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4、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二)内容选取:本节课主要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追寻黄河文化、关注黄河命运、能力培养。
(三)过程安排:此活动安排一课时完成,时间较紧。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包括与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
课堂上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课后进行写作训练。
(四)方法手段: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竞赛抢答式。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等特点。
二、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1、导入主题:(播放歌曲《黄河颂》)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歌唱哪一条河的呢?对了,是黄河。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谣来吟咏、歌唱黄河,是因为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华夏灿烂的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条母亲河,一起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吧。
2.播放黄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追寻黄河文化、展示收集的资料。
1、你对黄河知多少?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在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你把收集到的跟同学分享一下。
3、把你收集到的与黄河有关的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等,与同学交流。
4、把你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关注黄河命运,保护环境。
1.黄河不仅仅带给我们欢乐和幸福,也带给我们灾难和痛苦。
谁能说说黄河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呢?2.现在黄河又遇到什么新的灾难呢?3.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有什么办法可缓解黄河断流呢?(四)能力培养。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中国人民的作用;2. 通过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相关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感受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爱我国家母亲河,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学习;3. 学生对“黄河母亲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河及其流域范围,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 探讨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3. 学习并朗读《黄河颂》等诗歌,欣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黄河的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历史地位;3. 学习诗歌: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黄河颂》,理解其中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4. 听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5. 讨论分享:学生自由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再次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2. 《黄河颂》等诗歌;3. 《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黄河相关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诵读《黄河颂》的表现;3. 观察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珍惜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 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知道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保护黄河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文化价值。
黄河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和图表,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地理信息。
讲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黄河的忧患展示黄河近年来出现的水土流失、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图片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工业污染等。
5、保护黄河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保护黄河的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合理调配水资源、治理污染等。
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黄河贡献力量。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价值、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保护黄河的理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情和期望。
七年级语文黄河,母亲河

七年级语文黄河,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
【活动说明】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了解黄河,了解黄河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影响;第二部分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民间故事;第三部分看看现在的黄河,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人们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第四部分,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用写作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
【活动目的】
1. 在感受黄河文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2. 关注母亲河,树立环保意识。
3. 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时间】两教时
【活动过程】
一、黄河历史知多少
1. 搜集资料,说说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的位置等史实,明确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2. 黄河有多长?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流经哪几个省区?
二、“黄河”文化远流传
1. 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民间传说
2. 出一期班刊,展示活动的成果,做好活动评价
三、保护黄河我有责
1. 了解黄河的现状。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成语、诗歌等。
3.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难点:1. 黄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
3. 黄河保护的相关政策及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总结出可行的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3.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6. 黄河地理知识问答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
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7. 黄河文化展示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
内容: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历史故事等。
8. 黄河保护讨论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分享的《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赏析。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概况,包括全长、流域面积、支流等。
讲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如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雄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流速、泥沙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峡谷等。
介绍黄河的流速和泥沙情况,以及其对河道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讲解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黄河的历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黄河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承黄河文化。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亲河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概况及历史地位。
2.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历史地位及黄河文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黄河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 教材:《黄河母亲河》课文。
3. 道具:黄河模型、环保宣传册。
六、黄河的起源与演变七、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八、黄河灾害与治理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十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十二、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十三、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十四、黄河流域的环保现状与挑战十五、学生实践项目:我为黄河献计献策六、黄河的起源与演变1. 讲解黄河的起源,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开始,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介绍黄河流经过程中的地形地貌变化,以及河流的演变过程。
七、黄河流域的古文明1. 介绍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2. 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农耕文化、礼仪制度等。
八、黄河灾害与治理1. 分析黄河历史上频发的灾害,如决堤、改道等。
2. 介绍历代政府对黄河灾害的治理措施,如修建堤坝、疏浚河道等。
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1.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2.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介绍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俗、艺术、历史等。
2.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
《综合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案例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
2、积累有关黄河的古诗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黄河文明,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动安排】
本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将众多活动分解穿插在三周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只用一课时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小老师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a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b 教师用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2 考考你:
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3.小老师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考考你:除了这几位同学所说的你还记得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
3.谈黄河成语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考考你:
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3.“”,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
的。
4.赏黄河诗文
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我们不仅要具备积累诗文的能力,还要有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
品一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王之涣
小老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发现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
1、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也就是“画意诗情”。
5.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
三、黄河忧患
1.黄河现状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四、谈谈你的收获
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曾经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黄河,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遭遇:断流、干涸、水污染……面对黄河不幸的遭遇,或联系你身边居住环境的污染现象,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想要说些什么,写点什么吧?那就用你优美或朴实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所以表现欲望强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积极发言,且初步具备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第二单元《黄河颂》的学习,他们对黄河的形象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历史文化,通过查阅资料也能有所了解学生还能熟记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也具备较好的朗读能力
此外,七年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也已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仍需加强训练,所以在活动中通过运用成语造句、宣传标语的设计、课后写作来强化这一主题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在平时的教学中,乐于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李霞
2013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