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合集下载

古文字学经典书目

古文字学经典书目

古文字学经典书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这些都是通过文字来传承的。

因此,学习古文字学是了解和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本古文字学的经典书目。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介绍汉字的字典。

它由东汉时期的学者许慎编写,是我国古代最资深的字典之一,对于研究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书记录了当时的汉字用法和发音,它以“象形”、“指事”、“形声”等方法,将汉字的构成和含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

《说文解字》也是现代研究中反映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甲骨文合集》甲骨文是我国上古时期商、周两代的一种书写文化。

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甲骨文已成为解读我国上古时期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甲骨文合集》收集了大量的甲骨文材料,并进行了逐字解释,以便于读者理解和参考。

《金文编》金文,也称爪木文,是我国商、周、春秋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编》是对金文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编纂,它不仅是汉字演变和发展的重要史料,更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

该书汇集了大量的金文资料,包括铜鼎、铜器和铜鉴等,对于那些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化传承的学者,是一本必备的书。

《字源》《字源》是唐代学者李约所著的一部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辞书之一。

《字源》提供了汉字的含义,形象,并从历史、文学、方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呈现出汉字的丰富多彩的面貌。

该书对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对于研究古汉语和古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学科,而这些经典书目也在汉字和文化传承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古文字学,这导致经典书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无论是对于学者还是对于广大的汉字爱好者而言,了解这本书,掌握这些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

名词解释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青铜铭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称钟鼎文;因铭文常将青铜铭文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

3、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贞人:商史官名。

掌用龟占卜。

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的一个字就是“贞人”的名字。

贞人之名常被用作甲骨卜辞分期的重要标准。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收9353个单字,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6、青铜铭文款式:款,就是内凹之阴文;识,就是外凸之阳文。

“款识”连文,常为铭文的别称。

甲骨文通常为刀刻,故有款无识;金文款多识少。

7、甲骨学:古文字学于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为研究对象。

甲骨学的内容包括文字释读,卜法文例,分期断代研究,文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

8、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毛公鼎铭》、《大盂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和《散氏盘铭》,因其字数多、艺术水平高、记载西周重要的史实而被誉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9、《铁云藏龟》:刘鹗于1903年将所有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为《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0、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第一部研究性的著作。

1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古文字学的通论,唐兰著。

为古文字学研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上、中、下,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5月)2、《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3、《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4、《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5、《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主编自考教材,语文出版社,2006年3月。

6、《古文观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7、《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著,中华书局,200年2月)8、《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2月)9、《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10、《论语别裁》(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11、《大学微言》(南怀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12、《庄子諵哗》(上、下)(南怀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13、《孟子旁通》(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14、《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15、《老子他说》(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6、《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17、《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18、《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19、《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20、《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21、《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22、《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23、《训诂学初稿》(周大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4、《训诂学导论》(许威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5、《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26、《上古汉语语法研究》(万有国,巴蜀书社,2002年2月)27、《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4月)28、《经传释词》(王引之,岳麓书社,1984年1月)29、《古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北京出版社,1986年)30、《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1、《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3年4月)32、《《汉语音韵学》(王力,1956年7月)3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古籍出版社)34、《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35、《辞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3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37、《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以下是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选择一本实用的训诂学教材。

选择一本关于“训诂学”教材、大纲一类的书,最好是正规大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尽管这类书的学术水准平平,但其针对性强,实在利于自学,且每节后还有思考题,更助于理解,比如北师大陈绂之《训诂学基础》。

此外,如能找到“训诂”专著亦可,如陆宗达之《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年有新版)、洪诚之《训诂学》(见《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年月版)、周大璞之《训诂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齐佩容之《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训诂学无论是教材还是专著,内容大致相同。

其作用主要是让自己对训诂的渊源、训诂方法、训诂内容,以及一些训诂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这对日后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们的作用。

二、选择一本好的文言文选本。

关于文言文的选本,自古及今,数不胜数,我个人首推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尽管有不少人对此书颇多非议,但我还是比较看重。

且不说此书选文广泛,篇幅适中,单就其流行之广便足以说明一切。

如何阅读此书,我认为正文固然重要,而其中的小字部分尤见功力,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有些地方则需要反复玩味。

