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五编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共27页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思考题:
▪ 1. 理解五代宋初政治形势与诗歌风貌之关系。 ▪ 2. 掌握“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 3. 认识王禹偁诗歌艺术的取法方式及其独创性。
▪ 他的政论文往往切实精当,指陈时弊痛快淋漓,有汉初贾谊、晁 错之风。
▪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 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 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 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假设然,那么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待漏院记坛和“宋初三体〞 ▪ 第二节 王 禹 偁
第一节 宋初文坛 和“宋初三体〞
▪ 北宋初期文学,作家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降臣〞群体、原 北周文人群体,是初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作者群体。
▪ 但由于政治上太祖、太宗二朝北方士人占据优势,因此,北方士人集团 所主导的浅易文风占据主流地位。这一风气,直接促成了“宋初三体〞 的产生。
▪ 魏野假设干诗句对仗工稳,饶有意境,深得晚唐姚合、贾岛 诗法,因此魏野诗作被后人称为“姚合流亚〞。
▪ 潘阆注重摄取静止与活动的景与物入诗,诗歌意境清冷雅致, 诗句工于锤炼,因此被?古今诗话?评为“不减刘长卿〞。
▪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林逋诗篇的主要内 容是吟咏山湖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及其由 之而来的心境。如?秋日西湖闲泛?:
▪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 折,残虹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寇准少年入仕, 二度官至宰相,一生功业彪炳,以风节著称于时。他与上述两个 宗尚贾岛、姚合等“晚唐〞诗人的群体都有交往,因此事实上成 了晚唐体诗派的盟主。
第七章南宋中期的诗歌和陆游(板书) (1)

第七章南宋中期的诗歌和陆游南宋中期从隆兴和议至韩佗胄北伐失败后的嘉定和议,大约从1164 ~1208年,约44年。
南宋中期是南宋文学的高潮期,各种文体都很繁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第一节南宋中期诗歌发展概况一、南宋中期诗歌概况南宋中期诗歌中兴,创作再度繁荣,出现了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成就最高。
在内容上,爱国诗歌得到充分发展,达到顶峰。
在艺术上,这一时期的诗人几乎都是先从师法江西诗派入手,后又突破江西诗派的束缚,转而师法自然、师法生活。
二、杨万里杨万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员,他开创的“诚斋体”在当时及后代都享有盛名,刻意学习的人很多。
杨万里平生作诗达万首,今存4200多首。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臣,其家有书房,名“诚斋”,取正心诚意求学之意,后南宋光宗为之题字,故人称其“诚斋先生”。
1、杨万里的文学主张首先是沿袭发展江西诗派的理论。
其次是推崇晚唐异味和半山风格(王安石的“半山体”风格)。
再次是那些跳出前人窠臼,师法自然的主张。
从内容和题材上看,杨万里的诗最擅长描写山川风光、自然景色,其次是描写日常生活的片刻感受。
2、诚斋体的艺术风格杨万里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个性的作家。
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诗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
以活法取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首推杨万里。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取材细小。
这是指选材方面。
二是立意奇巧。
这是指立意方面。
三是结构曲折。
这是指结构方面。
四是幽默谐谑。
这是指风格方面。
五是风格清新,语言平易。
杨万里的诗歌也有缺欠,这主要表现在,取材过于细碎,诗料过于狭小,因此表达起来不是太尽太露,就是浅率无味,如《鸦》、《冻蝇》等。
三、范成大范成大是一个诗、词、文兼擅的作家,尤以诗名。
1、范成大诗的思想内容范成大存诗1900多首,内容充实,其反映民生和爱国思想的作品,最值得称道。
他能从多方面深入而生动地反映人民生活,是中国诗歌史上在这一主题方面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9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

思考题:
▪ 1. 南宋前期诗人与词人的创作普遍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请结合 具体的作家、作品谈谈这一现象。
▪ 2. 具体分析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征。 ▪ 3. 谈谈南宋前期爱国词人词作的写作背景与艺术特点。 ▪ 4. 陈与义的“简斋体〞主要取法杜诗,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
理解。 ▪ 5. 试论江西诗派的总体艺术风貌及吕本中、曾几的诗歌创作成就。
▪ 四年后,名臣胡铨上书请斩秦桧,后被送新州编管,张元干 不避嫌畏祸,又持所赋?贺新郎?词为胡送行。
▪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 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 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 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 李清照的创作历程横跨南北两宋。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又伴 随着她少女时代、嫁为人妻,到寂寞寡居的三个人生阶段, 所以她的词作显示出了鲜明的阶段性。
▪ 她生长于书香世家,在这个家庭中,她少女时代的活泼天性, 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展现。
▪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是当年人所传诵的美满结合。期间夫妇间短暂的离别 相思,便促成了李清照笔下数首怀人名作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 在她凄惨的晚境中,词作满溢着浓烈的愁苦。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 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 春•春晚?〕
宋代文学史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3【宋元文学】笔记

