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河流的生态系统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
- 《我们的母亲河》读物
- 课堂练习题
2. 辅助工具:
- 投影仪
- 讲解板书
教学步骤
1. 引入《我们的母亲河》:
- 使用投影仪展示《我们的母亲河》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 讲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 阅读与讨论:
- 让学生阅读《我们的母亲河》的相关章节,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想法。
3. 环境保护行动: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够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讨论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
- 分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环境保护行动方案。
教学总结
通过《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河流的生态系统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讨论和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这个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1《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xx小学 xxx教学目标: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教学难点: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课前准备:准备关于长江、黄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龙的图片,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龙的传人》,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跟着唱一唱。
2、“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其实,长江、黄河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以她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3、(板书:“母亲”)母亲,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4、(板书:“河”)对于母亲河,你是怎么理解的?5、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作母亲河呢?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我们的母亲河)二、走近母亲河1.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2~37页,自读课文中对长江、黄河进行概述的部分。
完成以下几个要求:①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长江、黄河的流经路线。
②说说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分别注入哪个海洋?③找找长江、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学生自读后交流。
2.交流:(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千: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董市,注入东海。
(不仅如此,支流还遍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八个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注入渤海。
(2)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进行解说。
3、小结:长江、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子子孙孙。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如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区域和主要特点。
掌握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母亲河的重要特点和作用。
理解母亲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母亲河的壮观和魅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母亲河的视频,展示其波澜壮阔的景象,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从而引出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2、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展示母亲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介绍其长度、流量等基本信息。
讲述母亲河在农业灌溉、水利发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讲解母亲河孕育的悠久文化,如诗词、传说、民俗等,让学生感受其文化底蕴。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母亲河面临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母亲河?”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母亲河生态破坏的案例,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思考解决办法。
5、情感升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演讲,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实际行动,如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宣传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母亲河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母亲河的倡议书。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发源地、流经地区、长度、流域面积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黄河和长江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情况,感受黄河和长江的伟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情况。
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黄河和长江的风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和长江的伟大之处。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黄河和长江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黄河和长江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黄河和长江的风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条河流的名字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母亲河》。
讲授新课 (1)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地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 9个省区。
长度:约 5464 千米。
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2)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地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 个省区市。
长度:约 6300 千米。
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千米。
(3)感受黄河和长江的伟大播放一段关于黄河和长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和长江的气势磅礴。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黄河和长江伟大吗?为什么?1. 2. 3. 1. 2. 1. 2. 3. 4. 1. 2. ◦ ◦ ◦ ◦ ◦ ◦ ◦ ◦ ◦ ◦学生回答:黄河和长江是中国的两条大河,它们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4)讨论黄河和长江的伟大之处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和长江的伟大之处。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的母亲河》,主要介绍了长江、黄河两条河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课文描绘了母亲河的壮美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长江、黄河的特点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地图、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江、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母亲河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这两条河流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精讲点拨(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长江、黄河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地理位置、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长江、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和文化背景。
答案:长江位于我国西南部,全长630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黄河位于我国北部,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长江流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最终注入东海。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我们的母亲河》的主题和意义学习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我们的母亲河》的诗歌文本和解读资料相关的诗歌鉴赏和表达的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步骤一:《我们的母亲河》的主题和意义介绍教师通过讲解《我们的母亲河》的主题和意义,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主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二:学习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学习和理解活动,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习并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三: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通过阅读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进行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活动,通过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表达,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和分享,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展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展示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表达的实践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诗歌素养。
我们的母亲河教案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就像一幅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有巍峨的高山、秀美的湖泊,还有蜿蜒的河流。
2、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
