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研究现状

生漆研究现状
生漆研究现状

经济林——漆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漆树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经济、速生和水土保持树种,从漆树韧皮部采割的生漆,是一种珍贵的生态材料。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林木的开发、利用不断广泛和深入,工业原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篇主要依据国内生漆资源的分布,概述了漆树资源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旨在说明生漆在目前工业原料开发中的地位以及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生漆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漆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一)、生物学特性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

A. Barkl.),为有毒植物,其毒性在树的汁液,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误食引起强烈刺激,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

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有乳汁。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漆业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灰岩、板岩、砂岩及千枚岩上发育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上均可生长;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而对土壤物理性质要求较高。喜光照,忌风,宜于背风向阳山地。

(二)、我国漆树资源状况

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漆树在我国分布地域辽阔。

东经97°~126°,北纬19°~42°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分布遍及13个省、600多个县,陕西、贵州、湖北、四川、云南、甘肃等省漆树资源最多,产量最大。陕西秦巴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年生产量约1000吨左右,在该区域内漆树的

数量大、类型多、栽培品种丰富,而且生长快、产漆多、漆质优,产量高,约占全国生漆总产量的60 %以上,是我国漆树的最适栽培区。

二、xx利用生漆的历史

中国经营生漆的历史始于奴隶社会。初期由官方经营,以后逐渐扩大到民间。至封建社会后期,我国的漆器手工业已达到鼎盛时期,建筑、庙宇寺观、王公贵族和大小官员的车服仪仗,日常生活用具、作战的兵器车船、婚嫁丧葬祭祀等,都要使用大量的生漆。近百年以来,中国的生漆产量及漆器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又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速度更快。

是世界生漆主产国和主要出口国,生漆出口量约占世界生漆贸易量的80%左右。总之,中国漆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历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与丝绸、陶瓷、景泰蓝并驾齐驱,堪称中国四大手工艺品。

三、国外生漆生产简况

中国虽然是漆树的主产国,但在缅甸、柬埔寨、印度、越南、老挝、泰国、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也有少量分布。其中除印度、日本、朝鲜分布有漆属主产生漆的漆树外,其余国家均属漆属内的非主要产漆种;或者是漆属外的其它漆源树种。但其漆源植物数量、质量及

生漆产量的水平都较低。

四、生漆行业发展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漆树资源的利用状况来看,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漆树的次生代谢物——

生漆来实现漆树资源的经济价值。其开发和利用依旧留存远古时代的遗风,采集、加工、使用技能依然沿袭古代的传统,固执地以一种技艺的形式,通过师徒间的传授,一代、一代的相传而延续到现在,手段原始落后。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固步自封”、低速、低效率的运转方式,极大的阻抑了自身的发展,很难适应现在工业发展的需要。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的问题有:

1、漆树生产力低

众所周知,生漆品质随漆树品种、产地、气候、采割时间及采割技术、贮存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品质参差不齐,质量控制难度大。其次,生漆使用过程受自然因子制约,干燥条件要求苛刻,需要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其生产周期长,劳动生产率低。

2、生漆含xx原

生漆容易引起人的皮肤过敏反应,到现在为止尚无根治生漆过敏的良方。这种致敏反应不但成为从事生漆作业的职业病,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了其在工业防腐领域的推广应用。生漆本身存在的这些缺陷,使人们转而寻找其他代用品,开发新型油漆涂料品种,蚕食了生漆市场份额。

3.漆林经营管理粗放,制约着漆树资源的发展

由于对科学经营漆树资源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制定有效的持续

发展、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方针、政策。重收割轻培育,经营单一。其次,漆树造林方法、技术不科学、没有定向培育漆树优株优系,其结果是花工多,效果不理想,漆树品种低劣,产漆量低,严重降低了漆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制约着漆树资源的发展。

五、生漆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现代化学工业的崛起,一系列合成高聚物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醋涂料等的出现,使油漆涂料品种和性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油漆行业已经不是旧时的模样了,它已进入了科学的时代,在众多领域合成涂料已经取代了生漆,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无疑给生漆行业的发展予以无情打击,造成重创,使其生存的空间日益狭小。

然而,在另一方面。生漆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及多功能性决定了生漆涂料产品的优越性,生漆涂膜的致密性,稳定性和三维体型网状结构,使得生漆涂料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突出性能。

