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

合集下载

2024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汇总

2024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汇总

2024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汇总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节星青霉素、青霉素V o(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嗖西林、氯嗖西林、氟氯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节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2、头抱菌素类第一代头泡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仅对少数G-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抱嗖琳、头泡拉定、头抱氨节和头抱羟氨节等。

第二代头泡菌素对G+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G-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泡吠辛、头抱替安、头抱克洛、头抱吠辛酯和头胞丙烯等。

第三代头抱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泡他咤和头泡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较强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泡曲松、头泡睡胎、头抱他陡、头抱哌酮、头泡克胎和头泡泊胎酯第四代头抱菌素常用者为头抱毗胎,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抱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抱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抱他碇相仿,对G+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胞菌素略强。

3、碳青霉烯类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三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等。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

4、瞟诺酮类临床上常用者为氟Dl诺酮类,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

第一篇: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一)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氨苄青霉素加入到葡萄糖中,比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发生输液反应的机率要高,这可能由于葡萄糖的弱酸性使氨苄青霉素降解生成微量致敏性聚合物的缘故。

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

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 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作者:李枝端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8期硝基咪唑类例1 奥硝唑与西咪替丁联用。

分析奥硝唑说明书记载,巴比妥类药、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药物可使奥硝唑加速消除而降效并可影响凝血,因此应禁忌联用。

林可酰胺类例2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输液。

分析文献提示,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地塞米松(磷酸盐)呈理化配伍禁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

例3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联用。

分析氨基糖苷类与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用,在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上存在着矛盾的竞合。

《妇产科学》记载,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抗生素药物治疗常用的配伍方案之一是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方案。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则记载,“克林霉素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应避免合用。

”浙江温州地区1996年7-8月连续3例林可霉素联用阿米卡星致死。

2000-2005年山东省各地区医院因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即阿米卡星)和洁霉素(即林可霉素)引起死亡并经尸检证明的案例40例。

卫生部2008年10月19日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药品使用以国家药典、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排除学术交流、文献、习惯业内用药等。

四环素类例4 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缓释片同服。

多西环素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合用两者作用都降低或缩短。

不宜同时给药。

先给多西环素,3~4小时后再用硫酸亚铁。

铝碳酸镁含铝、镁多价阳离子的同时本身为抗酸药,多西环素与抗酸药合用时,由于胃内碱性增强,可使多西环索的吸收减少、活性降低,故在服用多西环素后1~3小时内不应服用抗酸药。

铝碳酸镁颗粒说明书记载,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

喹诺酮类例5 莫西沙星与硫酸锌同服。

左氧氟沙星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莫西沙星说明书记载,与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服用会因为与这些物质中的多价阳离子形成多价螯合物而减少药物的吸收。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常用抗菌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特性,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标签: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的相互作用青霉素1、抗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水分进入高渗状态的菌体,把菌体胀破,导致细菌死亡,所以青霉素是杀菌药。

2、青霉素的排泄速度非常快,不到1小时血药浓度就下降一半,5个小时体内药量就以原形全部由肾脏清除。

因此青霉素主张一日2至4次给药,体内实验证实,青霉素有很强的抗菌后效应。

即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灭后,需要6—12小时才恢复繁殖力,一般感染日2次给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3、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直至全部排除后,对细菌的生长繁殖仍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4、研究发现,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聚合物和残留的蛋白质肽类杂质。

所以生产中把杂质含量控制好了,过敏率就会降低。

青霉素换厂家后重新试敏非常必要,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质量存在差异。

阿莫西林1、阿莫西林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具有苄氨基,耐酸可以口服。

2、阿莫西林在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是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

阿莫西林的聚合速度比氨苄西林还快。

因为聚合速度和溶液浓度成正比,所以静滴阿莫西林应选择容量比较大的输液剂溶解稀释,能减少聚合物的生成,降低过敏率。

3、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哌拉西林1、也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但哌拉西林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因为哌拉西林在苄氨基上引入了取代基,使苄氨基失去位障作用,不能阻止胃酸的破坏。

2、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对铜绿假单孢菌作用显著。

2、多数细菌体内都没有叶酸还原酶,不能直接利用叶酸获得四氢叶酸。

但是有二氢叶酸合成酶,能利用对一氨基苯甲酸通过上边这个途径获得四氢叶酸。

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四氢叶酸的形成。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环, 增强抗菌作用 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 ,使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生素 的浓度增高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具 有甲基四氮唑的 头孢菌
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 青霉素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双硫仑样反 应;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 酶原血症﹚
与伤寒活疫苗合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本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可延迟本药的吸收,但并不能显著降低药物吸收的总量。
26
哌拉西林
与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 雷菌、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其它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 的敏感菌株有协同杀菌作用。 与某些头孢菌素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属 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 与头孢西丁同用,头孢西丁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 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22
一、青霉素类penecillins
特点: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 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 青霉素G大剂量CSF素:青霉素、卞星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卞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12
作用(或毒性)加强或作用(或毒性)减弱。

