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碱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摘要】茶碱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常联合应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影响肝代谢能力,进而影响茶碱药代谢,本次研究试分析两种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27-02The interaction of drug theophylline and quinolonesLin Xiaohui.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 Theophylline and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drugs are often combined application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drugs can affect the hepatic metabolism ability, thereby affecting the drug theophylline metabolism. This research test analysis of two drug interaction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Keywords】 Alkali; Quinolones; Interaction生物碱是生物体内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典型的生物碱类药物类型主要包括小檗碱、麻黄碱、阿托品、奎宁、罂粟碱、咖啡因、吗啡、茶碱等[1]。
茶碱是一种甲基嘌呤类药物,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脉等多重粥样,常被应用于机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呼吸系统感染,其中发生感染者并不少见,老年人比重较高。
氨茶碱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

氨茶碱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5期氨茶碱和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西咪替丁的联合应用患者,男,80岁。
患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前列腺癌(施行睾丸摘除术)。
吸烟。
服用氨茶碱100 mg/次,3次/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给予西咪替丁300 mg/次,1次/日。
为了简化服药方法,将氨茶碱改为200 mg/次,2次/日。
4天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急诊室治疗。
增加西咪替丁的用量至300 mg/次,4次/日。
3天后,因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入院。
此后,出现痉挛,脉搏快而不规则,收缩压60 mm Hg。
检查发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片诊断为肺气肿。
为治疗心动过速,追加钾剂。
入院24小时后,静脉注射洋地黄,患者开始出现痉挛,虽然给予地西泮处理,血压仍低下,后因心动过缓死亡。
此时血中茶碱的浓度为80 μg/ml。
氨茶碱和雷尼替丁的联合应用患者,女,62岁。
因膀胱癌和直肠癌住院。
服用氨茶碱300 mg/次,每隔4小时1次,特布他林5 mg/次,每隔4小时1次和泼尼松龙10 mg/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术后,给予雷尼替丁3.0 mg/日。
给药第2次后(即术后3天),出现心律不齐,给予维拉帕米小壶滴注。
后出现肌肉震颤、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
合并用药3天后,血中茶碱的浓度由住院前的21 μg/ml显著升高到56.8 μg/ml,停用氨茶碱,18.5小时后,血药浓度下降到32 μg/ml。
此后,每8小时给予1次氨茶碱,用法莫替丁代替雷尼替丁,出院。
此后,氨茶碱用量恢复到住院前的水平,7个月后,在其他医院就诊时给予雷尼替丁300 mg/日,血中氨茶碱浓度升高,出现中毒症状。
停止服用雷尼替丁后恢复。
原因分析西咪替丁的结构中有咪唑环,咪唑环与细胞色素P 450酶(CYP)的亚铁配位结合,引起CYP酶抑制。
所有的CYP都含有亚铁,因此,西咪替丁非特异性地抑制所有的CYP,特别是对CYP3A4的抑制作用最强。
茶碱类药物的配伍及其临床意义

茶碱类药物的配伍及其临床意义一、引起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的药物1.β受体激动剂茶碱与β受体激动剂合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较多。
与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合用会增加茶碱的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使茶碱的作用减弱。
茶碱与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合用还可引起低血钾,甚至心律失常。
2.卡马西平可明显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
3.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这两种药都是很强的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可增强肝脏对茶碱的代谢、清除,从而使血清茶碱的浓度降低30%。
苯妥英钠与氨茶碱合用10~15天后茶碱清除率增加2倍。
因此,有作者提出两药合用时应增加茶碱用量的15%~20%。
4.利福平利福平是很强的肝药酶诱导剂,它与茶碱合用可加快茶碱的清除,使茶碱的血药浓度降低61%。
因此两者合用时需增加茶碱用量。
有人认为剂量需加倍。
5.麻黄碱理论上麻黄碱和茶碱并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但麻黄素可使茶碱的清除率增加,半衰期缩短,血药浓度降低。
6.两性霉素应用两性霉素可降低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具体机制不清。
7.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乎、维拉帕米等影响肝脏代谢,使茶碱的清除率增加,血药浓度降低。
长期口服心痛定的病人静注茶碱后,其茶碱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未用心痛定者。
