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

《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与美术、体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二泉映月》的音乐欣赏。
2.美术创作:以《二泉映月》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3.体育活动: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进行体育舞蹈创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二泉映月》的内涵,感受其音乐美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美术、体育相结合,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二泉映月》的初步认识。
(二)音乐欣赏1.教师简要介绍《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2.学生分段欣赏《二泉映月》,感受其音乐美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二泉映月》的旋律、节奏、情感等特点。
(三)美术创作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以《二泉映月》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方向和表现手法。
3.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体育活动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进行体育舞蹈创编。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舞蹈动作和队形。
3.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表演体育舞蹈,展示创作成果。
3.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对《二泉映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其音乐美感。
在美术创作和体育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有特色的作品。
2.教学方法得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评价客观。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既给予了鼓励,又提出了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作品质量。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3)自由品读,交流感受。
4、合作朗读:刚才同学们各自朗读了令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朗读整个小节,选择你们认为最有表现力的朗读方式,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意境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5、汇报评析。
6、齐读升华:这首曲子饱含着阿炳一生的爱和恨,愤和忧。
听着它,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阿炳那历经坎坷的痛苦,那寻求光明的渴望。
惠山的泉,就是那失明的双眼热泪流,二泉的月,就是那生命中一叶不沉的舟。
让我们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中齐读第五自然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对阿炳的崇敬。
(全班配乐齐读)四、总结激情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阿炳触景生情,并通过琴声来倾吐情怀。
就这样,《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们都为拥有《二泉映月》这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和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触景生情二泉映月倾吐情怀转载自仪征漫网站《二泉映月》教学案篇八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1. 华彦钧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
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⒈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⒈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内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⒈⒈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⒈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⒈出示: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可以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欣赏和学习《二泉映月》的教案

欣赏和学习《二泉映月》的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欣赏和学习古典音乐作品《二泉映月》。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该曲目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实践演奏和欣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掌握《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
3. 学会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二泉映月》的背景介绍。
2. 乐曲的结构和主要乐器。
3. 乐曲的基本乐理知识。
4. 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欣赏和评价《二泉映月》的要点。
教学步骤步骤一:背景介绍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该曲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步骤二:乐曲的结构和主要乐器介绍《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和主要乐器。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组成部分和各个乐器的角色,加深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理解。
步骤三:基本乐理知识教授《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乐理概念,并能正确演奏乐曲。
步骤四: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介绍《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通过演示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指法和表现技巧,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和表现能力。
步骤五: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音乐录音或现场演出,并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和问题,让学生能够理性评价乐曲的表现效果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二泉映月》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奏《二泉映月》时的准确性和表现能力。
3. 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二泉映月》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2. 乐器演奏示范视频和乐谱。
3. 相关的音乐理论教材和参考书籍。
参考资料1. 《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和研究论文。
2. 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二泉映月》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二泉映月》优秀教案范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具:录音机、课件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心境: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小学四年级语文《二泉映月》优秀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10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8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8篇)泉映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
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1、课前播放《二泉映月》,欣赏画面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看,他用颤动的手操起了琴弦。
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久久回响。
你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感受。
(用仿佛听到了、或看到了或感受到了)2、《二泉映月》是阿炳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他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
同学们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找精彩片段练读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
(板书:读)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三、理解重点片段并指导美读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阿炳为什么会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2)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
课文中就有关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他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4)课文中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的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阿炳的有关资料,来谈谈你对阿炳的了解。
(学生谈阿炳的故事)(5)多媒体出示阿炳身世,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
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
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能够正确演奏《二泉映月》的乐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练习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技巧。
3.集体合奏及个人表演。
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
2.小提琴及琴弓。
3.乐谱及音乐播放设备。
4.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让学生细细聆听。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乐曲曲调和构成(15分钟)1.教师讲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结构。
2.教师演奏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曲调。
3.学生一起练习乐曲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三、练习技巧(30分钟)1.教师讲解并示范不同的技巧,如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
2.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练习,重点练习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
四、集体合奏(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分配不同的声部和乐器。
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3.学生逐渐熟悉合奏的过程和感受。
五、个人表演(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
3.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一些乐曲的延伸学习,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练习技巧和集体合奏提高了演奏水平。
同时,个人表演环节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音乐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泉映月简谱《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简谱《二泉映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对《二泉映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二泉映月简谱的构成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二泉映月》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及艺术价值。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简谱的构成、记谱方法等。
2. 《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音色等。
3. 《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艺人阿炳的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讲解《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3. 讲述《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情感。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活动1. 聆听《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这首经典作品,感受其旋律美。
2. 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讨论《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关于《二泉映月》和艺人阿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二泉映月》和艺人阿炳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教案(第二课时)
沙集仝圩小学余琛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初步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创作的
生2:《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
生3:曲子创作时间在中秋之夜
……
2、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4: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生5:曲子的内容是什么?
