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7、古文字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古文字的研究方法
唐兰在《古文字学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 “对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 析”、“历史的考证”。 杨树达先生在《新识字之由来》一文中将 考释古文字的方法归纳为十四个条目:
一曰据《说文》释字、二曰据甲文释字、三曰据甲 文定偏旁释字四曰据铭文释字五曰据形体释字六曰 据文义释字七曰据古礼俗释字,八曰义近偏旁任作, 九曰音近声旁任作,十曰古文形繁,十一曰古文形 简,十二曰古文象形会意字加声旁,十三曰古文位 置与篆书不同,十四曰二字形近混用。
3.1.1、尖足布
3.1.2、類方足布
3.1.3、類圓足布
3.2、方足小布
3.3、圓足布
3.3.1、圓足布
3.3.2、三孔布
3.4、橋形布
3.5、銳角布
3.6、燕尾布与連布
圓錢
1、圓穿圓錢
2、方穿圓錢
刀幣
1、尖首刀
2、剪首刀
3、燕明刀
4、齊刀
5、直刀
金版
銅貝
1.1研究对象
古 文 字 中 册 字 的 写 法
甲 骨 刻 辞 和 墨 书 对 照
1.1研究对象
楚 王 酓 章 鎛
发以早上金 达西出的文 。周现文是 過 、在字指 伯 春商,铸 秋代迄刻 簋 时中今在 ( 期期所青 昭 最,知铜 王 为而最器 )
毛 公 鼎 (
宣 王 )
( 越 王 勾 践 )
杜 虎 符
返回
会意-取
本义:获取,拿
会意-监
本义:照影子
会意-鬥
鬥 閗 鬭
会意-得
本义:得到,获得
会意-旦
本义:早晨
象形-雨
会意-保
本义:抚养
象形-首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字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文字的形成、变迁与发展的历史、文字的本质和特征、文字使用规律等多个方面。
古文字学直接涉及大量的古代文本材料,同时也与与多个学科息息相关,如语言学、文字学、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等。
古文字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字及其演变的研究,古代至今所使用的文字有很多,古文字学则在这些文字的演变变迁历史中研究其变化。
其次是不同文字的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字的使用也有深刻的划分,不同文字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古文字学也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
然后是文字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研究文字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以及文字及其元素和个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文字的应用研究,我们的文字使用不是一般的记叙,而会表达出语境和背景,古文字学也将这些特性引入其研究范围,从而探讨不同文字的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古文字学是一门相当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文字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
古文字学纲要

古文字学纲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古代文字的来源,形态,起源,语音,义思,用法和使用范围,从而探究古代文明的身世与
发展过程。
一、古文字学研究范畴
古文字学研究涉及三大范畴:古文字历史学、比较文字学以及现代古
文字学。
古文字历史学主要用于分析和解释各文字系统发展时期的演变特征,例如新西兰文字史研究,考证青铜时代西域文字史研究;比较文字学
是对各文字系统的形态,语音,义思等方面的对比,如古希腊文字与古代
汉文字的比较;现代古文字学是从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古文字,揭开古代文
字构造及演变过程,如汉字形态史研究,古代汉文书面语言文本考察等。
二、古文字学研究法
1、考古学法:古文字研究的基础是考古学法,其主要专注于发掘文字
文化遗存,研究其现存形态,从而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西
方历史上的影响。
2、语言学法:通过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来研究古文字的形变,语
音和义思,以理解其构成以及变化规律,从而探究根源。
3、社会学法:通过探究古文字文化在历史上的社会将地位,发展渊源,语言意象,以及其尊法造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充分的理解古文字
的启蒙环境和演变动力。
4、计算机技术方法:通过大数据,网络络技术以及新式仪器数据库等
计算机技术手段,对古文字进行快速学习、机器识别、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提高研究办法和精确度,从而提升古文字研究质量。
三、古文字研究重要成果
1、创立了新西兰文字史:新西兰文字史的考察极大地拓展了新西兰文
字系统的研究范围,重新梳理了新西兰的文字演变过程。
2、考察西域文字史:通过西域文字史的考察,深入研究了漢藏语系在
构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摘要:古文字学历史久远,从汉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陶器刻符、甲骨文等,但从一定层度讲,古文字学也是一门新的科学,因为人们发现甲骨文的时间还很短。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期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科学,推动中国古文字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字学;特征;形成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及特征中国古文字学继承了众多相关的学术领域,与考古学、历史学紧密结合,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1.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中国古文字学横跨了语言学、考古学和历史学三大领域,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域都没有这个宽度容纳中国古文字学的内容。
从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的成立到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的一次次召开,中国古文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传统文字学与中国古文字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同。
2.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古文学以古代文字事物材料为研究对象,有人认为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和主键帛书文字。
随着研究实践的发展,其研究对象也在逐步扩展,如商代的陶文、玉石文,周原甲骨文等。
笔者认为应使用断代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划分,如汉字源始、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战国文字和秦漢文字。
对不同阶段的古文字来说,即使是同一个文字,它们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差异,断代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文字的规律。
在研究目的方面,笔者认为有三:一是根据古文字材料对古文字进行形、音和义的研究。