二、引起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1. 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抑制氨茶碱的代谢,延长体内氨茶碱的半衰期。
合用时引起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
2.卡介苗茶碱与卡介苗合用引起茶碱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从而血清茶碱浓度升高。
用量接近上限者可引起茶碱中毒。
3.干扰素干扰素可抑制与茶碱代谢有关的肝药酶,使茶碱的清除减慢,体内茶碱蓄积,可导致茶碱中毒。
因此临床上合用茶碱和干扰素时,应注意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一般认为茶碱的剂量需减少1/2。
4.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通过对细胞色素P-450的直接作用抑制微粒体单胺氧化酶使茶碱清除率下降,增加茶碱的血药浓度,导致茶碱的毒性反应发生。
每日用1 000~l 200mg 西咪替丁,茶碱的半衰期延长60%,清除率减少30%~40%,血药浓度增加1/3。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c0c1cb8f67c1cfbd6b80e.png)
第一篇: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一)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氨苄青霉素加入到葡萄糖中,比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发生输液反应的机率要高,这可能由于葡萄糖的弱酸性使氨苄青霉素降解生成微量致敏性聚合物的缘故。
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
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 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茶碱与某些抗菌药的相互作用

206 ) 3 0 1 ( 肥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药刑 科 , 肥 合 舍
摘要
从药 动学相互作 用 , 如竞争血浆蛋 白结合 , 响药物重 影
吸收 , 酶诱导 、 酶抑制等 方 面 , 综述 茶碱 与抗 菌药 的相 互作 用 及机制 , 为临床合 理联用茶碱 与抗菌药物 提供指导 , 避免 不 良
理作用 极为广泛 , 除舒 张支气管平 滑肌外 , 尚具有兴 奋呼吸 中
枢 、 强膈肌 收缩力 、 心利 尿 、 低肺 毛 细血 管张 力 及减少 增 强 降
肺血 管渗出等作用 。至今许 多国家 和地 区仍将茶碱 作为第 一 线平 喘药 应用 于临床。支气 管哮喘 的患者在 应用茶碱 的同 时 常需要合 用抗菌药 , 茶碱 安全 范 围窄 , 而 代谢 的个 体差 异 大 ,
用 茶碱时应减少 茶碱 的剂 量 。有 关氧 氟沙 星 、 左旋 氧 氟沙 星
对 茶碱代谢 的影 响报道不 一。有作者认 为氧氟沙 星对茶碱药 动学 影响很少或 不 明显 , 黎月玲等 ¨ _ 1 认为 氧氟沙 星与上述 0 药物 ( 依诺 沙星 、 丙沙 星 、 氟沙 星 、 氟 沙星 ) 有相 似 的 环 培 诺 具 结构 , 但不影 响 茶碱 的代 谢 , 可能 与 各种 药 物 的清 除 方式 有 关, 氧氟 沙星主要 以原形 ( 0 从 肾脏 排泄 , 9 %) 代谢 程度 很 少 . 其代谢 物的产生也 很少 , 因此对 茶碱 浓度 影 响很少 。而郑 明 新等 _ l 1 研究结 果表明氧 氟沙星对茶碱 的药动学 有显著 影 响。 l 氟罗 沙星能显著抑 制茶碱 的消除 , 出现茶碱 血药 浓度升 高 伴 随 的副作用 , 引起部分 患者心率 加快 、 动、 并 悸 头痛 等 , 宜 不 与茶碱合用 。洛美沙 星不抑 制 茶碱 代谢 , 以可 以安全 地 与 所
茶碱及其类似物(总结)-相同与不同

茶碱茶碱(Theophylline)可使平滑肌张力降低,呼吸道扩张;可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钙离子由平滑肌内质网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产生呼吸道扩张作用。
茶碱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强,但不及β受体激动剂。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茶碱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适应证1.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
也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伴有的支气管痉挛的症状。
2.可用于心源性哮喘、心源性水肿及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3.还可用于胆绞痛患者。
临床应用口服:0.1~0.2g/次,2次/日;极量,0.3g/次,1g/日。
控释片:400mg/次,1次/日。
不良反应1.口服可致胃灼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食欲缺乏、腹胀,还可见血清尿酸测定值增高,长期服用可致头痛、失眠及心悸。
2.局部刺激性大,肌注可引起局部疼痛、红肿,治疗量时可致失眠或不安。
注意事项本品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吸烟、慢性乙醇中毒和诱导肝药酶均可降低茶碱血浆浓度,茶碱剂量需要适当增加。
茶碱类药可致心律失常,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患者心率或心律的任何改变均应密切注意。
茶碱类药静脉注射过快或茶碱血浆浓度高于20μg/ml时,可出现毒性反应,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加快、肌肉颤动、癫痫、一过性低血压或周围循环衰竭。
当茶碱浓度高于40μg/ml时,可出现发热、失水、惊厥等,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及心跳停止而死亡,预服镇静剂可有效预防。
用药禁忌消化性溃疡及未治愈的癫痫患者禁用。
注射用多索茶碱通用名: 注射用多索茶碱英文名: Doxofylline for Injectio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多索茶碱。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国内外批准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规格】0.2g【用法用量】成人每次200 mg,12 小时一次,以2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 ml 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20 分钟以上,5~10 日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氨茶碱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注意事项

