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背景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一单元“多民族国家大家庭”内容,讲述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分布情况,学习不同民族的风情、沿革、语言、神话、习俗等文化知识。

本节课将从多民族文化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并通过制作民族服饰插件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2.领会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通过比较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爱好文化、尊重传统的品德修养。

3.情感态度1.学生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和多元化包容;2.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整体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领会不同民族服饰的特征和魅力。

2.教学难点通过手工制作民族服饰插件,增强学生文化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课前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和视频等方式讲解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特点和魅力。

2.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喜欢的民族服饰,进行资料搜集和制作。

3.展示和评价:学生自由展示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插件,并互相评价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轮播展示中国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和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和视频等方式,介绍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特点和魅力。

3.制作1.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并进行资料搜集和制作。

2.学生可以自由创意,利用废旧物品、织物等材料制作民族服饰插件。

3.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4.展示和评价1.学生自由展示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插件。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通过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教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认识我国的民族特色。

2. 了解各种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民族服饰图片。

2. 视频素材:各民族服饰展示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各民族服饰。

2. 播放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第二章:探究民族服饰的起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族服饰的起源。

2. 认识民族服饰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服饰的意义。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民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对比。

2. 资料卡片:关于民族服饰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图片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各民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差异。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民族服饰起源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3. 分享故事:教师讲述关于民族服饰起源的传说和故事,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第三章:欣赏民族服饰的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民族服饰的色彩、图案、工艺等方面的美。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民族服饰的色彩美。

2. 欣赏民族服饰的图案美。

3. 欣赏民族服饰的工艺美。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喜爱。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民族服饰的色彩、图案、工艺等方面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各民族服饰展示视频。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素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的民族服饰的美。

2. 播放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民族服饰的美。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及其美所在。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知道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 学习各民族服饰特点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差异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服饰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民族的服饰资料,下一节课分享,加深对各民族服饰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说明各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表现出对民族服饰的兴趣,热爱祖国的情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服饰的魅力。

2. 邀请民族服饰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解。

3. 开展民族服饰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5》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5》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5》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5》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藏族、回族、满族等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服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针对具体民族的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族、回族、满族等民族的服饰特点,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服饰图片、视频等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好课堂用的PPT或其他展示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藏族、回族、满族等民族的服饰,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如藏族的袍子、回族的头巾、满族的旗袍等,并通过PPT展示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民族服饰的差异。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意识。

本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但民族服饰文化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分享,从而提高他们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和欣赏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民族服饰的观察、模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民族服饰实物或模型,供学生观察、实践。

3.制定课堂活动计划,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民族服饰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讨论民族服饰实物或模型,总结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民族服饰知识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服饰特点2.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3. 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服饰背后的意义。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案部分内容:1. 导入:教师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 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后续章节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六、教学步骤:1. 欣赏各民族服饰: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服饰文化: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况;2. 能够正确理解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3. 能够感受并欣赏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美丽和多彩。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况;2. 了解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3. 感受并欣赏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况;2. 掌握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更深入地理解各民族传统服饰的象征意义;2. 感受并欣赏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美丽和多彩。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2. 讲解法;3. Group Discussion.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1.引入带着孩子们回顾你们对服饰的印象,询问他们曾经了解过哪些民族的服饰;2.\t热身播放一段民族舞台表演,介绍民族服饰的魅力与美丽。

二、集体探究(30分钟)1. 讲解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况(10分钟)通过图片、幻灯展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况,掌握各民族服饰的基本款式、造型、装饰以及多元化特点。

2. 理解各民族传统服饰的象征意义(20分钟)通过群体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感性理解各民族传统服饰的象征意义,比如:蒙古族服饰象征天马,意味着强壮、纯洁和高尚;汉族旗袍象征女性的优雅和温柔等等。

三、小组活动(25分钟)1.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自由探讨自己熟悉的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民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代表着什么?孩子们需要举例说明。

