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

二节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水的质量特征:
• 酸度和碱度
第一节 概述
• 盐度和氯度:1千克水中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溴化物 和碘化物转变为氯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含固体 的总克数。
• 硬度 • 溶氧量:25℃时的饱和浓度
[O2 (aq)] = 2.6×10-3 mol/L = 8.32 mg/L
• 清度和色度
化合物直接与 pH值有关,实际涉及到水解和羟基配合物的平
衡过程,该过程往往复杂多变,这里用强电解质的最简单关 系式表述: Me(OH)n(s) → Men+ + nOH根据溶度积表达式 可导出金属离子浓度 等号两边取负对数: Ksp = [Men+][OH-]n [Men+] = Ksp/[OH-]n = Ksp[H+]n/Kwn -lg[Men+] =-lgKsp-nlg[H+] + nlgKw (3-21)
HS- → H+ + S2则总反应: H2S →2 H+ + S2-
K2= 1.3×10-15
K1,2=K1K2=1.16×10-22
三、溶解沉淀平衡
在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总是保持在0.1mol/L,则 [H+]2[S2-] = K1,2×[H2S] = 1.16×10-22×0.1 = 1.16×10-23 由于在水溶液中 H 2 S 的二级电离甚微,故可近似认为 [H+] = [HS-],因此可求得溶液中[S2-]浓度:
三、溶解沉淀平衡
第二节 天然水中的平衡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一般金
属化合物在水中迁移能力,直观地可以用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 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 在固—液平衡体系中,需用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的重要性 和应用
水环境化学对于保护水资 源、维护环境、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体Fra bibliotek溶液中 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它是 表征物质在水中溶解程度的 重要参数。
离子强度
水中的离子强度是所有阴离 子和阳离子的浓度之和和它 们的电荷平方和之比的平方 根。
pH值
水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 污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 措施来防治和修复水体污染。
水环境化学的未来
1 水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未来水环境化学将逐渐转向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化发展。
2 水环境化学的应用前景
水环境化学需求将继续增长,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水资源保护、净化和开发领域。
3 水环境化学的挑战与机遇
水环境化学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及 其净化和水质监测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简介
什么是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及其 体系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 中的各种过程所涉及到的 化学现象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对 象和内容
研究水环境中各种物质的 迁移、转化和去除,以及 不同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3
物理污染物
有些物理污染物如悬浮物、浮游生物、颗粒物或沉积物都会影响水的质量和可用性。
水的净化与处理
常见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颗粒物、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 和沉淀去除,生物污染物主要 通过消毒去除,化学污染物主 要依靠氧化、还原、沉淀和离 子交换等方法除去。
常见水处理技术及其原理
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反渗 透等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将水 中的污染物清除或降低到符合 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标准。
《水环境化学》课程标准

《水环境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水环境化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学时:60-804.适用专业: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城市水净化技术(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水环境污染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使学生了解常见化学污染物质在水体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典型水污染事件的分析方法,获得水质关键指标的测定分析能力。
通过对《水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当代水环境问题,熟悉和掌握有关污染物在水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今后能够在水文水资源工程的专业岗位上,对各自区域内的水质和水量问题和水质问题作本课程以《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水质检验技术》、《给水处理》、《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工业废水处理》等专业技术课程服务,为学生练就水质与水环境分析、水净化工程设计和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等岗位工作能力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经过企业调研、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和行业专家座谈,决定把水质检验分析岗位、水净化工程、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水质工程辅助设计岗位作为城市水净化技术专业的就业核心岗位群,把水环境化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水质及水环境污染分析能力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以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对接行业标准,关注职业素养,构建由项目带动、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化课程;教学中贯穿工学结合,体现工作过程,达到教、学、做的融合;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全方位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以现实存在的水环境污染事件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个污染事件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行业知识和分析能力。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水中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为常见八种离子2、溶解气体与Henry定律: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P G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定律常数K H。
[G(aq)] = K H PG K H-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理常数 (mol/L.Pa) PG -各种气体的分压 (Pa)3、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2、CO32-、HCO3-、H2CO3 ( H2CO3*)4、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酸度:凡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碱(OH-)反应的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总量;即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5、天然水中的总碱度=HCO3-+2CO32-+ OH- —H+6、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3)腐殖质 (4)水体悬浮沉积物 (5)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影响水体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颗粒物浓度、温度、PH。
7、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8、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
9、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型、F-型和H-型。
10、无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
11、PE:pE 越小,电子活度越高,提供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还原性。
pE 越大,电子活度越低,接受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氧化性。
pe影响因素:1)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2)天然水的pE随其pH减少而增大。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一次课)

