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11085247_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药理研究进展

211085247_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药理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通信作者:李国霞,E -m a i l :133********@163.c o m第一作者:王倩,E -m a i l :184********@163.c o m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药理研究进展王 倩1,李国霞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ʌ摘要ɔ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㊁山药㊁山茱萸㊁泽泻㊁茯苓㊁牡丹皮组成,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㊁降血糖㊁降血脂㊁抗氧化等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T 2D M )有较好的疗效㊂该文从六味地黄丸的方药分析㊁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㊂ʌ关键词ɔ 六味地黄丸;2型糖尿病;消渴中图分类号:R 289.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33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岛素相对/绝对不足而导致的以尿糖阳性或血葡萄糖水平逐渐上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也是引起心力衰竭㊁肾功能衰竭㊁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㊂第9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高达1.164亿[2]㊂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y pe2,T 2D M )为主[3]㊂作为非传染性的流行性疾病,T 2D M 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发展,但医学界目前尚无根治T 2D M 的方法㊂糖尿病归属于中医 消渴 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独特优势,多项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本文综述六味地黄丸治疗T 2D M 的整方及单味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T 2D M 提供依据㊂1 六味地黄丸方药分析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㊃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原名 地黄丸 ,被后世誉为 补阴方药之祖 [4]㊂名六味地黄丸,其一是因该方由熟地黄㊁山茱萸㊁山药㊁泽泻㊁牡丹皮㊁茯苓6味药组成;其二是因方中酸㊁苦㊁甘㊁辛㊁咸㊁淡六味俱备[5]㊂本方以滋补肾之阴精为主,兼以清降虚火㊂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补阴精㊂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脾肾双补,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㊂二药均为臣药,与君药相伍,补肝㊁脾㊁肾,即所谓 三阴并补 ㊂凡补肾精之法,必当泄其 浊 ,方可存其 清 ,使阴精得补㊂肾为水火之宅,肾虚则水泛,阴虚而火动,故佐以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山药补脾而助健运㊂此三药合用,即所谓 三泻 ,泄湿浊而降相火㊂全方六药合用,补泻兼施,泄浊有利于生精,降火有利于养阴,诸药滋补肾之阴精而降相火[6]㊂六味地黄丸作为方便携带的中成药,适用于肾阴亏损的消渴患者,且有一定的临床及实验基础[7]㊂2 六味地黄丸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2.1 降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T 2D M发病的重要环节,贯穿其整个发生发展过程[8]㊂吕璐等[9]研究六味地黄丸对T 2D M 模型小鼠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六味地黄丸可改善T 2D M 模型小鼠高血糖及肥胖,并降低胰岛素水平㊂徐惠娟等[10]将100例T 2D M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㊁餐后2h 血糖㊁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㊂2.2 降血脂 T 2D M 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使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胆固醇脂转化蛋白活性增强,最终导致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11]㊂研究显示,近40%的T 2D M 患者伴有脂蛋白异常[12]㊂樊晓芳等[12]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T 2D M ,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血糖及血脂水平明显改善㊂41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2.3 降压 T 2D M 患者亦常出现高血压症状,从而使其肾脏㊁心脏及脑血管等的损害风险增加,相关研究亦证实,糖代谢异常多伴有高血压病的发病风险,约6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13]㊂颜晓睿等[14]通过M e t a 分析发现,六味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更好地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在临床疗效与降压疗效方面更有优势㊂王梦楠等[15]研究发现,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2级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压,同时有肾脏保护的作用㊂2.4 防治肾损伤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㊂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氧化应激㊁遗传因素㊁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16]㊂方葆等[17]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3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 水平降低,说明该药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㊂张金玉等[18]发现,应用六味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㊂2.5 抗氧化 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胰岛β细胞与胰岛素抵抗受损的关键因素,也是T 2D M 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㊂氧化应激指患者体内的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清除自由基之间失去平衡,从而导致体内剩余自由基过多,进而引发细胞与机体组织甚至生命受损的状态㊂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 )等抗氧化酶可清除体内氧化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19]㊂T 2D M 