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河道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问题。

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城市的河道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项目目标1.保护和改善水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河道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并推动水质持续改善。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划分河道功能区域,实现不同功能的最优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采取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手段,保护和增强河道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提升河道景观价值:通过设计河道景观带、打造水岸文化,提高河道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

三、设计内容1.河道规划和分区:(1)根据河道的长度、宽度、水流速度等特点,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生态保护区、景观区、休闲区等。

(2)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确定河道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确保河道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河道水质治理:(1)整合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不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

(2)通过设置降解带、生态湿地等设施,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促进水质的持续改善。

3.河道生态修复:(1)根据河道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湿地恢复、植被修复、鱼类和鸟类保护等。

(2)建设生态岸线,增加河道的湿地和水生植被,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4.河道景观设计:(1)根据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文化,设计沿河的景观带,包括绿化景观、步行道、观景平台等。

(2)打造水岸文化,通过设置游艇码头、咖啡馆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四、实施方法1.建立专业团队:组建由水利、环保、生态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河道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

2.开展前期调研:对城市水资源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河道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和项目目标,制定具体的河道设计方案,包括河道规划、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等。

浅论城市河道治理

浅论城市河道治理

浅论城市河道治理引言城市河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良好的城市河道治理是保障城市环境美好的前提条件。

河道治理是要加强河流调查,利用多种手段,来提高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护全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浅谈城市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重点措施和影响,以期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城市河道治理的必要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中的一条重要的生态廊道。

城市化进程中,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河道污染、河岸改建、水生态系统破坏等现象时常出现。

因此,城市河道治理迫在眉睫,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景观的提升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绿色脉络,其景观价值极高,可以为城市注入风景的元素。

城市河道治理需要从建设、保护、管理等方面入手,让城市河道成为可以供人居住、游憩、漫步乃至运动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丰富居住体验。

城市河道治理的重点措施河岸绿化与公园建设河岸绿化是指在河道旁种植绿色植物,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以达到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

公园建设是指在河岸两侧建立多功能的城市公园,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方便市民休闲和举办各类活动。

河岸绿化和公园建设是城市河道治理重点措施之一,不仅可以修复河道生态环境,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

河道改建与水处理河道改建是指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让河道恢复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态体系,达到生态、景观、防洪等多种综合效益。

水处理是指对河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质,将河道变成一条清澈、悠然的河流。

河道改建和水处理是城市河道治理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河道管理与监测河道管理是沿岸相关居民和单位对河道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巡查,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防止河道被污染和非法改建。

同时,对于河道的监测是不可或缺的,要保障河水的质量和河道的健康。

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进行河道监测,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有利于精准的发现河道存在的问题,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河道景观打造工程方案

城市河道景观打造工程方案

城市河道景观打造工程方案河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水文生态功能,还能成为城市绿色景观的一部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景观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分析、设计原则、实施方案等方面,介绍城市河道景观打造工程方案。

项目背景分析该城市河道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是该城市重要的天然水源。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河岸侵蚀严重,草木凋落,河水浑浊,空气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对河道的整治和修缮,同时注重景观的打造,使之成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提高城市环境的综合品质。

设计原则在城市河道景观打造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该河道的整治需要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注重河水的水质、流向、水源保护、河岸生态环境等的保护和改善,建立河道自然生态系统,还需要进行水生植物的引种和栽培。

2. 景观原则该河道整治需要以景观原则为重点,注重利用景观手法打造河岸风景线,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景色,以及为游客提供更美好的观赏体验。

3. 安全原则该河道整治需要以安全原则为前提,注重在设计中设置应急出口、栏杆、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保证行人和游客在赏景过程中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该河道整治需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考虑点,注重生态、经济、社会的平衡,不仅意味着能够在保证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需要符合财务可承载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实施方案1. 河道水质改善对于该河道的河水水质的改善,可以引入适合当地水环境的生态调节设施,如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等,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污染物去除率。

同时,对于下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将污水排放到河道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 河岸修缮对于河岸的修缮,首先需要解决河岸侵蚀的问题,通过仿自然设计将岸线复原,并且可以利用岩石、砖石等进行优美的包围墙和河堤修缮,同时也考虑在设计中添加岸边植被、休闲设施和渡船码头等。

浅谈生态河道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生态河道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生态河道建设的必要性浅谈生态河道建设的必要性摘要: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河道自然形态及畅通,改善水质。

