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
有限空间内大跨度钢结构平台吊装施工技术

有限空间内大跨度钢结构平台吊装施工技术摘要:钢结构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且设计灵活,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要求。
受限空间钢结构施工中可能面临空间限制、安全风险、工艺难度、质量控制、协调与沟通、施工时间限制等问题和挑战。
解决受限空间钢结构施工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准备、使用适应性设备、优化工艺与安全措施、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引入模拟和虚拟技术以及定期检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细致的计划、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安全,并保证施工质量的达标。
关键词:受限空间;大跨度;吊装1.有限空间概况在本次机场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施工净空高度低、机场运行设施设备众多、管线错综复杂、钢结构跨度大、自重大、吊装难度高等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况,安全风险高,管控难度大,因此,将大构件经设计增加分段数量加工成短构件,选用多层合并分段安装法进行现场施工,减少了高空施工工作量,减少施工操作平台的搭设费用。
因此大跨度大截面型钢混凝土钢结构工程选用切实可行的安装方案和合理钢构件分段,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图1.1 -1有限空间示意2.施工工艺流程通过标准化工艺加工制作钢梁及其部件,之后分段移动至现场内组装,实现流水作业施工。
图2.1-1 大跨度钢梁吊装施工技术流程3.钢结构施工BIM深化设计3.1确定初步设计基础因机场改扩建,因此需要根据原有建筑的结构类型、材料、尺寸和设计图纸等详细信息,在深化设计中充分考虑原有结构的影响。
应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模拟功能的优势,解决众多布置冲突问题,并通过合理规划人员通行路线、优化方案及设计,从源头降低了安全风险,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保障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针对作业空间有限的问题,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功能的优势,解决诸多布置冲突问题;合理设计人员通行路线、机械协同工作模式;优化方案及特制机械设计;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实现风险的有效预防,保障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大跨度钢结构连廊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

大跨度钢结构连廊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摘要:施工单位需要在具体技术层面加以规范,将整体滑动与吊装、无支撑等多种技术有效应用到工程领域,同时也要重点加强钢结构施工管理,规范强度参数,并优化处理预应力技术和焊接处理工艺,保证整个工程作业环境更加安全。
本文主要分析大跨度钢结构连廊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要点;施工技术引言钢结构连廊是一种用于建筑、桥梁等建设工程的重要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和桥梁建设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结构连廊也随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钢结构连廊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施工均会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设计钢结构连廊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做出客观分析和准确计算,并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1、连廊结构概述采用设缝与主楼脱开的形式,结构设计总长度66.2m,总宽度34.5m,主体结构高度13.88m,连廊中部设置了楼梯和电梯,局部凸出的楼电梯间高度为18.55m。
为满足建筑外形的特殊造型要求,结合下部道路横穿而过的实际情况,连廊沿纵向设置了2榀3跨连续折线形钢桁架和2榀单跨折线形钢桁架,与11根混凝土柱和4根箱型截面钢柱共同组成了连廊的空间结构支撑体系。
为减小温度效应对混凝土柱的影响,在所有混凝土柱顶设置了球形钢支座。
由于中部设置的楼电梯间结构上具有特殊要求,无法设置球形钢支座,故将楼电梯间周围的4根箱型截面钢柱升到钢桁架顶部,与此4根箱型柱相连的钢梁和折线形钢桁架均为刚性连接,故此形成了球形钢支座与局部刚接钢柱组合的复杂结构体系。
钢桁架体系具有自重轻、受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等特点,但折线形钢桁架与复杂的支座条件成为技术难点。
2、施工分析2.1施工方案通过比较多种常用的钢结构空中连廊施工方案,如上海国金中心使用的分榀桁架整体提升、高空抬吊散拼、整体钢结构提升等施工措施,结合中小型空中连廊体积与重量较小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先在四层连廊拼装为牢固框架体系,再采用整体提升至合拢位置,随后补齐剩余钢构件”的方案,采用整体提升与高空散拼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大跨度的空间钢结构安装

大跨度的空间钢结构安装【摘要】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主要有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网壳结构等,被广泛用作体育馆、展览馆、俱乐部、影剧院、会议室、候车厅、飞机库、车间等的屋盖结构。
对一个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而言,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每一种施工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
本专题结合工程实例,共介绍了七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安装方法,分别为:高空散装法、分条(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整体顶升法、折叠展开安装法。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高空散装法高空滑移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整体顶升法折叠展开安装法一.高空散装法将结构的全部杆件和节点(或小拼单元)直接在高空设计位置总拼成整体的安装方法称为高空散装法。
高空散装法分为全支架法(即满堂脚手架)和悬挑法两种。
全支架法多用于散件拼装,而悬挑法则多用于小拼单元在高空总拼。
该施工方法不需大型起重设备,但现场及高空作业量大,同时需要大量的支架材料和设备。
高空散装法适用于非焊接连接的各种类型的网架、网壳或桁架,拼装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各节点的坐标控制。
1)异形曲面球形螺栓节点网架高空散装法施工工法钢结构网架安装采用高空散装法,即施工区域下方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施工人员在平台上完成安装作业。
