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培训

合集下载

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2)

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2)

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前言板式无砟道岔是一种在铁路交叉口使用的道岔结构,它采用了无砟轨道的设计理念,提高了道岔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一些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简单:工法采用了自密实混凝土,不需要砟石填充,在施工过程中省去了砟石的加工和运输工序,简化了施工流程。

2. 稳定耐久: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固定效果,保证道岔的稳定与耐久。

3. 维护成本低: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抗老化性能,可以有效减少维护和修复工作的频率和费用。

4. 环保节能:该工法不需要大量的砟石和水泥,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铁路交叉口,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

同时,该工法还适用于交通量大、速度快的路段,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工程需求。

四、工艺原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自密实混凝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添加掺合料和粘结材料的方法,实现材料内部空隙自行充填,减少水泥用量和提高抗渗性能的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填充道岔空隙,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效果,确保道岔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五、施工工艺板式无砟道岔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预处理: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机具设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整平。

2.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进行基础的处理,包括地基加固和水平校正等。

3. 模板安装:根据道岔的形状和尺寸,安装适当的模板,确保道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一、引言二、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原理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掺加高性能外加剂,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和抗离析性,从而能够在无需振动的情况下自行填充模板,并达到充分密实的效果。

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包括:1.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非常高,能够轻易地通过钢筋间隙和模板缝隙。

2.抗离析性: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易产生离析现象,能够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3.自填充性: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在无需振动的情况下自行填充模板,并达到充分密实的效果。

4.耐久性: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碳化性和抗冻性。

三、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1.选择合适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控制水胶比: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3.掺加高性能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要求,掺加高性能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4.优化砂率和粗细骨料比例:合理的砂率和粗细骨料比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四、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工艺1.模板准备:模板应平整、牢固,并设有足够的排水孔,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避免产生冷缝和蜂窝现象。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五、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要点1.工程设计: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2.施工组织: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质量控制: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4.安全管理: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特点,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施工安全。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模板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模板

一、培训目的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培训。

二、培训对象参与无砟轨道施工的所有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三、培训时间[具体日期]四、培训地点[具体地点]五、培训内容1. 无砟轨道施工概述- 无砟轨道的概念及特点- 无砟轨道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无砟轨道施工的优势与挑战2.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现场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3. 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 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及特点- 轨道板安装技术- 弹性缓冲垫层施工-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4. 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分析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 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 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现场处置措施及救援流程六、培训流程1. 导入- 介绍培训目的、对象、时间、地点2. 理论培训- 按照培训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实操演练- 组织学员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的实操演练4. 提问与解答- 学员提问,讲师进行解答5. 总结与考核- 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进行考核评估七、培训要求1. 参训人员必须认真参加培训,不得迟到、早退。

2. 参训人员应做好笔记,记录培训要点。

3. 培训结束后,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八、培训资料1.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课件2.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手册3.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考核试卷九、培训效果评估1. 考核合格率2. 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3. 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知识的情况十、附则1. 本培训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培训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培训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培训自密实混凝土-培训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自密实混凝土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定义、特性、施工方法等。

以下是文档的详细内容:一、介绍1.1 概述:自密实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1.2 应用领域: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优势二、自密实混凝土的原理2.1 自密实作用机制:自密实混凝土的形成原理和作用机制2.2 混凝土气孔结构:混凝土中的气孔结构对自密实性能的影响2.3 添加剂选择: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添加剂选择和使用方法三、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3.1 水泥:选用适合的水泥类型和配比3.2 骨料:骨料的种类、级配和用量对自密实性能的影响3.3 添加剂: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提高自密实性能3.4 配合比设计: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四、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工艺4.1 浇筑前准备:检查和处理模板、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4.2 浇筑工艺:控制浇筑速度、振捣方式和时间、处理表面缺陷等4.3 养护措施:合理的养护方式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4.4 施工质量控制:检测和评估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五、自密实混凝土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1 开裂:分析自密实混凝土开裂原因和采取的解决措施5.2 强度不足:分析自密实混凝土强度不足原因和改进方法5.3 表面起沙:分析表面起沙原因和防止措施5.4 错误施工:指导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施工六、相关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示例附件2: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记录表附件3: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图纸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法律名词1:解释12. 法律名词2:解释23. 法律名词3:解释3。

