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记录方法
4钻探与坑探

(二)勘探编录
1、钻探原始编录
1)钻探记录 钻探记录的主要内容是钻探原始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施钻 过程中,必须逐项认真填写。内容包括时间、进尺与深度、 岩心记录、地下水位、钻进方法、钻进参数、钻进情况的记 (1)时间 (2)进尺与深度 (3)岩心记录 记录岩心的编号、采长、采取率。并进行鉴定。
岩心描述内容
2、钻探综合编录
四、 取土样 (一)取土器的种类 工程地质勘探中采用取土器采取土样。取土器的 种类很多,根据取土器的结构及封闭形式可分为:
1、限制球阀式取土器 在取样过程中,取土器内的液体、气体将球顶起 排出,当停止取样时,由于球上部弹簧的作用将球 压回原阀座位置,以起密封作用。
1 接头; 2 调节垫片; 3 调节螺丝; 4 弹簧; 5 球; 6 异径接头; 7 余土管; 8 取土衬筒; 9 取土管; 10 管靴
第三节 工程地质钻探与坑探
一、钻探 工程钻探是根据岩土工程的目的和要求,以及 工程建设的需要,利用动力机械和钻具向指定的地 层进行钻孔的施工工程。 借助于钻探直接取得拟定深度和直径的岩芯、 土样、水样、气样等实物样品,用以分析鉴定地质 岩层及构造,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层形成年 代,或者钻凿专门供工程用途的钻孔以满足国民经 济济建设的需求。
小型勘探
(一)洛阳铲勘探洛阳铲勘来自是借助洛阳铲的重力冲入土中,完成直径较 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孔。可采取扰动土样,冲击深度一般为 10m,在黄土层中可达30m。洛阳铲勘探每次冲进不超过1020cm,为便于随时掌握冲进中的地层情况,宜在铲柄和绳 索上作好尺度标记。
2 影响岩心采取质量的因素
1)地质因素 地层松软或岩层破碎,岩心在岩心管内受到震动、冲蚀、 相互磨损,造成岩心采取率低和岩心完整程度差。易被溶蚀 的岩层(如盐岩、泥灰岩等),受到冲洗液的冲蚀与溶解, 造成岩心采取率低。 2)人为因素 金刚石钻进的取心质量优于硬质合金钻进,更优于钻粒钻 进;钻压、转速过高,使岩心振动、磨耗增加;过低则钻速 下降,延长了岩心受破坏作用的时间。泵量过大,会加剧岩 心被冲毁和磨耗的破坏作用。 钻头直径过小,则岩心抵抗破碎的能力愈小,特别是当钻 进有较多裂隙、较脆的岩层时,影响更大
钻探记录表2 (新模板)

野 外 钻 探 记 录 表 文件编号:CKQB/BG91-2011
机组 : 机组人员: 机长: 工程主持人: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勘察编号
钻 孔 移 位
移孔方向
距 离
静 止 水 位
上层滞水 深度: 米,标高: 米
钻孔编号
钻孔类型
钻机型号
开孔日期
米 潜 水 深度: 米,标高: 米
钻孔性质 终孔深度
钻探方法 终孔日期 米 承 压 水 深度: 米,标高: 米 变 层 深 度 (米) 分
层
厚 度
(米) 回次进尺(米) 岩土
名称
岩 土 层 描 述
采
取 率 (%) 岩体质量
RQD 取 样
钎探:N 10
标贯:N 尖锥:N 63.5 钻 具 总 长 机 上 余 尺 钻 孔 直 径 套 管 水位观测
回 次 自 至
进
尺 钻探回次描述
(颜色、风化程度、岩芯状态、最大岩芯长度) 地质鉴定分层描述
序
号 自 至 自 至 击 数 自 至 击 数 直 径 根数 长度 累计 时间 (时:分) 深度 (米)
备 注 此表适用于山区纯基岩地区。
岩芯状态描述:碎块状<2cm ,扁柱状2~5cm ,短柱状5~10cm ,长柱状>20cm ;岩心采取率:进尺岩芯长度之和÷回次进尺×100%;RQD= (回次>10cm 岩芯长度之和)÷回次进尺×100%。
孔钻探原始记录

钻孔地点:钻机型号:孔号:倾角:记录员:第页
施工单位:当班班长:接班班长:接班时间:年月日班时
工作时间
工作内容
钻具全长
残尺
进尺
累计
孔深
换层深度
岩层
钻头种类
原有
加尺Βιβλιοθήκη 减尺现有下钻前下钻后
名称
层厚
取芯量
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时分~时分
本
班
重
要
记
事
必须记录:1、钻孔技术参数,包括方位、倾角、开孔层位、机地距、底板至钻机中心线距离、孔口中心线至顶板距离。2、钻孔有无瓦斯、煤喷孔、顶钻、卡钻现象,瓦斯、煤喷孔时的钻孔深度。3、钻孔异常或事故情况、事故草图。
本班进尺
出
勤
人
员
残留岩芯
钻具全长
残尺
钻杆(条)
钻头长度
岩心管长
落沙管长
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区队跟班队长:通防部负责人:地测科负责人:分局驻矿负责人:
钻探日志填写方法和标准