六、当前对漆树有关问题的研究简况

1、漆树经济价值研究

生漆是一种优秀的生态材料,是一种不需提供任何能源合成的无能耗天然树脂。自古以来,生漆家具及工艺品多为达官贵族、文人墨客、富裕家庭享有和收藏,很少进入寻常百姓家。此外,现代工业的发展,也给生漆重防腐涂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了提高漆树利用的经济价值。研究人员近年来进行了诸如:

漆酚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生漆的生理活性与药学活性研究、生漆装饰工艺研究、漆树果实

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漆毒防治研究等等。

2、漆树育苗,栽培、采割加工等技术的研究

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资源,就应坚持适地适品种原则,选用优良适生品种,充分利用推广过去科研成果,如合理密度,育苗移栽,培育管理,科学采割等适用技术,促其速生成林投产,发挥良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20年来,为了给漆树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一些学者还从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及生理生态学的角度,对漆树进行了研究。

总之,自20世纪70年代后,从事生漆科学研究工作的学者不断增加,所研究的领域涉及生物学、林木育种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酶学、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医学等学科,极大地促进了生漆科学的发展。

七、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有丰富的漆树资源优势,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鉴于我国目前漆树资源的发展现状,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兼顾生漆原料林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漆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尽快实现漆树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漆树资源的经济价值。

2、做好漆树综合利用的舆论导向工作,实事求是地客观地报导漆树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推广现有的生漆综合利用科研成果,做好产品的营销工作,发展拳头产品,以优质的产品形象进入市场,增加产品竞争力。参考文献:

1.李润兰,叶洪权,李燕,高宇星,王朝晖.生漆涂料的研究与现状[J].中国生漆, 1999,

(00)

2.张飞龙,魏朔南,李钢.生漆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生漆, 2000,

(01) .

3.张飞龙,陈振峰,张武桥,苏治国.秦巴山区漆树资源可持续发展及规模化管理模式研究中国生漆2004,

(01)

4.张飞龙.生漆科学研究发展动态聚焦[J].中国生漆, 2001,

(02)

5.罗春玲,胡瑛.工业原料林发展趋势及主要技术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 2009,

(01) :39-40

6.李萍侯雪棉中国漆树研究发展概况商业部西晋生漆研完所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2019年信息技术发展历程.doc

2019年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篇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概述(转) 教学研究21第9期(总第162期) 罗艳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概述 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课程集中而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划。教育的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系统地回顾和分析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演变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及教训,分析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及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沿革概述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20余年,对其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是很有必要的,对现今以及以后该课程的发展方向起一个导向作用。总体上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5个阶段:1)计算机课程萌芽试验阶段(1978~1986年);2)计算机课程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3)计算机课程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4)信息技术课程启动阶段(2000~2003年);5)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总体趋势为:文化论——技术性学科——信息素养。 1.1文化论1981年,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

(A.P.Ershov)提出“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Programming,TheSecondLiteracy)的理念。他指出:“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人类只有第一文化就不够了,必须掌握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1]计算机课程萌芽试验阶段(1978~1986年)。1981年,教育部5所直属重点大学附中首次在高中阶段以选修课方式开展计算机课程。在这段时间内,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程由无到有,并开展重点试验,几年间全国有数千所中小学相继配备计算机,开设选修课,或开展课外活动,编写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撰写论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 计算机课程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电子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电子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会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程序;初步掌握 电子计算机的操作并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1.2技术论孙符名、鲁正火在《三论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技术性 学科特点》提到要将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上来,并且要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性学科特点。计算机课程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1999年,计算机教育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但在

