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方程式中的计算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PPT完整版

[明确学习目标] 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3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图示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计算公式
n= □01 Mm
= □02 NNA
= □03 V气Vm体 = □04 c·V(溶液)
2.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 (1)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 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即可求解未知量。 (2)守恒法 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3)C 组实验的合金中 n(Al)=n(Mg)=0.01 mol×00..951180 gg=0.018 mol, 与盐酸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有 AlCl3 和 MgCl2。溶解 0.918 g 合金共需要 n(HCl)=0.018 mol×3+0.018 mol×2=0.09 mol,V(HCl)=2.00.0m9oml·Lol-1= 0.045 L=45 mL,还需要加入 45 mL-30 mL=15 mL 盐酸,才能使剩余合 金恰好完全溶解。
[答案] (1)2.0 mol·L-1 (2)47.06% (3)15 mL
Z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3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图示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计算公式
n= □01 Mm
= □02 NNA
= □03 V气Vm体 = □04 c·V(溶液)
2.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 (1)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 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即可求解未知量。 (2)守恒法 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3)C 组实验的合金中 n(Al)=n(Mg)=0.01 mol×00..951180 gg=0.018 mol, 与盐酸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有 AlCl3 和 MgCl2。溶解 0.918 g 合金共需要 n(HCl)=0.018 mol×3+0.018 mol×2=0.09 mol,V(HCl)=2.00.0m9oml·Lol-1= 0.045 L=45 mL,还需要加入 45 mL-30 mL=15 mL 盐酸,才能使剩余合 金恰好完全溶解。
[答案] (1)2.0 mol·L-1 (2)47.06% (3)15 mL
Z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PPT课件

例1
二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 系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例如,把CO还 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O + Fe2O3 2Fe + 3CO2 CO2 + Ca OH 2═CaCO3↓+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
n(Zn)=m
M
Zn Zn
=
65
g6·.m5 gol−1=0.1
mol
(2)Zn + 2HCl═ZnCl2 + H2↑
1
2
0.1 mol n(HCl)
12=0n.1HmCol l
n(HCl)=0.1 mol×2=0.2 mol
1
(3)Zn + 2HCl═ZnCl2 + H2↑
1 mol
22.4 L
0.1 mol
V H2
1 mol=0.1 mol
22.4 1 mol
L=2.24
L
答:(1)6.5 g Zn的物质的量是0.1 mol;
(2)有0.2 mol HCl参加了反应; (3)生成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2.24 L。
►归纳总结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一般应遵循下列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确保正确)。 2.在物质化学式的下面列出四个相关量。 某物质A的未知量,可用m(A)、n(A)、V(A)这样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也可用x、y这样 的字母表示。 在列出的四个相关量中,必须符合“左右量值相当,上下单位相同”原则,否则就是 错的。“左右量值相当”,如在上述例题中,1 mol Zn与标准状况下22.4 L H2(也是1 mol H2)相当,65 g Zn(也是1 mol Zn)与标准状况下22.4 L H2相当。 3.用列出的四个相关量组成比例式或比例式的变式,求出未知量。 4.写出答案。
化学课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优秀ppt1 人教版

思考
2g H2中约含有多少个氢分子?
6.02×1023个
宏观 (质量)
微观 (粒子数)
物质的量(n)
比一比,谁算得快?
36.5g HCl气体中含有多少个HCl分子? 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是多少?