钻探日志填写方法和标准1 钻探日志封面填写1.1 队名填写队名填写机组所在队名.1.2 线段栏填写线段的名称和勘测阶段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钻探任务书”指定。
如:津浦线济泰段定测(如果为单独项目,可只写出项目名称及勘测阶段。
1.3 钻孔号数和工程名填写钻孔号数由地质人员提供,如果一时难以确定,可按一个工程工点从小里程到大里程顺序排列编号,工程名称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钻探任务书”中确定。
工程名称很多,如:特,大中桥、小桥、涵洞、隧道、挡墙,路基,路堑站房等。
1.4 里程位置和坐标填写里程位置是指所测量线路“公里标”的里程,位置是指在线路中心左右的距离,由“钻探任务书”确定,例如:“钻探任务书”中规定的里程是DK168+880没有写左右几米,就是指线路中心,在里程栏填上DK168+880,将左右两字划掉,后面的几米空出不写,例如:“钻探任务书”中规定的里程是DK168+880右3.0米,在里程栏填上DK168+880,并划掉左字保留右字,在m前面填上3.0。
线路的左和右是按线路的前进方向区分的。
在线路中心面向大里程,左手的一边为左侧,右手的一边为右侧。
如因现场具体情况不能按钻探任务书确定的钻孔位置施钻,孔位有少量移动时,应在征求地质技术人员同意后施钻并应填写移动后的具体里程位置,即填写施钻的实际里程位置。
坐标一般由地质人员根据测量人员提供或按平面图计算填写。
1.5设计孔深和实钻深度填写钻孔设计孔深是指“钻探任务书”中要求的钻进深度。
钻孔实钻深度是指钻孔竣工后所钻的深度也就是钻孔实际钻了多少米,即终孔深度。
1.6 孔口标高和钻机类型填写钻孔标高由钻探技术人员填写或协助钻探技术人员现场实地测量填写,若与附近桩子比高时应写清比XX里程高或低多少。
钻机类型是指机组使用钻机的型号,目前我院所用工程钻机有北探生产的XY-100型,闻登生产的GJ-150型和北二齿生产的GY-100型等。
1.7 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填写从机具设备搬移到所要钻探的孔位,开始安装钻架时起,就称为此钻孔的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指钻孔竣工后,将机具和钻架拆卸的日期,称完工日期。
考古调查-钻探

钻探看土样
三、合理布孔
仅靠一两个探孔取样分析,认土能力再高, 也不可能对地下情况有全面的正确了解。 因此,在整个钻探过程中,要不断分析, 合理布孔。布孔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普遍 钻探,全面布孔;一类是重点钻探,局部 布孔。
1、普遍钻探布孔
普遍钻探适用于大面积情况不明的遗存。 常用梅花点式布孔法。为加快速度可加大 间距(约在1-5米)。也可使用井字式布孔, 即纵横各打两排孔,它能基本了解大范围 内纵横两向的地层堆积情况。在发现遗迹 后,由主干线向两侧继续布孔。
梅花点式布孔法
2、重点钻探布孔
在发现遗迹处或怀疑有遗迹处,有目的布 孔钻探;或是根据露头遗迹追踪钻探都属 于重点钻探。发现遗迹要边分析、边布孔, 以了解清楚遗迹的范围、结构、深度,种 类为止。
例如钻探小型竖穴土坑墓群,在普探中发 现一处探孔有五花土,则应以此孔为中心, 以较小孔距布十字孔,大致找出墓的范围。 然后在估计可能是墓边部位,布几组孔距 更小的三角式的探孔,进行卡边。
大面积布孔时应当注意:测绳应当尽量拉直,石灰点落点 准确。每探区各行的打探次序保持一致。
四、钻探记录与绘图
1、记录: 每个探孔都要编号,一般是先编行号,每
行从1开始编号,排列顺序必须一致。探孔 记录表:记录每个孔可以观察到的地层、遗 迹等情况,包括土质、厚度、遗物等。 2、钻探日记: 概括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如新打的探孔 数量、编号、布孔方法和位置、堆积情况、 遗迹、带出的遗物等。必要时应该绘出遗 迹分布和土层堆积示意图。一排的探孔记 录表应该装订在一起。
5、红烧土、草木灰
沙土被火长期烧烤会变成砖红色的红烧土。草 和树木燃烧后留下的灰多呈白灰,炭化灰。薰 灰呈黑色。有大量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地方可能 是灶或陶窑。
钻探记录表

三、交通情况:
四、附钻孔:1:200地质柱状图(包括煤芯采长和倾角)
填发人年月日;地质技术负责人:
测井收到人年月日
钻探取煤记录报告书
钻孔号:煤层名称:计算煤芯采重量取率采用体重:t/m3煤芯直径mm
井深
(m)
至
综合取煤情况
日
月
班
别
钻进
层位
起钻
井深
(m)
回次进尺、取芯长(m)
回次煤芯重量(kg)
封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取样检查结果
井
内
遗
留
物
起止井深(米)
名称
规格