其每篇之后都有一二句对本文的简短评析,这些评析依据传统,精准之至,是今天决计见不到的高论。

当然自学倘若仅靠这些小字,还远远不够,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方法,我一时想不起来,不知其他网友是否有高见。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今天市场上《古文观止》的版本很多,其中“今译”、“新注”一类占多半。

而这类书正是我最不看好的,并且也恰恰是这类书,把原书中的小字删去,自己再去作注解,可笑之至。

三、选择一本好的工具书。

市场上关于古代汉语辞典、字典一类的工具书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所以干脆一步到位,将《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社、湖北出版社合编)购回家。

《汉语大字典》是迄今对汉字收集、注解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该字典有多种版本:有分册出版(如“上中下”本、卷本),也有单册出版(如“缩印本”),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

古文字学阅读参考书目

古文字学阅读参考书目

阅读参考书目一、古文字学主要参考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古文字学导论唐兰古文字研究简论林沄中国文字学龙宇纯(台湾)古文字初阶李学勤二、汉字(构形)文化学主要参考书:1、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李丛芹:《汉字与中国设计》,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

5、王宏源:《汉字形体源流》,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刘家军:《晋以前的草势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以下为基本原始资料:甲骨文合集社科院历史所殷周金文集成社科院考古所郭店楚简荆门市博物馆古玺汇编罗福颐以下为基本字编:甲骨文编孙海波金文编容庚古文字类编高明战国文字编汤余惠以下为考释著作中的重要著作: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古文字论集裘锡圭李家浩集李家浩古文字研究(1——24)中华书局中国古文字研究(一)刘钊主编以下为考释汇编:甲骨文字诂林于省吾主编金文诂林周法高主编战国古文字典何琳仪以下为相关研究著作:李零自选集李零文史丛释裘锡圭古文献论丛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李学勤集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李学勤1、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2、李学勤《古文字初阶》,中华书局3、唐兰《中国文字学》,商务印书馆4、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5、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1981,商务印书馆6、《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97、顾炎武《日知录》8、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1986。

