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认为每个时辰都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和经络,因此在不同的时辰进行不同的保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子时(23:00-01:00):肝脏养生,睡眠充足,不熬夜,不饮酒。
丑时(01:00-03:00):胆经养生,练习深呼吸,平时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寅时(03:00-05:00):肺脏养生,进行深呼吸,不要熬夜。
卯时(05:00-07:00):大肠养生,清晨排便,早餐要吃得清淡。
辰时(07:00-09:00):胃脾养生,早餐要吃得充足,不要过度劳累。
巳时(09:00-11:00):心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午时(11:00-13:00):小肠养生,午餐要吃得清淡,不要过度进食。
未时(13:00-15:00):膀胱养生,保持身体适度活动,不要久坐不动。
申时(15:00-17:00):肾脏养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酉时(17:00-19:00):心包养生,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过度疲劳。
戌时(19:00-21:00):三焦养生,晚餐要吃得清淡,避免过度进食。
亥时(21:00-23:00):膀胱养生,睡前要保持放松,不要过度消
耗体力。
以上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时辰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应该如何保健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养生养生保健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原文及译文进行深入探讨。
一、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1. 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2.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3. 时辰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和意义二、《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1.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原文进行解读2. 对《黄帝内经》中十二时辰养生法的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及分析3. 结合原文和翻译版本,深入探讨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具体内容和要点三、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方法及意义1. 如何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的安排2. 十二时辰养生法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具体实践方法3. 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调整身体状态和预防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四、个人观点和理解1. 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2.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体会和效果3. 对于传承和发展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建议和展望结语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的内涵和精髓。
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将十二时辰养生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期待与您的深入交流和探讨。
(注:以上内容为文章提纲,具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每个部分的字数和篇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天文观测和太阳运行的规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为两个小时,这种时间划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也在医学、养生保健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状态、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在不同的时辰会有所不同。
12时辰养生法

12时辰养生法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
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
那么12时辰养生法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来看看吧!12时辰养生法:12时辰养生法:第一个时辰:子时(23:00——01:00)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生,就是这个时辰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人睡觉的时候不可超过晚上11点,子时一定要睡觉,经常熬夜会造成失眠的症状!12时辰养生法:第二个时辰:丑时(01:00——03:00)丑时肝经当令:此时肝血生发,肝藏血,肝主筋!所谓筋,就是具有弹性的东西,人体的筋都与肝有关,如果筋的弹性没有了,是由血出的问题,血供给筋,筋才付有弹性!丑时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养不起肝血,不能达到血润筋的目的!12时辰养生法:第三个时辰:寅时(03:00——05:00)寅时肺经当令:肺主气,寅时肺的工作是分配气血给其它脏器,心肝脾肺肾各需多少气血都由肺来分配,这个时辰人要进入深度睡眠才可完成分配,也就是人睡得特死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醒过来是最不好的。
举例说明:如果家中有心脏病的老人,要劝他(她)尽量不做早锻炼,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心的气血分配不足的话,容易造成心梗,那是非常危险的!12时辰养生法:第四个时辰:卯时(05:00——07:00)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大肠开始排毒,这个时辰人要大便,一天当中此时是最顺其自然的时候,人要大解不需要你去刻意去控制,它自然而然的就在这个时辰当中进行。
还有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说大肠出了问题,也就是大解出了问题,要医治从肺找原因!12时辰养生法:第五个时辰:辰时(07:00——09:00)辰时胃经当令:中上七点至点九点,胃开始活跃,从以上所讲述的子时阳所开始开始生发一直到辰时,阳气到达最旺的刻,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那就是食物,食物是主阴的,所以这个时辰当中人一定要吃东西,而且要吃好,要有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是吃早餐是不会发胖的!经常不吃早餐,会造成胃病,更严重导致胃癌。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1、子时(北京时间夜晚23时——01时):属鼠,主胆此时易失眠的人是因为胆有问题,口苦,建议吃生冬瓜汁加酸枣面,喝2—3个月小的胆结石可自行痊愈。