长度(米)
机长班长记录员
验收人意见
号钻孔封孔柱状图
地质分层
实际封闭示意图
封闭段(米)
封孔用料(公斤)
涌漏水
止水方法
层位
井深(米)
井深
段距
清水
水泥
砂
层位
井深(米)
煤样送样单
项目名称:
送样编号
暂定煤层名称
煤层柱状
采样地点
确定煤层名称
深度
(m)
全水分
Wt
微量元素(原煤)
有害元素
镓
锗
铀
钍
钒
磷
砷
氯
氟
备
注
项目负责人:采样人:送样人:审单人: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送样单
送样组号
采样层位
样品分号
样品规格
采样地点
岩层
倾角
度
采样日期
年月日
密封日期
年月日
送样日期
年月日
要求成果日期
工程地质钻探报告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钻探是广泛使用和最有效的勘探手段之一。
它是利用机械动力设备,使钻具回转或者冲击,在土层中钻进直径小、深度大的圆柱形空间,并能从中取出土样,以查明拟建场地内地基土层的特性,划分土层、确定土层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将取得的土样进行试验或者直接在钻孔中进行测定,获得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从而为选定建造场地的位置、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作为设计依据。
1、工程地质钻探主要是在覆盖层中,因此孔深较浅,普通都在100m 以内。
孔径依照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而定,其变化范围较大。
2、在钻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查明岩土的种类和性质、岩土的层位和厚度等普通地质及岩土方面的特征,而且还要查明岩土的原状特征,例如岩土的裂隙程度、密实程度、含水情况及风化特点等。
因此,钻进过程中要连续地或者间隔地用取土器采取原状样品。
3、孔内要进行各种实验工作,试验工作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多,往往比钻进的时间还要长。
4、钻进条件变化大,勘察对象分散。
钻孔首先要破碎岩土。
钻进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岩土的性质、各种不同类型的切削材料和钻头。
破碎岩土按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冲击法、回转法和两者的综合。
(1) 冲击法破碎岩土。
该方法是利用楔形冲击钻头,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对孔底进行冲击,如此反复进行即可加深钻孔。
利用此方法可使孔底岩土全部破碎,故称此方法为全断面钻进。
(2) 回转法破碎岩土。
这种方法是根据岩土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的破碎材料将它镶嵌、烧焊在钻头上或者投放到孔内钻头的底部,借助轴向压力和回转的作用,破碎孔底岩土。
这种方法可使孔底岩石全部破碎,也可只破碎孔底环状部份岩土,中间保留岩芯,后者称为环状钻进或者取芯钻进。
(3) 冲击回转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冲击器产生较高频率的冲击作用,在回转作用配合下破碎岩土。
在破碎岩土工程中,为了获得地质资料和继续加深钻孔,必须及时取出岩芯,排除岩土碎屑。
取出岩芯和岩土碎屑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钻探记录的相关要求

钻探记录的相关要求一、钻探记录应在钻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分.二、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
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
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在旁边作更正,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
三、所取土样记录栏应与取样时回次相对应。
四、标贯记录根据要求记录预打15cm后,连续3个10cm进展的锤击数,或预打150m锤击数及连续3个10cm进尺的锤击数。
