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词类划分及其用法

高中语文词类划分及其用法
高中语文词类划分及其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

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以语法功能为主要的划分依据,以意义、形态为参照依据。我们将能够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具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实词;将不能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虚词。

实词表

虚词表

词类具体介绍

一、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词称为名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有:

1、名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宾语。如:中国欣欣向荣、提高生产力。

2、名词经常充当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电梯按钮、早晨的太阳。

3、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数量词,受数量词的修饰限制。如:一群人、两个黄鹂。

4、名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副词。不能说“不黄河”、“不学生”。也不能加“了”。

5、名词不能用重叠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形态的功能变化。

6、有的名词后能够加“们”来表示群体。如:“我”变为“我们”,“他”变为“他们”。(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地词称为动词。动词的语法功能有:

1、动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如:我们热爱家

乡、学习语文。

2、动词前能够加“不”修饰,多数动词不能加程度副词修饰,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

词、一部分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修饰。例如:不说、不做、很高兴、很喜欢、很愿意、很应该。

3、动词多数可以后加“着”、“了”、“过”等表示各种不同的动态。例如:他站着、他

走了、他说过。

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暂的动作、幅度较小的行为及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例如:“走”可以重叠为“走走”,“讨论”可以重叠为“讨论讨论”。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称为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有:

1、形容词能充当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多数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环

境清静”、“环境非常清静”、“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等。

2、表示性质的少数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例如:“慢走”、“快说”、“高兴地

举起了标语牌”、“轻轻地叹了口气”、“呆呆地望着天空”、“愉快地笑了”等。

3、有一部分形容词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充当补语。例如:“说清楚”、“写得工工整整”、

“打扫得干干净净”。

4、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绝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复杂”、“太长”、“非常可

爱”。表示性质的形容词重叠后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干干净净”、“非常明明白白”。表示状态、情态的形容词,本身已具有某种程度意义,也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雪白、火红、笔直、通红等。

5、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有些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用时能带宾语。如:巩固政权、

繁荣经济、明确目标、方便群众等。

6、形容词与名称兼类。能受副词、程度副词等修饰时是形容词,不能是是名词。

7、部分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单音节的可以重叠为AA,如“长”可以重叠为“长长”。

双音节的形容词可以重叠为AABB,如“高兴”可以重叠为“高高兴兴”。

(四)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称为数词。数词的语法功能有:

1、数词一般要跟量词组合起来,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一”要

和“趟”组合起来,才能去补充说明动词,“送一趟”、“跑一趟”。

2、数词与名量词组合起来,组合成数量短语,可以充当定语。如:“万里长城”。

3、数词与动量词组合起来,组合成数量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如:“吓了一跳”。

4、数词与名量词组合起来,组合成数量短语,可以充当状语。如:“一把推开”。

5、数词一般不直接与名词组合,但由于古汉语中数词与名词可以直接组合,所以现代

汉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某些说法。如:“一马”、“两手”、“五壮士”。

6、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组成专用名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一

志愿”、“第三大队”等。

(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称为量词。量词的语法功能有:

1、量词出现在数词之后,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充当定语。如:三辆车、六个学

生等。

2、量词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可以充当状语。如:一下推开、三天打鱼、四季兴旺

等。

3、量词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如:走一趟、拍六下。

4、有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如“个”、“件”、“座”、“条”、“阵”、“张”等,重

叠后表示多、许多、每一的意思,可以充当定语、主语、谓语、状语等。例如:“座座青山皆有情”、“清风阵阵”等。

5、由量词和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如“年”可以重叠为“一年年”、“一年

一年”等。

6、量词、数量短语用在指示代词后,构成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如:这个、那年、

这一个、那一年等。

7、什么名词与什么量词相匹配,是由特定的话语体系所规定的。

(六)代词: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称为代词。代词的语法功能有:

1、代词主要能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代词所代替的词能充

当什么句子成分,代词也就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代词还能够指示代替语言单位中的某个部分,被指示代替的这个部分以指示代词的

面目出现在句子中的时候,常常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二、虚词

(一)副词:副词一般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副词的语法功能有:

1、从组合能力看,副词能够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有时,时间名词

或方位名词也能受副词修饰。如:今天才星期二、最前面等。

2、从造句功能看,副词主要是充当状语。

3、部分副词还能其关联作用,如:“说了又说”、“再说也没用”、“无论谁说都没用”。(二)介词

介词的语法功能有:

1、介词经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修饰

限制语。如:“跟小王说话”,其中“跟小王”从对象上限制“说话”。

2、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三)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或分句,帮助表达某种关系的词。连词的语法功能有:1、连词具有纯连接性,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限制作用。凡是有修饰限制作用的词

都不是连词。

2、连词总是关涉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

(四)助词:助词是附在词或短语上,不是附加意义的虚词,大部分念轻声(所、第除外)。

助词的语法功能有:助词具有高度的附着性,帮助词语或句子表达某种语法意义。(五)语气词: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用的语气词有六个:啊、了、的、吧、呢、吗,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中

的一种或几种。

1、“了”:既是语气词,又是动态助词,助词“了”前边一定是动词;语气词“了”常用在句子末尾,前面是名词;如果“了”在句尾,它前面又是动词,这个“了”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

2、“的”: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的语气。语气词“的”去掉后,句子仍然完整。

3、“呢”: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一种却热语气稍带夸张意味,如“他是高材生呢”;用在疑问句,与疑问代词配合,表示特指问,如“这怎么办呢”,也可以不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问或正反问,如“是你去还是他去呢?”“他去不去呢?”。

4、“吗”:常用在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回答的是非问句尾。如:“这是你的吗?”。用疑问形式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吗”,如“难道这样做错了吗?”。

5、“吧”: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估计、猜测的语气,“你十五岁了吧?”;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商量的语气,“再等一下吧!”;用在祈使句末尾,有请求、禁止、催促等意思,“快走吧!”。

6、“啊”:主要表示感叹语气,“多么好看啊!”;用在祈使句的末尾,表示禁止、劝勉、催促等意思,“不要吵啊!”;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谁啊”;还可以表示句中停顿,以引起听者注意下面的话,“他呀,聪明极了!”。

(六)叹词和拟声词

1、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应的词,如表示感叹的有:啊、唉、哼、哦、啊呀等;表示呼应的有:喂、嗯、唔、嘿等。其语法功能有: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帮助实词造句的能力,但却可表达某种情绪或应答的声音,能独立成句,如“嗯?”;叹词不和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二十独立于句子之外。

2、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叮当、哗啦、咚咚、叽叽喳喳等。其语法功能有:具有独立性,基本功能是充当独立语或独立句。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句子特点: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教学内容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 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 (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9)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鸿门宴》 (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鸿门宴》 二、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烛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 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 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 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 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 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鸿门宴》 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 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鸿门宴》 ⒀长于臣(应“于臣长”)——《鸿门宴》 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鸿门宴》 三、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 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鸿门宴》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鸿门宴》 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鸿门宴》⑥客何为者(应“为何”)——《鸿门宴》 四、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

高中语文词类划分及其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 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以语法功能为主要的划分依据,以意义、形态为参照依据。我们将能够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具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实词;将不能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虚词。 实词表 词类例词 实词 实词 名词 具体名词牛、树、同志、诸葛亮、师宗 抽象名词教育、风格、友谊、事务 时间词汉朝、明天、今年、立冬 方位词东、中、里、上、上头、前面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批评、打听 表示存在、变化有、存在、扩大、成为 表示心理活动想、爱、怕、打算、注意 表示使令使、让、叫、请、派 表示趋向 (趋向动词) 来、去、起来、下去、过来表示可能、愿意 (能愿动词) 能够、会、愿意、肯、应该 表示判断 (判断词) 是 形容词 形容词 表示性质高、好、小、美丽、优秀 表示状态迅速、匆忙、愉快、急躁数词 表示确数一、二、百、千 表示概数几、一些、许多、少数 表示序数第一、初五 量词 表示物量尺、斤、只、对、件 表示动量趟、次、回、遍 代词 人称代词你、我、他、我们、他们、您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哪里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 虚词表 词类例词 虚词副词 表示程度很、太、更、非常、十分 表示范围全、都、也、只 表示时间已、正、才、将 表示频率又、在、时常、往往 表示语气究竟、难道、何必、到底 表示情貌欣然、恍然、忽然、渐渐介词 表示起止从、由、自从、到 表示方向朝、向、沿着、顺着 表示处所在、到、从、至

