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课件)ppt课件
《漏》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

品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第1-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在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经历了哪些变化?
老婆婆家 路上
歪脖老树
在《漏》的这部分故事中,哪些情节最吸引你?
老虎和贼的心理活 动最有意思。
老虎趴在驴圈里
贼蹲在屋顶上想:
想:“翻山越岭我什么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
都见过,就是没见过
说过,就是没听说过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 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 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 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那威猛的老虎竟然在恐惧的驱使下,仓皇失措地滚 下了山坡,这情景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充满了出人 意料的趣味!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
路上
歪脖老树
山坡
在这一部分的故事里,你认为哪些情节最有吸引力?
老虎和贼的心理活 动最有意思。
老虎被雨一淋,清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
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 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
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 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
身往回走。这两句话深刻展现了往老虎回和走贼。内心的
不甘和不愿放弃的情绪。
贼又冷又饿,正在 树下,看见走来一个黑 乎乎的东西,心想: “‘漏’又来了,这下 我可活不成了!”
漏
第2课时
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一起探 索了《漏》这个故事的神奇开篇, 见证了老虎和贼因为误解“漏”而 引发的连串趣事。那么,你们还记 得他们是如何因为“漏”这个字而 吓得魂飞魄散,匆忙逃离的吗?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这个神秘而有趣的故事, 看看他们在这场荒诞的冒险中又遇到了什么。他们将 如何在彼此误以为是“漏”的恐惧中继续他们的逃亡 之路?又会有哪些新的误解和笑料等着我们呢?让我 们一起跟随作者的笔触,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揭开 这个“漏”背后更多的故事吧!
《百年孤独(节选)》ppt课件

作品地位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 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 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 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 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 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 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 乌尔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去世时的年龄在115至122岁 之间。
故事梗概
第二代: 两男一女 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在来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长
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他和一个叫庇 拉尔·特尔内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赛人来马孔多表 演时又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后来他回来了, 但是性情捉摸不定。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 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
随着家中出走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回家,丽贝卡和身似巨人一 样的表哥组成了家庭,又一桩近亲结婚,乌尔苏拉因此将他们赶出 了家门。阿玛兰妲摧毁了丽贝卡的婚姻,但因她造成的一尸三命悲 剧让她无限愧疚和自责。在情敌丽贝卡放弃意大利人与何塞·阿尔 卡蒂奥结婚后与意大利人交往,却又拒绝与意大利人结婚,导致的 结果是皮埃罗·克雷斯皮因受不了爱情折磨而割腕自杀了。
第三代: 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 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后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 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参军,热恋姑母,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阿尔卡蒂奥与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生下的一女两男。 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 间;两个男孩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 奥第二,劳工领袖,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 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2天, 因诉说亲眼所见的大屠杀而被认为神志不清,在研究吉卜赛人带来的 羊皮卷手稿的房间里一直到死。奥雷里亚诺第二没有正当的职业,终 日纵情酒色,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尔卡蒂奥第二同时死去。从生到死, 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荒诞派戏剧演示

史密斯先生:一位认真负责的大夫就该和病人一 道死去,要是他们没能一道恢复健康。一个好船 长总是和船一起沉没在波涛之中。病人死了,大 夫就不该活。
史密斯太太:总不能把一个病人和一条船相比。 史密斯先生:为什么不?船也有病嘛;更何况, 你的那个大夫和一艘军舰一样健康;所以他就更 应该和病人同时死去,就像大夫和他的船那样。 【这最后一句话是故意说错的。】 史密斯太太:哦!我没想到这点……也许这是对 的……那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史密斯太太:也许应该去参加他们的婚 礼。 史密斯先生:应该送给他们一件结婚礼 品。我正想着送什么礼品呢? 史密斯太太:咱们为什么不把别人送给 咱们的结婚礼品,而咱们从未用过的七 个银盘子,送一个给他们呢? [短暂的沉默。挂钟敲二下。]
史密斯太太:她这么年轻就守寡可真伤 心。
史密斯先生:他们幸好没孩子。 史密斯太太:他们缺的就是孩子!孩子! 可怜的女人,她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 子! 史密斯先生:她还年轻。她满可以再嫁。 丧事办得很合她的意! 史密斯太太:但是,谁照看孩子?你清 楚地知道她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 们叫什么来着? 史密斯先生:博比和博比,就像他们的 父母那样。博比•沃森的叔父,博比•沃森 老头是有钱的,他喜欢那个男孩。他完 全能负责博比的培养教育。
史密斯先生:这件事,报上没登过。人 们谈起他的死已有三年了。因为联想, 我才记起了这件事。 史密斯太太:可惜啊!他以往保养得多 好。 史密斯先生:这是大不列颠最漂亮的尸 体!从尸体外表,看不出有那么大岁数。 可怜的博比,他去世已经四年了,尸体 还有热气。真是具活僵尸。他是多快活 啊! 史密斯太太:可怜的博比太太。
围城PPT演示课件(PPT4)-2024鲜版