五、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2、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3、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4、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程、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岩芯采取率、RQD值等;5、岩芯采取率为回次所取岩芯总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6、RQD值指当采用N型(75mm)二层管金钢石钻头获取的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总和与岩芯总长度之比。
RQD= Σl / L式中,l为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L为岩芯总长度。
其余异常情况四、钻探成果均应有钻探机(班)长、记录员及钻探队负责人签名。
第九章地下水一、地下水的测量规定: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隔开。
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小时,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并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经分选,具母岩矿物成 分,表面粗糙,有棱角,常 与碎石及粘性土混在一起, 其厚度不均。 颗粒磨圆差,分选性差、成 分不均,常混有碎石或粘性 土。其密实度常处于松或稍 密状态。
坡 积
分布于坡脚和坡底
无层理,未经分选,粒度成分 分选性差,颗粒有棱角, 有急剧变化,一般处于不稳定 但不尖锐,混有砂或粘性 状态中,且具有较高的孔隙比, 土,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潮湿时有较大的压缩性,常处 于欠压密状态。 磨圆度较好,有分选性。
地下水位 记 载
稳定
钻探队长:
时
米
时间:
校核:
水深:
水位:
土检员:
钻探进尺计算方法
管口 h1 平台 h0 h3 水面 h水深 泥面 h套管入 土深度 h4 H总长 h2
h套管
h4=H总长-h2-h0-h水深 h4=H总长-h2-h3 h水深=h3-h0 h套管入土深度=h套管-h1-h0-h水深
钻具
需要进行水深及进尺计算的情况:
1、钻探船定位就绪开钻前
需要测量钻探船面距泥面的距离h3,便于下套管及进行开钻。
2、计算钻孔高程所需要的三次水深量测 与岸边水尺观测同步的三次水深测量。主要用于计算钻孔的孔口高程。 h水深=h3-h0 3、钻进过程中出现地层变层时 钻进过程中出现变层时,必须及时量测水深,计算变层深度 h4=H总长-h2-h3 4、钻进过程中遇潮位出现涨极、落极时 钻进过程中遇潮位出现涨极、落极时,必须及时量测水深,计算钻探实际进尺。
土的颜色 深黑 深灰、灰 红色、红褐色 绿色、蓝色 白色 杂色 含腐植质的重量不少于10%。 含腐植质的重量约占5%。 含有铁的氧化物。 含有氧化亚铁。 含长石、方解石、石膏、高岭石、氢氧化铝及可溶盐等 含有不同颜色的矿物和其他物质 所含物质的成分
3、粘性土的状态判别: 现场粘性土的状态是根据锥沉量(76g液限仪沉入土中的毫米数)来判别。
钻探记录方法
中交一航院有限公司勘察处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钻 探 记 录 表
工程名称: 钻孔编号: 孔口高程: 钻探日期:
进 尺 米----米
钻进方式
土壤鉴定 名 称
描述(颜色、包含物、颗粒、密度、塑性、及钻进情况)
土 样 记 载
编号说明 取土深度 代表深度 初见 时 米 时间: 水深: 水位:
钻进方法的适用范围
钻进地层 钻进方式 粘性土 回 转 钻 进 螺纹钻探 麻花钻 无岩芯钻探 三翼钻\单管 岩芯钻探 冲击钻探 振动钻探 冲洗钻探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部分适用 粉土 部分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砂土 部分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碎石土 不适用 部分适用 部分适用 部分适用 部分适用 不适用 岩石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原状样 不适用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扰动样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不取样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取样要求