患者的病情会因氧化应激损伤而加重,而高血糖也会加重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㊂张艺博等[19]明确了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关系,证实空腹血糖会随着S O D 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为增强抗氧化系统防治糖尿病的发展提供了依据㊂2.6 抑制炎症损伤、增强免疫力 T 2D M 患者的血清急性期反应标志物浓度会升高,但是与应激下炎性反应(如感染㊁损伤等)的不同之处在于,T 2D M 是机体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与慢性炎症的过程㊂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㊁白细胞介素(I L )-6及C -反应蛋白(C R P )是参与炎性反应的重要炎症因子[20]㊂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㊁糖尿病肾病等的机制与相关的炎症㊁免疫力降低密不可分[21-22]㊂张树和等[23]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可降低血清I L -8㊁T N F -α㊁I L -6水平,从而有效控制炎性反应,进而延缓疾病的发展㊂吴玉兰[24]发现,六味地黄丸能降低T 2D M 患者的T N F -α㊁I L -6及C R P 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㊂2.7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诸多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出现的早期标志和始动因素㊂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标靶㊂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刺激下,血管内皮功能易发生紊乱,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 O )分泌减少,收缩因子内皮缩血管肽(E T -1)释放增多等,其中血管扩张剂N O 的分泌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是内皮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㊂高血糖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使氧自由基分泌增加,并对膜脂质进行攻击,从而出现过氧化反应,使丙二醛(M D A )等分解产物增加,M D A 含量能间接地体现生成的氧自由基数量,从而预测细胞可能因为氧自由基而受到的损伤程度[25]㊂于洋等[26]研究指出,T 2D M患者的M D A 含量增加,而血管组织中N O 的含量则有明显降低,六味地黄丸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升高N O 含量,降低M D A 含量,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㊂2.8 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 糖尿病骨质疏松是胰岛素利用障碍或相对/绝对不足致使患者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引发的钙磷代谢紊乱㊁激素失衡而造成的骨微观结构改变和骨密度下降[27]㊂研究发现,以西医治疗为基础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能改善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显著提升骨钙素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28]㊂2.9 改善认知功能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密不可分,王军[29]将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肾阴虚证候)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中西医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伤㊂3 六味地黄丸单味药研究进展3.1 熟地黄 熟地黄可滋阴补血,明㊃张景岳善用熟地黄,认为 诸治之阴血虚损者,非熟地不可[30]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熟地黄具有增强造血功能㊁调节血糖血脂㊁改善肾功能㊁增强免疫力㊁增强记忆力等作5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3,V o l.31N o.3用[31]㊂高歌[32]基于肾脑相通理论,使用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动物模型进行熟地黄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发现熟地黄具有抗衰老㊁神经修复及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㊂张明焕等[33]指出熟地黄多糖能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抑制T N F-α㊁I L-1β的表达㊂李许等[34]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熟地黄水提物可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改善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推测熟地黄的抗脑衰老作用可能与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相关㊂3.2山茱萸山茱萸味酸㊁涩,性温,可涩精㊁滋补肝肾,具有降糖㊁抗氧化㊁保护神经元㊁调节骨代谢等药理学作用[35]㊂冶秀兰等[36]应用吴茱萸多糖干预难治性癫痫幼鼠,结果提示,山茱萸多糖可减轻癫痫幼鼠的炎性反应,减少海马组织损伤,改善幼鼠癫痫发作情况㊂李虎业等[37]发现,茱萸中含有的新苷Ⅰ成分能有效控制膝骨关节炎大鼠的炎性反应,从而减少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可能性,进而延迟由于骨关节炎引起的软骨组织退变,还能下调软骨组织中的T N F-α㊁I L-6㊁I 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㊂3.3山药山药是药食同源中药之一,可补脾养胃,有调节免疫力㊁降糖㊁降脂㊁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38]㊂邢若等[39]研究发现,山药多糖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改善心肌细胞损伤㊂张文杰等[40]研究发现,山药多糖能调节肥胖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微生态,减轻大鼠体质量,改善其肾功能,且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其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改善肾功能起关键作用㊂3.4泽泻泽泻主要功效为化浊降脂㊁利水㊁泄热等,具有抗氧化损伤㊁降脂㊁降糖及保护肾脏等药理作用[41]㊂吴珍等[42]发现,将23-乙酰泽泻醇B对肥胖模型小鼠灌胃,小鼠血清肥胖调控因子㊁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㊁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肝组织和脂肪病理形态改善,小鼠体液质量㊁体质量㊁腰围及脂肪等降低,表明23-乙酰泽泻醇B能改善肥胖模型小鼠糖脂代谢㊂陈华[43]证明泽泻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利尿与抗利尿作用,利尿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利尿作用转变为抗利尿作用,同时证明泽泻醇B-23-醋酸酯具有抗肾纤维化作用㊂3.5牡丹皮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㊁活血化瘀的功效,可降糖㊁抗肿瘤㊁保护心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44]㊂吴冰帆等[45]使用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与丹皮酚㊁丹皮总苷含药血清共培养后