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类
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根据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怀人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一)山水田园诗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具体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请参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3、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在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
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控诉。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战争题材边塞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战争题材边塞诗词11、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潼关吏杜甫〔唐代〕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
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
“草草”,劳苦的样子。
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
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
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
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边塞诗词分类整理

边塞诗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颂战类:这一类诗词主要赞美战争或对战争的英勇进行歌颂。
例如,卢纶的《塞下曲》就是一首颂战诗,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赞美。
2. 反战类:这类诗词主要反对战争,批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和柳中庸的《征人怨》就属于反战诗词,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反对。
3. 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类:这类诗词主要是描写战争状态或边塞生活的情况,包括战士们的苦难、思乡、英勇等。
例如,《从军行》杨炯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就描写了战争状态下的紧张和不安。
4. 边塞风光类:这类诗词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和自然景观,如沙漠、草原、雪山等。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凉州地区的壮丽风光和战争的残酷。
5. 边塞思乡类:这类诗词主要表达战士们在边塞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李白的《关山月》就表达了战士们在边塞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6. 边塞怀古类:这类诗词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回忆,表达对过去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7. 边塞送别类:这类诗词主要是描写送别场面的,表达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描写了送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以上是对边塞诗词的分类整理,希望能对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边塞诗词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顺口溜知识讲解

诗歌鉴赏顺口溜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诗歌鉴赏 一、 意象顺口溜
1、托物言志类:抒发感慨
菊花梅花表坚强 松柏竹子潇洒傲, 黍离黍离惜今衰, 冰雪忠贞品格高。
稀稀草木衬荒凉。
寒蝉自比真清高 诗中芳草喻离恨 锦瑟夫妻感情好 兄弟朋友情谊真 西楼寓意有很多 闺房孤独寂寞地 登高望月好去处 聚会饮酒不可缺 凭栏写法有很多 凭阑倚栏都是它 抑郁激昂情绪多
2、愁苦类:表达忧愁,渲染气氛
梧桐芭蕉显悲凉 流水常言人生苦 命运无常感伤多 猿猴长啸悲伤满 杜鹃鹧鸪声凄凉 寄人哀思化惆怅 斜阳失落苍茫郁
3、送别类:依依不舍,别后思念
杨柳飘飘情难舍 远望长亭何时回 举酒畅饮送祝福 排解愁绪离别情 南浦南方水路送 送别之地勿要忘 劳歌指代送别歌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下一句中有阳关
阳关便是西域地
离别送行常看到
4、思乡类;对家乡亲人朋友的牵挂
月亮多思李白知, 鸿雁候鸟回故巢 双鲤尺素书信情 蟋蟀声鸣似织机 深秋怀人很惆怅 捣衣砧板伤妇心 浮云漂泊游子思
5、爱情类:恋爱思乡之情 王菲红豆唱相思 勿忘原句是王维 莲怜音同抒情怀 长恨歌中比翼鸟 还有一个连理枝 勿忘两物显恩爱 红叶以诗传情物
6、边塞战争类: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班超投笔能从戎 万里长城指将领 大破楼兰建功业 柳营柳营指军营 治军有方周亚夫 请缨杀敌来报国 羌笛胡笳一乐器 边塞诗中不可少 吴钩关山又是啥 思乡念人要建功
7、闲适意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清闲淡雅的生活
东篱五柳和三径 再有一个是采薇 都是隐者的象征。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及常见思想内容梳理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及内容:一、思乡思亲类1、游子漂泊在外,无依无靠,无法与家人团聚,产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2、为仕途奔波,返乡无期,身不由己,思念家乡,牵挂亲人。
3、因仕途不顺、空怀壮志、流浪在外寄人篱下、思归不得而生发出羁旅愁思、满腔愁苦。
4、由于长年戍边,征战在外,无法与家人团圆而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或无奈,产生对家人的牵挂,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5、报效祖国,浴血沙场,在渴望建功立业的同时,又期盼与家人团聚,忠孝两难全的无奈与感慨。
6、故地重游,时过境迁,亲友不在,念往昔亲情友情,叹物是人非,世事难料。
7、描写久归至家,久别重逢时的乡音乡情、乡容乡貌,流露激动、喜悦之情或万般感慨之意。
二、送别惜别类1、送别亲友,表达特定情境下彼此的依依不舍之情,尽显友谊之真挚。
2、送别亲友,直写或设想别后双方各自形单影只,诉说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3、送别亲友,对对方提出希望(仕途闯荡方面、处世原则方面、个人操守方面……)也勉励自身有所作为。
4、送别亲友,对对方或自己前途的隐忧,流露无限伤感。
三、咏史怀古类1、凭吊古迹或叙写前事,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景仰之情,渴望效其建功立业,千古流芳,流露出壮志凌云的热情与抱负。
2、忆古圣先贤,英雄豪杰,对比自身,抒胸中之块垒,叹自愧不如,时运不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3、写英雄业绩、往昔盛世,表达昔盛今衰、人世难料、世事无常的感慨。
4、缅怀志士民族气节,颂其不屈英雄气慨、高尚人格,批判当朝统治者气节衰微,抗敌不力,流露出忧患意识或愤世嫉俗之感。
5、借前朝事迹,借古讽今,影射当今社会现状,告诫当朝统治者勿重蹈覆辙,或鞭挞统治者荒淫腐朽,不思进取,抒发忧国伤世、愤世嫉怀情怀。
6、借历史陈迹,指点江山,发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故国之悲。
四、边塞战争类1、描述边塞战场战况,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表露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慷慨激昂的英雄斗志,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豪情。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1朝代:唐朝|作者:郎士元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2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3朝代:唐朝|作者:张蠙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4词牌名:蝶恋花|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5朝代:唐朝|作者: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6朝代:唐朝|作者: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7朝代:唐朝|作者:卢汝弼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8词牌名:调笑令|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9朝代:唐朝|作者:岑参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描写战争的边塞诗10首篇10朝代:唐朝|作者: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原创精品课件 边塞征战诗精品

