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因此让我国城市自然环境不断减少,然而城市居民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增加,对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向往,因此如何开发新的生态景观空间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目前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任务,该文对当前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与治理途径进行探讨,并对河道景观设计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自然生态环境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途径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呈现的问题第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我国部分城市管水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范的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工作、排污工作与处理工作没有章法,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政策措施。
第二,信息管理工作落后。
由于系统与信息管理工作是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技术支撑,然而部分城市信息管理工作落后,难以及时地掌握好水污染的动态,这些是造成我国河道污染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相应的取水、排水、监管渠道建设等都十分落后,因此必须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
第三,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厂区的处理能力依然难以满足河道污水排放的数量需求,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况。
部分企业、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依然存在直接排入城区河道的现象,而城市造水功能区难以控制好达标的状况,城市河道所能承载的水污染能力逐渐下降。
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控制工作,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
2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思考第一,加强河道科学发展规划建设工作。
我们要做到河道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目标,只有水环境生态得到了我们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才能够继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系统、节水系统等城市配套措施,加强河道规划编制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河道规划建设目标与根本任务。
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现状

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现状陈兴茹【摘要】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river restoration in Japan, Korea, America, China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l for urban river harnessing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n the gaps in train of thoughts,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between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urban river restoration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more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river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river restoration with economics promo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 residents.%在分析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思路转变的基础上,介绍了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国外城市河流治理现状及我国目前在城市河流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治理实例,指出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河流生态修复的思路、技术和方法上的差距,认为今后我国城市河流治理应更多地考虑城市河流与周围区域的整体关系、与带动经济和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多目标相结合等问题.【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治理;综述【作者】陈兴茹【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河流关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诸多生态服务和经济服务的功能。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体系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体系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河道生态系统:城市河道景观的核心是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湿地、植被、水生生物等。
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城市河道景观的美化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河道文化遗产:城市河道景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包括历史建筑、文化景观、传统工艺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城市河道景观,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河道城市化:城市河道景观的开发和改造必然涉及到城市化的过程。
如河道沿岸的建筑、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人文地理、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4. 河道绿化与休闲:城市河道景观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场所。
通过植被种植、座椅设置、步道规划等手段,使河道景观具有绿色、舒适和人性化的特点,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5. 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城市河道景观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水质治理、垃圾清理、生态保护等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居民参与,实现河道景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体系,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可以打造出美丽、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河道景观。
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城市地区的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本文将阐述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意义、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和设计原则等问题。
一、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观度,还可以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促进水文循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
城市水循环的恢复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有效的城市溪流治理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和雨水径流的引导和洗涤,帮助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降低城市的洪水灾害风险。
河道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能达到创造高品质建筑、公共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景观,让城市与自然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扩大了吸引力的影响范围。
二、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治理及科学的景观设计,改变及减少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污水对城市溪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使得城市溪流水质呈现不良状态。
其次,城市的拓展和扩大,使得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城市溪流和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最后,开发工程的不当安排和卫生武器的建设,会造成恶劣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治理措施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治理措施多样,常用的措施有:生态修复、水环境监管以及河流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等。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对溪流和河道自然环境进行维护和修复,还原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水质监测、水资源有效开发、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