20171019中国中铁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培训

20171019中国中铁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培训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自密实混凝土
技术难点: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生产水平和施
工水平均远弱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但却要达到相同的质量 和精度要求。
15
自密实混凝土
16
16
目录
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特点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自密实混凝土常见问题与对策 底座板混凝土技术要点 咨询建议
其他项目验收参考《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TB 10754-2010)进行验收。
2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序 号
检查内容
标准
1 厚度 符合设计要求
2
充盈度
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地面和底座表面接触良好, 充盈饱满。
检测方法 量测 目测
3
表面无松软发泡层。
目测或锤击
4
表面密实、平整,无露石、露筋以及蜂窝等现象。
在四角位置切2 个断面,目测
10
侧面不应有空洞、麻面
侧面状态
侧面应平整,凸出或凹进轨道板边缘的混凝土厚
11
度不应超过10mm
目测 目测
结果 数据 照片 照片 照片 数据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数据
2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1)侧面状态:与上下表面充
盈度、侧面致密度。
(2)表面状态:表面无发泡层、
致密度高、工艺性气泡少,无明 显水纹。
(3)断面状态:切开断面处骨
料分布均匀,无骨料堆积、浆骨 分离、蜂窝、贯通气孔等。
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外观光洁
2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状态良好
2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局部效果(中间孔和四角位置)
2 无砟轨道涉及标准规范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排气浆孔设置
• 必须在轨道板四角封边的角钢下沿预留排 水孔。环境温度较高时,由于板腔水分蒸 发过快,可在灌注前10min左右预湿板腔, 灌注前如发现有积水,可使用高压风吹板 腔使明水从排水孔流出。
排气、排浆孔留置
排气孔、排浆孔设置位置
直线板
曲线板
十一、轨道板板腔预湿
• 轨道板腔预湿非常重要,不预湿或预湿不 彻底回造成灌注的流动度等现象。必须配 备相应的设备。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3、《高速铁路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科建设 Q/CR597-2017)
4、《高速铁路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 行技术条件》(铁总科技[2013]125号)
不足之处请多赐教!
谢 谢!
关闭灌注阀门,结束灌注。 转入下一块板灌注
• 当浆体从排气孔中溢出时,不要立即封堵,待流出砂 浆正常、且混凝土外溢时,封堵排气孔。为防止流 出污染桥面,可让浆流入小桶中。

十四、自密实砼灌注质量
控制要点
1、板腔雾化预湿润。灌注前一定要采用雾化设备
对轨道板底部充分湿润,保持轨道板底部处于潮湿状态, 不得有积水。 预浇湿:从轨道板上的灌浆孔向轨道板 底部与水硬性承载层喷水雾,使轨道板下方的水硬性承 载层和轨道板底面处于足够湿润状态;板腔预湿为两次, 提前1h预湿一次,灌板前10分钟预湿一次。 灌注时, 从轨道板上中间的灌注孔灌注,两侧为观察孔。
注。并记录灌注结束时间.
灌注施工
• 灌注施工流程图
检查轨道板压紧 装置是否完好
检查排气孔留置是否符合 要求、封边是否出现漏浆
料斗砼量是否 满足一块板的用量
性能指标 及温度检验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模板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模板

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进行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培训。

二、培训对象所有参与无砟轨道施工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无砟轨道概述- 无砟轨道的定义及特点- 无砟轨道的适用范围和优势2. 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布置及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材料、设备检查及验收3. 施工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 钢轨、扣件、轨枕等材料安装及注意事项- 道床板、隔离层、底座板等结构施工及安全要求- 轨道板铺设及精调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及养护4. 安全防护措施-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施工现场消防及应急救援5. 事故案例分析- 无砟轨道施工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 讲解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 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无砟轨道施工的安全技术要点。

2. 现场观摩- 组织学员到施工现场观摩,实地了解无砟轨道施工过程及安全防护措施。

3. 案例分析讨论- 通过分析无砟轨道施工事故案例,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

4. 考试考核- 对学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五、培训要求1. 学员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确保掌握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

2. 学员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3. 学员应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出问题,共同提高。

六、培训总结1.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培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培训质量。

七、附件1.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培训讲义2.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考试试卷3.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培训记录表八、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为2天。

九、培训地点施工现场或培训基地十、培训组织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十一、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无砟轨道施工培训讲义讲解材料

