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拿来主义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拿来主义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拿来主义[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鲁迅(1881—1936),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学思想的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知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政策。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知常识]1.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8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的写作方式。

2.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3.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划分层次。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冠冕..堂皇( )( ) 吝啬..( )( ) 玄.虚( ) 蹩.进( ) 残羮.冷炙.( )( ) 脑髓.( ) 孱.头( ) 自诩.( ) 掘.起( ) 磕.头( ) 徘徊..( )( ) 譬.如( ) 2.根据注音填写恰当的汉字候 奉 脚 三 国粉 荟 憔 不及防逻 拿 作 自 如生 合作探究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2.“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怎么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3.作者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理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孱.头 càn 国粹. cu 残羹冷炙. zh 冠冕.堂皇 miǎnB.脑髓. suǐ 给与. y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C.自诩. x 玄.虚 xián 面面相觑. q 揠.苗助长 yàD.吝啬. sè 蹩.进 pi 高屋建瓴. l ng 分道扬镳. b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展览一副画礼尚往来象征主义B.给与胭脂膏栩栩如生残羹冷炙C.脑髓弄玄虚欢心鼓舞咀嚼鉴赏D.磨登悭吝鬼冠冕堂皇勃然大怒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第8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新时代学生对鲁迅文章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以及鲁迅文章的语文风格和深刻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之法应当化史为实,将繁为简,化难为易。

2.高一学生对议论文的了解也很肤浅,思维常常保留在一般现代性较强的那种重采轻质的流行文风之中。

所以,借此文让其学习议论之章法也颇为重要。

尤其是构思方法。

3.高一学生写作还带有浓厚的“散漫”习气,信马由缰,只讲故事,不研其理,停留在追求时髦个性的层面上,所以,本文作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标本,应当在课堂上有所突出。

写作不只是个人消遣自娱的,文章合为时而作,是必须有其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的。

必须借此文引导学生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有个新认识。

【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以小风大、就近取譬的论证思路和方法,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继承中外文化遗产之正确态度和方法。

三.学会概括层次和中心的分析概括方法,学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一、难点:课文前半部分,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其实就是作者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重点:课文后半部分,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应用:学会议论文构思和基本写法。

二、方法策略: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宜用朗读批注法解决语言问题,用提炼归纳法解决层次和中心理解的问题,用对比联想、思辨讨论法解决文章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问题。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完成前6个自然段教学。

2.理清送去主义危害。

3.理解中心观点及其提出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展开的开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了,外国的科学、文化、技术等人类优秀文明进来的同时,西方社会的一些糟粕也随之而来,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对待这些外来的东西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可以给予我们一些思考。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3、学习本文的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互动过程:一、进入课文A、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谁写的诗?。

B、了解鲁迅(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他在《拿来主义》中横眉的风采。

(板书)《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二、文章研读:1、整体感知《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样拿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那么我们怎么拿呢?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2、具体研读①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 朗读第9段,完成F 面表格。

(朗读)本处用来比喻论证,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拿,根据上面表格,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使用、存放、毁灭。

②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新人,是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新人。

那相反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旧人),他对待得到的东西(大宅子)又是什么样 的态度。

:物,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集体朗读第10节。

三、 小结: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 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四、 练习1、 课后自由阅读文章,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教案

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学科蹲点领导签字:年级蹲点领导签字:互助一中教师教案第周总第课时主备人:王永萍科目:授课人:201 年月日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学科蹲点领导签字:年级蹲点领导签字:修改教案: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拿来主义》,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2、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3、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方式,写出自己对《拿来主义》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八卦我知道: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同学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喜欢交流一些小八卦,或是明星的,或是朋友的,或是陌生人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小八卦,大家猜一猜,这个八卦是谁的。

1、他曾经是个医生,却在特殊时期毅然弃医从文;2、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3、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4、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除此以外,你还知道此人的哪些八卦?二、自主研读1、全班齐读《拿来主义》,结合课下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读音。

2、自由研读作品《拿来主义》,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进行批注。

三、合作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由记录员将问题逐一记录,并在小组内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稍后的展示环节中提出来;2、在讨论交流正式开始前,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A、如何理解标题“拿来主义”?B、如何“拿来”?“拿来”什么?C、面对文化遗产,鲁迅列举了哪些错误行为?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小组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在走道走动,随时为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四、展示1、先由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本组内未得到解决的问题;2、其他小组可自由选择以上问题进行再解答,小组之间可以提出质疑和辩论;3、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给与一定的提示,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五、比较阅读阅读鲁迅的另一篇文章《论“他妈的”》1、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这篇文章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异同点?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六、小练笔我们都知道,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在经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及课后的一篇阅读,相信大家对鲁迅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是如何看待鲁迅这种带有批判性的文章?试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8.拿来主义四川德阳五中龚如君编写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在现在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杂文以“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

杂文具有短小精悍,尖刻犀利、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议论说理形象化等特点。

阅读杂文首先要了解它的针对性。

阅读时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明白是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的。

其次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

其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常从一个人、一桩事,甚至一句话、一首诗、一条谚语、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

其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

第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非常有特色的,为了了解他的杂文的特色,我们他在《花边文学·奇怪》是如何论“男女之大防”的:世界上有许多事实,不看记载,是天才也想不到的。

非洲有一种土人,男女的避忌严得很,连女婿遇见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还不够,必须将脸埋进土里去。