生漆

生漆 生漆(天然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休,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生漆的经济价值很高,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是军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基本建设、手工艺品和民用家俱等的优质涂料。也是我国传统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并以量多质好著称于世。 生漆行业发展预测 未来生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生漆器具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给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展生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潜量,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人的不断提高,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的趋同,使购买高档物品的潜在顾客渐渐增多,生漆产品的市场潜量也必然会随之增长。 此外,现代工业的发展,也给生漆重防腐涂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量。据测算,我国防腐及其它功能涂料市场潜力约200万吨,尤其是高档专用涂料将供不应求。据统计2010年中国重防腐涂料产量为159万吨,其中石油化工行业包括油田设施、输油管、贮油罐、海上平台、石油化工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防腐,冷却和循环水管道的防腐防污等,新建设备和定期维修用漆基本相同,采用量总计为20-30万吨,铁路和公路桥梁用漆包括新建和维修两个系列,年用量大约6万吨。冶金厂的厂房和设施大多为钢结构,而使用环境又相当恶劣,要求使用质量较好的防腐体系,新建厂不多,主要是维修用漆,年用量大约2-3万吨,电力如能源工业的发电设备,钢结构厂房,输电塔使用钢结构防腐涂料等,新建大型电厂大体上需要2万吨涂料,平常维修量大体相当,主要以通用型防腐涂料为主,重防腐体系用于海水管道,输电塔等部位。此外,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年需涂料越30万吨,其他如电力、船舶、水利等行业的需求量约60万吨。 市场上使用的高档涂料多为环氧氨基类树脂,而且很多高性能涂料经常需要高温烘烤,能量消耗很大。生漆重防腐涂料产品在防腐性能、降低能耗上占有很大优势,预计其在涂料市场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至2013年,我国重防腐涂料产量将达到225万吨。 2生漆简介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大漆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漆树的记载。《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虢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28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普及应用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时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见图1)

1.1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科技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技术创新更加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性能加快更新(见表1)。1965年,摩尔(Moore)对集成电路集成度翻番现象作出预测。从后来的情况看,1960~1975年,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平均每年翻一番。1970~2004年,动态存储器中的晶体管数大致每18个月翻一番,微处理器大致每24个月翻一番。1971~2006年CPU上单个晶体管成本大约每7年下降1个数量级,集成电路的性价比明显提高。(见图2)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物质生产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实体经

用生漆漆家具的方法

用生漆漆家具的方法 生漆是漆家具常用的漆。其漆膜具有光亮度好、不怕烫、耐酸碱等优点。 用生漆漆出来的家具,时间一长,底漆的颜色显露,越用越亮,光可鉴人,这是其它油漆所比不上的。现将油漆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选漆:选不掺假的生漆。方法:生漆清亮照人,用手摇动盛漆容器, 呈虎斑纹状。用棍挑起,漆丝断处形似鱼勾、色如灰白即可用。一套家具(通常八件)有6—7 斤漆就够了。 二、过滤:扯厚白布2—3 尺,撕作两小块,将生漆用于净的刮灰刀(板) 挑3—4 刀在自布内包好,然后两人拧住白布两头用力向相反方向互绞。为方便绞,也可在布的两端塞入小棒。漆从布里渗出后,用刮灰刀刮进容器里。若漆过于,不易滤出可加入少量煤油调,在白布内的漆中,直到绞得不见布上有漆液浸出。布绞坏了,再换一块,直至绞完。如此过滤两次。 三、熬桐油:将桐油倒在锅内,用火熬制。锅应是金属容器,火要烧匀, 不要太猛。鉴别是否熬好,可滴几滴桐油于石上,稍冷,挑起夹于闭拢的指缝间,指张开后中间油丝相连即可。 四、配制:滤出的漆与熬好的桐油比为7:3 或6:4。将桐油倒入漆中, 搅拌均匀后使用。 五、家具刮灰:用石膏粉与生漆(比例视体积而言,3:1)再掺少量水 合在一起调匀成泥子,进行刮灰。可刮完一次调一次,免得于结浪费。刮灰时用大面积刮法,顺家具木纹用刮灰刀(板)逐一刮平;眼孔处使其粘实填平,不使泥子堆积成条,全部刮平。然后放置,直至干透后用二号砂布砂平,再用抹布擦净其灰。

