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8 慈母情深》(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慈母情深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三、教学设计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简短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预习能力,检测词语是对学生识记词语和理解的一种基础检测手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课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手段。

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很到位,对“龟裂”学生理解得不够到位,老师给予补充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

课文内容概括得一个比一个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课《慈母情深》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课《慈母情深》人教部编版
7.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母爱题材的作品,提高阅读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课《慈母情深》人教部编版,本课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慈母情深的主旨,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品味文本中的生动描绘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举例:分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让学生明白比喻手法在表现母爱伟大中的作用。
(4)内容理解: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感受母爱的伟大。
举例:通过讲解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母亲在艰苦环境中对作者的关爱和付出。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慈母情深》这一课。整体来看,课堂氛围较为融洽,学生们对母爱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母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点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然而,在问题的设置上,可能还可以更具体一些,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挖掘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慈母情深》这一课文的基本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在艰苦岁月中,母亲对他的关爱和教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母爱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影响他的人生观。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理解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支持儿子读课外书,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儿子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慈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关心。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母爱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受慈母情深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表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情深。

2.教学难点:感受慈母情深,理解母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自主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朗读,让学生感受慈母情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准备好课文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慈母情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师总结,引出课文《慈母情深》。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慈母情深的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教师指导朗读,强调情感的把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慈母情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8《慈母情深》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8《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激发学生对母爱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和爱,理解“母爱无边”的道理。

2.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谈自己印象中的母亲形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就是描述一个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和深深的爱。

这份爱,是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母爱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重点指导品读以下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这个句子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揉得皱皱的角票”和“龟裂的手指”写出了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掏”“数着”写出了母亲对这笔钱的珍惜。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竟然看到一个小小的熟悉的身影,是母亲!……”这个句子中,“一排排”“一座座”“震耳欲聋”写出了工厂里噪音很大,“矮小的身影”“背直起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说明母亲工作很辛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慈母情深》课文。

2.能够描述文中描写的母爱情景。

3.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含义,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慈母情深》课文内容。

2.理解母爱的真谛。

3.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情感共鸣。

2. 课文学习
(1)整体理解
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母子情深的描写。

(2)课文分析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3. 学习活动
(1)朗读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4. 情感教育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培养孝顺之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母爱的深切感悟,但在课文理解和表达
能力上仍有一定欠缺。

下节课可以加强对语文修辞手法的讲解,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

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教案。

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慈母情深》的内容和主题。

2.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4.懂得感恩,珍惜母爱。

5.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感悟和情感。

2.加深学生对母爱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谈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出对本课文的思考。

2.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谈感想
学生就课文中的感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母爱的态度和想法。

4. 生字词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5. 课文拓展
以课文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拓展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和理解程度有待加强,下一次课我会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

另外,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有些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词语记忆练习和巩固。

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还算理想,但仍有提升空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贡献一份心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爱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贫穷的家庭中,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业,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去工厂打工的故事,展现了慈母情深的特点。

本篇文章情感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母爱主题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文章深层次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方面,还需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可能会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关心家庭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章深层次情感的把握。

3.学会感恩,体会母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慈母情深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慈母情深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讲解生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母亲的爱和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几篇课文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如:《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对母亲工作状态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母亲对家的爱、对孩子的爱,也蕴含着儿子对母亲的爱。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以读为主,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文中描写场景和细节的句子,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说和评,让学生在交际和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众意识。

“习作”部分则给学生提供了与家长交流,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机会,力求做到情感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交流、背诵等多种形式,感受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的作用,感受父母的真情,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慈母情深 2 写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辛,但母亲仍在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

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1.会认33个生字,读准“龟”这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会读写、运用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真挚、伟大、无私。

父爱之舟 2 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18 慈母情深1.认读“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分析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从中体会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4.分析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从反复出现的词句中感受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分析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和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龟”这个多音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会认字中的“魄、抑、颓、纫”特别容易读错,“龟”是多音字,容易读错,重点强调和指导。

12个会写字中,有的容易读错,如“抑、嗓、碌、脊、龟”;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碌、脊、酸”。

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2.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了深沉的母爱。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学习本课要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中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地方,设身处地地感受其中的深意和情感。

找出反复出现的词句段,剖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要找出文本中在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3.表达运用。

落实读写训练点,以读促悟,悟出真情,再情感迁移,联系实际,写自己生活中曾经“鼻子一酸”的经历。

1.预习提纲(1)搜集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龟”1个多音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初步感知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师:很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慈母情深)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教师用音乐深情导入,切中主题,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重点指导“辞、抑、碌、脊、酸”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作者简介: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更愿意预习。

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熟。

1.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小组内读、分角色读。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熟读课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体现以读促悟的理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3.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瘦弱、勤劳、善良、慈爱的人。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特点,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能力,为后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想一想: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写一写。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布置了一项作业——想一想: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写一写。

下面请同学们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

(生讲述)师: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紧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由诵读中,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适当引导出示: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1)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我”的家境实在太贫寒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母亲“掏”钱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家很穷,家庭困难,这钱来之不易,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3)这四个“立刻”说明了什么?“立刻”一词反复使用,说明了母亲工作非常辛苦,挣钱很不容易,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4)师:母亲掏钱的动作和说的这句话,与家境的贫穷、劳动的艰辛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母亲在子女的学习上很慷慨,她爱自己的子女,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有出息。

小结: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过渡:母亲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感受到母爱了吗?孩子的感情是怎样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的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

4.“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指名朗读,从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他当时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