氨茶碱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注意事项
禁用人群: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严重心肌炎
3、活动性消化溃疡
4、惊厥患者
5、对茶碱过敏患者
原因:此类药物为黄嘌呤衍生物,可引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失眠、易怒、心动过速等,出现心动过速,可增加心肌耗氧,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肌梗死。
氨茶碱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合用致氨茶碱中毒的表现和处理方案
表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
合用时需减少氨茶碱用量
原因:氨茶碱代谢需要依赖CYP1A2,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CYP1A2的抑制剂,所以合用时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易出现中毒。
氟喹诺酮类药物危险分级
第一类:依诺沙星,托氟沙星
第二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第三类:帕珠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牢记!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将危及生命!

牢记!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将危及生命!展开全文1、《药师通关攻略》2、《学霸笔记本》3、免费备考资料每天仅限50套,快快领取1. 伊曲康唑+特非那定特非那定说明书“禁忌与三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与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竹桃霉素等)以及严重损伤肝脏功能的其他药物合用。
”伊曲康唑说明书“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
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文献依据:SFDA药品说明书范本2. 卡马西平+地尔硫卓地尔硫卓缓释片说明书“本品与卡马西平合用后,一些病例中可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增高40-72%而导致毒性。
”文献依据:SFDA药品说明书范本3. 克拉霉素+麦角胺麦角胺咖啡因逾量可引起严重中毒,急性中毒症状为精神错乱、共济失调、惊厥、手足灰白发冷、感觉障碍,甚至因昏迷与呼吸麻痹而死亡。
克拉霉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本品会升高需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的血清浓度(如阿司咪唑、华法林、麦角生物碱、三唑仑、咪达唑仑、环孢素、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苯妥因、溴隐亭、阿芬他尼、海索比妥、丙吡胺、洛伐他汀、他克莫司等)。
”文献依据:SFDA药品说明书范本4. 环磷酰胺+吲哚美辛非甾体消炎药(NSAID)可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两药联用可能导致急性水中毒,必要时进行监测。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发生相似的相互作用。
文献依据:汤光.药物相互作用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3~234.5. 依那普利+别嘌醇别嘌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类降压药和氨氯地平等合用,可引起史-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文献依据: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937~938.6. 洛伐他汀+吉非罗齐吉非罗齐片说明书“氯贝丁酸衍生物与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等合用治疗高脂血症,将增加两者严重肌肉毒性发生的危险,可引起肌痛、横纹肌溶解、血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等肌病,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碱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氨茶碱在体内分解为茶碱而起药效作用,故本文提到的茶碱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即为氨茶碱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是黄嘌呤类生物碱中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最强的一种药物,是目前应用量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至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将茶碱作为第一线平喘药应用于临床。
但其治疗指数窄,文献报道其血药浓度在5μg·ml-1开始有疗效,适宜浓度为10~20μg·ml-1,若高于20μg·ml-1,易出现毒性反应,早期多见有恶心、呕吐、失眠、易激动等反应,严重者可有心动过速、发热、失水、谵妄、惊厥、昏迷等征象,甚至呼吸与心跳停止至死亡。
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应用茶碱的同时常需要联用抗菌药,茶碱与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具有相互作用,导致茶碱代谢清除改变,结果使茶碱在常规剂量时,不是达不到治疗效果就是出现毒性反应。
因此,氨茶碱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注意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以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就茶碱与某些抗菌药之间相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供临床参考。
1、氨茶碱的药代动力学口服氨茶碱或由直肠或胃肠道外给药均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氨茶碱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分布容积(Vd)约为0.5L·Kg-1,半衰期(T1/2)为3~9h,静注氨茶碱6MG·Kg-1,30min内血药浓度可达10μG·ML-1,它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率有个体间的差异。
