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服饰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周慧.(优选)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四年级)库尔勒市第十二中学周慧教学目标:1.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特点。
2.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3.了解回族服饰特点。
4.了解藏族的服饰特点5.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拥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的服饰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拥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课件,生课前准备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服饰及相关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各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猜猜都是哪些民族。
2.师:大家是依据什么猜出来的?(服饰)3.那你们对少数民族的服饰了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新授各小组汇报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1.第一小组:维吾尔族服饰(1)一名学生板书,两名学生展示维吾尔族服饰,另两位学生依次介绍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
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衣)、腰巾等。
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
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
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
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缝制连衣裙。
维吾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皮帽一般用来御寒,多用羊皮缝制,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一大特色。
(2)指名试穿试戴。
(3)全班自由交流。
2.第二小组:蒙古族服饰(1)一名学生贴图并板书,两名学生展示蒙古族服饰,另两位学生依次介绍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
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
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
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
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
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
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绚丽多彩的服饰课件

时尚潮流的演变
20世纪初的复古风潮
以女性化的裙装和男性化的西装为主流。
90年代的街头风格
以个性、潮流为主题,如Hip-Hop风格的服 装。
60年代的波普艺术风潮
强调色彩和图案的运用,如印花裙和几何图 案的服装。
21世纪的环保时尚
强调可持续性和环保,如使用有机材料和再 生材料的服装。
03
服饰的设计与制作
服饰的制作工艺
裁剪
根据设计图纸,将面料按照要 求裁剪成相应的形状和尺寸。
缝制
将裁剪好的面料按照一定的顺 序和方式缝合在一起,形成完 整的服饰。
细节处理
对服饰的细节部分进行处理, 如纽扣、口袋、领口等,确保 整体美观和实用。
整理与熨烫
完成缝制后,对服饰进行整理 和熨烫,使其更加平整、有型
。
服饰的面料与质地
等。
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的服饰以厚重、华丽和 色彩鲜艳为特点,如骑士的铠甲和 贵妇人的长裙。
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服饰开始向 简约、实用和舒适的方向发展,如 牛仔裤和T恤的出现。
不同文化中的服饰特色
中国
中国传统的服饰以汉服、唐装等 为代表,注重色彩、图案和布料 的选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
底蕴。
绚丽多彩的服饰课件
目录
• 服饰的起源与历史 • 服饰的种类与风格 • 服饰的设计与制作 • 服饰的搭配与场合 • 服饰的品牌与文化 • 未来服饰的发展趋势
01
服饰的起源与历史
服饰的起源
保护身体
远古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开始用 树叶、兽皮等材料制作简单的衣物, 以保护身体不受严寒和野兽的侵害。
展示身份和地位
运动装
适合运动或户外活动,如运动 鞋、运动服等。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知道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 学习各民族服饰特点介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差异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服饰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民族的服饰资料,下一节课分享,加深对各民族服饰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说明各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表现出对民族服饰的兴趣,热爱祖国的情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服饰的魅力。
2. 邀请民族服饰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解。
3. 开展民族服饰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服饰特点2. 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3. 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服饰背后的意义。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案部分内容:1. 导入:教师展示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 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民族服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后续章节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六、教学步骤:1. 欣赏各民族服饰:让学生观察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服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服饰文化:教师讲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等,让学生理解服饰的意义。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绚丽多彩的云南文山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文 山地区彝族 支系繁多 ,有 倮支 系 ,分为 白倮 、黑倮 、花 倮 ; 仆支系 ,又分为白仆拉 、黑仆拉 、花仆拉 ;还有撒尼 、阿细 、阿 武 、格仆 、腊鲁仆等。云南文山彝族分布零散 、支系繁多 ,且 由于地 域差异 、居住环境等区别 , 使得服饰多种多样 ,款式不下数 十种 。服 饰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特殊标志 ,一种文化载体 ,不仅体现 了其 文化特征 ,而且表现了一定 的地域特点 ,体现了彝族人 民千百年来形 成的审美观 , 世界观及风土习俗等方面 的传统观念 ,是彝族文化 中一 道亮丽 的风景 。
散 ,小聚集 ”的局面。 文山地区的彝族 多数居住于 山中,由于交通闭塞 ,与外界交往甚
