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教案标题:词类活用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不同词类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2.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和练习,熟练掌握不同词类的活用规则和用法。

3. 学生能够在书面和口语表达中准确运用所学的词类知识。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2. 教材或其他练习材料3. 单词卡片或图片(可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词类的概念,例如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概念,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等。

2. 准备一些单词卡片或图片,让学生分辨并分类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词类的特点和用法,例如名词可用于主语、宾语或补语,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等。

活动一:词类分类游戏1.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一些词语卡片或图片。

2. 要求学生根据词语的特点和用法,将卡片或图片分类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类任务,并展示他们的结果。

4.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

活动二:词类填空练习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填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要求,填入适当的词类。

2. 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然后互相检查答案。

3.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呈现正确答案,与学生讨论并解释每个词的用法和活用规则。

活动三:词类创意写作1.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写一篇短文或故事。

2.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词类知识,合理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使文章更加丰富和生动。

3.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短文,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总结与评估: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词类知识和活用规则。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词类掌握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使用词类知识,设计一个词类游戏或小测验,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文章,标出其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并解释其用法和作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规则。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 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类活用规则,解析文言文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各种词类活用现象。

3.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讲解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2. 第五章: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2课时)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七、教学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反思:十、拓展活动:本教案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教学评估、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课后反思和拓展活动等环节。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规律,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文言文文本。

3. 提升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词类活用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文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解答。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

2.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3. 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等。

4.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5. 副词的活用:副词作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2. 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词类的活用现象:分别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进行讲解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文本,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词类活用的知识。

3. 选取一篇文言文文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词类活用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词类活用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词类活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中的常见词类及其活用方式。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特点的认识,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意义。

2.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活用方式及示例。

3. 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应用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类活用的概念、活用方式及应用。

2. 难点:词类活用在实际句子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活用方式及示例。

2.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活用方式及示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构建,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词类活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了解其对词类活用的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练习题。

2. 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词类活用的概念和意义。

2. 第2周:讲解动词的活用方式及其应用。

3. 第3周:讲解形容词的活用方式及其应用。

4. 第4周:讲解名词的活用方式及其应用。

5. 第5周:进行词类活用的练习和讨论。

6. 第6周:进行教学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方法和进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一章:名词活用1.1 教学目标:(1)了解名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1.2 教学内容:(1)名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名词活用实例分析。

1.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名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名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名词活用的理解。

1.4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名词活用规则和特点;(2)运用名词活用方式,构建五个句子。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二章:动词活用2.1 教学目标:(1)了解动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2.2 教学内容:(1)动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动词活用实例分析。

2.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动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动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动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动词活用的理解。

2.4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动词活用规则和特点;(2)运用动词活用方式,构建五个句子。

三、《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王》第三章:形容词活用3.1 教学目标:(1)了解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活用方式;(2)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能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进行句子构建。

3.2 教学内容:(1)形容词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3)形容词活用实例分析。

3.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形容词活用的概念;(2)讲解:讲解形容词活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练习: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形容词活用的方法;(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理解。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教案
何翠春
教学目的
针对高考要求,系统复习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快速、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名词的的一般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教学方法
讲授和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1、展示考点要求及考查题型
2、展示历年广东省高考题与词类活用的相关的选择题和翻译题,以显示词类活用在高
考中的重要性。

3、展示现代汉语句子结构顺序框架,及每个句子成分的词性构成。

4、展示词类活用的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的种类。

二、重点讲授部分
(一)名词作状语
1、特点:置于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2、方法指导(略)
(1)时间名词作状语特点及例释
(2)方位名词作状语特点及例释
(3)普通名词作状语特点及例释
3、练习
(二)名词作一般动词
1、特点:名词直接带宾语
2、方法指导:
第一,看看它前面是否有能愿动词或副词。

因为能愿动词或副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副词时,即可知它是活用为动词;
第二,看它是否带宾语或介宾补语。

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据此可知其活用为动词;
第三,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3、例释及练习(略)。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例子。

3. 词类活用的规则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 学会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规则。

