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
《养殖水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适用班级: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60分,)),溶解氧含量约为()。
A.增大,8-12mg/LB.减小,8-12mg/LC.增大,1-2 mg/LD.减小,1-2 mg/L2、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A.水分含量B.有机质含量C.营养盐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比例3、天然池塘水中氧气的来源下列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溶解B.植物光合作用C.补水D.化学增氧4、可见光在海水中穿透力最强的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光5、从营养盐限制的角度而言,河口区浮游植物通常受到()限制A.KB.NC.PD.C6、将鱼苗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水体时,水温突然变化不能超过()A.1℃B.2℃C.4℃D.5℃7、关于硬度与养殖生产的关系,正确的是()A.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B.钙离子可降低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C.可以增加水的缓冲性D.以上都是8、下列选项中,可以导致硫化氢毒性增大的因素是()A.水温降低B.水温升高C.泼洒黄泥浆D.pH升高9、养殖水体中非离子氨占总氨氮的比例主要受()影响。
A.溶氧B.pHC.盐度D.硬度10、养殖生产上通常要求水体的pH呈中性或弱碱性,这里所说的中性是指()A.pH6.5~8.0B.pH7C.pH6.5~7.5D.pH7~9.011、植物吸收无机化合态氮转变成体内氨基酸、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A.固氮作用B.同化作用C.硝化作用D.反硝化作用12、对虾高密度精养池塘养殖后期水体C/N调节措施是()A.添加碳酸钙B.添加葡萄糖或甘蔗渣C.添加氯化铵D.添加硝酸铵13、关于可控生态养殖管理措施中表述有误的是()A.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B.加大增氧力度,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C.不用杀藻类,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D.保持水体较低水平的浮游生物的数量14、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B.光照强度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正常;C.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
《养殖水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3)一、填空题1、天然淡水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有、、、。
2、某水中的优势阴离子为SO42- ,优势阳离子为Ca2+,不含CO32-或HCO3-离子,该类型水用符号表示为。
3、按照阿列金分类法,海水一般是型水,淡水一般是型水。
4、海水盐度为时,最大密度时的温度等于冰点温度。
5、天然水的盐度增大会使蒸汽压,渗透压。
6、在陆地水水质调查中,K+与Na+含量的测定方法是计算阴离子量与总量之差。
7、海水总碱度可简化为 ALK= 。
8、水中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水中氧气的消耗主要是。
9、贫营养型湖泊,夏季形成温跃层,上层水温高、氧气溶解度,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
10、淡水中,pH = 时,HCO3-最多; pH >10.4时,占优势。
随着海水氯度和温度增大,二氧化碳系统各分量与pH的关系曲线向移动。
11、水的溶氧升高,硫化氢的毒性;pH升高,硫化氢的毒性。
12、水中加入1mol/L的碳酸钠后,水体的碳酸总量增大 mol/L,碱度增大 mol/L。
13、若米氏常数KM平均为1 umol/L ,则有效磷浓度应不低于 umol/L 的范围。
14、一般情况下,若天然水或养殖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 V左右时,可认为该水体处于良好的氧化状态。
15、淡水中的主要阴离子成分有、。
16、某水中的优势阴离子为Cl -,优势阳离子为Mg2+[CO32- ]=0,[HCO3-]=0,该类型水用符号表示为。
17、海水盐度为24.7‰时,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点温度。
18、海水的盐度原来是用氯度来表示,现在不用氯度的原因是现在用来测盐度。
19、天然水的依数性表现在、、。
20、在天然水正常pH条件下,淡水的总碱度可简化为ALK = 。
21、晴天时,养殖池水白天的硬度比夜晚的硬度。
22、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有:大气中、、。
23、海水溶氧最小层通常出现在,再往深处,溶氧浓度又开始回升, 其回升原因是。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

养殖⽔环境化学习题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综合性模拟题参考答案第⼀章⼀、名词解释1、⽔质:⽔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
2、⽔质系:⽔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切复杂体系。
⼆、问答题(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天然⽔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答:天然⽔中溶解了多种盐类、⽓体和有机物,⽽且还含有泥沙、粘⼟颗粒、浮游⽣物、有机碎⽚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
2、⽔⽣⽣物与⽔、⽔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师)答:主要从⽔⽣⽣物⽣长、繁殖等与⽔、⽔质的关系及养殖⽣产的产量、质量与⽔、⽔质的关系这两个⽅⾯另以阐述。
第⼆章⼀、名词解释1、硬度:单位⽔体中所含⼆价和⼆价以⾦属离⼦的总量为⽔的硬度。
2、暂时硬度:⽔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称暂时硬度。
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般的煮沸⽅法不能把它们从⽔中除去,所以⼜称永久硬度。
4、电导率:在相距1cm⽤惰性⾦属制成的平⾏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
P325、离⼦活度:离⼦的有效浓度。
P306、⽔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中,⾄恰好看不见板⾯上的⽩⾊,此时⽔的深度即为⽔的透明度。
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的⽔层。