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将网架每个网格拼装成一个三角锥体后借助人力将三角锥体的网架小单元吊至网架安装部位......球形螺栓节点网架结构的特点是跨度大,自重轻,支撑体系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随着目前国内网架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场馆建筑的广泛应用,对网架结构的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多的预埋件以及脚手架高支体系由于标高、轴线复杂,施工难度大,是直接影响高空网架安装整体质量的重要部位。
因此,研究曲面球形钢结构网架施工工艺及其质量通病的防治对于同类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施工技术-高层及大跨度钢结构施工

(3)高空滑移法
①滑移方法:单条滑移、逐条积累滑移。 ②滑移设备:滑轨、导向轮。 ③同步控制 ④挠度调整
网架单元拼装完成后即可滑移。通常是在网架支
座下设滚轮,使滚轮在滑轨上滑移,也可在网架支座
下设支座底板,使支座底板沿预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
梁上的预埋钢板上滑移。网架滑移可用卷扬机或手动
葫芦牵引。
(4)网架整体提升或顶升法
(2)分条(块)吊装法
条状单元将网架沿长跨方向分割为若干区段,而每个区段 的宽度可以是一个网格至三个网格,其长度为短跨的跨度。
块状单元是网架沿纵横方向分割后的单元形状为矩形或正 方形。
施工要点: (1)网架单元划分 1)网架单元相互紧靠,可将下弦双角钢分开在两个单
元上。此法多用于正放四角锥网架施工。(见图)
提升是将提升设备置于网架上面, 通过吊杆将网架提升到设计标高就 位。
特点:整个网架在地面进行总拼 焊接,然后垂直提升或顶升到设计 标高就位安装。提升法适用于周边 支承的网架,顶升法适宜点支承网 架。
多机抬吊网架
起重机位于两侧抬吊网架
拔杆提升法的空中位移
采用拔杆提升网架
采用电动螺杆提升机提升网架
1.2大跨度钢结构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要点
※1.2.1高空散装法
深圳市青少年宫
1.2大跨度钢结构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要点
※1.2.2分条或分块安装方法
此法又称小片安装法,是指将结构从平面分割成若干 条状或块状单元,分别由起重机械吊装至高空设计位 置总拼装成整体的安装方法。
重庆袁家岗体育场
1.2大跨度钢结构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要点
2)网架单元相互紧靠,单元间上弦用剖分式安装节点连 接。此法多用于斜放四角锥网架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摘要:大跨度钢结构主要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影剧院、候车厅等屋盖结构之中,近年来,各类大跨度钢结构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跨度、规模越来越大,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的特点。
相对来说,我国大距度钢结构施工基础较薄弱,本文结合相关工程实例,介绍了目前国际常用的几种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为国内同行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滑移施工技术整体提升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large span steel structure is mainly used for sports venues, the exhibition hall, the theater, HouCheTing etc of roof 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all kinds of large span steel structure in America and Europe, 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present a span, scale is more and more big,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form is more and more abundant. Relatively speaking,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from the degree foundation is weak,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mmonly used several big span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domestic counterparts.Keywords: big span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li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asc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1 引言大跨度钢结构是指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结构,主要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影剧院、候车厅等屋盖结构之中,近年来,各类大跨度钢结构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跨度、规模越来越大,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的特点。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摘要: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是钢结构体系逐渐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施工形式,这类型结构施工形式本身能够充分的满足某些大型建筑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大跨度钢结构已经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了我国应用范围较大的建筑结构类型。
本文就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工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对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一、大跨度钢结构分类大跨度钢结构按刚性差异以及它们的组合不同,分成三类:刚性结构、柔性结构及杂交(刚柔混合体系)结构。
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两种大跨度钢结构。
1.刚性大跨度钢结构刚性大跨度钢结构的构成如下:由大量钢杆件组成,如:空间桁架、网架等,根据结构单元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称为空间网格结构,另一种称为空间结构。
2.柔性大跨度钢结构柔性大跨度结构可由其受力体系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竖直平面结构、水平层面结构及空间结构。
在柔性钢结构中,其受力较均匀,而且结构受力主要集中在竖直、水平和空间对称位置上。