[中國古代文學]第三卷宋元文學□第五編宋代文學第一章宋初文學莫砺锋撰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另有《小畜外集》,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音调铿锵的优点。
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因而反对文体华艳。
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此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姚铉则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但文浅意尽,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1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2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情感含蓄深沉。
3诗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
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有句无篇。
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的诗风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第五编 宋代文学ppt课件
南宋初期 再变期 扭转江西诗派诗风
欧、梅、王、 苏 黄、陈师道 及江西诗派
吕、陈、曾
南宋中期 中兴期
南宋后期 衰落与反 照期
摆脱羁绊,趋于广 中兴四大诗
阔
人
总成就不高
江湖诗人、 爱国纪实诗 人精课件第二节 宋代文学概况及特征
• (二)宋文。古文运动经过欧阳修等 人的推进,才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精品课件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我听见)鸡声,(知道天将破晓)
(我抬头看见)茅店(上空的月), (我低头看见)人迹(在)板桥 (上),(因为桥上有)霜。(行人 何等辛苦)
精品课件
• 当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日 益成熟的时候其缺陷也同时呈现:
阅读上的障碍:造成意义的晦涩甚至隐 没。 创作上的误区:被形式所役
精品课件
• 为了改变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凝固形式,宋人要通过语序的正常 流动,虚词的使用等手法使诗歌语言 与散文语言及日常语言在形态上差异 不明显,从而形成了宋诗“主思 理”“以意胜”的特点。
精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 西林壁》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 秋月》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 《别滁》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 周邦彦》
宋代文学史PPT课件
8
韦庄词特点
• 直接抒发主观感情,传达直接的感发。 • 托喻故国之思。 •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感情真挚、执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9
【鹊踏枝】二首
冯延巳
•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0
【抛球乐】
冯延巳 •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 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11
冯延巳词特点
• 直写感情,传达一种感情境界。 谁道闲情抛弃久,
26
柳永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
行于世。” • “浅近卑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 • “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
词。”
27
柳永词特点
• 慢词长调,铺叙手法入词,叙事详尽, 音律谐婉,层次分明。
• 羁旅行役、秋士易感,意境开阔博大。 • 俚俗词,白描手法描写女性真实生活,
51
பைடு நூலகம்
【踏莎行】
秦观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 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 去。
22
欧阳修词特点
• 遣玩的意兴,感情复杂:悲哀、奔放、 沉痛、昂扬。
• 深婉、沉着
宋代文学(北宋初期诗词文新)
柳词在艺术上的新创造 :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
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 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 易”。
欧阳修
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 据沈雄《古今词话》所 引《乐府纪闻》云: “欧阳永叔,中岁居颖 日,自以集古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琴一张, 棋一局,酒一壶,以一 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 居士。”又号醉翁。江 西庐陵人。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 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 作诗人’也”。(《六一诗话》)
对词学的贡献:
第一,发展了慢词。 第二,吸收了六朝小赋特点多用赋体,创造了层层 铺叙、恣意渲染 的艺术手法。
《四家词选》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 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 钧之力。”
第三,雅俗并陈。 1.语言文字 2.表情方式:①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不假雕饰, 直率自然。 ②白描式的写景状物。 3.结构上的线型美与环型美兼具。
第四,对题材和内容的拓展
1.描叙帝都的壮丽,城市的繁华。如[倾杯乐]、[透 碧霄] 、[望海潮]
2.抒写“羁旅行役”、山川风物,自然景色。
[临江仙]写扬州;[凤衔杯]抒独处异乡、寂寞之感; [少年游]写目睹汉唐旧都,不胜兴亡之感;
3.描写狭邪的生涯和放浪的心绪。 [迷仙引]“已受 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凤栖梧】。
柳永[雨霖铃 ]
宋代文学整理版
宋代文学概况一、宋代社会的特点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宋代文学的分期特点:(1)宋诗的成就,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成就与历史地位:1.散文成就卓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大多数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散文家,如王禹偁、范仲淹、李格非、陆游、吕祖谦、朱熹、陈亮等人。
2.宋诗继承唐诗,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3.宋词是中晚唐和五代以来,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体发展时期。
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区别开来的几个特点:1、宋文学缺乏唐代文学特别是盛唐诗歌所表现出的恢宏气象和强烈的时代自豪感。
2、宋文学更追求文化内涵,诗文都喜好用典,如黄山谷认为¡°文从学问中来¡±。
3、就题材内容来说,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明显多于唐代。
4、宋代正统诗文以外的通俗文学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如词、话本、杂剧、院本。
关于宋代文学的几个争论:1.关于宋诗的几个主要观点(1)宋代以来无诗。
代表人物:鲁迅、闻一多。
(2)宋诗是异于唐诗的另一个高峰,或(宋诗亦有可取之处)。
代表人物:钱钟书、缪钺、朱自清等。
2.关于宋代散文的争论:(1)宋散文超越唐代散文论(2)宋代散文差于唐代散文论鲁迅《答杨霁云》书云: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