01围城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钱钟书及其作品概述《围城》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创作背景《围城》通过讲述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的精神困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作品主题文学地位与影响文学地位《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作品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
国际影响《围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0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Chapter婚姻围城求职围城人际关系围城030201主要情节梳理角色关系解读方鸿渐与孙柔嘉方鸿渐与赵辛楣方鸿渐与苏文纨01020304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当时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
方鸿渐工于心计、善于伪装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婚姻中女性的无奈和挣扎。
孙柔嘉真诚坦率、有正义感的男性形象,与方鸿渐形成鲜明对比。
赵辛楣虚荣做作、自命不凡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浮华。
苏文纨典型人物形象塑造03讽刺手法与幽默元素剖析Chapter讽刺手法运用夸张、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揭示讽刺对象的荒谬和可笑之处。
讽刺对象小说《围城》中讽刺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现象、人物性格、文化观念等。
讽刺效果通过对讽刺对象的揭露和批判,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警醒。
讽刺对象及手法运用幽默元素体现与效果评估幽默元素幽默效果幽默与讽刺的融合1 2 3社会批判人物塑造审美愉悦讽刺幽默在文学作品中作用04社会现象与价值观念探讨Chapter婚姻观念展示和批判传统婚姻观念01现代婚姻观念02批判传统观念03社会现象揭示和反思婚姻市场现象分析相亲、婚恋网站等婚姻市场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
婚姻与职业冲突探讨职业女性面临的家庭与事业冲突,以及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压力。
婚姻与家庭暴力揭示家庭暴力现象的存在,分析其对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破坏,以及社会对此的应对措施。
22《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7张ppt)

02
夸张下的合理——看一群戏剧人物
由新装——析人物
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神态描写等
小组合作,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 皇帝、老大臣、官员、百姓和小孩的语言、 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等语句,进行角色朗读 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皇帝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的新装
海 的 女 儿
丑 小 鸭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拇 指 姑 娘
孩
荒诞里的真实
皇帝的 新装
走近作者
安徒生(公元1805~公元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 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 150,早期写有诗 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 著名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等。
课堂小结
引子:爱新装——昏庸、虚荣
皇
开端:做新装——奸诈、狡猾
帝
的 发展:看新装——虚伪、愚昧
新
装
高潮:穿新装——自欺欺人
结局:揭新装——天真无邪
赞揭 美露 纯丑 真恶
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项作业 1:续写章话结尾,当皇帝游行回来后, 会发生什么?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 2:从以下故事情节中选择一幕,改编 成课本剧并在班级表演 (爱新装-一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坦然”来自对自我不足的承认,对与众不同的平静 面对;“真诚”则意味着依照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自由 的表达,不因利益可能受损而放弃人的正直与勇敢。
——给最亲爱的你们
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 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 装游行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和大臣自欺 欺人的丑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虚伪和自欺欺人。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第15课 沙之书 (PPT课件)

娜 动
kuǐ 傀 儡 怍 5.kuì愧 huái槐 树 zhuō 拙 劣 7.相形见chù 绌 duō duō 咄咄 逼人
口呆 目dâng 瞪 6.chãng 澄 清 马dâng 镫 荒dàn 诞 8.垂xián 涎 三尺 tǐnɡ 拔 挺
3.欣赏
鉴赏
(1)2014 年 7 月 22 日晚,在古巴国家剧院,习主席同古 例 句 巴领导人劳尔 · 卡斯特罗共同 欣赏 了一场由中古两国舞蹈家 联袂奉献的芭蕾舞演出。 (2)7 月 25 日, 2014 中国大同首届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作 品 鉴赏 会在和阳美术馆开幕。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认为好, 喜欢。“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是通过对照、 辨 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赏的层 析 次不同,“欣赏”层次浅,“鉴赏”层次深;另外,赏的对 象不同,“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 括人,也包括物。
径分岔的花园》 ,使他不仅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而且在西方获得了声 誉。1944 年,这本短篇集又与另一本短篇集《手工艺品》合并出版, 书名《小说》 ,成为他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后,博尔赫斯又连续出版了 三个短篇小说集: 《阿莱夫》 《死亡与罗盘》 《勃罗迪的报告》 。此外,他 还写有大量的散文、小品文和文学评论。
第 15 课
沙之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铁锚 ( máo ) . 3.惶 惑( huánɡ ) . 5.粗糙 ( cāo ) . 7.休谟 ( mó ) . 9.乌烟瘴 气( zhànɡ ) . 2.装帧 ( zhēn ) . 4.笨拙 ( zhuō ) . 6.诋 毁 ( dǐ ) . 8.九次幂 ( mì ) .
(完整版)名著导读《骆驼祥子》ppt课件