2、丑时(北京时间凌晨01时——03时):属牛,主肝此时最易觉肝火旺口干舌燥,平日可多喝纯绿豆水、吃绿色蔬菜,对眼睛保健有很好功效,排体内毒素。
3、寅时(北京时间凌晨03时——05时):属虎,主肺此时肺有毛病的咳嗽最严重,建议生吃白萝卜。
4、卯时(北京时间05时——07时):属兔,主大肠要清肠排便,肠里有斑脸上就长斑,要皮肤好先润肺,清肺热,晚上多吃白萝卜。
5、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属龙,主胃此时胃酸分泌最旺,要按时吃早餐,早睡早起就是这道理。
6、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属蛇,主脾脾不好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大便次数会多,固气固不住,也会影响心脏,建议早晨喝豆浆健脾,多吃黄色食品。
7、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属马,主心心脏有毛病的左手上手臂内侧一定会有一个最疼点,要多按摩慢慢至不疼就会痊愈,因此午餐后必须休息养心。
8、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属羊,主小肠此时小肠吸收最好,可以午餐吃富有营养和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荤素比例为1:7最好。
9、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属猴,主膀胱前列腺肥大和尿道有问题的多喝生冬瓜汁。
10、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属鸡,主肾肾主骨,建议晚餐多吃黑豆粥、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坚持数月后白发变黑。
记住咸补肾,但过咸伤肾。
11、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属狗,主心包经通往心脏的经络不通易导致心脏病。
12、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属猪,主三焦经要修心养性,按时睡觉,不可熬夜。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的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时(23∶00~1∶00)是深睡的时候子时是夜里11~1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
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
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心肾不交。
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
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二、丑时(1∶00~3∶00)适合养肝血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丑时是人体的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经值班。
肝的作用是藏血,主筋。
人体如果弹性出了问题,握力不行的话就是肝出了问题,血出了问题。
因为你的血不能濡润这条筋。
所以,肝病的人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否则,夜里不睡觉就会影响到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将军之官,主谋略。
人的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与否,肝气的足否是起很大作用的。
肝气足,反应敏捷。
丑时虽然属升发,但这时还得有所收敛。
三、寅时(3∶00~5∶00)肺经当令要“肃降”寅时,对应凌晨3~5点。
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胆经当令—相关文献—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灵枢·经脉》子时睡眠是对胆经最好的进补方式子时(23:00~1:00)气血时入胆经。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
不注意按时睡眠,就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
胆经气血异常,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
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
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长期子时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衰老。
丑时——肝经当令—相关文献—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经脉》丑时最需要养肝血丑时(1:00~3:00)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
从经络循行上可知肝经属肝络胆。
肝藏血,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肝经”从目系下颊里”,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和眼睛关系密切。
如果肝经气血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口苦、腹胀腹痛,出现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丑时养肝血最好的办法是静卧人躺下休息时血归于肝脏,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到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握,手指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抓取。
所以养肝血到关重要。
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才充分,才能养好肝。
人在睡眠时血可养肝,而长期加班,肝失所养,会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所以睡眠不好的人会时常发脾气。
寅时——肺经当令—相关文献—肺手太阳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灵枢·经脉》寅时沉睡滋养肺寅时(3:00~5:00)肺经旺。
这时气血由阴转阳,肺经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就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人体的气血根据需要开始重新分配。
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熬过夜的人知道,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那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个时候气机是“肃降”的,如果坚持熬下去,就是在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寅时睡浅常练气寅时肺经最旺,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
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生水,虚则补其母,补肾也可采用补金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法。
不论肺病还是肾病,寅时醒来后要是觉得睡不着的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面南盘腿静坐。
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是练气的最好时机。
