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合集下载

税负转嫁与归宿超额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超额负担
➢税收的超额负担产生于替代效应。
28
三、税收的超额负担
(一)税收超额负担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P
S1
C
E1
税收超
S0
P1
额负担
P0
P2
E0 E
D
D0
0
Q1
Q0
Q
29
三、税收的超额负担
(二)税收超额负担的计算
补偿需求曲线 哈伯格三角形 P
A
税收超
E
额负担
PT
C
P0
D
MC’ MC
0
QT
Q0
B
Q
30
三、税收的超额负担
16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5.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税负趋向生产者负担;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税负趋向消费者负担。
➢6.反应期限
✓即期:供求双方均衡承担; ✓短期:趋向生产者; ✓长期:趋向于供求双方均衡承担。
17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四)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完全竞争市场的税负归宿分析
✓(1)从量税税负归宿
P
S1
P
E’ P1
S0
P1
A
P0
BE
P0
B
S0 E
P2
A
P2 D0
E’ D0
D1
0
Q1 Q0
对供给方征收从量税
Q
0
Q1 Q0
Q
对需求方征收从量税
18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
(四)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无关性定理
✓税收对价格、产出及转嫁的效应与对供方征税还是对需 方征税无关。

第五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考核知识点(主要内容)
★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微观税负、税负转 嫁、税负归宿的概念;
★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计算指 标、计算公式税收名词的演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
【考核形式:识记】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 对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 担水平。
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交纳的税款, 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 他人负 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的概念
【考核形式:掌握】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
分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税收冲击、税负 转嫁、税负归宿。
▪ 税收转嫁的方式: ▪ 1、前转; ▪ 2、后转; ▪ 3、混转; ▪ 4、消转; ▪ 5、税收资本化。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8/31/2020 10:32:44 AM10:32:442020/8/31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8/31/2020 10:32 AM8/31/2020 10:32
AM20.8.3120.8.31
(二)中观税负
中观税负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部门或某 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三)微观税负
微观税负的概念 【考核形式:掌握】
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
企业税收负担率=各种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100%
农业户税收负担率=农业税总额/农业户农业收入 总额×100%
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实纳税额/个人收入总额 ×100%
一、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按照参考的角度不同可分为:宏观税负、 中观税负、微观税负。

税负转嫁名词解释

税负转嫁名词解释

税负转嫁名词解释税负转嫁是指企业或个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其他个体或部门,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分摊或承担税务成本的过程。

税负转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上,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或其他相关方的过程。

企业在面临税收增加时,会将税收成本计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使消费者最终承担税收的一部分或全部。

这种方式下,企业通过提高价格来分摊或消化税负,以保持利润的稳定或提高。

在宏观层面上,税负转嫁是指整个经济系统内不同个体或部门之间税收负担的再分配过程。

当某个部门或个体面临税收增加时,他们会试图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其他个体或部门,以减少自己的税务成本。

这种方式下,税负转嫁会在整个经济系统内不断发生,导致税收负担的再分配。

税负转嫁是一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企业无法承担全部的税收负担,因此往往会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转嫁税务成本,以确保自身的利润利益。

而在宏观层面上,税负转嫁是税收政策和税务管理的结果,不同的个体和部门会根据自身利益的考虑来寻求转嫁税收负担的方式。

税负转嫁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税负转嫁可以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强其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税负转嫁会导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增加企业的销售风险。

而在宏观层面上,税负转嫁会导致税收负担不均衡,加重一些个体或部门的税收负担,影响经济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因此,税负转嫁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需要在税收政策设计和实施中进行综合考虑,平衡企业、消费者和整个经济系统的利益,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税负转嫁的监测与研究,为税收改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ppt 50页)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ppt 50页)

2009 —— 42.8 43.2 31.1 18.2 34.8 48.2 43.1 41.9 37 29.4 39.1 34.1 27.8
18
以色列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卢森堡 墨西哥 荷兰 新西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1965 —— 25.5 18.2 —— 27.7 —— 32.8 24.1 29.6 —— 15.9 —— —— 14.7 33.4 17.5 10.6 30.4 24.7
12
2010 19.44
20.88
——
结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衡量税收负担的三个口径的走势基本相同,但水平相差很大。
另据专家测算分析,我国大口经宏观税负约为小口径宏观税负的两 倍或者更多。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算过一笔账,以2004年 为例,24141亿税收+社会保障5780亿+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收费 12211亿+土地收入年平均为4500亿左右,总计46632亿元。拿这个数 值跟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实际宏观税负高达31%。2006年政府 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 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经达到 31%至32%。
第六章 税收负担 与税负转嫁
1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税收负担概述
第二节 我国宏观、微观税负 的简要考察
第三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
2
第一节 税收负担概述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二、影响一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

3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1975 25.2 36.6 39.5 32 —— —— 38.4 36.6 35.4 34.3 19.4 —— 30 28.8

税收负担转嫁原理分析,对某种商品征税后,他的价格会升高

税收负担转嫁原理分析,对某种商品征税后,他的价格会升高

税收负担转嫁原理分析,对某种商品征税后,他的价格会升高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

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如对个人财产和劳动所得课征的税收一般只能降低个人的消费水平,无法转嫁出去。