ii 表示方法
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也称总矿化度: 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称为水的总含盐量。
总含盐量=Σ阳离子+Σ阴离子
iii 测定
重量法
总含盐量=溶解固形物
cT
[H
2 CO
* 3
](1
K1 [H
]
K1K 2 [H ]2
)
0
[H2CO*3
]
1
cT
(1
K1 [H ]
K1K 2 [H ]2
) 1
说明pH决定它们的 含量多少
1
[HCO
3
]
cT
[H ] (
K1
1
K2 [H
) ]
1
2
[CO32 ] cT
([H ]2 K1K 2
[H ] 1)1 K2
lg c2 H • ( 1 1 ) 15.59103 ( 1 1 ) c1 2.303R T1 T2 2.3038.314 298.15 273.15
c2 8.289 1.778 14.74mg / L
0 ℃时的含量14.74mg/L 20 ℃时为9.227mg/L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5℃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已知 CO2在干空气中的含量为0.0314%(体积)。
氧气的分压为
0.9813105 20.95% 0.2056105 Pa
[G(O2) ] KH PG 1.26108 0.2056105 2.590104 mol / L
[G(O2) ] 2.590104 32 8.289mg / L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Waters) (1)碳酸平衡(Balance of H2CO3) 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
CO2、CO32-、HCO3-、H2CO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pE计算;
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 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 计算方法。
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多氯联苯 (PCBS) 卤代脂肪烃 醚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PAH)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2、金属污染物 (Metal Pollutant)
Cd、 Hg、 Pb、 As、 Cr、 Cu、 Zn、 Tl、 Ni、 Be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强酸 弱酸 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 [H+]+ [ HCO3-] +2[H2CO3*] - [ OH-] CO2酸度= [H+]+ [H2CO3*] - [CO32-] - [ OH-] 无机酸度= [H+]- [ HCO3-]-2 [CO32-] - [ OH-]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1、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环境化学课件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图 水环境体系(水体)
<返回>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 、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及其化学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环 境化学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的保 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环境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河口、海洋、河流、湖泊等。
研究的特点是: (1)体系非常复杂 离子、分子、胶体微粒 (2)界面现象突出、重要 重金属、有机物附着在胶体微粒面
海湾 海
大洋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
DP Dg K
P 0
水循环 Water cycle
1.水的自然循环: 特点:①由降雨量自然循环的大致尺度
②水的性质基本不变 2.水的社会循环 特点:①工业与生活污水的产生与排放是主
要的污染源 ②水的性质不断变化
水资源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 组合不平衡 ●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均衡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Aquatic chemistry
知识点:认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的分布形 态,掌握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学 会建立水质模型
重 点: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难 点:水质模型的建立
水圈:Hydrosphere 1978年.R.A.Horne
第水环境化学(共10张PPT)

cp—单位溶液理体积论上颗,粒物即的浓非度k离g/L子; 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
有机质中,并经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
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分配系数。
第5页,共10页。
▪实际上,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着二种主要机
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 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第4页,共10页。
二、分配作用
1.分配理论
▪近20年来,国际上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分配理论开展了
使得pH降低,一般伴随E降低,pH会降低,酸性增强,金属溶解,酸性增强情况下,金属Hg容易甲基化;
②靠吸范附 德作华用力,,广即后在者泛非则研极是性各究有种机化。溶学剂键结中力果,如土氢均壤键矿、表物离明质子对偶,有极机键颗化、合配粒物位物的键表及(面π沉键吸作积附用作物的用结或或果于。土土壤壤矿物)从质对水有机中化合吸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前者主要
cT = cs·cp+cw 式中:cT—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毒物质量的总和ug / L;
cs—有机毒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ug/kg;
cp—单位溶液体积上颗粒物的浓度kg/L;
cw—有机毒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ug/L。
此时水中有机物的浓度(cw)为:cw =cT / (Kp cp十1)
第7页,共10页。
▪一般吸附固相中含有有机碳(有机碳多,则Kp大),为了在类型各异组分复 杂的沉积物或土壤之间找到表征吸着的常数,引入标化分配系数(Koc):
➢ 使得pH降低,一般伴随E降低,pH会降低,酸性增强,金属溶解, 酸性增强情况下,金属Hg容易甲基化; ➢ 静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1)冬季的逆分层期
2)春季的全同温期
3)夏季的正分层期(停滞期)
4)秋季的全同温期
2.硬度硬度是指水中的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3.水硬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mmol/L=2.804O H C=50.05mg/(CaCO3)
4.天然水硬度的分类
德国度(O H C)
极软水0~4
软水4~8
中等软水8~16
硬水16~30
极硬水30以上
5.养殖用水碱度的适宜量以1~3mmol/L较好。
除天然浓度较低者外,为了保护淡水生物,
以CaCO3表示的碱度应不小于20mg/L。
四大家鱼养殖用水的碱度的危险指标值是10mmol/L。
6.海水主要离子组成的恒定性
海水中的主要成分的含量比例几乎是恒定的,只是盐分含量总值不同。
原因:大洋海水通过潮汐、环流、垂直流及风浪长期不断的混合作用,是主要成分混合均匀,且因水体体积大,分钟欧诺个变化因素都很难明显改变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7.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一般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2)含盐量: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含盐量增加,会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3)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分压增加而增加。
8.影响气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1)气体的不饱和程度
2)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
3)扰动状况
9.日较差:溶解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昼夜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
日
较差的大小可反映水体产氧与耗氧的相对强度.
10.必需元素是直接参与生物的营养、其功能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
少的元素。
11.藻类对营养盐的吸收特点通常把天然水中的溶性氮、磷、硅的无机化合物称为水生
植物营养盐。
12.天然水中氮的来源和转化
1)氮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
2)同化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天然水中的NH+4(NH3)、NO-2、NO-3等合成自身的物质。
3)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氨可进一步被氧化为NO3。
4)脱氮作用脱氮作用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气(N2)的过程。
13.(数)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实验生物群体中50%生物个体死亡的水
中化合物的浓度。
14.联合作用类型
1)独立作用
2)相加作用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15.反映有机物含量的水质参数
1)生化需氧量(BOD)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3)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
4)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