中华书局9、陆宗达《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10、徐中舒《甲骨文字典》11、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88,中华书局12、饶宗颐、曾宪通《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3、李学勤《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1999,中国青年出版社《比较考古学随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中国青铜器概说》,外文出版社,1995《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李学勤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东周与秦代文明》,1991,文物出版社《秦出土文献编年》,2001,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4、王国维《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15、高明《古陶文汇编》,1990,中华书局《古文字类编》16、孙雍长《转注论》,1991,长沙岳麓书社17、裘锡圭《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远东出版社,199518、何琳仪《战国古文字通论》,19、黄天树《殷墟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20、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岳麓书社,199721、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2、黄锡全《汗简注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23、于省吾《双剑誃尚书新证》、《诗经新证》、《论语新证》24、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25、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26、唐作藩《上古音手册》27、郭守中《中山器文字编》28、顾野王宋本《玉篇》29、《龙龛手印》30、《广韵》31、《集韵》32、吴大徵《说文古籀补》33、《字汇·字汇补》34、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35、袁仲一《秦代陶文》,198736、高明、葛英会编著《古陶文字征》,中华书局,1991其它资料:甲骨文编孙海波中华书局 1965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中华书局 1979甲骨文字集释李孝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五十1965殷墟卜辞综类岛邦男汲古书院 1971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科学出版社 1956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1982 全集本殷墟文字记唐兰中华书局 1981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复旦大学学报》1956,1商代的谷类作物于省吾《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1,1 释庶于省吾陈世辉《考古》1959,10略论图腾与宗教起源和夏商图腾于省吾《历史研究》1959,11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并释二字释羌、苟、敬、美于省吾《吉林大学学报》1963、1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张政烺《中国语文》1965、4读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裘锡圭《考古》1972、2殷代的刖刑胡厚宣《考古》1972、2商代卜辞中的冶铸史料燕耘《考古》1975、5甲骨文所见商族鸟图腾的新证据胡厚宣《文物》1977、2释九十王宇信《文物》1977、2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张政烺《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说我王胡厚宣《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说弜裘锡圭《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契文考释辩举例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商代的俘虏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豐、裘锡圭《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 1980殷代的冰雹胡厚宣《史学月刊》1980、3释柲裘锡圭《古文字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80家谱刻辞真譌辨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甲骨文字考释(八篇)裘锡圭《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 释拜蔡运章《中原文物》特刊1981甲骨刻辞狩猎考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甲骨文“”字试探黄锡全同上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构形关系赵诚同上甲骨文异字同形例陈炜湛同上古文字构形中“一分为三”的智慧隐现刘家军《吉林大学考古博士论坛论文集》2006辰为商星—释辰、莀、辳常正光《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1982殷墟甲骨文羡字说张政烺《甲骨探史录》三联书店1982卜辞“异”字和诗、书里的“式”字裘锡圭《中国语言学报》1983释甲骨文嘉字《古文字论集》(一)1983说卜辞的焚巫尪与作土龙裘锡圭《甲骨文与殷商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牢、考辨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甲文楚字辨——兼论正、足不同源王光镐《江汉考古》1984、2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裘锡圭《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都学刊》增刊1985读《小屯南地甲骨》札记詹鄞鑫《考古与文物》1985、6小屯南地甲骨考释姚孝遂肖丁中华书局 1985释因蕴张政烺《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 1985释殷墟甲骨文的“远”、“”(迩)及有关诸字裘锡圭同上说“”“严”裘锡圭《语言文字研究专籍》(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释“勿”“发”裘锡圭《中国语文研究》第二期香港中文大学1981 释裘锡圭《古文字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 1983释甲骨文耤、羲、蟺、敖、诸字刘钊《吉林大学学报》1990、2释“”“”诸字兼谈甲骨文“降永”一词刘钊《殷都博物馆院刊》(创刊号)1989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和“”裘锡圭《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8甲骨文字考释(七篇)裘锡圭《湖北大学学报》1990、1说戚、我林沄《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 1989释“苞”“”吴振武《中原文物》1990、3古籀拾遗孙诒让自写刻本 1988观堂集林王国维中华书局 1959金文编容庚中华书局 1985古籀余论孙诒让燕京学社 1929双剑誃吉金文选于省吾石印本1934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1958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科学出版社 1959金文诂林周法高等香港中文大学 1975金文诂林附录周法高等香港中文大学 1977金文诂林补周法高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1说“玄衣朱”——兼释甲骨文字裘锡圭《文物》1976、12试论孤竹李学勤社会科学战线 1983释两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 1983释籑、纂、饡、纘、讚陈汉平《人文杂志》1985、3对早期铜器铭文的几点看法林沄《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 释能和以及从的字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八辑1983永盂铭文解释唐兰《文物》1972、1释“”何琳仪《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编辑部1983释于省吾《上海博物馆集刊》(一)1982释盾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三辑1980金文释读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孙稚雏《古文字研究》第九辑1984商周族氏铭文考释举例—摘自《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的资料和初步研究》张亚初刘雨《古文字研究》第七辑中华书局1982簋考释六则何琳仪黄锡全《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2 商周金文录遗序于省吾《史学集刊》1956、1由周初四德器的考释说到殷代已在进行文字简化郭沫若《文物》1959、7 说白大师武裘锡圭《考古》1978、5史墙盘铭解释裘锡圭《文物》1978、3释建裘锡圭《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 1989汗简·古文四声韵郭忠恕夏竦中华书局古陶文录顾廷龙上海医学书局 1938陶文编金祥恒台湾艺文印书馆 1964侯马盟书山西省文管会文物出版社 1976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1981中山王器文字编张守中中华书局1981楚帛书文字编饶宗颐曾宪通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古币文编张颔中华书局1986汉印文字征罗福颐文物出版社1982汉印文字征补罗福颐文物出版社1992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汉语大字典字形组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5汗简注释黄锡全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中华书局 1989战国“”(廩)字考察吴振武《考古与文物》1984、4释藤壬生《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 1983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裘锡圭《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 战国文字考释五则汤余惠《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 1983 战国货币铭文中的“刀”吴振武《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 1983 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汤余惠同上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何琳仪《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 1986古玺考释于豪亮《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侯马盟书疑难字考李裕民同上战国文字中的“市”裘锡圭《考古学报》1980、3古文字考释四篇朱德熙《古文字研究》第八辑中华书局1983论“兵闢太岁”戈俞伟超李家浩《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 1985 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朱德熙同上古文字释丛陈汉平同上简牍帛书中的“夭”字吴九龙《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 释“受”并论盱胎南窟铜壶和重金方壶的国别吴振武《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李家浩《北京大学学报》1987、2古玺文编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吴振武《古文字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1983秦简的文字学考察李学勤《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 