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真菌学

合集下载

浅部感染真菌ppt医学课件

浅部感染真菌ppt医学课件

微生物检验
一、标本采集 二、直接显微镜检查:
皮屑+10%KOH液 指甲+25%KOH/25%NaOH含5%甘油处理 常用湿标本,不加染色,直接显微镜镜检
皮肤癣菌感染的毛发
微生物检验
三.分离培养 标本 70%乙醇或在青、链霉素混合液
内处理5min 生理盐水洗3次 接种沙 氏琼脂斜面25℃培养观察菌落特征。 四.其他鉴定试验
毛癣菌属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目 -丛梗孢菌科,有20余种,其中14种能引起人和动物 的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 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又称石膏样毛癣菌) 许兰毛癣菌(T.schoenleinii,又称黄癣菌) 紫色毛癣菌(T.violaceum) 断发菌:菌落初为 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 黄绿色粉末状。粗棒 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
小孢子菌属
我国常见的有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 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
小孢子菌属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 染甲。
小孢子菌生物学特性
皮屑和毛发+10%KOH处理 镜检,皮屑中 有分枝断裂菌丝,在毛发中呈现小孢子镶嵌 的鞘包裹着发干。
絮状表皮癣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 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股癣、足癣、体癣、 手癣和甲癣。
絮状表皮癣菌生物学性状
皮屑和甲屑经+10%KOH液消化 镜检 可见分枝断裂的有隔菌丝,少见孢子
沙氏培养基上培养后,菌落初为白色 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色粉末状。镜 下可见球拍状菌丝、卵圆形或巨大棒 状薄壁大分生孢子,无小分生孢子, 在陈旧培养物中可见厚膜孢子。
毛发穿孔试验 脲酶试验 特殊营养需要试验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第二十一章真菌概述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繁多,有10余万种。

大多对人无害,有的甚至有益。

如食用蕈类,有的真菌用于生产抗生素和酿酒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约300余种,包括致病、条件致病、产毒以及致癌的真菌。

近年来真菌感染明显上升。

这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和应用激素、抗癌药物导致免疫低下有关,应引起注意。

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有四个亚门:①接合亚门(Zygomycotina),绝大多数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属条件致病性真菌,如毛霉、根霉等。

②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具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如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属等。

③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具有担子和担孢子,如食用菌蘑菇、灵芝以及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等。

④半知菌亚门(Deutermycotina或fungusimperfecti),对此类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未发现其有性阶段,故称之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真菌绝大部分在半知菌亚门中,如球孢子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

最新的真菌分类是将真菌界分为4个门,即接合菌门(Zy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而将原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

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酵母菌(yeast)。

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又称霉菌(mold)。

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孢子丝菌等。

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则呈丝状菌。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迅速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容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 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发生突变——获得 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 微生物35亿年前 即已形成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分布广泛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
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
种类繁多
第八章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肉眼直接看不到,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适应力强 作用重要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医学微生物课件ppt

医学微生物课件ppt
毒素
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引起机体 中毒症状,如细菌外毒素、真菌毒素 等。