对各类企业课征的法人所得税尽管存在转嫁的渠道,如提高本公司商品的售价,降低或延迟增长雇员的工资或增加劳动强度,以及降低股息和红利等等。

但这些渠道并不畅通,或者会受到企业雇员和股东的强烈反对,或者受制于社会供求关系变化情况,都难以实现。

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社会中大量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都处于竞争状态中,商品价格的确定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而税负转嫁自然与供求弹性有关。

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灵活调整生产数量,最终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销售出去,因而所纳税款完全可以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嫁出去。

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可行性较小,从而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转嫁困难。

同理,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其价格最终决定于卖方,也可以顺利地实现税负转嫁;但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买方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影响价格,税负转嫁比较困难。

如果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往往由供给和需求两方共同负担税款,税负转嫁只能部分实现。

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税负转嫁必然引致商品价格的升高,若另外的商品可以替代加价的商品,消费者往往会转而代之,从而使税负转嫁失效。

但若一种税收课税范围很广,甚至波及同类商品的全部,消费者无法找到价格不变的代用品时,只好承受税负转嫁的损失。

什么是税收负担转嫁

什么是税收负担转嫁

什么是税收负担转嫁简称“税负转嫁”。

指税收负担从纳税人那里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换句话说,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把自己缴纳的税收转移给别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负转嫁包括税负转移和最终归宿两个部分。

狭义的税负转嫁仅指纳税人把税收负担转移给负税人的过程。

西方财政学把税收分配的影响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谓之“税负冲击”, 指税收的征收点或最初纳税人;第二阶段谓之“税负转嫁”;第三阶段谓之“税负归宿”。

他们认为:税负转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税收形式, 二是商品的供求弹性。

就税收形式来说, 直接课税是间接税, 易于转嫁;直接课之于纯收益或个人收入的税, 即直接税, 则不易转嫁。

就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说, 如果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小, 需求弹性较大, 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小;如果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小, 供给弹性较大, 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大。

税负转嫁的途径和形式有三:一是“前转”, 即纳税人把税收负担即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

一般认为, “前转”是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

二是“后转”, 即纳税人把税收负担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

三是“散转”或“复转”, 即既向前转嫁, 也向后转嫁。

税负转嫁的主要手段是变动价格。

向前转嫁主要通过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 向后转嫁主要通过降低各生产要素价格, 包括降低劳动者工资等。

西方有关税负转嫁的讨论, 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

目前, 它已成为西方财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了一些学派。

其中, 最主要的有两个学派: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

绝对转嫁论认为, 一切租税皆可转嫁。

相对转嫁论认为, 税收能否转嫁及其转嫁过程会因税种、课税商品的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中长期没有税负转嫁与归宿这一类概念。

近几年, 随着税收体制改革, 税负转嫁问题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展开了一些讨论。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 税负转嫁是资本主义税收分配中的特有现象, 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劳动者进行超经济剥削的隐蔽形式。

税负转嫁课堂笔记

税负转嫁课堂笔记

税负转嫁课堂笔记一、税负转嫁的概念。

- 定义: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前转(顺转)- 含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 例如:生产厂商把对其征收的税款加在商品价格上,销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最后转嫁给消费者。

这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二)后转(逆转)- 含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着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向后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

- 例如:零售商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生产厂商;生产厂商可能通过压低原材料价格等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供应商等。

(三)混转(散转)- 含义: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 例如: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压低原材料进价将另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原材料供应商等。

(四)消转。

- 含义: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

也就是说,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消化掉税负。

- 这种转嫁方式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

(五)税收资本化。

- 含义: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 例如:政府对土地征税,土地购买者会将预期未来要缴纳的土地税款折算到购买土地的价格中,从而使土地出售者实际承担了这部分税负。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未来的税负资本化到现在的资产价格中。

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一)供求弹性。

- 需求弹性。

- 需求弹性较大时:- 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

如果企业试图通过提高价格向前转嫁税负,需求量会大幅下降,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将税负完全转嫁出去,可能只能转嫁一小部分税负。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