溶于水制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n= m /M
N = n ·NA
V =n ·Vm
CB=nB / V液
通过做以上例题、习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小 结: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 (1)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系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要求的量用n(B)或设未知数x、y等代表) (4)根据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含HCl分子6.02×1023个,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2.4L, 溶液的浓度为0.5mol/L。
知识网络图
V(气体体积)
÷Vm
×Vm
m ÷M
n
×NA
N
×M
÷NA
质量 ×V(aq) ÷V(aq) 粒子数目
cB(溶液)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原 理:
2Na+2H2O=2NaOH+H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公开课-PPT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某同学取不同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分别与 30 mL 同浓度的盐酸反 应,所取合金质量与产生气体体积(已转化为标准状况)如下: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2Na +2H2O===2NaOH+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 NA 倍 2NA ∶ 2NA ∶ 2NA ∶ N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也等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知识点 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1.六个基本步骤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用
(3)C 组实验的合金中 n(Al)=n(Mg)=0.01 mol×00..951180 gg=0.018 mol, 与盐酸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有 AlCl3 和 MgCl2。溶解 0.918 g 合金共需要 n(HCl)=0.018 mol×3+0.018 mol×2=0.09 mol,V(HCl)=2.00.0m9oml·Lol-1= 0.045 L=45 mL,还需要加入 45 mL-30 mL=15 mL 盐酸,才能使剩余合 金恰好完全溶解。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PPT精品课件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出各实验中哪种反应物过量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 (1)因甲、乙生成H2的体积不等,则产生H2体积小的,说明还 有酸未反应,因此甲中盐酸过量,合金反应完全;若乙中盐 酸过量,则可产生H2:228505×385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
温故
将2.3 g金属钠放入100 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 )
A.100+4 2.3×100%
B.100+44-1.8×100%
C.1004+4×100%
D.100+24.3-0.1×100%
解析:2.3 g钠与100 g水完全反应后生成4 g NaOH,同时放出 0.1 g H2= 100+24.3-0.1×100%。 答案:D
探究1: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什么关 系?如何应用物质的量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化学计量数 在中学化学中,化学计量数实际上就是化学方程式(包括离子 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中学化学 中,以前一直将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叫做 系数。
2.化学计量数(ν)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 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即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例如:
答案:(1)0.56 L (2)0.5 mol·L-1
△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现将17.4 g MnO2与足量的浓HCl加热反应,求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
解析:设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x,
△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第一课时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3
小组快速订正自主学习的答案,重点完成
合作探究。之后总结一般的计算步骤、解题格 式和判断过量的方法。改正时用红笔。注意高 效。时间9分钟。
2020/12/10
4
请同学们积极展示,展示时面向同学,声 音洪亮。其他同学做好质疑、补充的准备。注 意聆听和记录。
自主学习:
1、0.05mol 2、A 3、A C 4、D 5、1.12 L ; 1mol/L 合作探究:
1、D 2、A 3、BD
2020/12/10
5
1、计算步骤及注意点:
①解(设)、写、列、解、答;
②设时x含单位;计算过程带单位;
③考虑过量,利用“假设法”或“比例法”或“十字相 乘法”判断过量,以实际参加量进行计算;
④化学计量数(v)之比等于物质的量(n)之比;还等 于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
2、规范用语
n (H2SO4)—表示H2SO4 的物质的量 c (HCl) —表示盐酸的物质积
m(Na2CO3) —表示Na2CO3 的质量
2020/12/10
6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7
2020/12/10
1
以物质的量为 中心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 的基本计算 和一般的过 量计算
2020/12/10
化学常用量的计算
(微粒数、气体体积的计算)
溶液的计算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 浓度的计算及换算、pH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确定 化学式的计算) 综合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般计算、过量计算、混合物 计算、多步计算、氧化还原计 算、速率和平衡计算等) 2
必修一3.1.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件(共14张PPT)

=0.05mol
1
m(Na2SO4) =n(Na2SO4) X M(Na2SO4) =0.05molx142g/mol=7.1g
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一般先根据计量系数比,先求出物质 的量,再求质量,体积,浓度。
例题2:
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Zn完 全反应。计算: 1、 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偏铝酸钠
思考
1、Mg比Al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 发生反应?
2、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 放酸碱咸物质?