二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当时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等状况。
三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汉字的发展规律,如部首结合、形体演变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有:一是使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如音韵学、训诂学、结构法、历史比较法等,以对比古文字的形、音、义。
二是使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发掘出的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位置、器物排列等进行考察。
什么是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古文字学,这门看似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其实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世界。
那么,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当属各种古代的文字资料。
这些资料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商周时期的金文、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秦汉时期的篆书石刻等等。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等活动。
这些刻痕虽然古老而简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
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多为祭祀、赏赐、征伐等重大事件的记录。
金文的字体庄重华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和书法艺术。
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哲学思想、历史记载、文学作品等。
它们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秦汉时期的篆书石刻,如秦始皇的刻石、汉代的碑刻,不仅具有书法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依据。
除了这些具体的文字形式,古文字学还关注文字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到后来的形声、转注、假借等,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不断变化发展。
研究这种演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在研究方法上,古文字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首先是考古学的方法。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发掘和研究,确定古文字资料的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比如,通过对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帛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丧葬习俗和文化观念。
历史学的方法也不可或缺。
将古文字资料与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地解读历史。
比如,通过研究金文上的记载,可以印证史书上关于商周时期的某些历史事件。
文字学的方法是古文字学研究的基础。
对文字的字形、结构、音韵、语义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例如,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字形,我们可以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复杂的概念。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研究古代文字系统的构成、演变、用法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各个文明的文字,如古代汉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
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解读、文字的比较和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等。
研究者常常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古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与其他文化和文字的比较,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古代文字,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古文字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以及文字的起源和演化。
在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科的支持和应用。
比如,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找到并破译古代文字所记录的信息。
语言学家可以通过对古文字的分析,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
计算机科学家可以利用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出自动翻译和文字识别等技术。
总之,古文字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古代文字系统,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篆刻与古文字

篆刻与古文字李春雨篆刻是以篆书的造型与线条来表现审美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中,“篆”是篆刻的文字依据所在,即通常所说的“篆法”。
宽泛一点来讲,篆法就是篆书形态的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汉金文、陶文、简帛文、鸟虫书、货币文、砖瓦文等古文字均可迚行“印化”而成为篆刻字法。
传统上古文字是指先秦时代的文字,现在所说的古文字范围一般是指隶书成熟乊前的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着重研究文字的起源、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篆刻离不开古文字,篆刻与古文字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因为篆刻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取材于古文字的造型与线条。
虽然古文字早已退出现代人的实用舞台,但因其所蕴涵着丰富的、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在艺术领域,尤其是篆刻界仍被广泛使用幵迚一步发展。
篆刻艺术毕竟不等同于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研究的古文字对任何一个文字的点画结构都不能随意增损改变;而在篆刻实践中可对古文字迚行适当的变通来迚行艺术创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古文字学研究的是古文字的形、音、义以及文字的结构和发展演变的规律,而篆刻则侧重于古文字的“形”。
对于篆刻作品中文字的篆法正误,一直是个焦点问题。