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与考释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楚器铭文八考汤余惠《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编辑部1983 读侯马盟书文字札记吴振武《中国语文研究》第六期香港中文大学 1984 战国陶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朱德熙《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中山王壶及鼎铭考释张政烺同上中山国胤嗣壶释文张政烺同上释“弁”李家浩同上战国时代的“料”和秦汉时代的“半”朱德熙裘锡圭《文史》第八辑中华书局1980释——兼释續、瀆、竇、曹锦炎《史学集刊》1983、3玺印文字释丛(一)刘钊〈考古与文物〉 1990、2战国布考李家浩〈古文字研究〉第三辑 1981战国文字研究(六种)朱德熙裘锡圭〈考古学报〉 1972、1信阳楚简考释五篇朱德熙裘锡圭〈考古学报〉 1973、1信阳楚简释文与考释刘雨〈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 1986鄂君启节考释于省吾〈考古〉1963、8古玺杂识何琳仪〈辽海文物学刊〉1986、2长沙铜量铭文补释何琳仪〈江汉考古〉1988、4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说明裘锡圭李家浩〈音乐研究〉1981、1齐返邦刀币考何琳仪〈中国钱币〉 1986、3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北文〈文物〉1973、11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朱德熙〈语言学轮丛〉第二辑战国时代的“冢”字李家浩〈语言学轮丛〉第七辑商务印书馆 1981 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鈲”和“私库”吴振武《史学集刊》1882、3战国题铭概述李学勤《文物》1959、7-8关于郢太府铜量铭文中的字裘锡圭《文物》1978、11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裘锡圭《文物》1979、7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朱德熙裘锡圭《文物》1979、1所谓“夏虚都”三玺与夏都问题叶其峰《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3试释几方工官玺叶其峰《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3战国官玺考释十种石志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2馆藏战国七玺考石志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1战国货币考(十二篇)裘锡圭《北京大学学报》1978、2关于侯马盟书的几点补释朱德熙裘锡圭《文物》1972、8信阳楚简“浍”字及从之字李家浩《中国语言学报》1982、1楚缯书“”金祥恒《中国文字》二十八册1968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朱德熙裘锡圭《文物》1973、12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朱德熙《历史研究》1954、1战国货币文字中的“幣”和“比”李家浩《中国语文》1980、5楚国官玺考释李家浩《江汉考古》1984、2秦文字辨析举例何琳仪《人文杂志》1987、4试释楚国货币文字“巽”骈宇骞《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一)《中华文史论丛》增刊1986从字的释读谈到、盆、盂诸器的定名问题张光裕《考古与文物》1982、3攻五王光韩剑与王光戈李家浩《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 者钟铭校注何琳仪《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望山楚简里的“”和“”朱德熙同上古玺合文考吴振武同上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李学勤李零《考古学报》1979、2集脰考(楚器研究)朱德熙北平新生报《语言与文学》28、29、30期 1947 楚玺考释(六篇)刘钊《江汉考古》1991、2说文释例王筠中国书店 1983说文古籀补吴大澂刻本 1898说文古籀补补丁佛言中华书局1988说文古籀三补强运开中华书局1988说文解字诂林丁福宝上海医学书局 1928名原孙诒让自刻本 1905文源林义光写印本1920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古文字类编高明中华书局1980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姚孝遂肖丁中华书局1989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积微居小学述林杨树达中华书局1983中国文字学唐兰开明书店 1949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沈兼士中华书局 1986古文字研究简论林沄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于省吾《文物》1973、2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裘锡圭《中国语文》 1978、3释中国于省吾《中华学术论文集》1983从古文字学方面来评判清代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的得失于省吾《历史研究》1962、6古体汉字义近形旁通用例高明《中国语文研究》第四辑香港中文大学1982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张亚初《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 1989 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郭沫若《考古》1972、3说王林沄《考古》1965、6说引字于豪亮《考古》1977、5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裘锡圭《中国社会科学》1979、6 略论汉字形体研究的一些规律高明《考古与文物》1980、2释七、甲刘宗汉《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古文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汪宁生《考古学报》1981、1甲骨金文零拾张亚初《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 1981古文字考释四则张桂光《华南师院学报》1982、4“七”“十”考张勋燎《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1982假借形声和先秦文字的性质孙常叙《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 古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调整赵诚《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 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1985豊豐辨林沄《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释从天从大从人的一些古文字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张桂光《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 说俗书每合于古文于省吾《中国语文研究》第五辑香港中文大学1984 古字新考李裕民《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古文字的符号化问题姚孝遂《古文字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1983畀字补释裘锡圭《语言学论丛》第六辑商务印书馆1980略论说文解字中的省声陈世辉《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 汉字的性质裘锡圭《中国语文》1985、1谈古文字中的变形造字法张亚初《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再论古汉字的性质姚孝遂《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裘锡圭《说字小记》《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8、2裘锡圭《古文字释读三则》,《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一)北师大郭英德推荐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初学者的参考书目: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__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 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 xx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xx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xx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xx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xx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 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3、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xx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 xx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 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 xx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 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xx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 xx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 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 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 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 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 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 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xx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 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 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 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 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 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 xx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xx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 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xx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 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xx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xx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xx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