(2)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①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和民风民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花喻 冬雪,将春景之冬景,描写出了塞 外雪景的繁荣壮丽。
②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冲锋 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豪情。如王 昌龄《从军行(其四)》 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杨炯《从军行》中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 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 情。
因此,在我们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时, 首先要仔细审视作者,对于我们所 熟悉的从平时积累的与诗人相关的 背景知识中回忆提取,来帮助理解 诗歌。而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就应 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题下注释,仔 细分析,力求做到“知人论诗”。
(3)审意象 边塞诗常常会借“大漠”、“长河”、 “落日”等意象描绘边塞景象的雄奇 壮美,借“金鼓”,“旌旗”、“烽 烟”等意象展现边塞战事的壮怀激烈, 借“大雪”、“秋月”、“寒风”、 “黄草”等意象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 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 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边塞征战诗 的一把钥匙。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 愁。”如何现士卒思亲之情?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 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 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 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 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 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 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 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 何的等待。
边塞征战诗以其高亢豪迈的基调和 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了 时代的精神风貌,使入耳目一新。 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李颀、王维等,其中以岑 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 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 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等,都是唐代边塞征战诗中的杰作
诗歌鉴赏顺口溜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意象顺口溜1、托物言志类:抒发感慨菊花梅花表坚强松柏竹子潇洒傲,黍离黍离惜今衰,冰雪忠贞品格高。
稀稀草木衬荒凉。
寒蝉自比真清高诗中芳草喻离恨锦瑟夫妻感情好兄弟朋友情谊真西楼寓意有很多闺房孤独寂寞地登高望月好去处聚会饮酒不可缺凭栏写法有很多凭阑倚栏都是它抑郁激昂情绪多2、愁苦类:表达忧愁,渲染气氛梧桐芭蕉显悲凉流水常言人生苦命运无常感伤多猿猴长啸悲伤满杜鹃鹧鸪声凄凉寄人哀思化惆怅斜阳失落苍茫郁3、送别类:依依不舍,别后思念杨柳飘飘情难舍远望长亭何时回举酒畅饮送祝福排解愁绪离别情南浦南方水路送送别之地勿要忘劳歌指代送别歌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中有阳关阳关便是西域地离别送行常看到4、思乡类;对家乡亲人朋友的牵挂月亮多思李白知,鸿雁候鸟回故巢双鲤尺素书信情蟋蟀声鸣似织机深秋怀人很惆怅捣衣砧板伤妇心浮云漂泊游子思5、爱情类:恋爱思乡之情王菲红豆唱相思勿忘原句是王维莲怜音同抒情怀长恨歌中比翼鸟还有一个连理枝勿忘两物显恩爱红叶以诗传情物6、边塞战争类: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班超投笔能从戎万里长城指将领大破楼兰建功业柳营柳营指军营治军有方周亚夫请缨杀敌来报国羌笛胡笳一乐器边塞诗中不可少吴钩关山又是啥思乡念人要建功7、闲适意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清闲淡雅的生活东篱五柳和三径再有一个是采薇都是隐者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一、什么是边塞战争诗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四、边塞战争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五、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六、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七、常用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解题技巧方法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刘禹锡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
②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天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C.诗歌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D.“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E.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说法不恰当,应是“渲染出蔡州和平安宁的气氛。
C项,“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说法错误,应是“表现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欣慰”。
故选BC。
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
“官军入城人不知”既点明李愬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血刃,平定了蔡州,也点明平定蔡州后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满蕴赞美之情。
②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
“忽惊”“重见”等词的运用以及“十二载”的具体释义,体现了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喜以及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的期望。
【解析】题干是“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赏析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可以根据对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仔细阅读后四句,再结合注释②③进行分析本诗的后四句,即可得出答案。
本诗的后四句“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