同时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合理的水量调节和分配,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求。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河道整治,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特点。

在水利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河道;施工1导言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水利建设领域,如何在保证工程正常作用的根底上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展,是摆在广阔水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2生态技术必要性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那么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②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建闸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

如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

但是这些技术经验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也迫切需要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导那么的指导,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标准化。

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影响局部气候水利工程会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因子产生直接影响,比方降水量、温湿度、风向等等;比方水库蓄水后库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水面,不仅会改变工程所在地的水热交换方法,还会影响其交换强度,从而对当地气温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当地水库工程完工后,其平均气温会高于工程未建之前。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日益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河道污染严重、土地利用混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系统。

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不仅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通过良好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为城市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对城市的防洪防汛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内涝和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保护城市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河道整治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是通过对城市内河道进行清淤、规划和设计,重建河道的功能,保证城市内河道通畅和水质的安全,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

2. 河道绿化3. 河道生态修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河道生态修复。

通过对城市内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高城市内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内河道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城市防洪措施的意义与主要方式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防洪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城市的防洪措施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

1. 防洪措施的重要意义防洪措施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保障。

河道工程建设方案

河道工程建设方案

河道工程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洪水、水污染等问题,河道工程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如何进行河道工程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建设方案。

二、背景1. 河道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河道工程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河道工程建设的意义更加凸显。

2.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存在管理不善、水质污染等问题。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河道被迅速改变,河道工程建设理念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河道工程建设方案1. 河道规划首先,进行河道规划是河道工程建设的基础。

在规划阶段,需要对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市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河道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河道的长度、宽度、深度、流速、河床材料等。

通过规划,可以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

2. 河道治理在河道治理阶段,需要对河道的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清理河道底泥、净化河道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等。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的环境状况,提高河道的承载能力。

3. 河道保护河道保护不仅包括对河道本身的保护,还包括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河道保护阶段,需要对河道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保护,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等。

通过河道保护,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使之更加适宜人居居住。

4. 河道景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是河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河道的观赏性和环境的美观程度,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河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恢复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6. 洪水防治洪水防治是河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洪水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保护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

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

浅谈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越发重要,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在过去特别是近几十年,人类通过改变河道系统,以实现生活供水、农田灌溉、水电、防洪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引起了河道本身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包括河道水质变化、蓄水量降低、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等,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河道的生态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1 河道治理存在问题传统的城市河道治理片面地强调行洪排涝,往往作为孤立的工程来采取治理措施,却忽略了河流自身的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联系,水泥硬化河道河岸,河道衬砌不仅阻止水的渗漏,破坏地下水的补充,同时,衬砌河道中水流速度加快,也会加快水资源的流失,河道越来越硬化,断面趋于统一,河势越来越顺直,河道已丧失了天然的特性,当河流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拉直河道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和河漫滩的消失,直接破坏了河岸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河道形状单一,河道硬化结构严重,使得河道中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河道工程整治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看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河道“硬质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影响和损害了河道岸坡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2 生态河道建设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泄洪排涝防止河岸侵蚀结构的前提下,以恢复重建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目的,通过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生态设计,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创造各种生态自然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建设和保持水清、河洁、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环境,把河道打造成城市重要景观亮点。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环境生态功能,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对于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索,不仅是一个关于城市美化、生态保护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策划和设计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士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使城市河道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

一、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背景和意义:1. 环境生态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水环境。

通过对河道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2. 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许多城市的发展起源于河道,河道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对城市河道的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3. 生态保护: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城市河道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以上背景和意义表明了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意义。

1. 基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河道的规划设计应该以生态优先的原则为依据,即在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历史和生态特色的城市河道景观。

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问题,合理规划河道和周边的生态绿地,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2. 结合文化历史的原则城市河道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河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河道周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沿岸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提高城市河道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内涵。

3. 体现区域特色的原则不同城市的河道有不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文化特点,以体现出河道的区域特色。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河道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更好地吸引游客和居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河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设计方案一、城市发展中河道防洪的重要性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进行泄洪,同时还能够与闸门、水库等协作降低河流的洪峰水流量,达到滞洪错锋、缓解堤坝压力的目的。

洪水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例如,洪水会引起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道改变,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严重者甚至冲毁堤坝,破坏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威胁。