3、金在自然界中也是以化合态存在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Na + 2H2O= 2NaOH+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2 : 2 : 2 : 1
扩大NA倍 2×6.02×1023 : 2×6.02×1023 : 2×6.02×1023 : 1×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
例1、3.1g Na2O恰好与50mL H2SO4溶液 完全反应,计算:
(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生成Na2SO4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解 n(Na2O)
m(Na2O) M(Na2O) 3.1g 62g/mol
0.05mol
Na2O + H2SO4 = Na2SO4 + H2O
1 mol 11mol 0.05mol n(H2SO4)
11mol n(Na2SO4)
n(H2SO4)=
0.05mol X 1 1
=0.05mol
3.1.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PPT 课件共28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讨论交流】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 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 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以后将学到),反应中铝作 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无电子得失。
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分别表示为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每转移3 mol e-,生成1.5 mol 氢气( √ )
(7)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但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
(8)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 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
(9)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
C.3∶1
D.1∶3
5.铝是典型的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
溶液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铝元素化
合价的变化都是由0价变为+3价 ,还原剂都是铝 。 (2)1 mol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比值1为∶1
,消
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
(3)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 mL 4.0 mol·L-1的
盐酸和100 mL 4.0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向两个烧杯
中都加入5.4 g铝粉,在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为 2∶3 。
谢谢观看
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D【解析】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分析如下:
所以反应中,氧化剂是H2O,还原剂是Al,NaOH既 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4.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020/12/10
2
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 比 , 等 于 质 量 之 比 , 即 N1(A) :N2(A) = n1(A) :n2(A) = m1(A) :m2(A)。
同一种气态物质,在同温、同压下,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 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1(A) :N2(A)=n1(A) :n2(A)= V1(A) :V2(A)= m1(A) :m2(A)。
2020/12/10
7
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2020/12/10
8
1.(2013·试题调研)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2、AlCl3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时,若用去相同浓度的
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
A.9:4:1
B.3:2:1
C.6:3:2
D.9:3:1
2020/12/10
9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 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 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 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 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12/10
10
C和O2反应生成CO中,当固体减少12克时, 消耗的O2为多少mol?当物质的量减少了 0.5mol时,生成的CO为多少克?当体积增 加了2时消耗的C为多少mol?当在标准状况 下体积增加了11.2L时消耗的O2为多少L?
2020/12/10
11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请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H3COOH+NaOH-2.NH3·H2O+HCl— 3.Al2O3+H2SO4— 4.KOH+CO2(少量)-5. KOH+CO2(足量)--
2020/12/10
1
基本规律 1、任意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N(A):N(B)=n(A) :n(B)。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 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A) :N(B)=n(A) :n(B)=V(A) :V(B)。
2020/12/10
4
1.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H2和2.24LCl2混合使 其充分反应,生成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是多少?
2020/12/10
5
一、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特点: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知
方法:先判断哪种反应物过量,按不足的反 应物来计算。
2020/12/10
6
2.把1mol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 清的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质量
2020/12/10
3
温馨提示:解题过程中注意: (1)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 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 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意物质 (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V[HCl(aq)]。
2020/12/10
2
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 比 , 等 于 质 量 之 比 , 即 N1(A) :N2(A) = n1(A) :n2(A) = m1(A) :m2(A)。
同一种气态物质,在同温、同压下,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 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1(A) :N2(A)=n1(A) :n2(A)= V1(A) :V2(A)= m1(A) :m2(A)。
2020/12/10
7
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2020/12/10
8
1.(2013·试题调研)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2、AlCl3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时,若用去相同浓度的
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
A.9:4:1
B.3:2:1
C.6:3:2
D.9:3:1
2020/12/10
9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 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 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 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 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12/10
10
C和O2反应生成CO中,当固体减少12克时, 消耗的O2为多少mol?当物质的量减少了 0.5mol时,生成的CO为多少克?当体积增 加了2时消耗的C为多少mol?当在标准状况 下体积增加了11.2L时消耗的O2为多少L?
2020/12/10
11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请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H3COOH+NaOH-2.NH3·H2O+HCl— 3.Al2O3+H2SO4— 4.KOH+CO2(少量)-5. KOH+CO2(足量)--
2020/12/10
1
基本规律 1、任意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N(A):N(B)=n(A) :n(B)。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 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A) :N(B)=n(A) :n(B)=V(A) :V(B)。
2020/12/10
4
1.在标准状况下将1.12LH2和2.24LCl2混合使 其充分反应,生成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是多少?
2020/12/10
5
一、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特点: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知
方法:先判断哪种反应物过量,按不足的反 应物来计算。
2020/12/10
6
2.把1mol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 清的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质量
2020/12/10
3
温馨提示:解题过程中注意: (1)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 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 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意物质 (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V[HCl(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