空腹状态下口服氨茶碱,2h血药浓度达峰值。
氨茶碱大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茶碱在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过程,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当血药浓度大于30μG·ML-1时则有非线性动力学表现,T1/2比原来要大大延长。
2、氨茶碱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氨茶碱在体内释放出茶碱,茶碱可被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3A4、CYP1A2代谢,某些抗菌药物就是通过影响P450同功酶的作用而影响茶碱的代谢,从而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
如某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与CYP3A4酶进行N-脱甲基化,其代谢物与酶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使酶失去活性。
茶碱代谢不能通过CYP3A4途径便转向CYP1A2途径,而该类药不能抑制后一途径,但CYP1A2的活性具很大个体差异。
酶活性较低的人更易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同时要发生这种相互作用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使酶先被诱导,一般在两者联用头几天不会发生这种相互作用。
又如某些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CYP1A2,而抑制茶碱的N位脱甲基化过程,使茶碱清除率下降,从而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茶碱代谢抑制,结果减少了代谢物的尿排泄,增加了母体化合物的清除,使总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导致茶碱血药浓度过高,从而使茶碱的心脏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3、氨茶碱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3.1头孢菌素类通过测定肺心病急性发作及肺心病伴心衰患者氨茶碱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后2h血药浓度,发现2药联用后氨茶碱血药浓度显著上升,而头孢噻肟钠血清浓度比单用显著降低。
肺心病伴心衰者6h氨茶碱血药浓度单用、联用均高于无心衰者。
提示2药联用有可能致茶碱中毒,且降低了头孢噻肟钠的抗感染疗效。
2药不宜联用,尤其是心衰患者。
头孢呋肟、头孢噻肟使茶碱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有可能增强其毒副作用,而头孢噻肟、头孢呋肟血药浓度却明显降低,两药不宜同时应用。
3.2氨基糖苷类氨茶碱使庆大霉素易在肾小球中重吸收,全身作用时间延长,碱化尿液后,则庆大霉素游离型增多,抗菌效力增强。
联用茶碱时,庆大霉素只需应用原剂量的1/5就有效,收到剂量小、疗效高、毒性低的效果。
3.3四环素类四环素为P450酶抑制剂,可抑制茶碱的代谢,使其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均增强。
急性心肌梗死伴低血压患者,禁忌2药联用。
3.4氯霉素类氯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干扰茶碱在肝脏的代谢转化,延缓其在体内的清除。
实验结果表明,2药联用后,T1/2延长,曲线下面积(AUC)增大,与单用茶碱时相比较其K值、T1/2、AUC均有明显差异,提示2药长期联用,茶碱的血药浓度不易控制,毒副作用容易发生。
如需联用,则应控制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定其合理的给药方案。
3.5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14~16元环的内酯化合物,可与CYP3A4酶进行N-脱甲基化,其代谢物与酶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使酶失去活性。
一般14元环的红霉素、克拉霉素与CYP3A4形成复合物的作用最强,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最严重;罗红霉素和16元环的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次之;15元环的阿奇霉素最弱。
试验结果显示红霉素与氨茶碱联用5d、10d对茶碱药动学参数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且联用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发生茶碱中毒的危险性越显著。
有学者认为,茶碱与红霉素联用4d即可发生相互作用,联用1周以上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
国外报道认为,在每日给红霉素1.5G以上与茶碱同服时发生干扰,血内茶碱清除率下降约25%,半衰期延长15%~26%。
用药2~3d后可出现心悸、兴奋、心率快、血压下降。
血药浓度25MG·L-1时可全身抽搐,以至于心律紊乱。
大部分文献认为联用红霉素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也有个别报道红霉素与茶碱没有相互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选择实验人群和实验时间的差异因素,导致了该药与茶碱相互作用的个别文献报道不一致。
螺旋霉素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在胆汁中的浓度远大于血药浓度,且维持时间长,它亦在肝脏与茶碱产生竞争性抑制而影响茶碱的代谢。
一般认为联用4d后,茶碱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而临床上为达到有效浓度,往往2药联用10d或更长。
因此,在联用该药时,应适时按个体化调整茶碱剂量,以控制其血药浓度,防止因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不良后果。
麦迪霉素也能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且与茶碱相互作用的强度大于红霉素。
有人曾观察10例应用常规剂量氨茶碱与麦迪霉素的哮喘患者,并监测了茶碱血药浓度。
结果表明,茶碱最低血药浓度均超过20μG·ML-1,且出现毒副反应。