发现,丹皮酚和丹皮总苷提取物联合给药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对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㊂3.6茯苓茯苓,俗称云苓,是真菌茯苓干燥的菌核,具有宁心㊁健脾㊁利水功效,茯苓的主要药理学作用有调节血脂㊁调节免疫力㊁抗氧化㊁降血糖等[46]㊂茯苓多糖能改善动脉硬化模型小鼠高密度脂蛋白功能㊁肝脏脂质沉积及血脂水平,并可使胆固醇逆向转运,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47]㊂王天合等[48]观察茯苓水提物的镇静催眠功能,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下,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但这一效果需要多组分共同作用才能完成㊂4小结六味地黄丸味甘㊁性温,特点和优点是以滋养为补,偏重于填补,平温而非大温,滋补而非峻补,是平补三阴之妙方,是补肾阴的基本方,是补养命门真水之专方[49]㊂张晓强[50]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发现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能提高患者对医院及其医护水平的认可,因此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㊂六味地黄丸用于T2D M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其单味药也具有降糖㊁抗氧化的作用,临床可随证选择应用㊂参考文献[1]刘士勇.国内外糖尿病防控现状[J].中国社区医师,2020, 36(26):13-14.[2]权威发布:数据 说 糖尿病[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27(11):7.[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4]孙传花,杜毅.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解读及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10,25(9):1722-1724.[5]黄琳,吴秋云,皮真,等.六味地黄丸抗肿瘤作用机理探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37(6):81-83.[6]李冀.方剂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35-136.[7]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6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代远程教育,2011,9(4):148-151.[8]郭静.加味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9]吕璐,郑源强,张精彩,等.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3):350-353.[10]徐惠娟,戴加乐,杨金芬,等.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7):1747-1750.[11]龚全友,侯芳丽,刘华,等.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5):37-40.[12]樊晓芳,汪凌霄.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 ].新中医,2019,51(11):57-59.[13]何洪波,祝之明.我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8):855-865.[14]颜晓睿,隋国媛,贾连群.六味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的M e t a 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127-131.[15]王梦楠,刘军红,张瑞芳,等.厄贝沙坦联合六味地黄丸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病人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4):635-638.[16]吴航,孙子林.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2016,40(5):337-343.[17]方葆,叶德力.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 联合检测评价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的肾保护作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6):921-923.[18]张金玉,仝霞.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4):45-46.[19]张艺博,文静,何燕.长爪沙鼠氧化应激水平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信息,2021,34(12):1-4.[20]聂绪强,张丹丹,张涵.炎症㊁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中药治疗[J ].中国药学杂志,2017,52(1):1-7.[21]王永胜,杨丽霞,程涛,等.糖尿病肾病的炎症致病机制与中药防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200-207.[22]李照,钱永常,高飞,等.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2015,22(4):373-376.[23]张树和,程晓慧.六味地黄丸加减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T N F -α㊁I L -6㊁I L -8水平的影响[J /C D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0):91-93.[24]吴玉兰.六味地黄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㊁白细胞介素-6㊁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3):2888-2890.[25]雷永芳,聂雪坤,林敏华,等.S I R T 1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2021,40(2):119-122.[26]于洋,赵宁,张娜.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应激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712-2715.[27]刘帼静,呼晓雷,何发忠,等.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10):1333-1336.[28]陈建鸿,王小玲,刘建勇,等.西格列汀联合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糖脂代谢及骨钙素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18,27(20):47-49.[29]王军.六味地黄丸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6):75-78.[30]丁子惠,李佳欣,李萍.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J ].中医杂志,2018,59(3):259-261.[31]陈金鹏,张克霞,刘毅,等.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21,52(6):1772-1784.[32]高歌.熟地黄促衰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33]张明焕,毛文,刘雷,等.熟地黄多糖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㊁凋亡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7):1491-1494.