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欣赏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 ,流畅易懂,富有地方色彩和 生活气息。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 生动性和形象感。
对话描写简洁明了,符合人物 身份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不同 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05
知识拓展:民国时期北京风貌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布局
民国时期北京城基本沿袭了明清时期 的城市布局,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 以皇宫和政府机构为主,外城则是商 业区和居民区。
市政建设
民国时期,北京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市 政建设,包括铺设马路、建设公园、 安装路灯等,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的北京建筑风格多样,既有 传统的四合院、胡同,也有西式的洋 房、公馆,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讽刺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运用了许多讽刺手法,对 旧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 情的揭露和批判。
地域文化色彩浓厚
北京地域文化的展现
小说以北京为背景,展现了北京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地 方特色。
方言土语的运用
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北京方言土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同时也增 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04
重要章节解读与赏析
精选章节内容概述
祥子的三起三落
通过具体情节,展现祥子 在拉车生涯中的坎坷经历 ,包括买车、丢车、再买
车等波折。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
描述祥子与虎妞之间的感 情纠葛和婚姻生活,展现 两人在性格、价值观等方
面的冲突。
祥子的悲剧结局
分析祥子在社会压迫和个 人奋斗无果后的精神崩溃 和堕落,揭示旧社会底层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茶馆这个小舞台,展现了中 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批判了旧 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作者对新 社会的向往和憧憬。
《百年孤独(节选)》ppt课件