如:悬索结构、膜结构等。
二、大跨度钢结构及其施工技术的特征1.大跨度钢结构特征1)钢结构大跨度、钢材高等级、钢板足够厚。
当前,我国建筑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功能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而且现代钢结构的跨度也更大,短向跨度超100m早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国家超限专家审查委员会通过编制大跨结构超限审查的规章制度,以此规定此类大跨度钢结构必须采用大量的高强度级别钢材,如Q390C、Q420C、Q460E等,确保其钢板材料等级高、厚度足够。
2)钢结构形式及其节点形式多样性、复杂性。
当前现代大跨度钢结构的结构形式较多,其结构形式正不断创新、发展,主要朝各类结构的组合形式发展。
其中,奥运会羽毛球馆以世界跨度最大的弦支穹顶作为钢结构,而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张弦桁架作为钢结构。
水立方以泡沫理论式多面体钢架结构,而鸟巢主要以复杂的桁架作为钢结构。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要点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要点导言大型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都有大跨度钢结构的影子,大跨度结构主要是在自重荷载下工作,为减轻结构自重,往往适宜采用钢结构作为主体结构。
安装方法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高空原位安装法包括高空原位散装法和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
“散装法”一般是指将构件采用悬挑法或满堂支架法直接在设计位置进行拼装的一种方法。
此法需搭设满堂支撑,以提供高空搁置及工人的操作平台。
优点:由于单件的重量较轻,可有效降低起重设备的起重要求。
缺点:支撑搭设时间长,高空作业多,工期跨度大,且需用大量支撑材料,占用大量建筑物内场地。
适用范围:多应用在跨度不大、工期要求不紧的网架、网壳等大跨结构中。
“单元安装法”则是把结构进行合理分块,然后将这些分块单元吊装至设计位置安装。
为保证现场单元的顺利拼接,宜先将若干单元在工厂预拼装。
此法的重点是吊装单元的合理划分,一般应把握以下要点:单元的大小视选用的起重机能力和结构形式而定,比如对于大跨钢桁架结构,分块位置不宜在桁架跨中;对于梁柱结构,设计一般建议将分段位置设在反弯点位置;对于网架及网壳结构,一般可采用分块或分条的方案;单元必须自成体系,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及强度。
整体提升安装法结构滑移法采用这种安装技术,拼装场地和组装用机械设备可集中于一块相对固定的场地,与原位安装法相比,可减少临时支承与操作平台的措施用量,节约场地处理和管理成本。
先用结构滑移法,其关键的考虑是结构直接在设计位置施工有难度,例如场外周边施工场地有限,跨内不能满足吊装设备的正常行走。
这一工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只是将“整体提升工法”中的地面组装、反力支承、整体提升置换为“横向移动”,所以本质上与提升工法相同。
采用此法至少应注意几个要点:结构支承处有利于铺设滑移轨道,滑移路线长,效率越高;滑移单元应为几何不变体系,滑移过程中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滑移时的抵抗力;当采用多点牵引来实现滑移时,为避免结构在滑移过程中发生扭转,牵引的同步性须得到控制,若难以保证,则应充分计算评估因牵引不同步给滑移单元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可为滑移单元进行临时加固;滑移单元在最后固定之前,结构在移动方向与其正交方向存在着“容易滑移”的趋势,因为与设计支承条件不同,要防止设计外(即滑移平面外)的变形,有必要采取防止“滑落”的对策,比如在两侧支承附近设置自平衡的刚性拉杆或柔性拉索。
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双向旋转提升施工工法(2)

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双向旋转提升施工工法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双向旋转提升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领域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并应用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施工工法,对于推动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双向旋转提升施工工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主要特点包括:1. 施工周期短:采用双向旋转提升技术,可以将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迅速准确地安装到预定位置,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 施工成本低:该工法使用的机具设备简单易得,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材料成本也较低,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3. 施工安全性高:采用了双向旋转提升技术,避免了高空作业和大型吊装设备的使用,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4. 可调性强:该工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形状的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双向旋转提升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等。
无论是结构形式、构件形状还是施工场地的条件,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四、工艺原理该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构件,通过双向旋转提升技术将其分别安装到预定位置,最后再将各个构件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
具体而言,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如下:1. 工程设计:根据实际施工场地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并确定构件划分和施工工艺。
2. 制造预制构件:根据设计要求,对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进行制造,将其预制成适合安装的小型构件。
3. 现场安装:将预制好的构件通过双向旋转提升技术一一安装到预定位置,完成整个大跨度空间网架钢结构的施工。
4. 构件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将各个构件进行连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跨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现代大型和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及安装方案对结构成形后的受力状态有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大跨空间钢结构常见的施工技术与其应用现状,为确保大跨度结构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大跨空间结构;施工技术;钢桁架;网架