这真是虽是我们礼仪之邦的“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人,也万万比不上的。

这样看来,我们的古人对于分隔男女的设计,也还不免是低能儿;现在总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更是低能之至。

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电影,都只是“不同席”的演义。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

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课文语言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来自古今中外的东西,那么对待这些东西我们该采取什么方法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这些中外文化遗产的方式。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山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受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为反动派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职务。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参加文艺界的进步活动,创作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杂文。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的一生,对中国现代进步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

三、写作背景鲁迅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最初用“霍冲”的笔名发表在当时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拿来主义你是火炬,在那风雨如晦的暗夜,给无数消沉的人以温暖和光亮;你是旗帜,在那歧路彷徨的时代,给无数奋斗的人以目标和航向;你是战士,在那需要流血和搏斗的时代,你不惮以自己孱弱的身躯、热血和生命,向敌人——不论是个人的敌人、阶级的敌人,还是真理的敌人,亮出你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这已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我们民族应有的一种骨气和精神。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世上有一种爱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如爱情般起起伏伏;它像涓涓的溪流缓缓地划过我们的全身,流淌于我们的心间。

这是一种伟大、无私、高尚的爱——父母之爱。

母亲的爱,犹如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的爱,总是在我们遇到难题时,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

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厚重。

*短文三篇生命、思想和信条,这是人之成为人的重要指标。

生命是美好的,热爱生命的最好办法不是贪生怕死,更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以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付出真诚;思想是伟大的,它能让脆弱的人生变得坚强,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永恒,拥有思想,平凡的人生就不再平庸;信条是重要的,我们可以不相信宗教,不相信上帝,但我们不能不相信头顶上有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应有的道德感。

8拿来主义诗海拾贝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鲁迅对敌人的蔑视和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

颈联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人民的态度,作者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来说,是对自己处世态度的进一步具体剖析。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人和人民的憎和爱。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3.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二、鲁迅其他名句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无题》)4.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为了忘却的纪念》)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1.字音辨识(1)单音字自诩.(xǔ) 脑髓.(suǐ) 残羹冷炙.(zhì) 玄.虚(xuán) 毛厕.(cè) 礼尚.往来(shàng) (2)多音字2.字形辨认⎩⎪⎨⎪⎧国cuì(粹)cuì(淬)火出类拔cuì(萃)⎩⎪⎨⎪⎧ bi é(蹩)进piē(瞥)见biē(鳖)裙⎩⎪⎨⎪⎧yu án (缘)故大笔如chuán (椽)不容置huì(喙) ⎩⎪⎨⎪⎧kē(磕)头唠kē(嗑)kē(瞌)睡3.词语辨析(1)徘徊·徜徉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指犹疑不决;也可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填一填:夜风掠过树荫送来阵阵凉意,淡雅的荷香不时引来鸣虫浅唱。

徜徉在《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中,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个在苦闷中徘徊的身影,心中便亦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2)吝啬·吝惜二者都有过分爱惜而不舍得的含义。

吝啬:形容词,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

在句中常作谓语或定语,还常作补语。

吝惜:动词,指因过分爱惜而舍不得拿出,宾语常是财物、生命、力量等以及具体的物品。

填一填: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五分之一的企业在圣诞节庆祝活动方面表现过于吝啬,而企业老板说绝不会在培训员工方面吝惜金钱。

4.词义辨误(1)从字面上看,《非战公约》冠冕堂皇....,但是它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并没有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不要求各国为此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

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下中国的某些所谓学者流,往往不肯下大功夫自主创新,只是残羹冷炙....,歪念真经,邯郸学步又东施效颦,结果是自欺欺人,难抱“美人归”。

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送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敌对冷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含讽刺意味。

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此处使用错误,应用“拾人牙慧”。

(3)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

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背景呈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反动文人掀起了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维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知识链接]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1.文章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些态度?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要有三种态度,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

1.文章开头前两句话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题目是“拿来主义”,而作者开篇两句话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其创作意图不言而喻。

[我的理解]开篇即说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一脉相承,这样就把所论证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研究,显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这句话里哪些词语运用得好?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名师指津]作者善于运用表现力特别强的动词,比如“捧”“挂”;还有一些数量词,比如“几张”“一路”。

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作者情感的表达。

[我的理解]“捧”表示郑重、敬慕,用在这里具有讽刺意味,写出了国民党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丑态。

一个“捧”字画尽了奴才相。

与后面的动词“挂”以及数量词“几张”“一路”呼应,从措辞和语气上都暗示了“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几乎到了没有什么可“送”的地步了,对照之下,就揭露了所谓“发扬国光”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非常可笑的。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义”的?[名师指津]分析类比论证的手法及效果:批判其行径,指出其危害。

[我的理解]作者拿尼采自诩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最后却发疯而死的事例类比中国“送去主义”。

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必定会沦为乞丐。

4.“抛来”与“抛给”有何区别?[名师指津]可从词的感情色彩和动机(目的)的角度思考作答。

[我的理解]“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地、漫无目的地给予,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双方是平等的。

“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施受双方是不公平的,带有歧视和人格侮辱的性质,“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在概念的辨析中揭露了“送来”的本质。

5.对待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名师指津]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主要集中于文中的倒数第二段。

“他占有,挑选”是态度,方法是文中的比喻部分。

作答时,要找出本体和喻体,再指出具体的方法。

[我的理解]“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首先“占有”,然后“挑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