六、刷漆:刷漆分两次,第一次称为刷底漆,将漆与颜料(喜欢那种颜 色就用那种颜色,可用广告粉、土红粉等粉质颜料)调合。注意要保持漆还有流动性,不可太平。然后开始刷,顺木纹反复二三次逐一刷完,让其干透。第二次称刷面漆。注意刷子要特别细,以不致漆膜干后起刷纹路,漆时先将底漆用非常细的低砂布轻轻打一打,注意手法要轻,不要露出原木,然后用布抹净。漆刷在家具上,先横后竖,再顺木纹反复左右上下刷,次数可在20 次左右,这样,漆才光亮和附得牢实。有的漆工用手推漆代刷,也是一种方法。但要注意堆得均匀,以免有的地方漆厚,有的地方漆薄。这种方法优点是漆面比较光洁。可漆三次四次。一般两次就行了,然后放置,直至于透。注意点: 1.砂家具时,家具上的木结疤,要用炭火烤一烤,使木内油质浸出。方 法可用烧红后的炭火,用铁钳夹起一块,对准结疤,一边烧烤,一边用嘴吹。不然夏天气温高,木油浸出,鼓破漆膜。 2.漆时应在无灰尘的环境中工作,免得灰尘、飞虫粘在漆上,影响亮度。 3.切忌在夏天高温下漆家具,这时刷漆会造成以后漆膜脱落。漆家具最 佳时间是春季、秋季,俗称桃花漆、桂花漆,其效果比其它季节好。 4.漆家具时,应在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可在地面上洒一些水。冬季漆 家具,还应注意室内温度,在10—25℃比较适宜。

油漆工的技术论文

论文提要 油漆的工艺是一门学问,特别是装饰装修油漆,稍微一不仔细就会影响整个装修墙面的效果,油漆是装饰中重要的一环,容易出现一些刺手问题,让人束手策,下面我将对装饰装修中油漆的来源、作用及墙漆的施工工艺和油漆施工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浅谈装饰装修过程中油漆施工工艺 随着城乡建设的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油漆涂饰质量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油漆”一词由来已久,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植物油(如桐油、梓油)和天然生漆涂饰器具表面,干固后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涂膜,通过长期实践又发现,将植物油和生漆混合后熬炼,其涂膜质量优于单一的油膜或漆膜,由此可见“油漆”的原意系指含有植物油和生漆的涂饰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石油化工和有机合成工业的腾飞,许多新型涂饰材料问世,生产“油漆”的主要原料,绝大部分已被以合成材料做原料的品种所代替,故“油漆”已不能恰当地概括出它们的真正内涵。从它们的功效来说,比较恰当的词语应该是“涂料”。但是,由于人们的长期习惯,有时仍然把涂料称为油漆。 涂料系指经涂覆在被保护和被装饰的物体表面,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黏稠液体或固体粉末。涂料的作用主要有:(1)保护作用由于涂料在物体表面上固化成膜后可形成一层坚韧、耐磨、附着力强的涂膜。它可使物体表面与外界的空气、水分、

日光以及腐蚀物质等隔离,因此起到了保护物面,防止腐蚀,犹如产品的“盔甲”从而延长了物品使用的寿命。 (2)装饰作用涂料五光十色,能赋予被涂物光亮、艳丽的“外衣”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3)标志作用及“特异功能”由于涂料可以使物体表面变成不同颜色,因此,人们往往采用不同颜色为标记,将涂料涂装在各种器材或物品的表面上以示区别。有些产品还有非凡的“特异”功能,使“身价”倍增。如油田管壁使用的防腐涂料、防蜡涂料;军事基地使用的防伪涂料等。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涂料已有几千多种,过去对涂料分类命名很不统一。我国化工部门,现已对涂料的分类以其主要成膜物质为基础,将涂料划分为18大类。按部位分类主要分为墙漆、木器漆和金属漆。墙漆包括外墙漆、内墙漆和顶面漆,主要是乳胶漆等品种。由于油漆的品种实在太多在实际运用中,当然,我只介绍属于装修的部分。 一、内墙漆施工工艺 1、手扫漆工艺如果墙面是旧墙的,需要先把表层湿水后刮除。干透后滚涂一遍光油。如果是旧房而基质良好,则使用粗砂纸打磨一两遍即可,不需要刮除。

生漆涂饰工艺

生漆涂饰工艺 (一)擦漆工艺流程制品表面处理一刮涂头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刷涂水色刮涂第二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拼色刮涂第三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揩涂头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二道生漆一砂磨-揩涂第三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四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五道生漆一磨水砂抛光一敷油蜡。 (二)擦漆工艺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二.被涂物表面处理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一定要使被涂物面平整、洁净、光滑。对雕刻花纹和线条处,需精心砂磨光滑,不得损坏雕刻花纹和线条的形状,为整个涂饰打下良好的基础。2.刮涂生漆腻子为提高整个生漆涂膜的附着力,应采用生漆腻子来填平被涂物面上的纹孔、洞眼、裂缝及沟纹等。生漆腻子常用生漆、熟石膏、微量着色颜料及少许清水调配而成(具体配比请参考下面生漆涂饰色彩配比)。刮涂的技术要领及质量要求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只是对雕刻花纹及较复杂的线条,可用老棉絮蘸取腻子进行指擦,务必将雕刻花纹和线条中的纹孔、洞眼、裂缝填实填平,并揩清余汁浮粉,确保分清晰光滑。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有多余的腻子堆积在雕刻花纹中,因生漆腻子干燥后很坚硬,很难剔除砂磨光滑。刮涂生漆腻子的道数,应根据被涂物面是否已填平纹孔、洞眼、裂缝而定。一般刮涂2道可获得较好的平整度,最多刮涂3道。刮涂的方法跟上述相同。3.砂磨每刮涂一道生漆腻