[34]李许,何然,王红玉,等.D -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下调及熟地黄的逆转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16,51(18):1562-1568.[35]周迎春,张廉洁,张燕丽.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0,37(1):114-120.[36]冶秀兰,李明,王兆建,等.山茱萸多糖对难治性癫痫幼鼠行为学和海马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b 及主穹隆蛋白表达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7(3):644-651.[37]李虎业,窦增花,孔德元,等.山茱萸新苷Ⅰ干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抑制白细胞介素6介导的炎性反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211-215.[38]陈梦雨,刘伟,侴桂新,等.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20,48(2):62-66.[39]邢若,王鹏,李兴杰.山药多糖对L P S 诱导的心肌H 9C 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6):683-688.[40]张文杰,赖星海,陈佳薇.山药多糖治疗肥胖糖尿病肾病7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大鼠的效果观察及对其肾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37-42.[41]刘珊珊,郭杰,李宗艾,等.泽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7):1578-1595.[42]吴珍,魏瑶,杨玉姣,等.23-乙酰泽泻醇B 对肥胖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J ].中国药房,2021,32(9):1057-1062.[43]陈华.泽泻抗肾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9.[44]翟春梅,孟祥瑛,付敬菊,等.牡丹皮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0,37(1):109-114.[45]吴冰帆,张留记,李开言,等.牡丹皮功效部位含药血清对H 2O 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效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4):209-212.[46]邓桃妹,彭代银,俞年军,等.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2020,51(10):2703-2717.[47]于宁,宋囡,王莹,等.茯苓多糖改善H D L 功能并通过P P A R γ/L X R α/A B C A 1抗A S 机制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4):389-394.[48]王天合,李慧君,张丹丹,等.茯苓水提物U P L C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 ].中国药房,2021,32(5):564-570.[49]李文浩.六味地黄丸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探讨[C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86-88.[50]张晓强.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J /C D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1):142-143.(收稿日期:2021-12-15)通信作者:魏绍斌,E -m a i l :w s b 2012g c p@163.c o m 第一作者:王臻艺,E -m a i l :329869235@q q.c o m 中医外治法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研究进展王臻艺1,魏绍斌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ʌ摘要ɔ 中医外治法作为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R -H P V )感染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简单便捷㊁直达病所的特点㊂中医外治法配合中医内治法或西医治疗宫颈H R -H P V 感染,可有效改善局部症状,调节局部微环境,临床疗效较佳㊂该文对宫颈H R -H P V 感染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进展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 宫颈高危型H P V 感染;带下病;外治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 27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335 人乳头瘤病毒(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v i r u s ,H P V )是一种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进而使感染部位病变㊂宫颈高危型H P V (H R -H P V )感染指高危型H P V 侵入宫颈导致的宫颈区域的感染㊂H R -H P V 持续感染会导致宫颈㊁阴道㊁外阴㊁肛门㊁阴茎㊁头颈等部位发生癌前病变,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㊂高危型的型别主要包括H P V 16㊁18㊁26㊁31㊁33㊁35㊁39㊁45㊁51㊁52㊁53㊁56㊁58㊁59㊁66㊁68㊁73和82等㊂我国正常体检女性人群中H P V 的感染率为16.18%,其中高危型占12.95%[1]㊂研究证实,持续感染H R -H P V 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2]㊂西医治疗宫颈H R -H P V 感染主要采用口服或外用细胞毒药物㊁免疫调节药物及消融性治疗㊁切除性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但具有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㊁手术费用高㊁复发率明显㊁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不佳等问题㊂中医治疗可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然基于女性解剖和生理特点,相对于内治法而言,外治法在妇科疾病中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㊂现就宫颈H R -H P V 感染的中医外治法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方案㊂1 中医认识根据宫颈H R -H P V 感染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 带下病 范畴㊂古代医家对带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丰富㊂明末清初医家傅山首创 五色带下 理论,其中与本病相关的主要是黄带㊁赤带与白带㊂傅81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六味地黄丸系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通补开合、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方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 由张仲景金匮肾气丸中所载八味减去桂、附而成, 根据补泻同时进行的原则,配伍上三补三泻,以补为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功效,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报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1]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应用。