(配长江、黄河流域图片)3、师:这首歌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中华儿女和黄河的感怀,以及对祖国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为什么横贯祖国大地的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的母亲河呢?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二、学习新课(走进母亲河)1、教师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
2、师提问: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2页,找一找长江和黄河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学生读图)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政区图,归纳总结:★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海、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
4、出示【长江、黄河概况图表】:河流名称长度(千米)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流域内人口占全国比重(%)流域内耕地占全国的比重(%)年入海水量(亿立方米)居全国名次长江6300 11 180 34.8 24 10000 第一长河黄河5500 9 75 802 12.7 592 第二长河5、出示问题:仔细观察图表,从表中的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小组讨论,根据老师出示的材料探讨长江、黄河为什么被誉为我们的母亲河?7、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长江、黄河流经的省区多,说明流域广。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2、通过对母亲河的了解,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3、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
教学重点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形成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母亲河的了解,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视频。
这首歌在歌唱什么?(长江)除了长江,我们国家还有一条大河——黄河,她们都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众多的江河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出示《中国河流分布图》)为什么长江和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走近长江,开始寻根之旅。
二、解读“母亲河”1、说一说:要了解一条河,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2、出示黄河、长江流域图。
3、结合图片,阅读教材内容,你得到了那些信息?4、填表格,汇报交流。
5、通过图片感受黄河的魅力。
6、自读课文,领略长江的风采。
7、交流汇报,观看视频。
8、小结: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在黄河、长江流域。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富饶的土地,都印证了“母亲河”对华夏民族的滋养和哺育。
三、为母亲河排忧解难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但我们在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母亲河的保护,她们早已千疮百孔。
1、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
2、针对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3、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师整理总结。
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的寻根之旅就要结束了。
我们同是中国人,同饮母亲河水,我们心中共有同一个愿望:愿我们的母亲河,奔腾不息,活力永驻!五、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乡的江河,填写教材第32页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母亲河》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内容。
这个环节由三部分组成:1、知道有关母亲河的状况以及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的原因。
2、课文中选取的《黄河母亲》的石雕,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赞颂长江、黄河的诗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3、“保护母亲河”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将环保的理念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交流有关长江、黄河的诗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通过对母亲河的了解,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知识和技能:通过了解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知道这两条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并通过调查了解母亲河的现状以及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措施,且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策略分析】
教学活动的形式服从内容。
本教学设计通过歌曲导入、图片感受、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展示、欣赏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考虑到长江是现成的教学资源,通过感受长江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的情感,以此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设计意图】
“母亲”是个饱含深情的词语,“母亲河”亦是如此。
如何上出“情味”,使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得到提升,这是建构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在这方面做了一点思考。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请欣赏!播放《龙的传人》
2、从歌中你听出了什么?这优美的歌声和着雄壮的旋律,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古老的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一条是“长江”,另一条是“黄河”。
今天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寻根之旅,走近长江,走近黄河。
(板书:长江黄河)
二、了解“母亲河”。
(一)、流经省份。
1、长江、黄河它们的主流流经了哪些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示地图)让我们来看看地图。
红色的表示黄河,兰色的表示长江。
(手指)让我们小组合作,从左边的源头开始,找一找,
2、交流。
3、过渡:大家看,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犹如两条巨龙,穿行在祖国的大地上。
(二)、走近长江
1、我们都是长江边长大的孩子,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长江。
(学生介绍教师点拨)
师:长江不仅风景优美,沿岸还有许多著名的经济发达的城市。
师: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滋润我国20%的土地。
师:你的资料告诉我们长江上中下游三段的位置,谢谢你!
师:长江三角洲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师:我们书中是怎样描述长江的呢?(出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时,说到了一个长江的著名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师:关于三峡工程,大家还有资料补充吗?
师:还有它的大坝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课件)师:我们看看这就是三峡,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最长的混凝土大坝,
可以为我们创造出巨大的电能。
这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师:同学们想欣赏长江迷人的风采吗?老师课前收集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有什么话想说吗?
(三)、走近黄河
师:让我们一同走近另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描述黄河的。
指名读。
师:我们注意看,黄河是我国最古老的农耕区,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你对这些介绍还有补充吗?
师: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啊!
师:这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师:这是书中关于黄河的描述,除此之外,你还了解了哪些黄河的知识?哪组来汇报?
师:你们知道黄河一年泥沙的存积量,如果绕地球能绕多少圈吗?
生:27圈
师:是啊,说明黄河的含沙量太高了。
师:说到黄河,我们不能不提黄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你知道是什么吗?这是一个非常雄伟壮观的瀑布,你们想看吗?(出示黄河壶口瀑布课件)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黄河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四)、谈感受,深化情感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长江黄河的知识,欣赏了她们的风光,我想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你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概括以下你对她们的印象!
师:在黄河之滨,就矗立着这样一座石雕,这是专为黄河而设计的,看着这座石雕,你联想到什么?
师:是的,这座石雕就被人们称作“黄河母亲”。
(板书:母亲河)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吗?
师:长江黄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以人们把她们称为“母亲河”!
三、赞美“母亲河”。
师:面对哺育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的炎黄子孙直抒胸臆,写下了不朽之作。
老师课前安排同学们也收集了不少,谁来展示下?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关于长江黄河的经典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情怀。
(出示文字,齐读)华夏子孙,对长江、黄河的感情,就如同我们人身上的胎记一样不可磨灭。
四、保护“母亲河”。
师: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但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母亲河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母亲河的保护。
母亲河脏了,浑了,丑了!比如黄河,曾有这样的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长江现状的图片,让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面对长江、黄河如此现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分组制定一个保护母亲河的方案。
看哪组的方案,可实施性强。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你的方案。
(教师相机板书)
师:你的建议很有实施性,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节约用水!
生:保护我们身边的河流!
师:对,我们身边的河流是我们家乡人的母亲河,它也在用它的乳汁养育着我们!
生:阻止人们不再往河里乱到垃圾!
生:我们可以设计保护环境的手抄报,来号召大家一起保护家乡的环境!
生:到了植树节让我们一起去河边种树,来防止水土流失,绿化我们的家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寻根之旅就要结束了。
我们同是中国人,同饮长江水,我们心中共有同一个愿望:愿我们的母亲河,奔腾不息,活力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