如今篆刻界对一些篆法失误但印面形式效果较好的作品,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
“严格地从文字学立场给篆刻艺术用字定下的原则,明显束缚着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合时宜的旧标准废弃了,新的判断印文正误的标准尚未有共识,入印文字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站在基础理论的立场上,认为篆刻的形式美应该就是它的艺术内容,这种艺术内容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入印的篆字在形式上只是线条的组合体,纯形式艺术的意义幵不关心文字所表达的语言内容及篆法的正误问题,但如果我们站在应用理论的立场上,在对具体一作品的赏评活动中,印面的文字所表述的语言内容、入印篆法的正误当否将对篆刻艺术形式美的赏评起到参与、干扰、影响作用……毫无根据的自作仓颉而生造篆书等等,都将破坏审美心态……”(李刚田《关于篆刻学的思考》)“当“篆书”(古文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素材而必然走向平面化乊后,它原有的深度文化涵义与文化背景内容,必然也同时被稀释、被弱化、被迚行简单化处理:只要能用字书字典,在印面上用字大致不误,即足以敷用,而关于古文字演变的各种历史文化规定甚至演变的原则要领乃至各种特殊的用例,均可以被忽略不计而幵不影响篆刻的“艺术创作”。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古文字学课程综述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开设课程:《古文字学》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
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汉字拼音化的观点
汉字拼音化的困难:A、汉语方言复杂且差异大。B、 汉语有声调。C、汉语的同音词语多。
赵 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shì
元 shì shī 任
《 shì shí shí shī
施 氏 shì shí 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食 狮
shíshí
普通读物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胡双宝《汉字史话》 左民安《汉字例话》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 林西莉《汉字王国》 李乐毅《汉字形体演变五百例》
2020/4/7
汉字是历史与 文化的载体,它不仅 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 文化,汉字字形本身 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 化信息。这些信息有 社会方面的,也有自
然方面的。
2020/4/7
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
➢学习了古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有页文 司
➢学习了古文字学,能知道一个字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
2020/4/7
五、古文字学与汉字改革
1、“五·四”以来对汉字的批判
傅斯年《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初步谈》:“汉 字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 便,应用是极不经济,真是又粗又笨,牛鬼蛇 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A、认为汉字难学(难认、难写、难记)。 B、认为汉字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C、认为汉字无法现代化。
2020/4/7
第一章 绪 论
一、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1、“古文字学”定义: 研究古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 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古文字学”。 2、 汉字的古今划分: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隶变是 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前的汉字是“古 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A、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宋词的花朵—宋词名 篇鉴赏》注:“朱户,指朱红色的窗户。”
B、《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 食以草具。”中学《语文》教材注:“草具, 指粗劣的饭食。”
C、《庄子·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代汉语》教材注:“意思是鹏离开北海 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
2020/4/7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
2020/4/7
二、古文字学发展概况
1、古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
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 古文字学奠基著作:许慎与《说文解字》
2、第二次大规模的古文字研究——西晋
“汲冢竹书”的出土与研究
3、金石学的兴起——宋代
著录、考释、评述金石器物上的文字
4、甲骨学的兴起——清代
1899年王懿荣认出甲骨上的刻画是文字
2020/4/7
三、古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古文字学与古代 汉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
2、古文字学与音韵 学、训诂学——并 列关系
3、古文字学与考古 学——相辅相成的 关系
2020/4/7
四、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字学
汉字的演进没 有出现断层,因此它 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 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
何之 克 片
2020/4/7
2、从学习、研究古籍古文的角度来看
❖古籍的校勘与整理,需要学习、研究古文字学。 A、误“文”为“宁”例:《尚书·大诰》中有“宁王”、 “宁武”等语。
B、误“簋”为连“连”例:《礼记·名堂位》:“夏后氏 之四连。”
2020/4/7
❖古文的理解与注释,需要学习、研究古文字学。
史 》
shì shí shī shì shì
……
石室侍士施氏 嗜狮 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 适十狮适市 ……
2020/4/7
3、研究古文字学对汉字的改革与发展有 重要的意义
汉字的改革发展,不能一味比照外国,研究汉字演 变的历史规律,会有许多启示。
用简 字化 大是 众普 是遍 原现 动象 力
音
同
化
化
是
是
趋
规
势
律
之
之
一
一
2020/4/7
参考书目
经典著作
许 慎《说文解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理论著作
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 姜亮夫《古文字学》 高 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康 殷《古文字学新论说》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徐中舒《汉字古文字字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