8、⽔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
9、⽔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的分层情况。
10、⽔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乎相同的情况。
⼆、问答题(答题要点)1、⽔的硬度如何分类?答:单位⽔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的不同,硬度⼜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
考虑阴离⼦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称暂时硬度)和⾮碳酸盐硬度(⼜称永久硬度)。
2、硬度的常⽤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答:常⽤单位有:mmol(1/2 Ca2+,1/2 Mg2+)·L-1;德国度(0H G)和mg(CaCO3)·L-1三种。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易错题精选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易错题精选1. 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A.空气氧分压B.水温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A.有机氮B.蛋白氮C.氨氮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3. 酚的急性毒作用机制主要是使蛋白质凝固.对错4. 五氯酚、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等具有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对错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粪大肠菌群这一指标.对错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染物分为两类,汞和砷属于可蓄积的第一类物质,应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检测.对错7. 农业用水可采集 IV 类地表水.对错8. 二氧化氯消毒()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味,余氯不稳定B、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余氯稳定持久C、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余氯稳定持久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味E、对原虫的杀灭能力弱9. 当水中的氨含量较多时,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为()A.当出现余氯后,随加氯量的増加,余氯量逐渐上升,但产生的是游离氯B.只有在原水的折点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余氯量上升,形成的余氯全部为化合氯C.当出现余氯后,随加氯量的増加,余氯量逐渐上升,但产生的是化合氯D.在加氯量投入过程中,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会有化合性余氯增加——化合性余氯恒定——游离性余氯增加的一系列变化E.在加氯量投入过程中,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会有游离性余氯増加——游离性余氯减少——化合性余氯增加的一系列变化10. 水体富营养化后期,溶解氧下降,有机物厌氧分解,其产物主要是()A.二氧化碳、水、硝酸盐B.藻类毒素C.硫化氢、甲烷D.甲烷,水,硝酸盐E.硫化氢、硝酸盐11. 关于土壤的组成正确的是()【多选题】A.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B.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C.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80%D.土壤液相是指土壊中水分及其水溶物E.土壤的气相是指土壤孔隙所存在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12. 关于土壤孔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正确的是()【多选题】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量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C.土壤容水量越大,透气性越差D.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13. 关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正确的是()【多选题】A.环境背景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是指相对不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C.在未受或少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组成及其含量水平,又称环境本底值D.同一环境要素在不同的地理、地质环境中,自然背景值是相同的E.化学元素含量超过了环境背景值,表明环境可能受到了污染14. 饮用水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的目的是()A.调节水的pH值B.去除有毒物质C.杀灭病原体D.改善水的感官性状E.调节水的温度15. 某地区人群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皮肤瘙痒、腹泻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你认为水源可能受到哪种物质污染()A.砷B.甲基汞C.苯D.酚E.氰16. 某种污染物污染水体后能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该污染物时,出现头痛、头昏、心悸等症状,可引起甲状腺增生和肿大。
养殖水环境化学前三次作业

养殖水化学作业
第一次:
(1)某同学分析一淡水水样,得到80 mg/L 碳酸氢根,56 mg/L 硫酸根,6.2 mg/L Cl- 10.9 mg/L Ca2+,8.7 mg/L Mg2+,Na+和K+
的含量为多少?
(2)海水的Cl的含量为19,000 mg/L,Na的含量为10,500 mg/L,SO4的含量为2,700 mg/L,Mg的含量为1,350 mg/L,Ca的含
量为400 mg/L,K的含量为380 mg/L,HCO3含量为142 mg/L,
请按照阿列金分类法,对海水的水质类型进行分类。
第二次:
(1)海水含1350mg/L Ca, 400mg/L Mg, 计算海水的硬度是多少?(2)我国西江水:HCO3-含量为141.2 mg/L,CO32-含量为3.6 mg/L,计算其碱度。
第三次:自学越冬池的水温(教材P39-40页),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我国北方越冬池在寒潮大风降温封冰前后可出现极度低温,以后水温又会回升,为什么?