本文就近年来的关于六味地黄制剂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研究作一综述。

1药理研究进展1.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六味地黄制剂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表现在:(1)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姜延良等[2]报道,经亚硝酸胺诱瘤小鼠,使用六味地黄丸能够促进骨髓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刘叙义等[3]报道,六味地黄方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并有提高体液免疫作用。

郑家驹等[4]证明,六味地黄汤能明显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环形成,抑制白细胞游走及促进脾细胞抗体生成反应,提示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母安雄等[5]以水提醇沉淀法制备六味地黄丸药液,处理乳牛外周血和吞噬细胞,然后测试六味地黄丸对乳牛多行核白细胞(PMNLS)的杀菌功能和超氧基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能显著促进外周血及乳中多行核白细胞的杀菌能力,显著提高血液和乳中吞噬细胞超氧基的释放水平;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六味地黄丸对多行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起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杨胜等[6]报道六味地黄汤的活性部位3A对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与调节T、B细胞的比例或改善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2)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贾泰元[7]将鼠巨噬细胞J744细胞株与六味地黄丸水提液一起培养,发现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增强。

(3)增强诱生干扰素作用。

石晓宏等[8]报道,六味地黄丸对新城鸡瘟病毒(NDV)诱生人扁桃体细胞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同时也能直接促进扁桃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并初步证明其性质的A2干扰素,认为该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干扰素诱生或协同增强诱生有关。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途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途研究进展

途的基础2本文综述六味地黄丸在常见病的临床治疗新用途的一 丸 ’丸A>,早 晚 分 服,共 服 ’年,结 果 显 效 )例,有 效 ’$例,总 有
些进展2
效 率为 ’##B2一般服药 .个月潮热9出汗9心悸9焦虑9失眠等各
! 变应性鼻炎 变 应 性 鼻 炎 是 耳 鼻 喉 科 常 见 疾 病,属 ; 型 变 态 反 应,临 床 一
月后复查,甲9乙 "组 临 床 疗 效 维 持 较 好,丙 组 停 药 后 $: ’#>疗 "/-/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H#-#/+5/62提示六味地黄丸适合
效 开 始 下 降5062
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人群服用作预防2
" 糖尿病
& 慢性肠炎
糖 尿 病 是 一 种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死 亡 率 居 各 种 疾 病 的 第 .
床 症 状 消 失 ,空 腹 血 糖 小 于 &-&??FGAG,尿 糖 转 阴5/,):’#62
尿 次 数 增 多9排 尿 困 难9小 便 时 间 延 长9滴 沥 不 净,伴 有 程 度 不 同
# 类风湿关节炎
的神疲乏力9目涩9耳鸣9头晕9腰膝酸软,直肠指诊前列腺 侧 叶 增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 大,中 央 沟 变 浅 或 消 失2予 六 味 地 黄 丸 *浓 缩 丸 +1丸A次,<=>,连 可动关节,大部分患者在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的过程中出现关节 服 .个月后2结果 1#例中 $.例显效*小便正 常,伴 随 症 状 消 失,
时珍国医国药 .**@年第 )/卷第 ).
!丸"次#$%&’对 照 组 口 服 维 生 素 (片 )**+,"次#$%&#维 生 素 -. 突然#患者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0中医认为此系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的药物作用机理以及对肝肾阴虚等各类疾病的临床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肾阴虚患者共6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慢性肾炎患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各15例,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对服用量进行酌情增减,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后,13例糖尿病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率为86.7%;14例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率为93.3%,12例慢性肾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率为80%,14例慢性肝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率为93.3%,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六味地黄丸对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肝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物作用机理,加强临床推廣应用。