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

),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

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

)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

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

第二节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华东师大《古文字詁林》、《古文字释要》,刘志基《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罗文宗《古文字通典》、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季旭昇《说文新证》、李学勤《字源》等。

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台)中国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出土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社科院历史所《甲骨文与殷商史》、《简帛研究》、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学研究》等。

第三章古汉语专题篇第一节古汉语通假类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胡望安《通假字汇》、许伟健《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等。

第二节古汉语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稿》、《汉字古今音汇》等。

第三节古汉语辞典类宗福邦《故训汇纂》、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

第四章甲骨金文专题篇第一节甲骨文字编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吉林大学《殷墟甲骨刻辞摹釋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刘钊《新甲骨文编》,川大《甲骨文献集成》、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三编》、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李宗焜《甲骨文字編》、曹錦炎、沈建華《甲骨文校釋總集》等。

第二节金文字编容庚《金文编》、董莲池《金文编訂補》、《新金文編》、白川静《金文通释》、周法高《金文詁林》、张世超《金文形义通解》、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张懋容《青铜器论文索引》、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严一萍《金文总集》、汤余惠《战国铭文选》、社科院《金文文献集成》、戴家祥《金文大字典》、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张桂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张桂光《商周金文辞类纂》、陈斯鹏《新見金文字編》、毕秀洁《商代金文全編》、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春秋戰國卷)、張懋鎔《青銅器論文索引》等。

第五章战国文字专题篇第一节通论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战国文字编》、(台)陈立《战国文字构型研究》、(港)蕭欣浩《戰國文字構形特徵研究》等。

第二节铜器铭文张守中《中山王器文字编》、程鹏万《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江淑惠《齐国彝铭匯考》等。

第三节简帛文字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腾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郭若愚《战国楚简文字编》、张世超《秦简文字编》、袁仲一《秦文字类编》、王辉《秦文字集证》、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上海博物馆藏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岳麓书院藏秦简》、《郭店楚墓竹书》、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里耶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編》、陳建貢、徐敏《簡牘帛書字典》、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饒宗頤《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字匯》、李守奎、贾连翔、马楠《包山楚墓文字全編》、方勇《秦簡牘文字編》、楊媛媛《九店楚簡文字編》(碩士論文)、徐在国《楚帛书诂林》、李均明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09)》、李宝通《简牍学教程》、郑有国《简牍学综论》、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等。