(2)对我国北方室外海水越冬池,如何才能在冰下底层保持比较高的水温(2或3摄氏度),为什么?。
水产养殖学专业水环境试题及答案

《水环境化学》试卷(必修,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水分配系数4.生物浓缩因子5.亨利定律常数6.水解速率7.直接光解8.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10.共代谢四、问答及应用题:(共70分)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30分)2.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上升至8.0。
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20分)3. 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20分)《水环境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K 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
(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
(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养殖水化学习题集答案

养殖水化学习题集答案养殖水化学习题集答案养殖水化学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水质管理对于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养殖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养殖水化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养殖水化学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水的硬度?如何测定水的硬度?答: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钙和镁离子的浓度。
硬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滴定法来进行。
首先将水样加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然后滴加标准硬度试剂,直到颜色发生变化,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水样的硬度。
2. 什么是pH值?如何调节水的pH值?答: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的测定可以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或者电极仪器来进行。
调节水的pH值可以通过添加酸碱溶液来实现。
如果水的pH 值偏高,可以添加酸性物质来降低pH值;如果水的pH值偏低,可以添加碱性物质来提高pH值。
3. 什么是溶解氧?为什么养殖水中需要溶解氧?答: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养殖水中需要溶解氧是因为水中的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代谢。
溶解氧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解氧仪器来测定。
养殖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过低会导致养殖生物窒息死亡,因此需要保证水中溶解氧的充足供应。
4. 如何测定养殖水中的氨氮浓度?答:氨氮是养殖水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之一。
测定养殖水中的氨氮浓度可以使用氨氮试剂进行。
首先将水样取出,加入适量的试剂,然后进行反应,根据反应后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氨氮的浓度。
根据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可以计算出氨氮的浓度。
5. 养殖水中的盐度如何测定?如何调节盐度?答:养殖水中的盐度可以通过密度计或者折射仪来测定。
调节盐度可以通过添加盐类物质来实现。
如果盐度偏低,可以添加盐类物质来提高盐度;如果盐度偏高,可以通过水的稀释来降低盐度。
6. 什么是水中的硫化物?如何测定水中的硫化物浓度?答:水中的硫化物是指水中存在的硫化氢等硫化物离子。
硫化物的浓度可以通过硫化物试剂进行测定。
首先将水样取出,加入适量的试剂,然后进行反应,根据反应后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硫化物的浓度。
川农15春《养殖水环境化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川农15春《养殖水环境化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养殖水环境化学(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
1. 天然水通常。
A. 具有一定的缓冲性
B. 缓冲溶液
C. 缓冲性很强
D. 没有一点缓冲性
正确答案:A
2. 矿化度的测定都是采用蒸发然后在干燥后称重的方法。
A. 100℃
B. 90~195℃
C. 135℃
D. 105~110℃
正确答案:D
3. 下列鱼类中对高碱度的耐受能力最大的是。
A. 青海湖裸鲤
B. 丁鱥
C. 鲢
D. 草鱼
正确答案:A
4. 太阳辐射总能量的27%可被水层吸收,64%被1m水层吸收。
A. 1cm
B. 5cm
C. 10cm
D. 20cm
正确答案:A
5.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骨痛病是由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正确答案:A
6. 一般淡水的盐分主要由。
A. 碳酸钠
B. 氯化钠
C. 碳酸氢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综合性模拟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
2、水质系: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答: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
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老师)答: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硬度: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
2、暂时硬度:水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
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
4、电导率: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
P325、离子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
P306、水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
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
8、水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
9、水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
10、水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答: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
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
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答:常用单位有:mmol(1/2 Ca2+,1/2 Mg2+)·L-1;德国度(0H G)和mg(CaCO3)·L-1三种。
换算关系:1 mmol(1/2 Ca2+,1/2 Mg2+)·L-1=2.804 0H G=50.05 mg(CaCO3)·L-1。
3、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
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
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56答: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1)缺乏溶氧;(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
6、硫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答: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
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P56答: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
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P57答:主要措施有:(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
(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水呈酸性。
(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
(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
