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原因论文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大约在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有关黄河的作文

有关黄河的作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长江。
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因其色黄而得名,也因其泥沙之多而有“中华母亲”之称。
黄河是中国土地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黄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辉煌,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洪水和改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黄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线,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无论是冯梦龙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的“养育中华”的神话故事,还是马可·波罗的《世界奇观记》中对黄河的赞美,一直都以各种方式讴歌着黄河的伟大。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水能、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黄河流域的农田也被称为“中国粮仓”,黄河农田的灌溉体系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然而,黄河也是一条善变的河流。
由于河床上升、冰凌堵塞等原因,黄河经常爆发洪水。
尤其是黄河上游的巨大土石堵塞,常常导致河道改道,给周围的居民和农田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建堤坝、清理河床、植树造林等,努力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脏。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夏、商、周等古代文明。
黄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数的诗词歌赋、传说和民间故事与之相关。
民间传说中有许多与黄河相关的故事,如《伊尹治黄池》、《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故事中体现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黄河,既是敬畏的象征,也是困扰与灵感源泉。
在古代,黄河的洪水给沿岸居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勇敢抗洪的精神。
黄河的泥沙也为周边农田提供了丰沛的养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保卫黄河背景及意义

保卫黄河背景及意义黄河,作为我国母亲河之一,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
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血脉,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和保卫黄河,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保卫黄河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由于河道淤积、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水质也越来越差。
这不仅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其次,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也给黄河带来了压力。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直接排入黄河,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也对黄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保卫黄河的意义重大。
首先,黄河是中国人民的血脉和文明的源泉,保护黄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基和文化遗产。
其次,黄河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水资源,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保卫黄河,就是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黄河还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黄河就是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最重要的是,保卫黄河是对未来世代的责任和承诺,我们有责任确保黄河能够继续为子孙后代提供清洁的水源和美丽的环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卫黄河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这包括加强河道清淤、恢复湿地、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以提高黄河的水量和水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黄河流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严禁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确保黄河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确保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黄河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掌握黄河的变化和趋势,为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保卫黄河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黄河话题作文1000字范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是中国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丰饶的土地和富饶的物资。
黄河的泥沙是肥沃的,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黄河的水源丰富,为大片的农田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黄河的水力也被开发利用,为中国的发电和灌溉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然而,黄河也是一个“悲情的河流”。
由于河床高度下降,河水淤积严重,黄河成为了经常泛滥的河流。
历史上,黄河的泛滥给中国的农田带来了重大的损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黄河泛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的泥沙淤积导致了河床升高,加上水量大,容易发生泛滥。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保护河道,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泛滥,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黄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河被称为“河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源。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黄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文物都分布在黄河流域。
黄河还孕育了中国的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黄河的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不仅仅是一个河流,更是中国的精神象征。
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黄河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总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黄河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和精神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我们应该珍惜黄河,保护黄河,让黄河永远流淌下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元作文】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黄河,母亲河

【单元作文】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黄河,母亲河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境内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它源于中国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流经六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命脉和文化象征。
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拔5000多米,非常高。
巴颜喀拉山的冰雪融化经过了许多年,流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黄河的源头。
黄河穿行在高寒地带和干旱地区,因此水量较小,河水清亮见底,水质纯净。