水环境监管是指对城市污水的排放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监管,防止污染溪流水质的行为的发生,提高溪流水质的安全性。
城市景观水体的现状和治理思路

城市景观水体的现状和治理思路摘要: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位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之后,约占全球河川径流总量的5.8%[1]。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非常少,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多m3。
而天津的人均水资源量则更少,不足160 m3,列全国倒数第一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4,远低于国际通行的人均1700m3紧张警戒线,甚至远低于1000 m3紧缺标准和500 m3极度紧缺标准,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属重度资源性缺水地区。
关键词:景观水体排水水资源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临水而建是古代城市选枝址的重要原则之一,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河道息息相关。
河道治理和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城市建设要求对环境恶化的河道进行治理,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还能极大的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总体环境价值和城市品位,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一些城市的河道治理直接带动了河道两岸商品房价格的整体升值;如上海的黄浦江沿岸、广州的珠江沿岸以及天津海河沿岸的滨河小区等,这也是通过河道治理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个有力证明。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能极大的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提升两岸城市土地价值,提升两岸城市总体环境价值和城市品位,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促进城市的发展。
因此在治理河道中,建设城市景观水体成为各地治理河道的有效方法。
城市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小型的天然湖泊、人造湖泊、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人造景观湖和各种景观用的河道等。
城市景观水体的兴起,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密不可分,它体现了人们在生活压力下产生的对自然的回归。
国外流域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1 . 污 染概 况
塞 纳 河 巴黎 市 区 段 长 1 2 . 8公 里 、 宽 3 0 — 2 0 0 米 。 巴黎就 是 沿 塞 纳 河 两 岸 逐 渐发 展 起 来 的 。 2 O世 纪 6 0年 代 初 ,严 重 污 染 导 致 河 流 生 态 系 统 崩 溃 。 污 染 主 要 来 自四 个 方 面 ,一 是 上 游 农 业 过 量 施 用 化 肥 农 药 ;二 是 工 业 企 业 向河 道 大 量 排 污 ; 三 是 生 活 污 水 与 垃 圾 随 意 排 放 ,尤 其 是 含 磷 洗 涤 剂 使 用 导 致 河 水 富 营养 化 问题 严 重 ; 四 是 下 游 的 河 床 淤 积 , 既 造 成 洪 水 隐 患 ,也 影 响 沿 岸 景 观 。 后 来 ,经 过 综 合 治 理 ,塞 纳 河 水 生 态 状 况 大 幅 改 善 ,生 物 种 类 显 著 增 加 。但 是
沉 积 物污 染 与上 游农 业 污染 问题 依 然存 在 ,说 明 城 市 水 体 整 治 仅 针 对 河 道 本 身 是 不 够 的 ,需 进 行全 流域综合治 理 。
2 . 措 施 及 经 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 国 塞 纳 河 的 工 程 治 理 措 施 主 要 包 括 四 方
面:
采 用石 砌河 岸 ,避 免 冲刷造 成泥 沙流 人 ;建设 二 级 河 堤 ,高 层 河 堤 抵 御 洪 涝 ,低 层 河 堤 改 造 为景 观 车 道 。 另 外 ,除 了工 程 治理 措施 外 ,还 进 一 步加 强 了管 理 。一是 严格 执 法 。根据水 生 态环 境保
国政府痛定思痛 ,决心开展莱茵 河流域治理 。
2 . 治理 经验
从 立 法 的 角 度 看 ,德 国 对莱 茵河 的治 理 体 现 了德 国环 保 立 法 的 三项 原 则 : ( 1 ) 风 险 预 防原 则 。在 德 国 现 行 环 境 法 规 中 ,风 险 预 防 是 一 项 最 基 本 的 原 则 ,其 核 心 内
浅谈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

浅谈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摘要:现代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与之相关的景观河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城市景观河道应用状况的良好性,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需要有效落实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工作,降低城市景观河道污染问题发生率,增强绿化效果。
关键词: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绿化设计;应用价值加强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可实现对城市景观河道的有效保护,增加其应用中的生态效益,并使城市景观河道在实践中保持良好的功能特性。
因此,在城市景观河道应用过程中,为了改善其污染状况,提升河道的绿化水平,需要对其污染治理与綠化设计加以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丰富城市景观河道的建设内容。
1、加强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的必要性为了使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工作落实到位,需要对加强这方面治理与设计的必要性有所了解。
1)在城市景观河道建设中,若能加强其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可实现对这类河道应用中污染问题的有效应对,增强城市景观河道的绿化效果;2)通过对加强城市景观河道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的思考,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其景观河道应用效果的影响,保持城市景观河道应用中良好的绿化状况;3)加强城市景观河道方面的污染治理与绿化设计,可实现对这类河道的有效建设,并为城市景观河道污染问题处理及绿化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2、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为了实现对城市景观河道污染问题的高效处理,需要在有效的治理措施支持下,实现对这类河道的污染治理。
2.1 有效开展水资源的治理工作基于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为了提高其水体环境质量,增强这方面的净化效果,则需要在实践中注重水资源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具体表现为[1]:1)通过对城市景观河道水族馆污染状况的分析及其治理要求的考虑,可采用调水方式,及时转移城市景观河道中污水,减少对水体环境的影响;2)若在经济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可通过对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改善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水质,给予相应治理工作开展中必要的支持;3)重视生态湿地的建设与利用,实现对城市景观河道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处理,并对河道水体实施引流操作,丰富其污染治理方式,提升城市景观河道在这方面的治理工作水平。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

浅谈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的功能分析,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景观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建设;城市水环境;生态护坡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
为此,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河道整治,满足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结合近年来我国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河道整治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城市河道的功能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错的河流编织成湖北旅游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都偏爱“近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
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1.1防洪排涝功能。
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
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1.2灌溉供水功能。
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
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河道的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阅读:6922013-03-11 15:05标签: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滨水景观河道景观设计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不少城市造成极大的“城市内涝”压力。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聚集程度提高,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的工作迫在眉睫。
国外很多城市也遭遇过暴雨侵袭,但完善的城城市排水系统使之避免或减轻了雨水灾害。