一.宏观因素 二. 微观因素
一.税负转嫁 二.税负归宿
税负转嫁是有条件的。根据税负转嫁的定义可知,税负转嫁的基本 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 弹性 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
1.
增值税的特点 (1) 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2) 多环节征税,税负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3) 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 (4) 税收负担稳定。 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意义)
2.
(1) 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 2 )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避免对进口 商品征税不足。 (3) 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4) 在税收征管上可以相互制约,交叉审计, 避免发生偷税。 (5) 增值税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避税行为发生。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的福利损失 或经济利益的牺牲。这里的税收负担仅从税收本身出发, 不考虑政府税收用途是否会给纳税人或负税人带来货币收 入或经济福利。 税收负担既可以从全体纳税人角度来考察,也可以从个别纳 税人交的税来分析。前者称为宏观税收负担,而后者称为微 观税收负担。
一.宏观税收负担指标 二.微观税收负担指标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
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承担的过程,是税负运 动的一种方式。根据税收负担运动方向特点, 我们可以把税负转嫁分为前转,后转和税收 资本化负前转或顺转是税 负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经 济运行或经济活动总是有一定的顺序,以商 品再生产为例,商品再生产是按原材料采购 →商品生产→商业批发→商业零售这样的顺 序进行。我们也可以把商品再生产的顺序称 为顺时方向运动,如果税负随着这样的顺时 方向转嫁,可以称为税负前转或顺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 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国内在一定时 期(通常是一年)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和。
【两者不同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收入来源地 统计,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价值创造者统计。很多情 况下,两者数值差别不大】
消转(转化) 【考核形式:识记】
定义:是指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转、后转或混 转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由于承担税负 而造成的损失在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即纳税人 自己把“税负”消化掉了。
第二节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分析
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受众多因素 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包括供求弹性、市场结构、 税种性质、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商品的性质、 资本和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税商品的市 场垄断程度等。
实际上是上面两种方式的综合,主要原因是一 种方式无法全部成功转移税收负担。例如:批发 商←零售商→消费者。
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
【考核形式:识记】
定义:是指将税收折入资本财产的价格之内, 也就是说,当被课税的货物出售时,其买者已将 此货物以后所应纳的税款,从所买货物的价格中 预先扣除,此后税款名义上虽由买者负担,实际 上仍由卖者负担。
这一过程的反复进行的结果,就造成了纳税 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使纳税人所纳的税款的最 终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找到了最终负担点,这 就是税负归宿。)
这三个环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三个环节 的关键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归宿前的一种运 动,是对一个税收负担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是通 过一次或多次的转移,把税负分配到最终负担者 身上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结果,是税 收负担再分配的结果,而税收冲击则是税收活动 全过程的起点。
指纳税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收 的总额
2、从税收活动的三个环节来看税负归宿的概念 【考核形式:领会】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即从税收课程到税负的最终落 实,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税收冲击、税负转嫁和 税负归宿。
所谓税负冲击,是指国家征税就会对纳税人产生的 税收冲击。税收活动过程以税收冲击为起点,国家 对纳税人征税,一部分国民收入从纳税人手中转移 到国家手中,纳税人的利益受到税收冲击,他就会 想方设法将税负转嫁出去,如果顺利,这一税负就 会转移到别人身上。
二、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考核形式:领会】
税收负担通常用负担率来衡量和表示,负担率 的分子为纳税人的纳税金额,分母则视考察的角度 不同可分为: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和微观税负。
三、税收负担的分类【考核形式:识记】
1、宏观税收负担【考核形式:识记】
宏观税负,是指全社会总税收负担。 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率=税收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民收入税收率=税收总额/国民收入*100%
四、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
1、两个概念 【考核形式:领会】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交纳的税款,通过各 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 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是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可能发 生,也可能不发生。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即税负 的最终落脚点。
广义 狭义
指社会及各个部门对于国家课税的 负担
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分析
第一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考核形式:领会】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对国家征 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广义讲, 是指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和各部门对国家课税的 负担;狭义讲,是指纳税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 税收的总额。
其中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形式及 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税负转嫁是和商品交换 中的价格的升降有直接的关系,税负转嫁的实现 以及转嫁实现的程度必然要受到商品价格变动的 可能性条件的约束。
【考核形式:识记】
前转(顺转) 【考核形式:识记】
定义:前转,是指税负通过市场买卖,由卖 方向买方转嫁,也就是指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通 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于商品交易之时,顺利向 前转嫁给消费者。
优缺点:前转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 式。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复前转)。
后转(逆转) 【考核形式:识记】
定义: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市场买卖前转给买方, 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节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比较典型的是,某批发商纳税之后,由于商品 价格下跌,税负人不能通过提高价格顺利前转给 零售商,只好请求厂商降低价格,税负因此而向 后转嫁给厂商。
混转(散转) 【考核形式:识记】
定义:是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 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 多人负担。
国民收入是指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者新创造价值 的总和。
2、微观税负【考核形式:识记】
微观税负是指纳税人个体的税收负担。如单个企业、 农民、居民个人等。
微观税负的衡量指标
企业税收负担率=各种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100%
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实纳的税额/个人收入总额 *100%
农业户税收负担率=农业税税额/农业户农业收入总 额*100%(这个目前已没有现实意义)
税收冲击、税负转嫁、税负归宿三者共同反 映了税收负担变化的全过程。这中间,税收冲击 是起点,经过转嫁,税负到达终点,即归宿。
可以用图示表明:
税收活动全过程
税收冲击 税负转嫁 税负归宿
1 征税
纳税人
国家
对纳税人形成冲击
2
想方设法将税负 转嫁 出去
纳税人
3 归宿
一致或不一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负税人
3、税负转嫁的几种主要方式
税收资本化是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预先作 一次性转移,而转嫁则是由于每次经济交易将税 款的即时转移。
税收资本化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土地、房屋、公 债券、股票等买卖交易中,买者由于是以低价格买 入,预先就转嫁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今后若 干年虽由买者(纳税人)按期纳税,但这税款实际 上已由卖者是(负税人)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