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黄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4、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二)内容选取:本节课主要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追寻黄河文化、关注黄河命运、能力培养。
(三)过程安排:此活动安排一课时完成,时间较紧。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包括与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
课堂上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课后进行写作训练。
(四)方法手段: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竞赛抢答式。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等特点。
二、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1、导入主题:(播放歌曲《黄河颂》)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歌唱哪一条河的呢?对了,是黄河。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谣来吟咏、歌唱黄河,是因为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华夏灿烂的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条母亲河,一起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吧。
2.播放黄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追寻黄河文化、展示收集的资料。
1、你对黄河知多少?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在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你把收集到的跟同学分享一下。
3、把你收集到的与黄河有关的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等,与同学交流。
4、把你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关注黄河命运,保护环境。
1.黄河不仅仅带给我们欢乐和幸福,也带给我们灾难和痛苦。
谁能说说黄河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呢?2.现在黄河又遇到什么新的灾难呢?3.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有什么办法可缓解黄河断流呢?(四)能力培养。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中国人民的作用;2. 通过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相关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感受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爱我国家母亲河,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学习;3. 学生对“黄河母亲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河及其流域范围,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 探讨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3. 学习并朗读《黄河颂》等诗歌,欣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黄河的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历史地位;3. 学习诗歌: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黄河颂》,理解其中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4. 听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5. 讨论分享:学生自由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再次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2. 《黄河颂》等诗歌;3. 《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黄河相关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诵读《黄河颂》的表现;3. 观察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珍惜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
1. 引言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被赋予了母亲河的美誉。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环境污染,黄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黄河母亲河教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黄河母亲河教案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方法,并评估其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2. 背景
黄河流经9个省区,是中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
然而,过度的农业灌溉、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河道淤积、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成为常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了黄河母亲河教案。
3. 目标
黄河母亲河教案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系统,并提高人们对黄河的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
- 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工厂和农业排放的监管,减少有害物质对黄河的污染。
-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 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等可持续农业实践。
-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4. 实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黄河母亲河教案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法:
- 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科学研究:投资资金支持科学家对黄河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黄河,母亲河》教学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动手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观察学生 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 合作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迹。
拓展阅读材料
1 2
文学作品
推荐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传》等文 学作品,从文学角度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
历史资料
推荐阅读《黄河史》、《黄河文化史》等历史资 料,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3
科普读物
推荐阅读《黄河探秘》、《黄河生态大观》等科 普读物,增加对黄河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的了解 。
黄河的文化意义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需要理解黄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以及黄河文 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
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学生需要了解黄河 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治理和保护黄河 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的文化意义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多个领域, 如历史、文学、艺术等,对于学生来 说可能存在理解难度。
建设性反馈
在反馈中提出建设性的意 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 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评价与反馈的作用
01
02
03
04
调整教学
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了 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激励学生
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可以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 心和动力。
促进反思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篇1【主题的确定】本课题的选择是从学习《黄河颂》一文后的教学反思中引发的,当时虽然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有关黄河资料的任务,但在课堂上问及黄河的军事、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很少有学生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反思,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解黄河、关注黄河的现实意义,最后经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走近黄河,关注黄河”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的确定】1、活动总目标:⑴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⑵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
⑶学会欣赏有关黄河的乐曲。
⑷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⑸了解、关注黄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情感目标:⑴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⑵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⑶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祖国及家乡的环保献计献策的激情。
3、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⑵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⑶初步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⑷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确立活动小组】课题确定后,为了活动能很好地组织开展,根据初一⑹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编为六个小组:第一组:1502寝室丁宏喜、冯钟等8人第二组:1504寝室余豪、刘章等8人第三组:1505寝室陈咏波、唐小康等8人第四组:1507寝室周荣超、姜晶等8人第五组:2510寝室廖珍桢、李纤等8人第六组:2511寝室陶珊、熊敏等8人【活动实施过程】一、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1、活动目标: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等方法了解有关黄河方面的知识,同时观察周边环境,采访本地的社区居民、农民了解麻城的环境状况。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设计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习了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黄河的资料。
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理解,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
为了上好这节综合性学习课,我自己也花了一周时间在网上搜集资料(其中有黄河图片、黄河断流、水土流失、黄河泥沙、黄河水情、黄河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篇章:溯源—感恩母亲河,主要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第二篇章:忧患—拯救母亲河。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通过一组图片和几则文字材料,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注重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篇章:祈福—展望母亲河,旨在通过黄河治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
二、活动目标1.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感受黄河文化,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2.理解、注重母亲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锻炼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的水平,培养创新水平。
4.激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
三、活动重点理解黄河知识,增强忧患意识。
四、活动过程1.上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幻灯片展示的是相关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心理上走进黄河。
2. 出示课题后,先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第一环节,黄河知识擂台赛。
我让第二小组的同学分别充当考官,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别从黄河知识、黄河故事、谚语俗语、成语、诗词五方面实行检查。
出题类型有必答、抢答、书写三类。
一人专门负责计分。
老师提问黄河流域的著名石窟和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朝代。
结束后,老师公布成绩,表扬优胜小组。
4.第二环节,出示题目后,我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理解黄河被污染的现状,然后展示以下几则材料: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绝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成语、诗歌等。
3.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难点:1. 黄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与黄河相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
3. 黄河保护的相关政策及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
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保护措施,总结出可行的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3. 家庭作业: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6. 黄河地理知识问答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
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7. 黄河文化展示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式: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
内容:与黄河有关的成语、诗歌、历史故事等。
8. 黄河保护讨论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分享的《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赏析。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
一、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
1、课外阶段。
2、课内阶段。
活动安排:
1、课外阶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⑴ 申报阶段:
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
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
⑵ 收集阶段:
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⑶ 整理阶段:
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
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
2、课内阶段:
(作品展示、口头汇报)
⑴ 汇报阶段:
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
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
⑵ 展示阶段:
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
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
⑶ 竞赛阶段:
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
(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⑷ 感悟阶段:
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
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
二、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