克拉霉素与大剂量氨茶碱联用或氨茶碱的基础血药浓度偏高时,建议监测后者的血药浓度;罗红霉素可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2药联用当血清茶碱浓度≥15MG·L-1时,需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阿奇霉素对茶碱缓释片及长效茶碱类药物舒弗美的血清茶碱稳态峰浓度、稳态谷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及浓度波动系数等均无明显影响,2药联用安全,无需调整茶碱用量,但应注意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鉴于上述,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氨茶碱并用时应酌减茶碱用量或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3.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可抑制P450酶活性,降低茶碱的清除率,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当茶碱与上述药物联用时,应适当减量。
3.7磺胺类磺胺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高,当与茶碱联用时,使茶碱从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即游离型茶碱浓度增加,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因此宜慎用或不宜配伍。
据报道4例联用氨茶碱与磺胺甲基异唑(SMZ)的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值高,停用SMZ后血药浓度下降。
因此,2药联用时应注意调整茶碱剂量。
3.8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通过CYP1A2代谢,可抑制茶碱代谢过程的重要环节—去甲基化,使茶碱代谢减慢。
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对茶碱清除率的影响不同,一般认为,依诺沙星是最强的茶碱抑制剂,其次为环丙沙星、培氟沙星。
这一相互作用的程度与氟喹诺酮的剂量呈正相关系,所以在治疗时尽可能避免2药联用,如确实需要,可适当减少茶碱的剂量,注意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防毒性反应。
或者可用N-7-衍生化的茶碱—二羟丙茶碱(DDP)和丙羟茶碱—(PXP),实验表明,依诺沙星对此2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性差异。
依诺沙星可使茶碱的清除率下降76.8%,血药浓度升高近2倍,环丙沙星可使茶碱的清除率下降41.3%,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抑制茶碱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联用茶碱时应监测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茶碱的剂量。
在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氧氟沙星对茶碱类的代谢影响最小。
氧氟沙星与上述药物(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具有相似的结构,但不影响茶碱的代谢,可能与各种药物的清除方式有关,氧氟沙星主要以原形(90%)从肾脏排泄,代谢程度很少,其代谢物的产生也很少,因此对茶碱浓度影响很少。
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血药浓度、AUC等药动学参数也无明显影响。
茶碱对本品的吸收等亦无明显影响。
有研究者对16名健康男性进行随机、对照、双向交叉研究,来确定在稳态条件下口服左氧氟沙星(每12h给予500MG)对茶碱(单次4.5MG·Kg-1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参加者被随机分配到茶碱、左氧氟沙星组和茶碱、安慰剂组。
14个人完成了这项研究。
左氧氟沙星组和安慰剂组的茶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Vd、T1/2中任何一个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别。
结论表明,在稳态条件下口服左氧氟沙星和静脉注射茶碱没有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但由于其他一些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联用时,可使茶碱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致患者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仍应严密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必要时调整剂量。
氟罗沙星能显著抑制茶碱的消除,出现茶碱血药浓度升高伴随的副作用,并引起部分患者心率加快、悸动、头痛等,不宜与茶碱联用。
而洛美沙星不抑制茶碱代谢,对茶碱类药物肝内代谢影响较小,可以比较安全地与茶碱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茶碱代谢影响较小。
健康成人志愿者5例联用加替沙星和茶碱,测定加替沙星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4例未见本品对茶碱血药浓度有影响,1例的Cmax、AUC略上升,茶碱清除率降低。
莫西沙星与茶碱联用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达到稳态时,莫西沙星和茶碱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
因为莫西沙星不抑制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而茶碱类药的代谢与P450有关。
因此,莫西沙星与茶碱类药物同服时,无需调整剂量。
但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在茶碱与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联用时,仍需对茶碱血药浓度进行监测。
3.9抗结核药异烟肼与氨茶碱合用时,可抑制氨茶碱在肝脏中的代谢,而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增高。
异烟肼是肝药酶抑制剂,它能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与氨茶碱联用时可抑制氨茶碱在肝脏中的代谢,而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增高,长期联用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中毒症状。
有报道7名正常受试者服异烟肼10MG·Kg-1·d-1,10d后茶碱半衰期延长15%,AUC增加31%,6h后茶碱(静注)血药浓度升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