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可促进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如溶 血素、胶原酶等。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感染类型
根据感染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 、败血症等。
免疫反应
机体对微生物入侵产生的防御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吞噬 细胞作用、抗体产生等。
03
革兰氏阳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厚重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有抵抗 力,例如葡萄球菌和链球 菌。
革兰氏阴性菌
这类细菌具有较薄的细胞 壁,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
厌氧菌
这类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 长,例如破伤风梭菌和产 气荚膜梭菌。
病毒
DNA病毒
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例如天花病毒和水 痘病毒。
耐药性产生机制
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基因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可遗传给 后代。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监管,规范临床用药,开展耐药性监测,研发 新型抗微生物药物。
05
医学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 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学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直接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 如细菌、真菌等。
培养分离
将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分离出纯
培养物。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 测微生物抗原或抗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_3-病毒真菌生物学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_3-病毒真菌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细胞外、典型、感染性比细菌小,以nm计电子显微镜各种病毒间大小差异大球形、杆状、丝状、弹状、砖形、蝌蚪状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核心(core)衣壳(caspid)壳粒(capsomere)(形态亚单位)化学亚单位(结构亚单位)数目及排列方式:螺旋对称20面体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包膜的功能用于病毒的鉴定、分型维护病毒体的结构完整性磷脂、胆固醇、中性脂肪加固病毒体与致病和免疫有关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1)核酸:基因组,多样性DNA/RNA;单链/双链;正链/负链;是否分节段功能:病毒复制决定病毒的特性具有感染性:感染性核酸(2)蛋白质衣壳、包膜、基质的组分非结构蛋白(酶类等)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三、病毒的增殖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隐蔽期(eclipse period)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1、吸附非特异性吸附静电结合与温度关系不大与Na+、Mg2+、Ca2+等阳离子有关可逆特异性吸附不可逆病毒组织亲嗜性细胞受体病毒结合位点(配体)2、穿入吞饮(endocytosis)融合(fusion)核酸直接进入3、脱壳细胞内溶酶体溶解蛋白衣壳痘病毒两层衣壳溶酶体酶脱壳酶螺旋对称病毒不脱衣壳可转录4、生物合成隐蔽期6大类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dsRNA mRNA 蛋白↓(-)ssRNA ↓子代(+)ssRNA ↓子代(-)ssRNA、翻译蛋白5、组装、成熟、释放异常增殖●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容纳细胞非容纳细胞●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 基因组缺陷辅助病毒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物理因素灭活(inactivation)耐冷不耐热化学因素脂溶剂:乙醚灭活试验酚类氧化剂、卤素等中草药亚病毒(subvirus)类病毒(viroid)250-400bp 卫星病毒/拟病毒(virosid)500-2000bp 朊粒(prion)真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医学有关的真菌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毛霉)子囊菌亚门:毛癣菌担子菌亚门:新隐菌半知菌亚门:白假丝酵母菌鞭毛菌亚门一、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酵母型类酵母型多细胞真菌菌丝(hypha)孢子(spore)真菌的细胞结构有隔菌丝隔膜中央有孔细胞壁结构难以总结出固定的模式细胞壁主要成分多糖链、蛋白质、脂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真菌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繁殖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沙保弱培养基生长缓慢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型菌落三、变异性与抵抗力容易变异对理化因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干扰现象(interference)缺陷干扰病毒异种间同种间同型间同株间灭活病毒质膜几丁质蛋白质层糖蛋白网葡聚糖粗糙卖孢菌细胞壁结构假菌丝叶状孢子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小孢子癣菌毛癣菌表皮癣菌分生孢子* * 病毒的形态核衣壳(nucleocaspid)包膜病毒和裸露病毒壳粒的排列方式螺旋对称壳粒壳粒的20面体对称复合对称与复杂对称电镜下的壳粒包膜病毒的刺突(3)脂类和糖吸附(absorption)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组装、成熟、释放(assembly maturation and release)吸附双链DNA病毒(半保留复制)病毒DNA→转录早期mRNA →早期蛋白(酶类)→子代DNA →晚期mRNA →晚期蛋白(衣壳蛋白)单链DNA病毒ssDNA ↓dsDNA(RI)↓子代ssDNA、转录翻译单正链RNA病毒(+)ssRNA ↓早期蛋白(DRRP)↓(-)ssRNA ↓子代(+)ssRNA 晚期蛋白RNA RI 反转录病毒RNA ↓RNA:DNA中间体↓dsDNA→前病毒↓子代RNA、mRNA ↓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致病性
条件致病 皮肤粘膜感染 鹅口疮,阴道炎 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 过敏
鹅口疮
有隔菌丝 多数致病性真菌 无隔菌丝 菌丝形态有助于鉴别
2. 孢子(spore)
是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
作用 抵抗力
真菌孢子和细菌芽胞的区别
孢子 真菌生殖结构
不强, 加热60~70℃短时间即死亡
芽胞
细菌休眠结构,抵御不良 环境
强,有的可耐100℃数小时
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荚膜 墨汁负染
二、致病性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 多数症状不明显,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者肺
呈暴发性感染,死亡 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性脑膜炎 致病物质:荚膜
目录
真菌
第一部分 表层真菌 第二部分 皮肤癣真菌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 第四部分 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a albicans)
表层真菌
人体表皮角质或毛干最表层,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 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薄糠状、鳞屑样病变,称
为花斑癣
花斑癣病人皮屑中的秕糠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
目录
真菌
第一部分 表层真菌 第二部分 皮肤癣真菌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 第四部分 白假丝酵母菌
皮肤癣真菌 (Dermatophytes)
红色毛癣菌 儿童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
目录
真菌
第一部分 表层真菌 第二部分 皮肤癣真菌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 第四部分 白假丝酵母菌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广泛存于自然界 传染源是鸽子 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圆形,有肥厚荚膜(大,可比菌体大1~3倍) 染色:墨汁负染 繁殖方式:出芽,不形成假菌丝(酵母型菌落)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25℃和37℃
一、形态:
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革兰阳性
二、培养:沙保培养基
菌落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带有浓厚的酵 母气味 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呈类酵母型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菌丝和假菌丝 (Methenamine Silver Staining)
阴道分泌物涂片 (Gram staining)
和伊曲康唑敏感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抵抗力强 对抗生素不敏感
四、主要致病真菌
皮肤感染真菌 皮肤癣菌 表层癣菌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条件致病菌,机会感染
白假丝酵母菌
✓ 皮肤与黏膜感染 ✓ 内脏及中枢神经感染
新生隐球菌
✓ 肺部感染、鸽为主要传染源、呼吸道吸入感染
目录
真菌
第一部分 表层真菌 第二部分 皮肤癣真菌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 第四部分 白假丝酵母菌
多数不致病,仅少数致病,也多为条件致病
二、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圆形或椭圆形 芽生方式繁殖
酵母型真菌 类酵母型真菌 假菌丝
多细胞真菌
菌丝(hypha) 孢子(spore)
单细胞真菌形态
新生隐球菌
酵母菌出芽繁殖
多细胞真菌形态 hypha spore
1. 菌丝(hypha)
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第十一讲:医学真菌学)
目录
真菌
第一部分 表层真菌 第二部分 皮肤癣真菌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 第四部分 白假丝酵母菌
真菌(Fungus)
一、概述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典型细胞核 完整的细胞器
广泛存在自然界
少数为单细胞 多数为多细胞(霉菌)
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大分生孢子 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
分生孢子
的重要依据
小分生孢子 真菌都能产生
芽生孢子 假菌丝 叶状孢子 厚膜孢子
关节孢子 孢子囊孢子
三、繁殖与培养
繁殖方式:芽生(单细胞)、裂殖、萌管、隔殖 特点:低营养、温度(浅部,22~28℃)、低pH(4.0~6.0) 培养基: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菌落类型:
单细胞 -- 酵母型菌落,如新生隐球菌 -- 类酵母型菌落(假菌丝),如白假丝酵母菌
多细胞 -- 丝状型菌落
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曲霉属真菌菌落
青霉菌落
三、抵抗力
对热敏感,60℃ 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 对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
感 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嗜角质蛋白,侵犯部位:角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 致病性: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皮肤癣菌的种类和侵犯部位
指(趾)甲
毛癣菌属
+
皮肤癣菌属 +
小孢子癣菌属 -
皮肤 + + +
毛发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