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B、孝悌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A、妻子;B、兄弟;C、朋友;D、父亲。
7、宣纸得名于它的:(C)A、用途;B、材质;C、产地;D、使用人群。
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
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B、军政;C、养马;D、水利。
1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
旗袍是:(八)A、左襟压右襟;B、右襟压左襟。
1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八)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八)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
1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八)A、菊;B、梅;C、竹。
1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A、天、地;B、南、北;C、阴、阳;D、文、武。
1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A、欲把心事付瑶琴;B、一弦一柱思华年;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古代文化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A. 宫廷乐歌B. 民间歌谣C. 祭祀歌曲D. 宴会歌曲答案:B3. 以下哪位不是唐代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辛弃疾答案:D4. “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春秋》是一部:A. 历史书B. 诗歌集C. 哲学著作D. 法律文献答案:A5.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货物是: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金属答案:A二、填空题6.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讨论了________。
答案: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理论7.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论语8.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________。
答案:杨玉环9.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之一。
答案:夏历10.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由北魏贾思勰所著。
答案:齐民要术三、简答题11. 简述“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套制度,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手段。
在儒家思想中,“礼”被视为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乃至天下太平的基础。
通过“礼”的教化,人们学会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12. 描述一下“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打破了世袭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含答案)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 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 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或感情不和。
11、《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 愁。”这里的“东曦“指的是:
A、春天
B、太阳
C、月亮
D、东风
答:( B )
1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下面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比赛程序及注意事项
• 按顺序每组先回答必答题3道题,可以讨论一 分钟,推荐一名同学作答,每答对一题得10分, 答错0分。 • 必答题之后进入抢答环节。一共30道题,每一 次在老师念完题目叫“开始”时举手最快的作 答,在老师念完题目前就举手的视为犯规,扣 10分。抢答错的扣10分,正确加10分。 • 抢答环节完毕后进入选答题环节。一共有三种 题:50分题,100分题,150分题。答对加相应 分,答错扣相应分。
A、好 B、不好 C、一般
答案:( B )
10、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 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两句诗中提 到的参商指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两宿。人们根据 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多用参商来比喻什么?
A、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B、比喻不久就能相见。 C、比喻相逢的欢喜。 D、比喻世事的无常。
A、 立春、 惊蛰、 雨水、 春分 B、 清明、 小满、 谷雨、 立夏 C、 处暑、 立秋、 白露、 秋分 D、 寒露、 霜降 、立冬、小雪
答:( D )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 一 轮
1、请说出农历的元旦的别 称(至少两个)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中 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以下哪位人物?()A 李白B 屈原C 杜甫D 王维答案:B解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阻止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尸体,纷纷投放粽子、蛋、酒等物品入江。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A 歌剧B 芭蕾舞剧C 京剧D 话剧答案:C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融合了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
4、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聊斋志异》C 《西游记》D 《水浒传》答案:B解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不属于四大名著。
5、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贴春联,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春联起源于明朝,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此后春联逐渐普及。
二、填空题1、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
答案:切解析:中医通过望气色、闻气味、问症状、切脉象来诊断病情。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答案:指南针解析: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答案:王羲之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精湛,《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众多,其中()以刚猛有力、气势磅礴著称。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1.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A.元谋人(正确答案)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北京人生活()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会使用骨针(正确答案)D.过群居生活3.赵州桥是哪一个朝代建造的()A.三国B.隋朝(正确答案)C.唐朝D.宋朝4.下面哪一历史时期不是奴隶制社会()A.夏B.周C.秦(正确答案)D.商5.一位同学自我介绍说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他姓()A.夏(正确答案)B.商C.秦D.周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B.商朝(正确答案)C.西周D.秦朝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正确答案)B.老子C.孟子D.墨子8.中医沿用的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A.扁鹊(正确答案)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9.青铜器四羊方尊铸造于()A.夏朝B.商朝(正确答案)C.西周D.春秋10.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面的什么制度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正确答案)D.禅让制11.修建于战国的水利工程()A.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正确答案)D.白渠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姓什么()A.秦B.赢C.吕D.嬴(正确答案)13.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是()A.法家B.道家C.儒家(正确答案)D.墨家14.请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诗句:()A.岳飞B.文天祥(正确答案)C.韩世忠D.李纲1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对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A.诸葛亮(正确答案)B.刘备C.曹操D.孙权16.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我国古代的哪个历史时期()A.西汉B.南汉C.东汉(正确答案)D.北汉17.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近30年间,有一个率领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他是()A.郑和(正确答案)B.张骞C.鉴真D.杨庭壁18.元朝为对广袤的土地实施有效统治,实行了()A.郡县制B.均田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正确答案)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正确答案)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20.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画是()A.《秋郊饮马图》B.《清明上河图》(正确答案)C.《游春图》D.《步辇图》21.隋朝二世而亡,跟历史上哪个朝代相似()A.明朝B.清朝C.唐朝D.秦朝(正确答案)22.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汉朝B.三国C.隋朝(正确答案)D.唐朝23.春秋时期第一个中原霸主是()A.齐桓公(正确答案)B.楚庄王C.宋襄公D.晋文公24.下列各项制度哪一项不符合西周情况()A.禅让制(正确答案)B.世袭制C.分封制D.等级制25.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正确答案)B.鲜卑C.羯D.羌26.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正确答案)D.长孙无忌27.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统一之后的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正确答案)C.隶书D.楷书28.我国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程邈B.王羲之(正确答案)C.张旭D.怀素29.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A.成吉思汗(正确答案)B.忽必烈C.唐太宗D.武则天30.被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的朝代是()A.唐朝(正确答案)B.元朝C.宋朝D.明朝31.世界被称为“瓷国和诗国”的是哪个国家()A.中国(正确答案)B.美国C.英国D.法国32.唐太宗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班级姓名号数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100分,每道题2分)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答案:A解析: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①、三省职责: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②、六部职责: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A、《诗经》、《尚书》、《周易》、《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礼、乐、书、数C、诗、书、礼、易D、经、史、子、集答案:D解析:“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集部”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4、“六艺”指哪六个:()A、礼、乐、射、御、书、数B、礼、乐、书、数、诗、射C、诗、书、礼、易、春、秋D、诗、书、经、史、子、集答案:A解析:“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合称“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现在来说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答案:C解析:“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
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6、“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
“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A、金、木、水、火、土B、火、土、水、金、木C、木、火、土、水、金D、土、水、金、木、火答案:C解析: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
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答案:B。
解析: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答案:A。
解析: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B。
解析: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答案:A。
解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儒教、基督教、佛教。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答案:C。
解析:“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称回教)以及佛教;基督教包含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奴隶制五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有(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剁成肉酱)。
“封建制五刑”: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封建五刑之外还有磔(zhé俗称凌迟)、髡(kūn 即剃发)、髌(bìn也作膑,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èr 割耳朵)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黜:指罢免官职。
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免、去、废等。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答案:C。
解析:“除”,任命官职。
1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官名。
校,军事编制单位。
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
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
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
秦末始为官名。
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
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