少 。长期 的分散 以及各彝族小聚居地和周边其他少数民族苗族 、壮族 等的交往 导致 了语言的差异 ,又由于各地 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等条件 的差别 , 造成 了各地彝族服饰异彩纷呈 的局面 ,甚至有 “ 山前山后一 个样 ,山上 山下一个样 ”的情 况。仅 文山地区7 个支系便有2 0 多种款 式 。这种地域性差异反映在了各区域彝族 的服饰上 ,每个地区都有 自 己的不同特点,不 同的服饰也就成为 了 这一地区的标志。
3 . 1 不 同阶级 的体 现
丘 b 橱或瓣膝
J 圣 } 0 智樗彝旗
麻藜坡箭鬻辩簸 蠢守曼选簿旅
1“ 大分散 。小聚居”形成 了众多的支系 彝族是远古游牧 民族 氐羌人 的后裔 ,历史上过着 “ 迁徙无常处” 的游牧生活 ,千百年来 ,不断地迁徙辗转 ,形成了其居住地 的 “ 大分
3 . 2不 同性别 的体 现
着不同的着装 , 还有常装和盛装的区分' 新娘装和法衣等特殊服饰。 文 山彝族的传统服饰 ,男女上衣皆圆领 ,对襟或是右衽。男上衣 颜 色以单色黑 、白 、灰 为主 ,下穿黑色 大脚裤 ;女上衣 以黑 、白 、 青 、蓝为主 ,配以颜色鲜艳 ,图案丰富的绣花以及精美 的银器挂饰 , 下穿百褶裙或着大脚裤 ,裹绑腿 ,另有包头 、围腰 、腰带 、绣花鞋构 成一套完整的彝族妇女服饰 。这是文 山地区彝族服饰最 统一 ,最具代 表性 的特征 。另外 ,文山彝族 的儿童服饰也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 ,就是 不论男童女童 , 都戴虎头帽,穿虎头鞋 ,脖挂虎头图案的牌饰。 文山地区彝族男服饰 中,少见披毡 ,系英 雄节 ,显然被杂居一起 的汉 、壮 、苗等其他民族同化 了不少 。各地的男服饰差别不 大,区别 主要 表现在妇女服饰上。居住 于高寒 山区的彝族 ,服饰用料 多厚而偏 重黑 、 蓝; 居住于 山凹闷热地区的彝族 , 服饰用料多轻薄而偏重 白 、 青。居住 于深 山,交通不便的 ,传统 的样式 ,花纹保 留的多些 ;而居 住 于交通便利 的地 区或与其他 民族杂居 的,服饰穿着上难免受到一定 的影响,有所改变 。 彝族 妇女 的新娘 装 ,是 彝族女性 在青年 时便开始 自己缝制 的嫁 衣。一般 以黑色 的布料为底 ,母亲在一旁指点 ,少女在 自己的嫁衣上 充分发 挥 自己的技艺 ,表现 自己的才能 ,绣上繁复 的 ,色彩艳 丽 、 纹饰精美的 , 代表 幸福 ,多子 ,招财等等意义 的图案 。一套新娘装还 要配上项链 、 胸牌等银饰才算完整。在婚礼结束后 ,这套新娘装便束 之高阁 ,珍藏起来 。少数妇女把这套新娘装连着银饰 一起传 给 自己的 女J L ;多数妇女只把银饰传下去 ,把这套“ 摩公 ”也 Ⅱ q“ 毕摩” ,是彝族世袭的祭 司 和巫师 ,只限于男子担任 ,他们掌握 文化知识 ,精通彝文经典 , 熟 知 关于天文 、历法 、 史诗 、神话等传统典籍 ,凡彝族生死 、婚嫁 、吉凶 祸福 、节庆等都少不了毕摩作法 ,毕摩是沟 通人世 与神灵世界的人 , 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 享有很高 的威望。毕摩 在作法事时要持法器 , 穿法衣 ,由于各 地彝族历史的不 同,其穿的法衣亦有所区别 。『 1 1 云南 文 山地区彝族的毕摩法 衣,是一件全黑的棉布缝制的长袍 , 没有任何 绣花图案装饰 ,表达 了彝族人 民对神最纯净的信仰和敬畏 。 3服饰的文化 内涵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

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永清县韩村镇中心校王建凤学情分析:本班共有38名学生,优、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材分析:本课出自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民族特有的物品。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绚丽多彩,设计也非常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对他们创造的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感到自豪。
教学目标:[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懂得各族人民之间应当互相尊重。
2、知道服饰反映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工艺。
[德育、智育目标]:1、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素质发展目标]:1、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能力。
提高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边欣赏边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课前准备: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穿的可真漂亮,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
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服饰,想展示给你们看。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服饰图片课件)师:这些服饰漂亮吗?(漂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畅所欲言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1.2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1.3 教学难点理解各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1.4 教学准备图片素材:各民族服饰图片视频素材:各民族服饰展示视频PPT课件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各民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分享对各民族服饰的初步认识和感受1.5.2 呈现视频播放各民族服饰展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服饰的美丽和特色1.5.3 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出示各民族服饰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民族服饰的认识和理解1.5.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穿上各民族服饰,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民族团结意识1.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第二章:藏族服饰2.1 教学目标了解藏族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2.2 教学重点认识藏族服饰的典型特点了解藏族服饰的象征意义2.3 教学难点理解藏族服饰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传统学会尊重和欣赏藏族服饰文化2.4 教学准备图片素材:藏族服饰图片视频素材:藏族服饰展示视频PPT课件2.5.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藏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分享对藏族服饰的初步认识和感受2.5.2 呈现视频播放藏族服饰展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藏族服饰的美丽和特色2.5.3 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出示藏族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藏族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藏族服饰的认识和理解2.5.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穿上藏族服饰,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民族团结意识2.