子、每擦涂一道生漆,待涂层干后均要砂磨光滑并清除灰尘。砂磨材料现多用 0#木砂纸,湿磨可用320~600号水砂纸。传统材料是用木贼草、沙叶采砂磨。木贼草是一种中草药,外观为青灰色,大小类似粗稻草,外形也是一节一节,每节外围有较均匀似灯芯绒布面上四起的细丝纹,丝纹布满细密绒状锐利物,好似极细的砂纸,能砂磨涂膜表面。经它砂磨的涂膜表面,手感格外平滑、柔和。通常是将木贼草编成草辫,用水先浸湿,并带水进行砂磨。对于雕刻花纹及嵌条,可用湿水贼草包住特制的细木棒精心砂磨光滑。木贼草使用前定用水浸软,以提高其坚韧性,然后用湿毛巾包住,以免于燥发脆不耐用。沙叶是沙朴树的叶子,具有优于600号水砂纸的砂磨效果。经它砂磨的涂膜手感光洁平滑、细腻舒适。使用前同样要用水浸泡使其柔韧耐用,然后象用手拿住水砂纸一样拿住沙叶在涂膜上顺木纹方向轻轻地砂磨光滑。4.刷涂水色和拼色是用漆刷将染料的水溶液(也可在染料水溶液中加人适量水豆腐或猪血作粘接剂,再滤去杂质)先横后竖均匀地刷涂到被涂物面上,并趁涂层未干之前用排笔顺木纹方向轻轻刷涂一遍,使之表面无刷痕无流挂,色彩更一致协调。制品经染色后,若局部色彩或深或浅,需进行拼色以消除色差。拼色可用各色染料先溶于酒精中,然后用毛笔沾取所需酒色调配成所要拼的色彩,再加入适量生漆调匀,即可进行拼色(拼色要领如透明涂饰工艺所述)。拼色后应使整个制品色彩均匀协调。5.揩涂生漆揩涂工艺的特点是每道涂层薄而均匀,形成的涂膜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021111班徐冠宇02111062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内容摘要: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其延续性 三.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四.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 五.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六.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正文: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其延续性 我国的科学技术自两汉而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和提高,到隋唐五代技术发展,并呈现一股继续高涨的趋势。这种趋势因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理学形成、战争和其他需要而得到强化。统治阶级为满足自身、政权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多方面需要,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举行多元化考试,奖励发明创造和培养扶植科技人才等措施,助长、推动和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安定与富裕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出版业则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加速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切使宋元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论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均有突出成就。 在中国这块疆土上产生的古代科学技术,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地发展着.总的进程未曾中断,受到外来的影响不多,在这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奴隶社会都创造过辉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断,未能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延续。古代阿拉伯则完全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端于本国的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虽时缓时速,但一直在继续发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后才逐渐衰落。其延续发展的时间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2.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由于我国古代的封建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国家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医学等在中国古代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先秦以来,一直强调以农为本,编造历法,授民以时正是历代王朝必须从事并给以极大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周雪婷, 张跃华, 罗志文, 潘亭如, 缪天琳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刊名: 农业与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32(9) 参考文献(33条) 1.王光辉;季立才中国漆树漆酶的底物专一性 1989 2.Nina H;Laura-Leena K Crystal structure of a laccase from Melanocarpus albomyces with an intact trinuclear coper site 2002(08) 3.雷福厚;蓝虹云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的异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漆 2003(01) 4.李慧蓉白腐真菌生物学和生物技术 2005 5.Harald Claus Laccases:structure.reactions,distrihution 2004(35) 6.张丽白腐真菌产漆酶对染料废水降解的研究 2004 7.张敏;肖亚中;龚为民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功能[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 2003(20) 8.Gimifreda L;Xu F;Bollag J-M Laccases:a useful group of oxido reductive enzymes 1999(03) 9.Xu F;Kulys J J;Duke K Redox Chemistry in Laccase-Catalyzed Oxidation of N-Hydroxy Compounds 2000(66) 10.堵国成;赵政;陈坚真菌漆酶的酶活测定及其在织物染料生物脱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1.缪静;姜竹茂漆酶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7) 12.刘尚旭;赖寒木质素降解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1(14) 13.何为;詹怀宇;王习文;伍红一种改进的漆酶酶活检测方法[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 14.季立才;胡培植漆酶结构,功能及应用 1996(18) 15.侯红漫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及对蒽醌染料和碱木素脱色的研究 2004 16.Huang Z Y;Huang H P;CaiR X Organic solvent enhanced spectrofluorin etric method for determition of laccase activity 1998(01) 17.Badiani M;Felici M;Luna M Laccase assay by means of highperfo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983(02) 18.Wood D.A Production,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xtracelluar laccase of Agaricus bisporus 1980(17) 19.林俊芳;刘志明;陈晓阳真菌漆酶的酶活测定方法评价[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 2009(04) 20.望天志;李卫莲;万洪文微量热法测定漆酶的活性[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1997(06) 21.Kirk T K;Farrell R L Enzymatic "combustion":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lignin 1987(10) 22.张爱萍;秦梦华;徐清华漆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造纸学报 2004(02) 23.Reid I D Biological pulping in paper manufacture 1991(08) 24.Bergbauer M;Eggert C;Kraepelin G 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lignin compounds in a bleach plant effluent by the white-rot fungus Trametes Versicolor 1991(35) 25.林建城酶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和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分析[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05(02) 26.林鹿;陈嘉翔白腐菌对纸浆CEH漂白废水的脱色、消除毒性和芳香化合物的降解 1996(11) 27.E Rodriguez;MA.Pickard;R Vazquez-Duhalt Industial dye decolorization by laccases from ligninolytic fungi 1999(38) 28.Bollag J M;Myers C Detoxification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sites through binding of pollutants to humic substances 1992(117-118) 29.Majcherczy A Oxidation of plo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by laccase of Trametes versicolor 1998(22) 30.刘涛;曹瑞饪漆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云南环境科学 2005(03) 31.Collins P J;Kotterman M J J;Field J A;Dobson A Oxidation of Anthracene and Benzo[a]pyrene by Laccase from Trametes versicolor[外文期刊] 1996(12)