标签:六味地黄丸;药物作用机理;肝肾阴虚;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由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演化而来,配方最早见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主要成分为熟地黄、泽泻、牡丹皮、山茱萸、山药、茯苓六种[1]。

六味地黄丸经过现代医学的验证,确认其在治疗由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耳鸣、盗汗遗精、小便淋沥、手足心发热、腰酸膝软等症状上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意义。

我院近年来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肝炎的过程中,采取了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肾阴虚患者共6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慢性肾炎患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各15例。

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6±2.3)岁。

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临床表现为”消渴”症状,例如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小便频繁等,空腹平均血糖指数为(9.4±2.7)mmol/L,餐后平均血糖指数为(13.6±1.9)mmol/L。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北宋名医钱乙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当中,方剂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以及山药,严格配伍,对肾阴虚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显著的作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经典中药方剂也在治疗现代疾病中发挥出夺目的光彩。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能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尤其是在糖尿病治疗中优势明显。

本文将对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糖尿病;素体阴虚引言: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不注意,近年来糖尿病在生活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除了会产生消瘦、乏力等症状外,还要严格忌口,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利。

更严重的是,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还要面临心、脑、肾、眼、足等方面的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以及生命威胁,因此对糖尿病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的关键性问题。

近些年,中医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凭借其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而在众多中医经典方剂中,又以六味地黄丸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就近些年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一、药理研究在做六味地黄丸的动物实验中,医学工作者发现其可以通过对肝糖原和糖代谢等途径来降低血糖含量。

在周玉美[1]等人的《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中论述,对小鼠应用六味地黄丸,结果发现从六味地黄丸最主要成分地黄中提取的地黄低聚糖能明显改善小鼠的高血糖水平,增加了肝糖原的含量。

而在糖尿病并发症研究中,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中,会引发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以及系膜基质增加。