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欣赏藏族服饰文化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第三章:汉族服饰3.1 教学目标了解汉族服饰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汉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3.2 教学重点认识汉族服饰的典型特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历史演变理解汉族服饰文化背后的传统和习俗学会尊重和欣赏汉族服饰文化3.4 教学准备图片素材:汉族服饰图片视频素材:汉族服饰展示视频PPT课件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汉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分享对汉族服饰的初步认识和感受3.5.2 呈现视频播放汉族服饰展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汉族服饰的美丽和特色3.5.3 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出示汉族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族服饰特点和历史演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汉族服饰的认识和理解3.5.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穿上汉族服饰,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民族团结意识3.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欣赏汉族服饰文化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第四章:蒙古族服饰4.1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4.2 教学重点认识蒙古族服饰的典型特点了解蒙古族服饰的象征意义4.3 教学难点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传统学会尊重和欣赏蒙古族服饰文化4.4 教学准备图片素材:蒙古族服饰图片视频素材:蒙古族服饰展示视频PPT课件4.5 教学过程4.5.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蒙古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分享对蒙古族服饰的初步认识和感受4.5.2 呈现视频播放蒙古族服饰展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蒙古族服饰的美丽和特色4.5.3 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出示蒙古族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蒙古族服饰的认识和理解4.5.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穿上蒙古族服饰,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民族团结意识4.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欣赏蒙古族服饰文化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第五章:维吾尔族服饰5.1 教学目标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5.2 教学重点认识维吾尔族服饰的典型特点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的象征意义5.3 教学难点理解维吾尔族服饰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传统学会尊重和欣赏维吾尔族服饰文化5.4 教学准备图片素材:维吾尔族服饰图片视频素材:维吾尔族服饰展示视频PPT课件5.5 教学过程5.5.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维吾尔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分享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初步认识和感受5.5.2 呈现视频播放维吾尔族服饰展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维吾尔族服饰的美丽和特色5.5.3 图片展示与讨论教师出示维吾尔族的PPT课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维吾尔族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维吾尔族服饰的认识和理解5.5.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穿上维吾尔族服饰,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民族团结意识5.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欣赏维吾尔族服饰文化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重点解析认识我国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了解各民族服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理解各民族服饰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传统学会尊重和欣赏藏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绚丽多彩的服饰》教学设计
口前镇第二小学王雅秀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各民族服饰图片。
2、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谈话: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二、鸡冠帽的传说
当你走进红河南岸的彝家山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彝族姑娘头上戴着的银光闪闪、形似鸡冠的“鸡冠帽”。
它把勤劳、朴实的彝家姑娘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
关于鸡冠帽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打开书23页。
1、学生看23页“鸡冠帽的传说。
”
2、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3、教师谈话:少数民族不但勤劳勇敢,还善良充满智慧。
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
我让大家搜集少数民族服饰,下面就把你的收获说个大家听。
三、民族服饰知多少
1、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有关少数服饰的知识。
(随着学生的回
答,教师演示课件)
2、大家了解的可真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教师播放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
)
3、了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特点:观看课件,出示问题: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共有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4、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西北地区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5、南北服饰对比,了解这种不同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
四、全课总结
每一个民族服饰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活化石。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见证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和智慧。
55个少数民族同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现在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只有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中华,团结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才能强壮我们的国家,和少数民族亲如一家,才是爱我中华。
合唱“爱我中华”。
全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