油漆的分类及功用

--油漆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油漆主要分为墙漆、木器漆和金属漆。墙漆包括外墙漆、内墙漆和顶面漆,主要是乳胶漆等品种;木器漆主要有硝基漆、聚氨酯漆等;金属漆主要是磁漆。 2)按状态分类。油漆可分为水性漆和油性漆。乳胶漆是主要的水性漆,而硝漆、聚氨酯漆等多属于油性漆。 3)按功能分类。油漆可分为防水漆、防火漆、防霉漆、防蚊漆及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漆等。 4)按作用形态分类。油漆可分为挥发性漆和不挥发性漆。 5)按表面效果分类。油漆可分为透明漆、半透明漆和不透明漆。 室内装饰漆可分为木器漆及特殊效果漆,而木器漆按装饰效果可分为清水、混水和半混水三种。 清水指的是在涂刷完毕后仍可以见到木材本身的纹路及颜色,这类产品适用于高级的及木纹可观性强的地板、木门、窗、家具等装饰。涂刷完毕后的

漆膜幼滑饱满,外观晶莹剔透,并且丽耐特系列清漆为单组份产品,使得施工更简单、轻松。 混水漆就是一般人们所说的色漆,即在涂刷以后会完全遮盖木材本身的颜色只体现色漆本身的颜色。这类产品适用于夹板或密度板类门、窗、家具装饰。它们的漆膜柔韧饱满,有上千种颜色可供选择,并且完全符合室内装修的环保要求。半混水指的是在涂刷完毕后木材本身的纹理清晰可见并且还有着色的效果。这类产品适用于木纹清晰且木质比较疏松的木门、窗、家具等。 室内装饰漆的另一大类特殊效果漆指的是涂刷在特殊表面上的、涂刷在特定环境中的或者对装饰效果有特殊要求的油漆。对室内而言,特定的环境指的是针对卫生间等较为潮湿的特点设计的油漆。 油漆的种类 一、大漆大漆又称天然漆,有生漆、熟漆之分。生漆有毒,漆膜粗糙,很少直接使用,经加工成熟漆或改性后制成各种精制漆。熟漆适于在潮湿环境中干燥,所生成漆膜光泽好、坚韧、稳定性高,耐酸性强,但干燥慢。经改性的快干推光漆、提庄漆等毒性低、漆膜坚韧,可喷可刷,施工方便,耐酸、耐水,适于高级涂装。

