
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
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8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表5是其中三个情节。
表5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 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C典例2.【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答案】B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解析】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可以看出当时地图管理有专职人员,对地图绘制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这是一项专业职务,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排除A项;“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可以看出集中管理,但无法体现分权的思想,排除B项;“国家专营”是对手工业的方法,材料所强调通过绘图加强管理的方法,排除C项。
【答案】D2.【解析】由材料“‘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可知《黄帝内经》强调医者的医德,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黄帝内经》强调身、心、行三者整合及对医德的重视,未探究万物的本源,因而没有蕴含唯物论思想,排除A项;《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但并不一定能代表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且中医学的发展应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排除C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但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D项。
【答案】B3.【解析】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
【答案】D4.【解析】近代科学指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
【答案】A5.【解析】由材料“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可知为古代抛掷燃烧性火药,故A项正确;“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对应的是纸张,故B项错误;“水浮多荡摇,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对应的是磁针的装置,故C项错误;“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对应的是印刷术,故D项错误。
【答案】A6.【解析】根据图中“齐”“北魏”“柔然”“平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木兰辞》的时代背景,与当时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
主人公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出击柔然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说明了行军速度之快及路途的遥远,故选B项;《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排除A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出自唐朝杜甫的《石壕吏》,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排除C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