马孔多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以前的马孔多
接近类似原始社会 自然、封闭
落后、与世隔绝
现在的马孔多
手工作坊、店铺 大型赌场
报时鸟——音乐钟 金合欢——巴旦杏
(1-2)介绍马孔多
一 的新变化和主要人物
五
(13-14)应对失眠的措施
百年孤独
及影响
二
(节选) 四
(3-6)丽贝卡到来
(7)丽贝卡的习惯及
三
治疗方法
第12段: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 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 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 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 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 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 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 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 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各民族原有的时间及其观念、节日,如果他们还记得,也不妨保留, 但都是附属的物事、模糊的月影,只在太阳照耀不及之处,予人以回忆、 点缀和慰借(如我们的元宵、中秋、冬至等)。
失眠症
第8段: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 孩子的房间睡觉,......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 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 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 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 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 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时间饥饿”:只拥有时间没有拥有生活。
马克思认为,钟表是之后所有机器的原型。随着
钟表所代表的机悄械无时声间息的的到入来侵,:每时个间人标都准像被发条驱 动的永不停息的殖钟民表前,时间是人的一切殖,民人后并不拥有 生活,只是拥计有时时方间式。人类社会从时计间时过方剩式状态迅速 进入到时间短缺的过程,现代社会基本完全处于“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子,而且把原来蒙娜丽莎的那样女性柔美的脸变成了现
在
2
的直眉瞪眼的,凶巴巴的。这样达利的这幅就产 生了一种非常不和谐的离奇荒诞令人惊异的效果。 达利的这张脸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上对于世界的 认识和自信,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现代人内在世界 的一种躁动不安、焦虑痛苦。那么,比较这两幅 作品哪一个更荒诞呢?显然是第二幅。
-
10
• 所谓“荒诞感”,不只是在形式上的不合
理、不和谐,而且内蕴上也没有理性的缘 由可以依据和解释,因此显得不可思议、 不可理解,并使得任何理性的解释都归于 失败;所谓“虚无感”,就是因为缺乏合 理性而显得没有任何意义。为了具体体会 荒诞的美感经验形态,大家可以去读法国 存在主义小说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
-
7
• 可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人生是屡见不鲜的,它可能就发生在你
我中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给自己 设定一个人生的目标,这样觉得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没有白活一辈子。 那么,这种人生目标可以是幸福、人生的意义,但存在主义早就给我 们指出了无论是幸福还是人生的意义,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都是根本 不存在的,就如同至始至终没有出现的戈多一样,戈多是等不来的, 幸福和意义也是不存在的,他只是人们自己自行设定的,这样就出现 了一种现象,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人们却希望通过没有止境的等待赋 予人生,并且这种等待欲罢不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最终未获得 解脱,那么,这种现象是不是荒诞呢?那么,这种荒诞就是由于生存 意义的虚无而产生的,这是荒诞审美意象表现的第二个主题。
•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是不是对荒诞有个直观
的印象呢。
-
3
那么,到底什么是荒诞呢?
• 从词义来看,荒诞它指的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离奇可
笑的意思。荒诞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应当是西方现代社会 精神危机的产物。我们知道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各国 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 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来世界是混乱无序的,人生的意义有 没有还是一个问题。主宰宇宙人生的不是理性秩序,而是 无处不在的以不合理、不合逻辑为特征的这种荒诞,这是 荒诞产生的真正原因。由于在西方现代社会,荒诞日益成 为人们生存的体验。
荒诞
当我们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看20世纪 50年代的“荒诞派戏剧”(如贝克特的《等待戈 多》、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等),或者读法 国“新小说派”的作品,读美国的“黑色幽默小 说”(如凯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我们 就体会到了另一种现代的美感经验形态,这就是 荒诞。
-
1
荒诞的直观的印象
• 我们先来看达芬奇的这幅,蒙娜丽莎面带迷人的微笑, 她的姿态非常优雅,这个画面的色彩也非常和谐,结构也
-
8
审美意象的荒诞性还进一步体现为和谐关系的丧失,
• 下面,我们主要以个人和社会关系为例分析一下和谐关系
丧失之后,荒诞是怎样产生的。对人和社会关系而言存在 两种关系,一种情况是在一种正常合理的社会中,个人和 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和谐互动的关系。而在一 个反常的社会中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必然是一个冲突、对立 甚至隔膜的关系,所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说过这 样一句话,就在人类的呼唤和世界无谓的沉默之间荒诞产 生了,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就是加缪小说《局外人》。
-
5
除此之外,还表现为生存意义的虚无。
• 那么,什么是生存意义的虚无呢?这必须和存在主义哲学
一块来讨论这个问题。在存在主义那里他对世界的看法和 我们传统的对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存在主义认为人是 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上,世界不仅是没有秩序的,而且没 有意义的,生存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 意义到底是从哪来的呢?它是人们自己设定的。这样没有 意义自己却要设定意义这样一种自相矛盾就是一种荒诞。 在表现这方面荒诞性的最典型的作品就是法国荒诞派剧作 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
6
• 我们说这个剧并不是要讲述等待戈多的故事,而
是真实地描述了现代人一种生存状态。那么,这 种生存状态就是什么呢,就是等待。可是这里大 家要明确的是这种等待和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等 待是不一样的。正常的等待是一种有意义的等待,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要等待戈多,我要知道戈多 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待,能不能等来。可是 作为现代人生存的等待是一种反常的无意义的等 待,一种不知道等什么又盼望等来什么,可是什 么也等不来的一种莫名其妙的等待,那么,从这 个意义上来理解这种等待是荒诞的,这种等待的 人生就更是荒诞的了。
很平衡。这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平和、安详。这种心态源于人们当时坚信整个世界是井然
有序的,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是确定的。这样每个人的行
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蒙娜丽莎具有
了她那个时代人所共有的恬静、柔美、自信的微笑。
• 再来看看达利的这幅,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怪怪的呢。
我们看达利异想天开地给蒙娜丽莎加上了两撇高高翘起的
-
9
一 荒诞的历史发展
• 荒诞作为一种美感经验形态,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
展的结果。在古代的审美活动中,荒诞只是作为一种元素 出现的,没有独立 的审美地位。比如,原始艺术和古典 艺术中出现的一些怪诞的形象。
• 1.荒诞作为美感经验形态的形成 • 荒诞作为一个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其形成主要是在
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当时所出现的法国“新小说”、 “荒诞派戏剧”,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波谱艺术” 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后现代艺术,都呈现出一 种既不同于传统的美感经验形态,也不同于现代主义的丑 的美感经验形态,而是一种既缺乏古典美的和谐,也缺乏 一种对意义呈现的努力的状态,因此,由这样的作品所唤 起的美感经验,就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荒诞感和虚无感。
-
4
荒诞性首先表现为人的异化。
• 什么是异化?所谓异化指的是人被异己力量所奴
役,失去了人的自由,失去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变成了非人(大甲虫、犀牛),那么,这种现 象就成为异化。在西方现代派作品中通过审美意 象来表现异化问题的,最典型的就是奥地利著名 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的哪部作品呢?大家非常熟悉 的《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