红木家具的生漆工艺详解

全国访问量最高的建材导航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712600189.html, 【家具百科】红木家具的生漆工艺详解 说起红木家具的涂饰工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生漆(又名"国漆")。生漆作为我国的一种特产,在世界上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我们的祖先在栽培、收割、使用生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文字记载,我国先秦时代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诗经鄘风》中载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曰,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桐、梓、漆"。可见先秦时代,漆树就已是我国常见的栽培经济树种。而在使用上,从已发现的古物中,我们也见到了不少先民早期使用生漆的例证,如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掘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涂漆木碗,等等。 中国生漆和割漆工艺 红木家具在我国作为高档、贵重的木质家具,其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又是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工艺品。它比一般的普遍木质家具对涂料有较高的要求,涂饰工艺也较为复杂,其通常使用传统揩漆工艺(俗称"生漆工艺")来处理家具表面。涂层漆质成膜的机理为漆汁(含漆酚、水、有机物及漆酶等成份)有效成份漆酚在漆酶催化作用下自然干燥成漆膜(环境条件: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为80%左右)。 什么是生漆? 生漆是中国最传统的天然漆,主要成份为漆酸。漆汁刷于物体表面,在空气中能自己干燥结成原色硬膜,坚韧耐久,并能耐许多化学品的腐蚀。生漆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制造熟漆、广漆和各种色漆。生漆在工艺上运用早在千年已开始了,直至今日更是盛行。由于生漆腊坚韧而富有光泽,具有独特的耐久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性、耐水性、耐腐蚀性及优越的电绝缘性等。中国生漆在现代红木工艺家具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红木工艺家具更是锦上添花。 红木家具的生漆工艺 生漆:天然生漆又名国漆、生漆、土漆、大漆等。这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来自原始森林和自然漆树科类,是由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漆树液,具有防腐蚀、

生漆研究现状

经济林——漆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漆树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经济、速生和水土保持树种,从漆树韧皮部采割的生漆,是一种珍贵的生态材料。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林木的开发、利用不断广泛和深入,工业原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篇主要依据国内生漆资源的分布,概述了漆树资源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旨在说明生漆在目前工业原料开发中的地位以及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生漆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漆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一)、生物学特性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 A. Barkl.),为有毒植物,其毒性在树的汁液,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误食引起强烈刺激,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 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有乳汁。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林。漆业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灰岩、板岩、砂岩及千枚岩上发育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上均可生长;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而对土壤物理性质要求较高。喜光照,忌风,宜于背风向阳山地。 (二)、我国漆树资源状况 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漆树在我国分布地域辽阔。 东经97°~126°,北纬19°~42°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分布遍及13个省、600多个县,陕西、贵州、湖北、四川、云南、甘肃等省漆树资源最多,产量最大。陕西秦巴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年生产量约1000吨左右,在该区域内漆树的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设备刷漆技术方案参考

设备刷漆简要施工技术方案 一、基本工艺流程 搭设脚手架,焊缝除锈打磨,将焊缝用砂轮片磨平,然后用砂轮机将钢结构表面除锈打磨,然后用棉纱将表面的浮土、油污等其他杂物清理干净,表面除锈清理干净后,应在8小时之内涂刷一道红丹防锈底漆,漆膜干透后涂刷红丹底漆第二遍,然后涂刷第一道醇酸磁漆面漆,实干后再涂刷第二道醇酸磁漆面漆,每道涂层厚度不得低于25微米。(油漆选用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产品) 二、技术标准 1、施工方案执行以下标准: 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等。我公司在方案中制定的检验和质量保证措施中,其标准相对于以上标准有所提高或严于以上标准,施工工艺方案更加细化,且优于标书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详见本方案一下内容)。 2、油漆品牌选用优于标书要求,采用市场评价最优品牌之一,且提供生产厂家检测报告、质量合格证明。 三、施工方案 1、管理机构设置 该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建立一个合理的、精干的、高效率项目部、全面履行合同,对工程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协调内外部及人员间关系,发挥各项业务职能的能动作用,满足现场的施工准备,作业计划、生产调度、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施工、工程测量、劳务、物资、机具、成本核算、计量试验、生活、文明施工等需要,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期、成本、服务全面负责,确保各项管理目标的完全实现。 项目部人员由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勤奋实干的工程技