河道护岸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或者自然植被形成的保护河流畅通、河道安全的措施,可以控制河流形势,稳定水流,是河道整治改造的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我国在河流的防洪设计改造中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本文对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作为应用实例介绍护岸工程的应用以及重要意义。

二、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城市水域( 江、河、湖等) 为中心,对城市滨水空间、设施、环境等所做的相关的规划设计。

由于城市水域和野生水域特点不同,河流和海洋性质不同,本文只限于城市区域内河流、水域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化、人本化、多元化已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新的追求目标。

2.1 生态化趋势2.1.1 水体护岸的生态化发展通过多年实践和向发达国家的学习,我国水体护岸设计有了极大的转变,由早期的水泥护岸、石砌护岸到自然化护岸,从真木桩、仿木桩护岸到现在的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的设计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

2.1.2 河道形态向自然化靠拢城市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方面,起初,城市河道尽可能裁弯取直,河道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 岸边距离水面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

目前,河道设计已逐渐向自然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去。

现在简单的矩形或梯形做法已逐渐被复式断面取代,使得河岸景观功能在枯水期、丰水期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

此外,双层河道断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下层暗河具有泄洪、排涝功能。

总之,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宗旨。

2.1.3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现在一种水质生态化更新与水体景观相结合的“水景观绿化”方法,已经在水景观的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水量方面,以前大面积盲目地填湖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造成城市原有降水和蓄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城市在暴雨时极易发生内涝。

如今设计师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经过精心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的水体景观,不仅具有很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2.2 人本化趋势2.2.1 亲水空间的立体打造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往的河岸设计只考虑防洪目的,建造高厚的堤岸,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在现在已经能够较好掌握河湖涨落特性的基础上,河岸设计也趋向亲水性。

在亲水设计方式丰富多样的今天,设计师们对亲水空间的打造已不仅仅局限于色彩、造型和材料的运用,在岸线的立体化处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

其中包括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处理: 横向立体处理打破原有滨水岸线单一的结构模式,结合场地环境设置节点空间,通过广场或者景观节点丰富原有岸线的平面布局; 纵向立体处理则是指利用岸线的高差,通过设立多级平台或台阶以及随水位变化的浮台等方式,丰富空间层次。

2.2.2 滨水景观设施的完善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人本化趋势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1) 更加注重人们在场地活动中的各种功能需要;2) 加入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体现人与场地、环境的和谐。

随着法规的出台,设计师更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卫生间以及盲道的设置等,以形成系统化的景观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一些滨水或是水上的休闲娱乐设施逐渐增多,不但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亲水的要求,在视觉形态上也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形成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节点。

它不再以滨水景观的附属出现在规划设计中,而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节点。

2.3 滨水交通的合理规划步行交通的组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采用建筑首层架空的柱廊,作为联系室内外的步行区,形成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或设置临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行网络,游人可自由地在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往返,使步行空间更加活跃,并获得多层次、多视角的滨水景观。

车行交通,以往城市的滨水区都设有与河道平行的车行道路,步行者很难便捷地到达滨水区。

宽阔的街道和拥挤的车流截断了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也破坏了滨水区的空间完整性和环境品质。

因此,现在设计师更着重于改善滨水区外围道路,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形成过渡地带,减少过往车辆对滨水区的有害影响。

并增加安全、便捷的过街通道,保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水上交通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已不仅仅是水路运输,而更多考虑人们利用水上交通工具来欣赏城市景观。

设计师开始研究滨水连接点分布、确定视线焦点和结合点、保证通道通畅和建立景观点的连接关系等等,这些还必须同堤内交通枢纽相连接。

另外,有水上交通船的停靠码头、沿河主要设施的距离,以及与其他城市区域的便捷联系都是设计师关心的问题。

2.4 公众参与理念的深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强调反映公众意见,通常在前期调查阶段,将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调查作为重点,如调查滨水空间的利用目的是体育锻炼、休闲还是聚会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3.1 项目背景3.1.1项目概况富阳西郊半岛滨水岸线项目位于富阳市城区东侧的大浦闸~大岭山脚沿江段,全长约2.1公里,依山面水,沿滨水岸线配置各种各样的住宅类型,有酒店、商业街、会展中心、酒店式公寓、健康会所、SOHO、会议中心、游艇、市民广场等等。

根据富阳市城市建设规划,中大.西郊半岛区块将建成为国内著名、国际一流的融合赛事组织、水上运动、休闲娱乐、会议会展、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运动休闲功能区,是富阳的“城市客厅”。