黄河的上游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线,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从巴颜喀拉山脉到青海省的湖泊,再到宁夏鸣沙山和沙湖,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这里有苍茫的戈壁滩、连绵的雪山、清澈的湖泊,还有民族风情浓厚的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黄河的中游从甘肃向东流经宁夏、陕西、河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这里有肥沃的黄土,适合种植许多谷物和水果。
很多历史名城都建立在河边,这些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兰州、银川、西安等。
黄河的下游流经河南、山东等省,是中国的重要水利发电基地。
黄河下游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水面宽广,水流湍急。
这里也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要地区,如三门峡水库、银川水库等,这些水库对于保证下游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河的流域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从古代起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历史上,黄河周边的文明发达,人口众多,农业兴旺,商业繁荣,这里也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心之一。
黄河文化也因此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在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王郎村遗址、二里头遗址等,这些遗址证明了黄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
黄河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洪水灾害等。
尤其是黄河下游的地区,土壤含沙量高,造成了河床上的淤积;又因为地势平坦,洪水容易泛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为了保护黄河,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加强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实施了许多工程和政策。
关于黄河的作文

关于黄河的作文黄河,位于中国大陆地区,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玛曲县的巴颜喀拉山,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八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它的水量丰沛,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许多农作物都在这里得到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黄河也因其泥沙淤积、冲淤变化大、洪水频发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的悲剧”。
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流湍急,河床下降较快,因此泥沙淤积严重,河水泥沙含量高,导致了河道冲淤变化大,河床抬高,河岸上升,河床抬高后,水位相对地面升高,增加了洪水的危害。
因此,黄河也被称为“中国的悲剧”。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黄河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离骚》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和奔放。
《三国演义》中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和奔放。
黄河的形象也深入了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黄河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沿岸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壶口瀑布、龙门石窟、中条山、八盘峡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它的水量丰沛,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许多农作物都在这里得到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黄河也因其泥沙淤积、冲淤变化大、洪水频发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的悲剧”。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黄河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雷延军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与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河流一样,已经不单单是一条河流,而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象征与符号标志。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也无不与黄河紧密相连。
中国有众多的大江大河,可唯独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璀璨的历史文化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璀璨的历史文化。
黄河及其支流沿岸犹如母亲的臂弯,孕育了多古都行政中心在黄河(图自央视新闻视频-黄河是怎样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诸多学术流派产生于此,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得以发展。
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如被称为黄河文化思想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就在黄河流域。
作为中华文明根本载体的中华汉字诞生在黄河流域。
以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主的中华古代科技发明诞生在黄河流域。
中国轰动世界的主要文物考古成就以及世界著黄河流域史前文明遗址分布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中国通行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天文历法体系诞生在黄河流域。
二十四节气是直接为农事活动服务的,二十四节气的测量与绘制,依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气候状态。
中华百家姓氏要寻根问祖大多渊源于黄河流域。
陶瓷、玉石、青铜、丝绸、书画、诗词、中医、武术、戏曲和饮酒等“十大国粹”都集中于黄河流域。
这些国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没有这些国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就会动摇。
二、独特的自然条件黄河之所以具有如此璀璨的文化文明,根本原因是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所以这也是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根本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大部分朝代的都城都建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较多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里既有独特的自然与气候优势,也有人口较多、文化繁荣的人文优势。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河有什么独特的自然与气候优势呢?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黄河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黄河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作用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河流经中国的九省,被称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展中心,许多古代文明和王朝的兴起都与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灿烂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营养,激励着人民不断前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黄河的流域是中国的粮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粮食支撑。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素有“黄河为母,二河为子”之称,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黄河流域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保障。
此外,黄河的治理和保护,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频发,河道的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给沿岸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好黄河,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推进黄河的生态文明建设,确保黄河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综上所述,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粮食支撑,而且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大治理和保护的力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保驾护航,让黄河的水变得更清,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加坚定和辉煌。