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P57答: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含量,而且石灰水及铁剂也有催化硫化物的效果,所以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
10、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答:(1)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2)光照强度适宜,在其他条件合适时,浮游植物可以正常生长;(3)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
11、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水中溶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冰点下降值越大,其间关系为:△T f=K f m a。
12、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海水盐度呈什么关系?答: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
13、为什么天然水结冰从表层开始,底层水温可保持在冰点以上?答:天然淡水盐度小于24.695‰,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高于冰点,在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以上降温时,其密度逐渐增大,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再继续降温,使表层水密度小于下层水,不能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表层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冰点以上。
14、为什么海水较难结冰,而且结冰后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答:海水含盐量比淡水高,由于冰点下降,其冰点比淡水低,海水盐度大于24.695‰,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低,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其密度一直在增大,如果下层海水温度高于表层,则垂直对流就一趟在进行,而且温度越趋于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垂直对流就越剧烈,即使海水表层已结冰,但冰下的海水也没有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下海水继续进行对流运动,因而海水较淡水难结冰,而且结冰后海水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
15、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答:深而狭窄、岸高且树多的水体,在夏季连续多日无风或仅有微风的晴朗日子里,容易形成温跃层。
16、温跃层对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答:温跃层就像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上层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不能补充给上层。
久而久之,下层可能出现缺氧,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均不利。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即水被气体所饱和,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含量的增加。
3、气体饱和度:指溶解气体的现含量占所处条件下的饱和含量的百分比。
4、日较差:溶氧的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
5、窒息点:引起生物窒息死亡的溶氧上限值称为该生物的窒息点。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可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2)含盐量: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中含盐量增加使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3)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体不饱和度:水中溶解气体的不饱和度越大,则气体的溶解速率越大。
(2)水的比表面积:在同样的不饱和度下,水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解速率就越大。
(3)扰动状况:扰动可加快气体的溶解速率。
3、气体溶解速率中的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气体溶解中的“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液两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气体主体内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4个步骤:(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3)靠扩散穿过液膜;(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主体。
4、水中氧气的来源有哪些方面?答:(1)空气的溶解;(2)光合作用;(3)补水。
5、水中氧气的消耗有哪些方面?答:(1)鱼虾的呼吸;(2)其他水生生物的耗氧;(3)底质耗氧;(4)逸出。
6、在一天中,溶氧最高为下午2---4时,溶氧最低为黎明前某时刻。
7、溶氧有怎样的季节变化?答:在一个时期内,随水温的变化及水中生物群落的演变,溶氧的状况也可能发生一种趋向性变化,例如对于贫营养性湖泊,由于其他水生生物很少,上层溶氧基本上来自空气中氧气溶解而接近溶解度,故高温的夏季溶氧含量低,而低温的冬季溶氧含量高。
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情况就比较复杂,高氧量和低氧量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秋季溶氧高低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水体内浮游生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强,同时各种耗氧作用也较强之故;大水温较低的季节,由于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少,光照强度低,水中溶氧过饱和现象不常出现,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强度也明显减弱,氧含量高低差较小。
8、溶氧有怎样的垂直变化?答:养殖水体的溶氧的垂直健在情况较为复杂,与温度、水生生物状况及水体的形态等因素有关,贫营养性湖水中溶氧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含量主要与溶解度有关,夏季湖中形成了温跃层,上层水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借,含量就相应低一些;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含量相应高一些。
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元丰富,浮游生物及有机物很多,造成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条件比下层好得多,而且下层浮游生物分布也很不均匀。
因为趋光性,上层水内浮游生物多,下层少。
所以上层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氧量要比下层多。
而水体的上下层温和能力弱,下层水内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上层水的溶氧可以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的溶氧却很低,下层水的溶解氧要到夜间水体所产生的对流时才能得到补充,故一般日出后上下层的氧差逐渐增长,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氧差最小。
9、溶氧有怎样的水平分布?答:上风处水中溶氧较低,下风处水中溶氧较高,相差可能达到每升数毫克。
10、溶氧对鱼虾的慢性影响有哪些方面?答:(1)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和生长速度;(2)影响鱼虾的发病率;(3)影响毒物的毒性。
11、溶氧如何影响水中元素的存在价态?答:在氧气丰富的水环境中NO3-、Fe3+、SO42-、MnO2等是稳定的。
如水中缺氧,则NO3-、Fe3+、SO42-、MnO2将被还原成NH4+、Fe2+、S2-、Mn2-等。
溶氧含量的高低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产物的组成,当在溶氧充足的水层与底质中,需氧性细菌的繁殖就占优势,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的作用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CO2、NO3-、SO42-、H2O等。
这些产物对养殖生物无害,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
相反,溶氧不足或者完全缺氧的水层和底质中则厌氧性细菌繁殖占优势,它们分解速度较慢,而且分解的产物大多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H2S、NH4+、CH4+以及低级胺类与脂肪类等。
12、水中的E h为400mV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