四、教学难点:1. 词类活用的分类及辨别。

2. 词类活用规则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和规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示例:给出具体例子,分析词类活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讲解词类活用规则: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词类的活用现象。

3. 分析实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则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活动:1.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类活用规则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知识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互相帮助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3.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教案
【教学章节或主题】
词类活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与规律,熟悉使动与意动用法的特点;了解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之间的差异,了解词类活用的界定及词类活用的基本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名词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难点:使动与意动的判别【授课用时】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名词用如动词,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尤其宾语是代词):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助动词或副词后的名词: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3)介词"于"前面的名词(若句中无动词):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所"字后的名词: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5)连词"而"连接的并列成分,一端是动词,则另一端的名词用如动词:且秦无已而帝.(战国策.赵策)
二,名词作状语:动词前的名词,若不是主语,就作状语.
1)表比喻,名词前隐含动词"如,像,似"等词,见教材例句.
2)表示待人的态度,在名词前隐含介词"以",相当于"以+名词"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
3)处所或工具,名词前隐含介词"于"或"以".也是介宾词组修饰动词.
4)时间名词作状语的特殊含义.
三,动词,形容词用如名词
1在"其,之"字之后作中心语:
1)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4)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2作中心语兼作主语,宾语
亲爱在离居(曹植《赠白马王彪》)(按:白马王为曹植的异母弟曹彪)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3形容词在数词后作中心语
1)《黄鸟》,哀三良也.(《诗经.黄鸟序》)
四美具,二难并.(王勃《滕王阁序》)
四,数词用如动词:在"之,其"前,带宾语
1)孰能一之 (孟子《梁惠王上》
2)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经.秦风.黄鸟).(秦穆公死,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有为人所敬重的子车氏三兄弟,哀悼他们.)
3)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五,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谓语所代表的动作.
不及物动词经常有使动用法,这样它就带有宾语: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记》)
及物动词本来带宾语,它的使动用法与普通带宾语的用法在形式上没区别,区别在意义上.比较: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前例是使动,后例是普通及物动词带宾语.
使动用法又叫致动用法,因为动词对其宾语含有始令,致动的意义.这种用法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的内容,使句法非常精炼.现代汉语少用这种形式,它被以下两种方式替代:一:用含有"使,令"义的动词的兼语式;二:将动词换成动补结构的双音词:"活之"换成"救活他","鸣鼓"作"打响鼓"或"敲响鼓".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见p.347书例.
3 名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为动词.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吴王我:使我像吴王一样被刺杀.)
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诠《上高宗疏》)(刘豫投降金.)
六,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这是一种主观的看法,客观的事实不一定就如此.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语主观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后面的名词性成为它的宾语,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
充国年七十矣,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1)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2)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战国策.赵策)
意动用法也是兼语式的省略,它把兼语后的形容词或名词移到兼语前面成为及物动词,后面的成分作它的宾语.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使动是谓语动词"使宾语怎样",是一种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谓语动词"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成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
形容词带宾语用于使动还是意动要据上下文分析:
1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
2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小国寡民)
例1中"洁""美""饱"用于使动,例2中"洁""美""饱"用于意动.
【思考与练习题】
1 什么叫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两类用法有什么区别
2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要说明原是那一种词类,如何活用的)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鞌之战)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记)
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苦,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字·汤问)
10)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记)
附:参考答案
1 什么叫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两类用法有什么区别
使动用法指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成为什么,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二者的区别:
1)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于使动,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
2)使动是 "使宾语怎样",是一种客观的结果;意动 "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成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
3)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带宾语用于使动还是意动要据上下文分析.
2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要说明原是那一种词类,如何活用的)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鞌之战)
难:形容词用于意动,以……为难事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记)
目: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3)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吴王:名词用于使动,使……成为吴王
4)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小:形容词用于意动,认为……小,即小看,轻视
5)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生:动词用于使动,使……复生
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
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衣带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苦,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儿: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小孩般……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字·汤问)
箕畚: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箕畚……
10)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记)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待人的态度,如对待兄长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