磨圆度好,光滑纯洁。
海 积
海陆 交互 型
5、颗粒级配(分选性及均匀程度): 较好
6、颗粒形状(磨圆度评价): 较好
中等
较差
三、粉土描述
粉土为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等于或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料指数Ip≤10的土 1、粉土的野外鉴定 ⑴、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 ⑵、用手捻摸时的感觉: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 ⑶、粘着程度: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就掉。 ⑷、湿土搓条:能搓成2~3mm土条。 ⑸、干土的性质:用手很易捏碎。 2、颜色描述: 3、粉土密实度描述: 孔隙比(岩土规范) e<0.75 粉土密实度分类表 标贯击数N63.5(天津规范) >18 密实度 密实
二、砂土的描述内容
土壤的名称 砾 砂 砂 粗 砂 中 砂 土 细 砂 粉 砂 野外鉴定(观察) 大部分颗粒类似高梁粒 绝大部分颗粒类似小米粒 大部分颗粒类似砂糖粒或白菜籽粒 其颗粒用眼仅能辩别 用手捻摸时有玉米面或灰尘的感觉 用湿手拍后的状态 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 表面偶有水印、无粘着感 表面有水印、轻微粘着感 表面有水印、轻微粘着感
1、颗粒级配及均匀程度: 大小颗粒的比例(采用方法:三分法、四分法,最大、小粒径。估算不同粒径的质量) 2、颗粒形状: 尖棱状、棱角状、圆棱状(亚圆形)、圆形状。
3、颗粒排列方式: 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列杂排列,大部分不接触。
4、母岩成分: 主要指岩性,是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5、风化程度: 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的新鲜岩石。 6、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 7、密实度: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N120)来进行分类的。 具体分类可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0.75≤e≤0.90
e>0.9 4、粉土湿度描述:
12~18
≤12
中密
稍密
稍湿(w<20)、湿(20≤w≤30)、很湿(w>30) 5、其它特征描述: 摇震反应:根据渗水和吸水的反应分为:快、中等、慢、无; 粉土干强度:指手捏碎或掰断的用力大小分为:高、中等、低; 韧性: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分为:高、中等、低。
四、粘性土描述
1、粘性土野外鉴别: 粘性土野外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 湿润时用刀切 用手捻摸时的感觉 粘着程度 湿土搓条情况 2、粘性土颜色的描述: 颜色描述:副色在前、主色在后。土的颜色是随土的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应于取土后立即描述。 粘土 切面非常光滑、刀刃有粘腻的阻力。 粉质粘土 稍有光滑面、切面规则
1、颜色描述: 砂土的颜色描述主要与矿物成分及包含物有关。 2、湿度描述: 稍湿 3、密实度: 砂土密实度分类表 标准贯入击数(N) N≤10 10<N≤15 15<N≤30 4、包含物: 云母 粘性土 密实度 松散 稍密 中密 碎石 砾石 中等 卵石 较差 结核 生物残骸等 标准贯入击数(N) 30<N≤50 N>50 密实度 密实 极密实 很湿 饱和
h4=H总长-h2-h3
5、钻探过程中遇强风化岩面等持力层及重点取土部位时 在钻探过程中遇强风化岩面等持力层及重点取土部位时,必须及时量测水深,计算钻探实际进尺。 h4=H总长-h2-h3 6、进行钻探终孔时 钻孔达到要求,需要进行终孔时,必须进行水深测量,便于计算终孔深度。 7、其它钻进过程中也应勤打水砣,通过量测水深来校核进尺。
土样代表深度标示方法
取土深度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0.4m
1.0m 1.4m
钻 孔
土样1
代表深度
0.0m
h1=0.0~1.0m
泥面
土样2
h2 =1.0~1.6m 1.6m
土层分界线
2.0m 2.4m