……
二、导学课文。
(一)、听泉,悟心声。
1、两个中秋之夜,阿炳到二泉干什么?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两次听泉,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再次细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反馈)
3、第一次听泉,阿炳只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而师父却听到了奇妙的声音。
这奇
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齐读第四自然段)反馈
生6:深沉的叹息
生7:伤心的哭泣
生8:激愤的倾诉
生9:倔强的呐喊
4、这奇妙的声音为什么师父听得到而阿炳听不到?为什么十多年过去了却能听到?(理解“饱经风霜”)
5、阿炳都饱经怎样的“风霜”?
生10:师父去世
生11:双目失明
生12:操琴卖艺
生13:疾病折磨
6、这时候的阿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了吗?
学生回答,小黑板出示: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学生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对阿炳的同情,读出你对阿炳的敬佩。
过渡:因为有了跟师父一样的艰辛经历,阿炳第二次到二泉听泉,他也听到了那个奇妙的声音。
齐读“他想起……呐喊……”
小黑板出示: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9、思考:是谁在叹息?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又是谁在呐喊?
(阿炳、师父、苦难的人民大众)这是他们的心声!请齐读。
10、他们在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集体汇报
(叹息人生遭遇这么多的苦难,为师父、亲人的离去而哭泣,倾诉他心中的苦闷,喊出他对这个不公世道的愤怒)
11、不光是阿炳,像阿炳这样的劳苦大众实在是太多了,请同学们再次读出他们的心声。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播放录音,学生听感受,练习朗读,把那种感情读出来
指若干朗读,齐读
(二)、悟琴声,吐心声。
1、想到师父的话,想到自己的经历,阿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创作乐曲的冲动,于是,《二泉映月》诞生了。
这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
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听思考这首曲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思考,画出有关词句。
学生反馈,师板书:
委婉连绵升腾跌宕
2、从委婉连绵的琴声中,你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赞叹、怀念、思索)
3、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让我们再次真切地读出阿炳的这些复杂的情感。
3、从升腾跌宕的琴声中,你又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抗争、向往)
4、敢对命运说不,永不放弃追求。
人,就要有这点精神。
让我们再次读出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5、阿炳的琴声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想通过琴声告诉人们什么呢?(读“阿炳用这……月光……”)
6、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种幸福,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读出这种博大的爱。
三、总结全文。
1、和师父一样饱经风霜的阿炳,从泉声里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听到了师父的心声,听到了苦难大众的心声。
他用他创作的曲子来表达了他的爱、恨、情、仇,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诞生的过程和它所表达的意境。
2、人生道路上,我们可能也不会一帆风顺,要像阿炳一样不自暴自弃,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实现理想。
四、布置作业:
1、听听《二泉映月》,感受曲子的优美。
2、练习背诵第五节
板书设计:
10、二泉映月
泉声→心声→琴声
赞叹、怀念、思索委婉连绵
抗争、向往升腾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