无砟轨道施工培训讲义讲解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轨道 板的运输和铺设安全,保证施 工精度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 强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
某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施工案例
案例概述
某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无砟轨道施 工技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舒适度。
技术特点
该案例中的无砟轨道采用了整体道床结构,具有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 该案例还采用了精确的测量和调整技术,保证了 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无砟轨道的初期投资通常比有 砟轨道更高,需要更多的资金 投入。
施工精度要求高
无砟轨道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 ,需要精确控加强技术研发、优化设计和 施工管理,降低技术要求和建设 成本,提高施工精度和可靠性。
无砟轨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施工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 自动化技术,实现无砟 轨道施工的智能化和高
效化。
新材料应用
探索和开发新型材料, 提高无砟轨道的性能和
耐久性。
绿色发展
标准化和模块化
强化环保意识,推动无 砟轨道的绿色设计和施
工,降低环境影响。
推动无砟轨道的标准化 和模块化设计,简化施 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04
无砟轨道施工案例分析
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案例
案例概述
施工流程
技术特点
经验教训
采用符合标准的混凝土 材料,按照规定的配合 比进行搅拌,浇筑时要 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 泡,浇筑完成后进行养 护,保证混凝土强度达 标。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对无砟轨道进行精确调 整,确保轨道几何尺寸 、高程等参数符合设计 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对无砟 轨道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轨道几 何尺寸、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等,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 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增加骨料堵塞的可能。
3 施 工 地 点 集中分布 分布
条状分布
4 灌注方式 自由流动 5 辅助振捣 可方便实施
侧向灌注 不可实施
院 1、原材料控制难度大;
2、运输距离长,要求混凝 土具有足够的保坍能力; 3、受气候环境影响大。
1、混凝土必须一次灌注到 位,无补救措施。
1、混凝土必须具备足够的 自充填、自密实功能。
(2)对于通过灌注口灌注施工的无砟轨道板,侧模与轨道板平
铁齐,安装允许误差为±5mm,侧模板上预留排气孔。 (3)在模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用土工布或海绵堵漏,注意要封 堵密实,且不得侵入自密实混凝土层内。 (4)分块式模板注意模板交接边的平整,不得出现错边。 (5)立模完成后检查堵漏、固定、支撑情况,并复核模板与轨 道板侧边的密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或重新 立模。
院 (3)含水率控制:细骨料含水率控制在±1% 以内。
(4)储存管理:专仓专用,防水防污染。
建议:当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后,对所用原材料留 样,作标准参照物。
31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配合比
(1)不能仅以扩展度作为充填层混凝土性能评价指标
坍落扩展度应综合充填层混凝土其他性能(表面状态、骨料包裹状态) 确定
塑性膨胀率,%
性能要求 ≤680 3-7 <18 0 ≥0.9 ≥4 0-1
推荐值 650-680
3-6 / / /
4-6 /
10
技术培训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11
技术培训
科 2.2 硬化混凝土性能
项目
铁56d 抗压强度,MPa 56d 抗折强度,MPa 56d 弹性模量,GPa 56d电通量,C 56d抗冻(盐冻法) 56d干燥收缩值,×10-6
粗骨料宜采用5-16mm级配碎石25。
院 5-20mm连续级配
5-16mm连续级配 技术培训
科 3.1 原材料性能 (5)减水剂
铁优质聚羧酸减水剂: ¾ 先消泡再引气工艺 ¾ 含气量适宜(优质) ¾ 保坍性良好(90min)
消除劣质大泡 改善工作性能 保证运输与施工
26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6)膨胀剂
建议:一旦原材料选定,建议抽样留存各种材料,以备对新进原
材料性能波动的比对检查。 46
技术培训
4.2 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运输
(1)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罐车罐体低
速速转动。正线水平转运必须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运输罐车。
(2)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
5
技术培训
1 概述

自自
铁密密
原材料敏感性
实实
混混
凝凝 土土
环境敏感性
特特
点点
时间敏感性
用水量 均质性
施工气候 施工温度
工作性能保持 施工组织
6
技术培训
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 1.1 立C项RTSⅢ背型景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情况
西宝客专
成绵乐客专
成彭支线
7
盘营客专

武汉城际铁路
技术培训
科 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
自 2.1 自密实砼拌合物性能
铁密 实 砼 2.2 自密实砼硬化体性能 技 术 要 求 2.3 自密实砼揭板后性能
8
技术培训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700mm
700mm

9
技术培训
科 2.1 拌和物性能要求
拌和物技术要求(试验室参考指标)
项目
铁坍落扩展度,mm T50,s BJ,mm 泌水率,%
L型仪,H2/H1 含气量,%
沈丹客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技术培训
谭盐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年8月·本溪