另外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出版物可参笔者这篇答案:各单位收藏的简牍有哪些出版物?- 趙瑾昀的回答第四节玺印文字罗福颐《古璽文编》、《古璽汇编》、吴振武《古璽文编校訂》、曹錦炎《古璽通论》、施谢捷《古璽匯考》(博士论文)、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田炜《古璽探研》、肖毅《〈古玺汇编〉释文订补》、林素清《〈古玺文编〉补正》、庄新兴《战国玺印分域编》、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古玺印概论》等。

第五节陶文顾廷龙《古陶文存录》、高明《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征》、金祥恒《陶文编》、袁仲一《秦代陶文》、徐谷甫、王延林《古陶字汇》、王恩田《陶文字典》、高明、涂白奎《古陶字錄》等。

第六节玉石文字商承祚《石刻篆文编》、徐宝贵《石鼓文的整理和研究》、山西文物所《侯马盟书文字编》等。

第七节货币文字商承祚《先秦货币文编》、王献堂《中国古代货币通论》、张颔《古币文编》、朱活《中国货币大辞典》、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马飞海《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等。

第八节砖铭瓦当文字王鏞《中國古代磚文》、殷蓀《中國磚銘文字徵》、陳建貢《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韓天衡《古瓦當文編》第九节传抄古文黄锡全《汗简注释》、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王丹《〈汗简〉、〈古文四声韵〉新证》、施谢捷《魏石经古文汇编》、徐海东《〈古文四聲韻〉疏證》(博士论文)、林聖峯《傳抄古文構形研究》(博士論文)、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博士论文)、(台)李綉玲《〈古文四聲韻〉古文探賾》(博士論文)、王慧《魏石经古文集释》(硕士论文)等。

第十节战国文字分域研究及文字编赵学清《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

齐系——江淑惠《齐国彝铭汇考》、徐在国《论晚周齐系文字的特点》、张振谦《齐系文字研究》(博士论文)。

燕系——冯胜君《战国燕系古文字资料综述》、苏建洲《战国燕系文字研究》(硕士论文)、彭吉思《战国燕系文字地域特征研究》(硕士论文)。

晋系——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朱歧祥《论中山彝器铭文字体的系统》、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博士论文)、张娜《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硕士论文)、李蕊《战国晋系文字资料地域特征研究》。

楚系——刘彬徽《楚国有铭铜器编年概述》、《楚系青铜器研究》、李零《楚国铜器铭文编年汇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黄锡全《楚系文字略论》、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王军《楚系文字形体研究》、曾紫薇《曾国文字构形与书体研究》(硕士论文)。

秦系——王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秦出土文献编年》、《秦文字通论》、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杨宗兵《秦文字字体研究》(博士论文)、刘孝霞《秦文字整理与研究》(博士论文)。

李守奎《楚文字编》、孙刚《齐文字编》、王爱民《燕文字编》(硕士论文)、汤志彪《三晋文字编》、张振谦《齐鲁文字编》、王辉《秦文字编》、刘孝霞《秦文字编》、施谢捷《吴越文字汇编》等。

第六章古文字学者選介第一节二十世纪上半叶(1949之前)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于省吾、叶玉森、林义光、丁佛言、商承祚、唐兰、容庚、胡厚宣、朱德熙、陈邦怀、徐中舒、张政烺、胡小石、孙海波、杨树达、孙常叙、陈梦家、闻一多等。

第二节二十世纪后期(1949至今)姚孝遂、裘锡圭、李学勤、朱凤瀚、林沄、吴振武、张世超、宋镇豪、汤余惠、黄德宽、黄锡全、何琳仪、刘钊、董莲池、曾宪通、张振林、陈炜湛、张桂光、唐明钰、赵平安、沈培、张玉金、陈剑、冯胜君、吴良宝、李守奎、赵诚、王辉、彭裕商、黄盛璋、陈直、张颔、傅嘉仪、袁仲一、张懋镕、徐在国、戴家祥、马承源、陈佩芬、刘信芳、刘乐贤、胡平生、白于蓝、陈伟、李天虹、饶宗颐、陈松长、王人聪、张光裕、彭邦炯、严一萍、金恒祥,朱歧祥、蔡哲茂、许学仁、林素清、季旭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