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量工程的实施,我国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兴起了一波发展的热潮。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大跨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及建造全过程进行研究,使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施工建造过程建立在科学、定量分析基础上,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一、国内外大跨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较快。
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
例如1961年美国建成的匹兹堡会堂,是第一座开合结构,直径达127m;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可里加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135m,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 1993年日本建成直径达222m的福冈体育馆;英国伦敦于1999年建成的千喜穹顶,跨度达300m。
这些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基础比较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
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跨工业厂房、候机大厅、会展中心、剧院、体育场馆等大型工业、公共建筑不断涌现,空间钢结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形态各异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影剧院、大型商场、机场车站等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外观的美学因素和使用功能都对结构提出了大空间的要求,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相应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大跨空间结构特点和施工技术研究
(一)空间结构的特点
空间结构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形体,且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的结构,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曲线形体来有效地抵抗外荷载的影响,具有受力合理、自重轻、造价低以及结构形式多样的特点。
近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的空间钢结构不断涌现,如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张拉整体结构等,而它们的组合杂交结构更是花样翻新,如索承网壳、张弦梁等。
习惯上,通常将空间结构按形式分为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五大类。
(二)常用施工技术
1、高空滑移法
高空滑移法是指分条的网架单元在事先设置的滑轨上单条滑移
到设计位置拼接成整体的安装方法。
此条状单元可以在地面拼成后
用起重机吊至支架上,在设备能力不足或其他因素,也可用小拼单元甚至散件在高空拼装平台上拼成条状单元。
高空支架一般设在建筑物的一端,滑移时网架的条状单元山一端滑向另一端。
高空滑移法按滑移方式可分为:单条滑移法和逐条积累滑移法。
2、高空散装法
将结构的全部杆件和节点(或小拼单元)直接在高空设计位置总拼成整体的安装方法称为高空散装法。
高空散装法分为全支架法(即满堂脚手架)和悬挑法两种。
全支架法多用于散件拼装,而悬挑法则多用于小拼单元在高空总拼。
这种施工方法从技术上讲是所有方法中最原始、最简单的施工方法,工效低下但对结构的安全性较高。
高空散装法适用于非焊接连接(螺栓球节点)的各种类型网架屋盖,不需大型起重设备高空散装法适用于非焊接连接的各种类型的网架、网壳或桁架,拼装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各节点的坐标控制。
3、分条分块安装法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就是指网架分成条状或块状单元,分别由起重机吊装至高空设计位置就位搁置,然后再拼装成整体的安装方法。
首先是大部分焊接、拼装工作量在地面进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并可省去大部分拼装支架。
其次是由于分条(块)单元的重量与现场现有起重设备相适应,可利用现有起重设备吊装网架,有利于降低成本。
此法易于在中小型网架中推广,但仍有一定的高空作业量。
4、整体提升法
整体提升法是指在结构柱上安装提升设备提升网架,或在提升网架的同时进行柱子的施工方法。
整体提升法可分为单独提升法、升梁抬网升网提模法和滑模升网法,这些都属于利用小型设备安装大型网架结构的新方法。
5、整体顶升法
整体顶升法是利用柱作为滑道,将千斤顶安装在结构各支点的下面,逐步地把结构顶升到设计位置的施工方法。
整体顶升法与整体提升法类似,区别在于提升设备的位置不同,前者位于结构支点的下面,后者则位于上面,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反。
采用提升法时,只要提升设备安装垂直,网架基本能保证较垂直的上升。
顶升法顶升过程中如无导向措施,则极易发生偏转。
两者共同的特点则为安装过程中网架只能垂直地上升,不能或不允许平移或转动。
6、整体吊装法
整体吊装法是指将结构在地面总拼成整体,用起重设备将其吊装至设计标高并固定的方法。
用整体吊装法安装空间锅结构时,可以就地与柱错位总拼或在场外总拼,此法一般适用于焊接连接网架,因此地面总拼易于保证焊接质量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其缺点是需要大型的起重设备,且对停机点的地耐一力要求较高,同时会影响土建的施工作业。
对于中、小跨度,特别是矢高较小的网壳,采用整体吊装法比较合宜。
7、移动支架安装法
移动支架安装法无固定的支撑脚手架。
网架结构在可移动的支撑架上进行安装,对于已安装好的结构部分有必要设置若于固定的临时支撑以分散内力和控制变位,在结构安装完毕再撤去这些临时支撑。
移动支撑架的稳定性比固定支架差,支撑脚手架的使用量少,节约了劳动力,加快了施工进度;施工不需要大型起重机,施工方法简单,施工费用较低。
一般用于支承点平行的结构,如柱面网壳等。
移动支撑架面积大小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8、空间结构的新型施工方法
空间结构的新型施工方法有:①悬臂安装法: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但高空操作危险性加大,而且由于是由内向外施工,可能有较大的安装次应力产生,适用于节点形式为螺栓球节点的网壳结构。
②逆作法:这种方法施工顺序与悬臂安装法相反,需要起重量大的吊装机具,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高,可用于曲面形式的网格结构。
③柱面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技术。
参考文献
[1]董石麟.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与实践应用[j].空间结构,2009, 15(3):22-43
[2]沈世钊.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08,3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