糖尿病肾病是其所有并发症中危害最重的并发症之一。

在刑瑞[2]的《六味地黄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PI3KP110、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研究中表明,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对肾脏本身具有保护作用,这点与二甲双胍功效相一致。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以上三个方面为六味地黄丸的经典方剂提供了基础的概述,它们可以在PPT中用来作为 主要内容,让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方剂的发展历程、应用特点和治疗效果等。为了让内 容更具可读性和专业性,在描述时可以使用相关的中医术语和专业词汇。
六味地黄丸的历史背景
中医经典文献中的记载
Records in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2023/5/19
目录
01 02 03
六味地黄丸的起源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经典名方,起源于明代,最初由明代医学巨匠张景岳所著的著名医书《金匮要略》中记载。 根据古籍记载和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补血的功效,广泛应用于肾虚所致的不同病症,例 如遗精、早泄、肾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乏力等。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六味地黄丸不断经历了临床应用与理 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方剂之一。
药理学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种种疾病,如肾亏引发的头晕、腰膝酸软、阳痿早泄 等等。同时,六味地黄丸还可用于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 的指导,也促进了六味地黄丸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药理学研究是近现代六味地黄丸的重要发展途径之一。通过深入的药理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六味地黄丸的 药效、药理机制和应用范围,为其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有山药、杜仲、熟地、枸杞子、丹皮和龟板。其中,山药能够滋阴养胃、益气生津;杜仲 有助于补肝肾、强筋骨;熟地则具有益精补血、滋阴清热的作用;枸杞子可以明目、补肾;丹皮能够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龟板则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发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具有多种功效。首先,它能够滋阴补肾,具有明显的补肾功效,特别适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头 晕耳鸣等症状。其次,它能够益精填髓,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六味 地黄丸还能够明目、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选择,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姓名:陈倩Name: chenqian学号:11111062班级:11级中医四班摘要:探讨近年来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为今后六味地黄丸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通过查阅有关六味地黄丸的相关著作与文献,从六味地黄丸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改善肾功能、保护神经等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发现此方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作用与其传统中医临床疗效相对应,有利于六味地黄丸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免疫调节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Abstract: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recent years,to provide bases for the future studie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By investigating references o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in recent years,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 anti aging antioxidant, antitumor ,hypoglycemic ,reducing blood lipid ,protecting liver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protect the nerve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are summarize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party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The six taste glutinous r 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orresponds its tradition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will benefi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ills.Keywords: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research progress Immune regulation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中药组成。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及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及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能改善肾功 能,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索的排泄。六味地黄丸作为 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对改善生殖系统的机能具有明显作用,这 与中医“肾主生殖”的观点相吻合。禹志领等¨h研究标明六 味地黄汤伞方及三补、三泻方均能显著对抗雷公藤多苷引起 的小鼠精子损伤及孕鼠胎仔数减少,其中全方和三泻方效果 接近,i补方效果稍弱。 7其他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名方,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 苓、牡丹皮、泽泻等6味药材组成。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 确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六味地黄丸有降血糖、降血压、降 血脂、增强免疫、延缓衰老及防癌抗癌作用,并对泌尿生殖系 统、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明显影响。现将近年来的药 理研究综述如下。 1免疫系统调节作用
生国塞旦医药!堂生!Q旦筮兰鲞筮垫翅垦!i坚迪丛型:Q堕!堂:巡:堡,盟!:垫
·233·
[4] 刘志远,金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淋巴细胞性胃炎.Clinical Fo- CU8,2007,22(22):
1630.1631.
[5] SaitoY。Ohkusa T,EndoS,et a1.Detection of Helieobacter pylori in gastric hype币las-ticpolyps comparison between foveolar and fundic polyps.EurJ Gastroenterol Hepa—t01,1992,4(suppll):89-92.
自由基学说认为人衰老变化主要是机体的代谢中产生的 自由基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使细胞过氧化产生褐色索,同时 又能使蛋白质含鼋下降。六味地黄丸Ⅱ丁通过改善体内自由基 代谢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目的。李献平【31等报道本方能延 长家蚕龄期,同时家蚕的身长、体系较同龄对照组增加缓慢, 而生长发育正常,食桑最亦减少,显示寿命长短与生长发育、 饮食最关系密切。周坤福等H1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 有良好的抗DNA损伤的作用,提爪这种作用町能是六味地黄 丸延绥衰老作用的主要机理所在。 3降血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疗养医学2005年12月第14卷第6期参考文献1HolderJWetal.CancerRes,1993,53:3475-34852HaefligerJAelal.JBiochem,1992,267:2057-20643FighmanGIetal.Genomics,1991,10:250-2564张陈.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1):13-155DelomeB,DahlE,Jarry-GuichardT,etal.Dvelepmentalregu-lationofconnexin40geneexpressioninmouseheatcorrelateswiththedifferentiationoftheconductionsystem[J].Devdyn,1995,204(4):358-3716CoppenSR,SeversNJ,GourdieRG.Connexin45(α6)expresi-ondelineatesanextendedconductionsysterninembryonieandm-aturerodentheart[J].DevGenet,1999,24(1/2):82-907HeafligerJA,polikarR,SchnyderG,etal.Connexin37innor-malandpathologicaldevelopmentofmouseheaatandgreata-rteries[J].DevDyn,2000,218(2):331-3448KirbyML,WaldoKL.Neuralcrestandcaradiovascularparterr-ing[J]CirsRes,1995,77(2):211-2159LoCW.CohenMEHuangGY.etal.cs43gapjunctiongenee-xpressionandgapjunctionalcommunicationinmouseneuralc-restcells[J].DveGenet,1997,20(2):119-13210AlcoleaS,Theveniau-RuissyM,Jarry-GuicharclT,etal.Down-regulationofconnexin45geneproductsduringmouseheartde-velopment[J].CircRes,1999,84(12):1365-137911LitchenbergWII,NormanLW,IIolwellAK,etal.Therateandanisotropyofimpulsepropagationinthepostnatalterminalcre-starecorrelatedwithremodelingofcx43gapjunctionpatter-n[J].Cardiovascrcs,2000,45(2):379-38712张萍.中国循环杂志.1998,13(4):253-25413梁玉佳,曾智,等.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华西医大学报,2000,31(2):129-132(收稿日期:2005-06-29)文章编号:1005-619X(2005)06-0405-02六味地黄丸的药效学研究进展125105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孔繁明雷文鑫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之功效,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症的基本方。