虚词介词 表示时间在、于、从、至 表示对象把、对、对于、关于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连词 连接词和短语和、同、及、以及 连接句子不但、而且、虽然、如果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叹词啊、哎、呸、喂 拟声词砰、轰隆、哗啦啦 词类具体介绍 一、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词称为名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有: 1、名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宾语。如:中国欣欣向荣、提高生产力。 2、名词经常充当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电梯按钮、早晨的太阳。 3、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数量词,受数量词的修饰限制。如:一群人、两个黄鹂。 4、名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副词。不能说“不黄河”、“不学生”。也不能加“了”。 5、名词不能用重叠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形态的功能变化。 6、有的名词后能够加“们”来表示群体。如:“我”变为“我们”,“他”变为“他们”。(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地词称为动词。动词的语法功能有: 1、动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如:我们热爱家 乡、学习语文。 2、动词前能够加“不”修饰,多数动词不能加程度副词修饰,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 词、一部分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修饰。例如:不说、不做、很高兴、很喜欢、很愿意、很应该。 3、动词多数可以后加“着”、“了”、“过”等表示各种不同的动态。例如:他站着、他 走了、他说过。 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暂的动作、幅度较小的行为及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例如:“走”可以重叠为“走走”,“讨论”可以重叠为“讨论讨论”。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称为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有: 1、形容词能充当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多数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环 境清静”、“环境非常清静”、“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等。 2、表示性质的少数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例如:“慢走”、“快说”、“高兴地 举起了标语牌”、“轻轻地叹了口气”、“呆呆地望着天空”、“愉快地笑了”等。 3、有一部分形容词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充当补语。例如:“说清楚”、“写得工工整整”、 “打扫得干干净净”。 4、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绝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复杂”、“太长”、“非常可 爱”。表示性质的形容词重叠后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干干净净”、“非常明明白白”。表示状态、情态的形容词,本身已具有某种程度意义,也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雪白、火红、笔直、通红等。 5、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有些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用时能带宾语。如:巩固政权、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词类活用 【编辑】Crazy Urus 【日期】2009-12-23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 ..,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 ..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有: (一)名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芽,发芽。“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面对着。“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第二个风,吹拂;第二个雨,滋润。5、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中“花”是“开花”。 名词作动词的译法是: (1)动+名,如驻军。 (2)介+名+动,用蹄踢。 (3)换成动词,如德,感激。 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二)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用对待客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 “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 “其势必不敢留君”势:按照那情势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 “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 “时公兵不满百万”时:当时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 (三)形容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少:少有 2、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到尽头 3、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推崇 4、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轩邈:争高争远 形容词作动词的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一、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二、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 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欲+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代+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以+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将+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推究 3.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4.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意动用法,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意动用法,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 用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文言文专题——使动用法 知识指津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使……痛苦。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实践训练: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学案博苑 2011-12-16 0629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高中语文必修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与郑人盟盟:结盟 《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籍: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用刑罚 道芷阳间行道:处罚人取道 必修二 《离骚》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羁:束缚 鸷鸟之不群兮群:合群 《孔雀东南飞》并序

槌床便大怒槌: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取名。名叫 谢家事夫婿事:侍奉,服侍 任宦于台阁任宦:做官 头上玳琩光光:发光 交广市鲑珍市:买,购买 《诗三首》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弹奏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环绕 一觞一咏觞:喝酒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 必修三 《蜀道难》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原指水冲击石壁《杜甫诗三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下:落下 《琵琶行》 歌以赠之歌:作歌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流泪 遂命酒命:设酒席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树:种植 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走得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过秦论》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系 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师说》 吾师道也师: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不矣师:从师 或师焉,或否焉师: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 异曰图将好景图:画 嬉嬉钓叟莲娃莲:采莲 都门帐饮无绪帐:设帐 《苏轼词两首》 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古诗文阅读 2013-08-02 08:2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示例 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 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

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 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 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 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 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 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 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 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 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 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 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 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⑩径匈奴,匈奴得之 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示例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 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 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 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西望武昌诸山()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和为动用法) 1.示例 (1)动词用作名词 ①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伏兵。(《左传·曹刿论战》)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措施、制度(《后汉书》) ②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之”或“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搜捕行动。(《五人墓碑记》)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差失、错误(《学记》)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景物(《游褒禅山记》) ③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数词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