愿黄河的水,永远滋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文明重放光彩,繁荣发展,绽放出新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原因探析摘要: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文章主要探讨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关键词:黄河;母亲河
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
为什么把黄河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据在哪里?我们从如下几个大的方面论证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第一,中国轰动世界的主要文物考古成就以及世界著名遗产在中国的部分大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例如,甲骨文的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河南殷墟的发现这些考古成就在黄河流域发现;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曲阜三孔这些文物古迹也坐落在黄河流域。
第二,中国通行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天文历法体系诞生在黄河流域。
由于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春耕秋收都与天气气候息息相关。
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太阳运行的周期,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直接为农事活动服务的,二十四节气的测量与绘制,依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气候状态,因而原始的二十四节气所形容的农事活动的准确性在黄河中游一带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按现在情况来看,在山西南半部、陕西北半部、河南全境、河北东南部较适用。
”显而易见,二十四节气诞生在黄河流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作为中华文明根本载体的中华汉字诞生在黄河流域。
关于汉字的由来与起源,学者们各抒己见、说法不一,中国古代典籍里面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他是黄帝时期的造字史官,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关于仓颉造字也有很多神话传说。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以及商周时期的金文,这些文字以及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也都诞生在黄河流域。
第四,“三皇五帝”等中华人文始祖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三皇五帝时代,到底是传说时代还是历史时代,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休。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证明能够证明这一时期真正在历史上存在过。
古书上对三皇五帝的记载,无论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战争,都活动在黄河流域。
例如,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因以为姓。
居轩辕之丘(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国语·晋语》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姜水,古代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认为“姜”水即“岐水”(今陕西岐山县与扶风县的交界处),近代学者郭沫若、翦伯赞认为姜水在今岐山之东,为渭水的一条支流。
现代学者也对姜水作过一番辨析,大部分意见姜水在陕西省宝鸡市清江河附近,这属于黄河流域。
“三皇五帝”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们,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一代接一代,造就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
第五,以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主的中华古代科技发明诞
生在黄河流域。
提起中国的四大发明,作为一种中国人,大家都耳熟能详。
那就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与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说法,最早是由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来的。
1957年5月,在陕西西安市灞桥砖瓦厂的工地上,发现一座古墓。
在发现的铜镜下面放有纸,呈米黄色,10厘米见方,已裂成一些碎片,灞桥纸比迄今出土的一其它汉纸年代均早。
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的地点也都集中于黄河流域,四大发明不断向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传播。
这四大发明的出现,对中国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影响之深远,而这四大发明就诞生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
第六,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农家、医家、纵横家和阴阳家等中华元典智慧体系都诞生在黄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相当活跃,知识分子中的各个派别争芳斗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界人才辈出,成果卓著的时代。
而这些人才与作品的创作诞生的地点也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中除了南方中的楚国与越国,其地理范围也都是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特别是孔子以及其后的儒家学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占据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一直到清朝的灭亡,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
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在黄河流域,儒学被称为黄河文化思想的核心。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这些学术流派产生于黄河
流域,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得以发展。
黄河流域成了文化最发达、学术最活跃的地方,各种思想在融合消长,发展变化、显示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极大地开放性。
在争鸣中,中华民族走向成熟,民族思维又形象进入抽象,促进了黄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七,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历代王朝都城和文明中心主要稳定在黄河流域。
据统计,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1912年清朝的覆亡,在这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000多年。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中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在黄河流域。
第八,中华百家姓氏要寻根问祖大都渊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文明的发展,姓氏也不断的增多。
据统计,现在汉族姓氏中的80%以上是春秋战国期间形成的。
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来源,我们读有关姓氏来源的著作,例如,清代张澍编纂的《姓氏寻源》,其大部分姓氏的源头都要追根到黄河流域。
第九,陶瓷、玉石、青铜、丝绸、书画、诗词、中医、武术、戏曲和饮酒等“十大国粹”都集中于黄河流域。
这些国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没有这些国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就会动摇。
这些国粹文化要寻根溯源也要到黄河流域去探寻,以丝绸为例。
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地区就是中国蚕桑纺织的中心,这里的丝织业优势也一直保持到隋唐五代。
一直到唐后期,声誉尤高的丝织重镇
是河北的定州,每年都要向中央输送大量的丝绸产品。
这些国粹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大放异彩!但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孕育,这些国粹也会黯然失色,不会焕发生机勃勃的活力!
有这九大铁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在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乘小舟过黄河之时,感慨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
我们应怀着感激之情,对待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作者简介:马川川,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