近来年,有关六味地黄丸的药效学研究较多,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母安雄等以水提醇沉法制备六味地黄丸药液,处理乳牛外周和乳汁中的多形核白细胞,应用3—(4,5—二甲基噻唑—2—YL)2,5—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法和硝基蓝四氮唑(NBT)法测试六味地黄丸对乳牛多形核白细胞(PMNLS)杀菌功能和超氧基释放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能极显著地促进外周血和乳汁中多形核白细胞的杀菌能力(P<0.01),并能显著地提高外周血和乳汁中多形核白细胞的超氧基释放水平,且在适当浓度范围内,六味地黄丸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起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1]。

2对肾功能的影响陈峰等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①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②服药后细胞内溶酶体占细胞体积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不受服药的影响。

由于存在上述①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细胞的解毒速度并改善了肾功能[2]。

马以泉对比观察了六味地黄丸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影响。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合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肾病综合征与单纯GC治疗相比,用药24h后前者GCR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5),且前者的近期疗效也明显高于后者(P<0.05)[3]。

3延缓衰老的作用任光友等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建立阴虚动物模型,并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能明显增加体重,降低体温,降低痛反映,以及增强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4]。

周坤福等以小鼠活体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对滋阴补肾、延缓衰老的六味地黄丸进行了抗DNA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抗DNA损伤作用[5]。

4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龙盛京等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六味地黄丸等4个方剂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

405・・ChinJConvalescentMed,December2005,vol.14,No.6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全血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

从抗氧化总值看,六味地黄丸的抗氧化能力较强[6]。

参考文献1母安雄,胡松华.六味地黄丸对乳牛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8):312陈峰,季晖,吴建扬.六味地黄丸对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作用的定量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8):4963马以泉.六味地黄丸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494任光友,张贵林,卢素琳,等.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1999,21(11):5865周坤福,王明艳,赵凤鸣,等.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9,20(1):446龙盛京,杨燕斌,朱春玲,等.麦冬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对全血化学发光抑制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3):3(收稿日期:2005-06-28)文章编号:1005-619X(2005)06-0406-02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310013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赵瑞祥【摘要】目的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提出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危险性的措施,包括加强血糖控制,避免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应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ACE-I类药物及新的降糖药等。

结果以上措施对糖尿病病人有利,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结论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浓度即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糖尿病心血管相关研究【Abstract】ObjectiveTodecreasethemorbidityandthemortalityofthecardiovasculardiseasesforthe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MethodsThemeasureswereproposedforthedeceaseoftheriskofthecardiovasculardiseasesforthe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Themeasurescomprisedthereinforcedcontroloverthebloodglucose,theavoidanceofappli-cationofthesulfonylureaantidiabeticdrugsandtheapplicationoftheselectiveβ1-receptorantagonistsandtheHMG-COAreductaseinhibitorsorACE-Itypedrugsaswellasthenewantidiabeticdrugs.ResultsThemeasuresmentionedabovewerebeneficialforthe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andcouldlowertheriskofthecardiovasculardiseases.ConclusionDiabetesMellitusiscloselycorrelatedwiththecardiovasculardiseases.Themorbidityandthemortalityofthecardiovasculardiseasescanbedecreasedbycontrollingthebloodglucose.【KeyWords】DiabetesMellituscardiovasculardiseasesCorrelationstudies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现已由原来的1%增加至3%,我国目前糖尿病病人约3000万。

糖尿病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7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因此,对糖尿病的正确处理对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对心血管病的影响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病死亡危险性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3倍和3~5倍。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各分支的直径无论近端和远端均明显窄于非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为糖尿病致冠状动脉张力升高和轻度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

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糖尿病的病人发生猝死和严重心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的严重程度和心肌梗死的范围直接相关,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和血糖浓度呈线性相关。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短期或长期预后均明显差于无糖尿病的病人。

2糖尿病对心血管病影响的机制2.1糖尿病引起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高血糖、糖基血红蛋白升高,影响携氧功能;心肌组白蛋白的糖基化使心肌收缩力和顺应性下降。

②高脂血症及胰岛素分泌异常,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胰岛素血症还可刺激动脉内膜层平滑肌增殖,使管腔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