3.1.2文化分析自然资源---山清水秀,景色绮丽。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景观设计将融入山、水、梯田等自然的元素,营造充满现代气息的品质空间。

人文资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景观设计将其与我们的西郊半岛综合体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公共开发空间,寓教于乐,既是市民活动的场所,又是展示富阳文明的一张名片。

3.2 设计目标与愿景3.2.1设计目标将滨水岸线打造成:一条“运动休闲、绿色生态”的景观廊道一条“动线通畅、人文气息浓郁”的滨水活力带一张展示富阳迈入“富春江时代未来之城”的城市新名片3.2.2设计理念充分挖掘富阳的山水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加以强调和演绎,并赋予时代气息,将其融入到滨水岸线景观的设计之中,创造独具魅力的滨水活力空间。

3.2.3设计原则A. 生态性原则:满足防洪、泄洪的条件下,提高城市滨水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岸线景观与富阳的山水融为一体B. 人文历史性原则:延续城市文脉,以人为本,构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的文明程度C. 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出发,将滨水岸线与城市山体、水体以及人们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D. 环境保护和景观审美原则:营造健康、优美的滨水环境,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场所E. 时代性原则: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城市综合体必须给人带来更高效率的品质生活3.2.4设计手法A. 整体控制,营造序列景观带B. 渗透与层次,创造独具亲和力的滨水空间C. 空间的开与合、收与放,营造丰富的体验空间3.3 设计方案分析景观规划方案秉承充分挖掘富阳的山水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的设计理念,加以强调和演绎,并赋予时代气息,将其融入到滨水岸线景观的设计之中,旨在创造独具魅力的滨水活力空间。

整个项目至西向东主要分成8个区,分别是文化长廊展示区、星光码头区、市民广场区、客运码头区、滨水文化商业街、水之韵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和生态主题公园。

水之韵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和生态主题公园是三个滨水的四季公园,设计时用了大量本地的水生植物,非常有特色。

同时,对水体又有净化功能。

沿水有一部分滨水的运动设施,接下来很重要的是希尔顿酒店的游艇俱乐部区域,这边同时也是公共开放的,在这里大家有非常好的植被供大家穿越。

市民广场区,把项目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

所以会变成休闲、节庆和庆祝城市活动的区域。

这里不仅有绿树成荫提供大家休憩的地方,同样还有水体和各种休闲设施。

在城市广场和商业街之间的,未来可能会建一个游轮码头,连接富阳和杭州。

同时,成为一个旅游和吸引其他区域的人到这个地方来进行消费休闲的途径。

滨水文化商业街实际上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或者客人相聚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吃饭、聚会、休闲。

第二个是把水引入到广场内,有各种不同特性的水体,有喷泉、小溪,同时创造出不同的水声,尽管尺度小一点,但是和其他商业绿化功能结合会更有意思。

最后一个广场有不同的标高,从水体一直往上升,结合整个住宅和各种活动变成亲水的区域。

3.4植物栽植策略3.4.1 安全区域植物栽植策略市民客厅:植物素材:榉树、银杏、香樟、樱花、海棠、春鹃、茶梅、时花等文化商业街:植物素材:黄山栾、香樟、玉兰、竹子、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时花等生态公园:植物素材:水杉、池衫、垂柳、枫香、乌桕、红枫、云南黄馨、连翘、蒲苇、芦苇、美人蕉等3.4.2 洪泛区植物栽植策略该滨水项目因防洪要求,驳岸较为生硬,植物规划设计时选用一些线条柔软、色彩多变的植物来增添其景色与趣味;驳岸边我们种植垂柳和南迎春,使细长柔细的柳枝和圆拱形的南迎春枝条沿着笔直的石岸壁下垂至水面,以遮挡石岸的生硬和单调。

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我们从生态功能考虑,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水湿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湿生植物景观。

在满足防洪、泄洪的条件下,提高城市滨水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岸线景观与富阳的山水融为一体水边绿化植物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能力,同时也要符合方案设计中规划美化的要求。

华东地区常见应用的乡土树种有:落羽松、池杉、水杉、大叶柳、垂柳、乌柏、苦楝、悬铃木、枫香、枫杨、三角枫、柿、榔榆、桑、梨属、白蜡属、懂柳、海棠、香樟、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棒棠及水生植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