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公共建筑)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住房城建委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住房城建委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1.04•【字号】铜政办〔2016〕129号•【施行日期】2016.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住房城建委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铜政办〔2016〕129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住房城建委《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1月4日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住房城建委为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打造生态强市,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5〕17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居环境宜居舒适、建设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格局。
二、实施步骤(一)试点启动阶段(2016—2017年):坚持示范引路、重点突破,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以及“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等专项试点。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年):坚持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建立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标准、评价指标等体系,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三、重点工作(一)绿色规划引领行动1.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统筹协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
如何做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设计绿色建筑说明在设计绿色建筑方案时,按照其实质与目的,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室内环境和社会效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
一、节能1. 设计建筑的外立面和窗户时,要考虑到建筑在不同季节的采光和隔热需求,采用具有良好保温和隔热作用的材料,保证建筑对外部环境的隔绝,并合理设置遮阳装置,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热量损失。
2. 设计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时,要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优化建筑的能耗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的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通过优化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设计通风良好的建筑构造,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提高空气质量和室内舒适度。
二、环保1. 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可再生、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水资源的消耗。
3. 设计绿色植被覆盖的屋顶和墙面,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注重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合理设计建筑的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资源节约1. 在建筑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和空间布局,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2. 设计建筑的节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建筑的照明系统和电力系统时,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和设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电成本,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
四、室内环境1. 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和布局要考虑到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需求,设计合理的开窗结构和通风系统,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1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1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2008 19.《建筑幕墙》 GB21086-2007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2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2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23.《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JGJ286-2013 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综合楼2.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15200 m 2 。
项目建筑面积38230 m2 其中地上:31000 m 2,地下: 9230 m 2;建筑层数 25 层;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5.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红线范围内为本次申报的范围,北向角度90°三、达标明细表绿色建筑设计说明(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 /T 50378-2014)填写要求:1.满足或得分的条文需在方框内打勾[ √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条文在方框内打横杆[ - ]并注明不参评原因;不满足的条文删除该条所有内容。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16•【字号】铜政办[2009]54号•【施行日期】2009.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铜政办〔2009〕54号)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四月十六日铜陵市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意见为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加速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方针,遵循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辖区政府、部门、单位为主体,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托,以社区整治、道路整治,公园、游园、广场绿化美化建设、道路出入口景观建设,中心城区路幅以外见缝插绿、节日摆放鲜花工程等为亮点,以新建城市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小区和单位普遍绿化为基础,通过建设整治增绿、见缝插绿、拆房增绿、拆墙透绿,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突出山水铜都特色,构建城市绿色框架,塑造“以绿为主、四季常青、风光优美、独具江南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风光。
二、目标任务计划从2009年起,利用3年时间,使全市新增各类绿地615.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7823万元。
(一)通过社区整治增绿。
计划用3年时间分步实施主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其中2009年对18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
计划增加绿地100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
(二)结合道路整治增绿。
实施北京路(老火车站-新火车站)、铜官大道(天桥派出所-铜港路口)、淮河路南段(丰收门-肉联厂)和铜都大道三期等4条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增加绿地面积93.5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419万元。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绿建专项说明自制模板填写

公共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建筑)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概况:注:停车库建筑面积为地上、地下自行车库和汽车库建筑面积总和。
三、设计依据1.《XX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 XXX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 《XXX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7. 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批文:8. 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12)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之比%。
3)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停车数、地下停车数),停车方式。
非机动车停车数,停车方式。
2. 本项目场地内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
3. 场地内无障碍停车位辆,占总停车位比例%,无障碍停车位位于。