2. 分享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讨论结果中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分享,让同学交流讨论,学习其他族裔服饰的特点和象征含义,达到互相交流和充分了解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提出课后任务:1. 给家长讲解一个你们学习的族裔服饰和其象征意义;2. 家庭中发现属于该族裔的类似物品(如:饰品、器物、织物等)。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区别;2.掌握少数民族服饰的名称、图案、材料等基本知识;3.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服饰的外观、图案、材料等特点;2.能够识别不同民族的服饰并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3.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审美和创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对文化的敬畏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2.培养认知多元的文化,强化包容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主题:《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学习内容1.中国少数民族和他们的服饰;2.瑶族的服饰;3.苗族的服饰;4.傣族的服饰;5.绘制多彩服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邀请一位有关民族服饰的文化专家来为孩子们讲解民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给孩子们提供真实的教育体验;2.准备多彩的绘画材料,如颜色笔、油画颜料、画笔等;3.准备各民族的服饰真实图片或模型,可以放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观看和思考。

2. 导入新课1.让专家介绍不同的民族服饰,引导孩子们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差异;2.激发孩子们对多彩服饰的好奇心和兴趣。

3. 自主学习1.让孩子们自己去认识和了解一种民族的服饰,例如瑶族的服饰;2.孩子们查看有关瑶族服饰的书籍和图片资料,自行了解其特点和区别,并用简单的语言做出描述;3.孩子们绘制瑶族人的服饰,可以选择彩绘或用颜色纸剪出来拼贴制作。

4. 合作探究1.按小组分配其他民族,例如苗族、傣族等;2.让小组同学查找有关民族的服饰资料,了解其基本特点和文化内涵;3.同组同学共同制作出一份有关民族服饰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5. 总结反思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绘制和制作的民族服饰作品;2.引导孩子们归纳出各民族服饰的共同点和区别,形成对多彩服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3.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情况;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创意和审美能力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永清县韩村镇中心校王建凤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 名学生,优、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民族特有的物品。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绚丽多彩,设计也非常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对他们创造的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感到自豪。

教学目标:
[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懂得各族人民之间应当互相尊重。

2、知道服饰反映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工艺。

[德育、智育目标]:1、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素质发展目标]:1、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培养学
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能力。

提高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边欣赏边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课前准备: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穿的可真漂亮,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

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服饰,想展示给你们看。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服饰图片课件)
师:这些服饰漂亮吗?(漂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畅所欲言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各民族分布
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

你们一定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服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艳丽多彩的服装
1、师: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2、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学生欣赏并回答。

3、各小组把课下搜集整理的图文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并交流、辨别少数民族服饰,归纳各少数民族服装特点。

4、师:民族服饰绚丽吧,继续搜集啊,课下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和课下的搜集整理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同,服饰上也有较大差别。


第二部分:猜猜我是哪个民族
1、师:我国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非常漂亮,妇女大多数穿裙子。

(欣赏课件图片)猜猜下面是哪个民族的服装?
2、生:根据自己的见识及教材内容回答。

(师做相应的指导)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裙长的拖地、短的到膝;傣族妇女穿花色筒裙,窄袖没有领子的大襟上多为浅色。

3、出示图片观察南北几个民族服饰。

北方: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
南方:苗族、壮族、彝族、白族、
3.探究分析
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为主,南方湿热多雨,山地相同,多从事农耕。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南、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

(南方:多数穿裙子,长的拖地,短的到膝。

轻盈北方:宽袍、长褂、靴子。

厚重)服饰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5、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本65 页的内容。

(将下面的民族服饰涂上颜色)
6、展示收集的服饰小故事。

分组活动,各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从服饰中了解到了许多的民族知识,并提高了对各族文化的认识)
第三部分:民族物品展示会
1. 同学们,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当地的特产,特别是小饰物对不对?(对)让我们一起欣赏各地的民族物品吧!感受他们的民族文化(教师出示民族饰物)
2.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小饰品在班上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辨别是哪个民族的小饰物。

3. 教师总结。

民族饰物种类繁多,形式各样,集中反映了民族特色,展示了民
族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搜集展示,小组的互相交流辨别加深了对各民族的认识。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本课主要介绍了缤纷多彩的民族服装和民族物品,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敏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和物品,也美化了人民的生活。

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互相欣赏、观察咱们身上各自所穿的服装,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让我们用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把我们的中华民族服饰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下节课将你的作品拿来,我们再来欣赏,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深入的了解我国少
数民族的服饰,懂得各族人民之间应当互相尊重。

知道服饰反映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工艺。


板书设计: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北方服饰的特点:宽袍、长褂、靴子(厚重)
南方服饰的特点:裙子(轻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