卯时——大肠经当令—相关文献—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腺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基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灵枢·经脉》卯时可刺激大肠经卯时(5:00~7:00)气血流注于大肠经,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之后,锻炼身体,做一下养生操,大肠经与肺经分别循行于手拇指一侧的内外侧,可以用一手搓摩另一手臂,着重按摩手臂的前缘以及颜面和颈部,以促进经脉气血循环,或打打太极拳以舒张经络。
排便有问题不只是大肠的过错在中医的问诊里,中医问二便在很多程度上问的都是心肺的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功能上互相影响,有时大便变稀或者是便秘,实际上是肺气出问题了。
便秘可能因肺气过实,浸往外渗透,把里面的液者渗透出来了,或者是因气虚排便无力都会形成便秘。
但如果经常早起腹泻,那可不单单是肺与大肠的毛病了。
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肠鸣泄泻,这叫五更泄,也叫晨泄。
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
辰时——胃经当令—相关文献—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頞交中······下循鼻外,入上中,还出挟口环唇······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抵伏免,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灵枢·经脉》辰时一定要吃好早餐辰时(7:00~9:00)气血济注胃经。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将脾胃的受纳运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
以水谷为本,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人体也是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清晨醒来后喝冰粥或冰奶茶,但是晨起时吃喝冷的食物,会使气血流通不畅,些时气血流注于胃经,很容易伤了脾胃。
辰时最宜调理胃经气血肠胃受到伤害会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消化不良等。
辰时,脾胃经循行于腿的两侧和胸腹部,所以揉搓或敲打两腿或推摩脆弱腹者是滋养脾胃的好方法。
老年人消化不好,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巳时——脾经当令—相关文献——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妹,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张嘣,上膈,挟咽,连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灵枢·经脉》工作之余不要忘了养脾己时(9:00~11:00)气血流注于脾经。
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要是把胃消化腐熟了的精微物质输送到肌肉腠理当中。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9:00~11:00吃过早餐后,需要依靠脾胃的运化,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气充足,所以白天工作干劲十足。
如果脾脏虚弱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易打嗝等症状。
《黄帝内经》有言“久坐伤肉”。
脾主肌肉,长时间久坐不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四肢肌肉缺乏血液的濡养,会导致四肢的酸胀疼痛。
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对足部进行按压或用脚趾做抓地动作可以促进脾经的气血循环。
还可以采用坐位,搭“4”字腿或,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揉或敲打脾经上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穴。
午时——心经当令—相关文献—互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支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灵枢·经脉》午时要养心午时心经气血充盈。
心主血脉,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同时心主血脉和神志,应该调养休息。
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等问题。
我们可以在吃过午饭之后,用一手摩擦另一手臂内侧,致有热感为止。
按摩手臂之后,小憩一下,“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安神养精气with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都精力充沛。
午时要小睡片刻《灵枢·营卫生会》指出:“日中而阳陇为重阳”,日中即午时,阳陇指阳极盛,午时阳气最盛。
午时是阴阳之气互相交接的时刻,过了午时阳气逐渐转衰,此时应该休息一下,以养护身体的阳气。
古代非常重视子午这两个时辰的养生。
午睡能消除疲劳,养心养目,有益健康。
未时——小肠经当令—相关文献—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灵枢·经脉》未时是消化吸收的好时机未时(13:00~15:00)气血流至小肠经。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小肠具有分别清、浊及吸引的功能。
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症状。
养护小肠一定要吃好午餐。
小肠是负责吸引的其所当令的未时,时吸收营养的最佳时刻。
所以午餐最好在午时——人的气血最旺盛,身体最高亢奋状态时吃未时是按摩颈肩的最佳时刻手太阳小肠的经脉循行经过颈肩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按摩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暑取胜治疗颈肩部的病症。
又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小肠经颈肩部的穴位更擅长治疗颈肩部疾患。
有肩周火或颈椎病的人最好在未时做治疗,能起到事办功位的效果。
申时——膀胱经当令—相关文献—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灵枢·经脉》申时是学习的好时机申时(15:00~17:00)气血流注膀胱。
膀胱经旺,膀胱经循行“从巅入络脑”此时大脑气血充盛,人体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强,正是学习记忆的好时机。
上午我们学到知识,此时来复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下午3:00~5:00这段时间给浪费掉了。
申时多按摩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中精气有助于膀胱尿液的蒸腾汽化,因为膀胱经是人体中阳气最盛的一条经,肾经与膀胱经弘扬在足部相接,所以可于申时同时按摩膀胱经和肾经,一阴一阳相互补充。
可缓缓地左右转动身体5~6次,然后双脚自然地前后摆动数十次,然后将手掌搓热,置于拳皇膀胱经背俞上,上下摩擦,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这一以保养我们的五脏六腑。
酉时——肾经当令—相关文献—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眼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