4. 场地内道路系统便捷顺畅,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
5. 景观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停车场、人行通道和广场应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机动车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室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遮阳避雨措施。
2)场地内应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完善步行道系统,提供配套的休憩设施,并综合考虑遮荫、排水要求。
3)人行通道应安全、舒适,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且与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
4)室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率不应小于%,透水铺装垫层应采用透水构造做法;室外机动车停车场采用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
5)景观绿地设计应以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为主,兼顾引种,丰富城市绿地系统树种多样性,本地植物种数不宜低于%。
6)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多种植物的合理配植;种植应当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愈发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创造更加环保、能源高效、资源节约的建筑环境,为人类创造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现代技术创新几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使用的许多材料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绿色建筑中,要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例如,可以采用木材来代替非可再生材料,同时也可以使用再生纸浆材料制作家具和装饰品。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尽量避免使用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其次,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能耗在全球总能耗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减少能源浪费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建筑要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智能化系统运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在室内空调和照明方面,可以应用节能技术,如使用能耗更低的LED灯,智能感应器等。
第三,水资源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首先,绿色建筑应当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淋浴头和厕所等设备,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应当考虑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和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需求。
此外,利用植物来过滤污水,使废水重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做法。
最后,现代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效果。
例如,可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来监测和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智能玻璃来调节室内光照,增强舒适度。
同时,3D打印技术的运用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制造出精准、环保的建筑构件。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7.《建筑幕墙》GB21086-2007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
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3. 应提供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说明,计算可产生的电量或者热水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
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
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附件1-1铜陵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
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进行说明。
五、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应简要叙述项目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
方案;
2.应说明项目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的选用、管材及连接方式、用水的分类
分级检测等;
3.应说明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
4.如项目存在景观用水,应说明景观用水的合理补水方式。
自选说明内容
1.从两方面说明雨水的利用方式,一是室外场地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的措施。
包括可渗透的管沟、
旱溪、生态冲沟、透水铺装等措施;二是雨水的收集、处理、蓄积和回用措施。
2.说明本项目非传统水源的种类,例如雨水、再生水、海水、空调冷凝水等,简要叙述水量平衡情况,雨
水的收集、调蓄和处理方法,中水的收集和处理方法、雨水和再生水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并说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说明非传统水源的主要用途,例如绿化、景观、洗车以及空调机组的补水;
3.说明项目分类分级水量计量的具体措施;
4.说明绿地采取的浇灌方式及相应的控制方式;
5. 如采用可再生能源,说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具体方式、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六、暖通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应说明系统选用高效的空调设备,冷水机组等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应说明室内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对于室内散湿量较大的功能场所,应说明除湿方法及效果;
4.对于宾馆类建筑,应说明设备的减震和消声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空调系统蓄冷措施,说明蓄冷方式;
2.如设有排风热回收装置,说明排风热回收的方法;
3.对于全空气系统,说明全年新风调节方法及措施;
4.说明系统对部分负荷的调节性能;包括主机台数调节、COP值的说明、输送系统的变流量调节、末端系
统的变流量调节等措施;
5.说明空调末端的形式及温湿度的可调节性;
6. 对于选择节能率不低于60%的项目,说明空调冷源、冷冻/冷却水泵、空调风机和风机盘管的能效满足指
南的规定性指标要求,或者说明采用了能耗模拟,建筑综合节能率可以达到60%要求。
七、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照明系统采用高效光源、附件及控制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超过现行值要
求;
2. 新建项目应说明项目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并具有数据远传功能;
3. 应说明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电梯是否采用节能电梯以及相应控制方式;
2. 对于改建和扩建项目,说明项目的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并具
有数据远传功能;
3. 说明建筑照明系统采用高效光源、附件及控制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超过目标值要求;
4. 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说明系统发电量满足的电量比例。
八、智能化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位等级、子系统基本配置与技术要求;
2. 说明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包括空调通风系统的自动监
测记录、变负荷自动调节和照明系统的自动调节;
3. 说明室内设置了污染物浓度检测系统,并与空调通风系统联动运行。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 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 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 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 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 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的管理的要求
1) 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 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
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 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 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 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
2) 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
规定;
3) 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 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