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成,作业层由我单位劳务部门选择素质高、曾施工过类似工程的专业队伍施工。 2、工程项目的专业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内容,在工程进展中必须确保各专业配置安全,以做到每项施工内容都有科学、合理、专业的班组管理,切实做到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及衔接。主要专业有架子工、除锈工、油漆工等。 3、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现场与施工工艺,按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做好技术交底。编制材料计划和各分部分项技术措施。 (2)劳动力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安排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施工队伍和施工班组,及时安排进场,由项目部统一指挥、协调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并保证工程能连续施工。 对所有进场施工队伍先进行劳动纪律、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文明施工、遵章守纪。 4、施工 4.1脚手架搭设 本工程采用复合脚手架,设备、钢架采用悬挂滑板脚手架,周边设备采用可移动钢管脚手架,根据现场情况还可用梯子等。不管用那一种脚手架,确保安全后才能施工。 4.2基层处理 除锈级别达到ST3级,有锈蚀的地方要露出金属光泽。紧固螺钉、背角、横档死角等部位的除锈要认真仔细。 平台、梯子、设备等钢结构应用磨光机将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物彻底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除锈级别达到ST3级。 4.3油漆施工 (1)表面处应满足大气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金属表面温度不低于露点温度3℃。

生漆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2600189.html, 生漆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浅述 作者:徐俊贤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生漆脱胎文化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也是一个难得的奇迹。将现代生活文化的理念融入这个古老文化的血脉之中,使它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漆艺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创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理想。只有从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文化中寻求前进的力量,让艺术与生活、设计与生产、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回归生活才能有力推动文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漆文化;历史与发展 中国漆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漆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丘衍《学古篇》中称:“上古无笔墨,以竹挺席漆书竹上。”韩非子《十过》篇中写道:“尧禅天下,舜变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犹器黑之以为器,舜洋天下,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囫其内。”在我国出土文物的漆工艺,距今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色泽艳丽如新,远非现代合成漆所能媲美,称“国漆”。 大漆是中国特有的天然材料,漆工艺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已经超过了七千年,古典阶段的漆器始终是中国高级用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的先人经过几千年对漆工艺的磨砺,摸索出的丰富多样的特殊工艺形式,成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漆文化历史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大多数漆器是为过去的皇宫贵族所享用。古代平民化的漆器一直受到轻视。在王朝政权没落之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之转型,对于器物使用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工业文明的声势浩大使很多传统观念消失殆尽。大漆,作为器用的主要功能也开始逐渐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艺术创作的特有媒材,继续保持着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形式。从漆文化观念上讲,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大漆的创作中,过多的精力被投入漆画的发展中,漆画在漆用领域中占据主流,忽略其器用的创作和价值探讨,使漆器的日用功能萎缩。漆因器而生,又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河姆渡发现的漆碗,到战国的漆棺,从汉代的九子奁盒,到宋元的雕漆器皿,明清的螺钿镶嵌,大漆作为传统的中国人的生活器物,从未在历史中消逝过,这正是因为它的器用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的缘由。大漆的材料本身所具备的绿色特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大力提倡利用的可循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作为未来造物的材料与种类,在现代器物的应用与发展中应该有其特殊的地位。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将漆的器用领域开发出来,还没有将它的存在形式从古代置换到现代的大众生活中来。我们对于漆器的形态设计还停留在 几百年以前各时期出现的风格样式上,仍然在模仿着古人。 早在虞舜夏禹时代,食器和祭器已经髹涂一色或朱黑两色漆。在追溯中国古漆器的源头之前,先了解下神奇的大漆。大漆是养人的,它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实用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在人文情感以及文化理念上潜移默化的滋养人。新石器时代,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夏、商、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