×
疗效提高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
某药的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
国外报道, 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5、6-10、11-15、16-20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 、10 % 、28 % 、64%。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生素的类型,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感染时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增效: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以相互增强其治疗效果。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因为它们靶向的位点不同,可以形成互补的抗菌机制。

2.相互拮抗: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拮抗的效应。

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例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拮抗,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与克拉维酸结合而失去其抗菌活性。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其药效或副作用。

例如,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可以影响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加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

4.副作用相互增加: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增加副作用的效应。

例如,利福平和头孢菌素联合应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等。

5.抗菌耐药性:一些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形成耐药性。

因此,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避免产生耐药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联合应用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因使用范围广而易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主要讨论易与这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机制。

1、大环内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据报道,含14元内酯环的老药比新开发的含16元内酯环的新药更易发生相互作用。

最常见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的作用。

由于克拉霉素和红霉素均可由CYP3A氧化,还可能通过非活性的酶及其代谢产物的形成而使酶受抑,导致由该酶参与的药物代谢减缓。

这类药物可能干扰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局部药物代谢,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可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环孢素,抗凝剂,麦角胺,阿司咪唑,他克莫司,卡马西平,特非那定,抗精神病药物,茶碱和西沙必利。

2、抗真菌药物本类药物中全身性用药的主要有,三唑类(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咪唑类(酮康唑和咪康唑)和灰黄霉素。

此外,咪康唑口服凝胶因全身吸收也有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本类药物主要由CYP3A代谢,并且可能是CYP3A的抑制剂。

因此,由CYP3A代谢的药物与本类药物合用时,前者药物浓度可增加。

氟康唑80%以原形药物从尿中排出,虽然作为CYP3A抑制剂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一种CYP2C的抑制剂。

灰黄霉素为酶诱导剂,可增加某些同服药物如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的代谢,并降低后者的作用。

可与三唑类和咪唑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阿司咪唑,利福平,抗凝剂,利福布汀,西沙必利,磺酰脲类,环孢素,他克莫司,苯妥英和特非那定。

3、四环素类药物本类药物为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因耐药性增加而应用减少,但仍可用于某些特殊病例如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常用的有:地美环素,多西环素,赖甲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本类药物典型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其可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吸收性弱的螯合物。

使用含铝、铋、钙或镁的抗酸剂可显著降低本类药物的吸收及疗效。

抗酸剂还可能通过改变胃内PH值而减少本品的吸收,如碳酸氢钠、铁剂、乳剂和奶制品也可与本类药物形成化事物。

常用注射药物相互作用参考

常用注射药物相互作用参考
肌苷
不能与乳清酸、氯霉素、双嘧达莫、硫喷妥钠等注射液配伍。
甲磺酸培复沙星
1.尿碱化剂可减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2.本品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应避免合用,不能避免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3.环孢素与本品合用时,其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4.本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并调整剂量。5.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6.本品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消除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咖啡因的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7.含铝、镁的制酸药可减少本品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常用注射药物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参考表
(按汉语拼音排序)
药物霉素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但表阿霉素用量应减低。联合用药时,不得在同一注射器内使用。表阿霉素不可与肝素混合注射,因为二者化学性质不配伍,在一定浓度时会发生沉淀反应。
阿糖胞苷
四氢尿苷可抑制脱氨酶,延长阿糖胞苷血浆半衰期,提高血中浓度,起增效作用。本品可使细胞部分同步化,继续应用柔红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亚硝脲类药物可以增效。本品不应与5-Fμ并用。
阿奇霉素
1.与茶碱合用时能提高后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应注意检测血浆茶碱水平。2.与华法林合用时应注意检查凝血酶原时间。3.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时,建议密切观察患者:地高辛—使地高辛水平升高。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急性麦角毒性,症状是严重的末梢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触物感痛)。三唑仑—通过减少三唑仑的降解,而使三唑仑的药理作用增强。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药—提高血清中卡马西平、特非那定、环孢素、环已巴比妥、苯妥英的水平。4.与利福布汀合用会增加后者的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