土样3
h3=1.6~3.0m
3.0m 3.4m
取上样4.0~4.2m 取下样4.0~4.2m
土样4
取下样: h4=3.0~4.0m
土的分类
粒径 d/mm
0.005 粘 粒 0.075 粉 粒 砂 粒 2.0 圆砾(角砾) 20.0 卵石(碎石) 200.0 漂石(块石)
粘 性 土
粉
土
砂
土
碎
石
土
细粒组
粗粒组
一、碎石土描述
土壤的名称 碎 石 土 漂石(块石) 卵石(碎石) 圆砾(角砾) 野外鉴定(观察) 圆形、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圆形、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圆形、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 粒组含量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六:其它特殊性土的描述
1、填土的描述 ⑴、冲填土:由水力冲填的砂土、粉土或粘性土; ⑵、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⑶、杂填土的: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重点描述:填土的组成成分、包含物、填筑方式、冲填时间及位于冲填区的位置。 2、互层、夹层、夹薄层(间层)土的描述。 互层:对于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定为“互层”; 夹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定为“夹层”;
五、风化岩的描述
1、描述钻进情况 采用的钻具类型(单管、双管双动、双管单动等)、钻机压力(第几档、多大压力)、钻进速度、钻具颤动情况、 响声、返水颜色、返水成分。 2、起钻后进行岩芯长度记录,计算岩芯采取率。 3、对岩芯的描述: ⑴、初步分类定名:首先应确定是沉积岩、岩浆岩、还是变质岩,然后再按大类初步定名。 风化程度:根据岩芯完整情况、采取率确定岩石的风化程度(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 颜色:岩石的颜色主要由其主要的矿物成分确定。 主要矿物:岩浆岩(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原岩结构的破坏程度(结构清楚、结构基本破坏、结构大部分破坏、结构基本未变等); 风化裂隙:裂隙的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的成分性质等。 ⑵、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 ⑶、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粘性土的状态
粘性土的状态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流动
锥沉量h(mm)
h﹤2
2≤h<3
3≤h<5
5≤h<7
7≤h<10
h≥10
4、粘性土的湿度:稍湿、湿、饱和 5、构造特征:层状、混合状。 6、结构特征:团状、核状、粒状、柱状、砂团、砂斑结构。 7、包含物: 腐植物(腐植质、朽木、植物草根)、嗅味、云母、贝壳、结核、砂团、砂斑。 8、粉质粘土的塑性: 低塑性、中塑性、高塑性。 9、其它特征: 判断土成因类型、地质时代、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
间层(夹薄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定为“夹薄层” 。
重点描述:互层、夹层及间层土的厚度、层理等特征。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应进行单独分层。 3、混合土的描述: 混合土的定名:应将主要土类列在名称的前部,次要土类列在名称的后部,中间以“混”字连结。 混合土按其成因和不同土类的含量可分为以下两种土: ⑴、淤泥和砂的混合土,属海陆混合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土质极为松软。定名时,当淤泥含量超过总质量的30%时为淤 泥混砂;淤泥含量超过总质量的10%,小于等于总质量的30%时为砂混淤泥。 ⑵、粘性土和砂或碎石的混合土,属残积、坡积、洪积等成因形成的土。定名时,当粘性土含量超过总质量的40%时为粘 性土混砂或碎石;当粘性土的含量超过总质量的10%,小于等于总质量的40%时为砂或碎石混粘性土。 重点描述:应按主要土类及次要土类各自的特征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