现代意义上的排水设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排水理念和系统设计更胜一筹,如果将城市河道的功能与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美国模式城市河道治理——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加强立法防内涝风靡一时的《侠胆雄狮》,讲述了一段人狮与美女之间美好感人的爱情故事,文森特就居住在美国纽约设施齐全的下水道里。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
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
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
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
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在这个城市河道规划中,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河道功能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将经济效益与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巴黎模式——地下建庞大地下河道世界,细节河道景观设计令人倾心“你看过电影《悲惨世界》吗?主角冉·阿让在巴黎下水道里做了一次长途旅行。
巴黎现代化的系统地下排水工程的开建比伦敦早 6 年,比柏林早20 年。
它是最早一个开始现代意义排水建设的国际性大都市。
据介绍,巴黎的排水系统于1853年正式开工,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专家认为,城市河道设计需要从细节着手,才能更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巴黎城区下水道均建于地面以下50米,管道设计采用多功能设计理念,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基于对地面雨水流量的充分估计,巴黎城区主干道的井盖孔密且直径大,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下水口,住宅区内的下水道进水口较大。
城区总数达 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均统一编号,由1300多名专业人员负责维护。
巴黎下水道干净程度可与巴黎的街道相媲美。
事实上,巴黎的下水道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气压传送管道。
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是顺着城市的道路修建的,也就是说每条道路下面都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排水沟。
去过巴黎的人,对其城市排水的细节倾心不已。
比如,巴黎的许多街道都是碎石铺设的地面,很有味道,但下大雨就难免会有积水。
于是,设计人员在一定的距离,设置了一个“槽”,起了导水沟的作用。
这样,行人就不会因为积水而溅湿鞋子和裤管了。
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荷兰模式——开创“水广场”,开发公用河道景观设施变储水空间荷兰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
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
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
平时是市民娱乐体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
由于雨水流向地势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
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到大水池。
雨水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荷兰气候环境保护署专家阿瑙德·莫伦纳称,为有效疏解剧增的地表水,鹿特丹结合都市空间开发大量空旷广场、人行道与停车场空间,这些地方平时为公用设施,大雨到来时就变成储水空间。
这就是其独特的“水广场”概念的由来。
日本模式——广泛利用公共场所河道景观,降低空地高度蓄洪日本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
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防止城市内涝灾害。
比如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度,利用河道景观设计理念,在遭遇较大降雨时可蓄滞雨洪;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等。
此外,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直径10余米,长度数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排入海中。
东京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排水系统。
东京下水道系统以污水和雨水采用同一管道排放为主,用于管道清扫和维护管理的检查井超过47万个,平均每33米就有一个。
德国模式——居民区挖掘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德国城市居民区一般采用人工湖或构造河道景观设计,或者通过绿地、花园或人工湿地增加雨水入渗。
如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
德国汉堡建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水期可以发挥很强的调度水量作用。
在柏林,由于广泛推行城市集雨措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涝能力,而且实现了对雨水的最大收集利用。
此外,德国还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来减少雨水径流。
在立法保障方面,德国立法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用还是居民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1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
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
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
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
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
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
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
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
仅1987—1988年,总收入就高达6亿英镑,其中日常支出4亿英镑,上交盈利2亿英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治理效果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鱼类达到100多种,包括鲑鱼、鳟鱼、三文鱼等名贵鱼种。
目前,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2韩国首尔清溪川(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清溪川全长1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首尔市,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
20世纪4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后来又实施河床硬化、砌石护坡、裁弯取直等工程,严重破坏了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流量变小、水质变差,生态功能基本丧失。
50年代,政府用5.6公里长、16米宽的水泥板封盖河道,使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成为城市下水道。
70年代,河道封盖上建设公路,并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一度视为“现代化”标志。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本世纪初,政府下决心开展综合整治和水质恢复,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
2005年,总投资3900亿韩元(约3.6亿美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竣工,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了水泥封盖、清理了河床淤泥、还原了自然面貌。
二是全面截污。
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并截流初期雨水。
三是保持水量。
从汉江日均取水9.8万吨,通过泵站注入河道,加上净化处理的2.2万吨城市地下水,总注水量达12万吨,让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三)治理效果从生态环境效益看,清溪川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除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两项指标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韩国地表水一级标准。
从经济社会效益看,由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周边房地产价格飙升,旅游收入激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投资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过24万亿韩元,并解决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3德国埃姆舍河(一)水环境问题埃姆舍河全长约70公里,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工业区,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其流域面积865平方公里,流域内约有230万人,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该流域煤炭开采量大,导致地面沉降,致使河床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况。
19世纪下半叶起,鲁尔工业区的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曾是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
(二)治理思路与措施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流域内城市历史悠久,排水管网基本实行雨污合流。
因此,一方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将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输送至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直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