科 目 录 概述
铁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议
2
技术培训
1 概述
自密实混凝土起源于1988 年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 授,开发动力是“日本熟练 工人的减少势必会给混凝土 结构的耐久性带来负面影 响”,1996年在美国得克萨 斯大学讲学时称自密实混凝 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工艺、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组织,灌揭板效果应通过验收。 (3)技术培训: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
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33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灌注漏斗 防溢管
铁排气出浆孔
防溢管
侧模
轨道板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艺:轨道板中间孔单点溜槽连续灌注。
34
技术培训
3

技术培训
1 概述

铁封闭体系
多重阻碍
4
柔性基础
技术培训
1 概述
序号 项目 工业民用建筑 板式无砟轨道
存在问题
1 使用场合 开放体系
封闭体系
1、气泡无法排出; 2、多余浆体无法排出。
2 阻碍条件 单因素阻碍(钢 多重阻碍(门型钢筋、 1、增加混凝土流动阻力;
筋)
钢筋网片、绝缘卡等) 2、增加混凝土离析的可能。
13
技术培13训
科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 无门型筋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状态良好 14
有门型筋 技术培14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中间孔
院四角位置
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局部效果(中间孔和四角位置)
15
技术培15训
科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 自密实混凝土断面骨料分部均匀 16
技术培16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铁(2)不能以泌水来解决充填层混凝土扩展度损失 充填层混凝土切忌泌水(浆)、离析和抓底,泌水不是解决自密实混 凝土扩展度损失的途径。 (3)为了提高充填层混凝土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收缩, 应尽量掺用性能优越的混凝土增稠剂、减缩剂。 (4)当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大时,应适当控制混凝土坍 落扩展度损失。 (5)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空气含量和气泡质量。
7 游离CaO含量,%
8
CaO含量,%
技术要求 ≤12
≤0.02 ≤95 ≤3.0 ≤1.0 ≤3.0 ≤1.0
≤10.0
20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2)矿物掺和料—矿渣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密度,g/cm3 MgO含量,% SO 含量,%
3
烧失量,% 氯离子含量,% 比表面积,m2/ kg
铁 侧模板:为保证侧面自密实混凝土外观质量,可采用透气 模板布复合模板或选用高效脱模剂(可参照轨道板厂用脱 模剂)。
42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防溢管
院 防溢管:轨道板观察孔处需设置防溢管,防溢管高度宜不
小于25cm;对于曲线板则防溢管高度不得低于超高方向轨
道板顶面。
43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压紧装置
28
技术培训
3.2 配合比参数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其配合 比参数如下:
¾粉体材料用量:宜小于580kg/m3 ¾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院 ¾单位体积浆体含量:不宜大于0.40m3
¾氯离子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的0.10% ¾总碱含量:不大于3.0kg/m3 ¾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的4.0%
(a)上部大料斗阀门
36
(b)下部小料斗阀门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37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铁 去除
过滤网:有效防止异物堵塞下料管
,影响灌注施工。
38
防止
技术培训
4.1 施工前—灌注设备

39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模板安装
(1)模板与其支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 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其他荷载。
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外观光洁
17

技术培17训
科 3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铁密 实
3.1 原材料性能





技 3.2 配合比参数

18
技术培训
3.1 原材料性能
(1)水泥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1
比表面积,m2/kg
300-350
2
游离氧化钙含量,%
≤1.0
院 3
碱含量,%
4
熟料中的C3A含量,%
5
Cl-含量
指标要求
≥40 ≥6.0 ≥30 ≤1000 ≤1000g/m2 ≤450
12
技术培训
2.3 揭板后性能要求
¾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饱满,与底座和轨道板粘结紧密; ¾自密实混凝土表面质量很好,无浮浆和泡沫聚集层、工艺 性大气泡较少;
院 ¾自密实混凝土匀质性好、致密度高,切开断面处骨料分布
均匀。
¾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光滑、致密,无麻面;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工艺:轨道板中间孔单点溜槽连续灌注。
35
技术培训
科 4.1 施工前—灌注工艺
终灌时间 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终灌时间为:当曲线段高侧自密实排气孔自
密实混凝土接触轨道板底时就关闭大料斗下料管阀门,待排气孔自
铁密实混凝土上升至轨道板高度一半高度时,立即关闭小料斗下料管 阀门。
自密实混凝土的必要组分,起补偿自密 实混凝土收缩变形作用。
选用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