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3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1.4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规律2.1 周期律的周期性2.2 周期律的族性2.3 周期律的能级性2.4 周期律的价态性第三章:主族元素的性质3.1 碱金属族3.2 碱土金属族3.3 卤素族3.4 稀有气体族第四章:过渡元素的性质4.1 过渡元素的电子排布4.2 过渡元素的价态4.3 过渡元素的反应性4.4 过渡元素的应用第五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1 氧化还原反应5.2 酸碱反应5.3 置换反应5.4 合成反应第六章: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6.2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6.3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6.4 元素电负性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第七章:元素周期律与化合物的性质7.1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7.2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7.3 键长和键能的变化规律7.4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八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8.1 生物体中元素的分布8.2 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8.3 元素周期律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8.4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9.1 环境中有害元素的来源和迁移9.2 元素周期律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9.3 元素周期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0.1 元素周期律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10.2 元素周期律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10.3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0.4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教育与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章节:第一章补充和说明:学生需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背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区分,以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重点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补充和说明:学生需要掌握周期律的周期性、族性、能级性和价态性等规律,并了解其在元素性质预测中的应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周期律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3. 元素周期律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4. 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实例5. 元素周期律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律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实例,元素周期律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周期律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实例和局限性。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回顾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元素周期律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实例,如催化剂的选择、材料的制备等。

5. 总结:总结元素周期律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应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实际应用实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学、环境科学等。

2. 探讨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和新应用。

元素周期 律复习教案

元素周期 律复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授课章节: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二,课的类型:章节复习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组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排布的规律;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回顾、讲解、思考等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认识事物的本质。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意识到总结,分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的推理,总结和归纳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原子组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排布的规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五,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六,教学策略:本节是复习课,知识点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问和讲述相结合,讲解基础知识和相关习题相结合,习题课较枯燥,要适时提醒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

七,教学媒体:黑板,挂图八,板书设计:(见附页)九,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教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学生】开始准备听课2,复习提问【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完了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由于这章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

所以我们上一节复习课。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首先我们来复习下物质结构,提到物质结构,我们从组成它的最小微粒即原子说起。

那好,同学们:回忆下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5秒钟后】哪位同学能说下呢?【学生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教师】(鼓励并示意坐下)补充并重复讲解给学生。

1.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电荷数原子不带电,但是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带电.其电荷数的关系是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数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可近似认为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标记X代表元素符号,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 .即:【教师】我们还学习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核素和同位素。

《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复习教学设计
完成练习题
活动意图说明: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能力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1.微粒半径周期性变化
提问:如何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主要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决定
教师进行思维建模
2.电离能周期性变化
提问:什么是电离能?
为什么第一电离能:ⅡA元素> ⅢA的元素;ⅤA元素> ⅥA元素?
3.电负性
什么是电负性?
-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对本节知识复习,让学生理解之前遗忘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提升学生归纳整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周期律》复习
课型
复习课
1.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内容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是中学化学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部分。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复习,在于揭示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元素和物质性质的新视角和系统思维框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2
阅读教材,找出概念
分析部分元素呈现反常原因,总结周期性规律
完成对应练习
阅读教材,找出概念 总结周期性变化规律
完成对应练习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总结方法,并完成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学的活动3
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展示 [2019·全国Ⅱ] 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常规考点。
提问:元素周期的律实质是什么?
性质如何成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的分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中一些特殊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分布规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特殊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元素周期表挂图或PPT3.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4. 教学参考资料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第二课时:主族元素的分布及性质过渡元素的分布及性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发现4. 第四课时:练习与应用: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总结与复习5. 第五课时:教学反馈与评价布置作业: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的关系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探讨元素周期律内在联系和特殊现象时的表现,以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

2.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元素周期律的。

元素周期律复习学案

元素周期律复习学案

结论5、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几个概念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用M表示);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用: 换算关系: 【例题】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 +n)W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练习】.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1、(06四川理综)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2、(06天津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3、(06江苏)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 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B.NH3的结构式为 H+[∶C∶]—
练一练: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自然界
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已知它的 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 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 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 化 学式。
复习内容: 一、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3)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1)体会对比、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2)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量关系原子A Z X阳离子A Z X n+六.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含考点:1、原子序数2、核素、同位素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质子「原子核峠L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核素种类1、几个重要关系式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逅子和一定数目住子的原子。

同位素:同一兀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说明:(1)符号A ZX 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 ,质量数为A ,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2)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3)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4)同位素的特性: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5)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6)重要同位素的用途:氘、氚为制造氢弹的材料;14C 多用于考古中测定文物年代;※注意:“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 -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例题](2011)2•硒(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034Se 的中子数为A .34B .46C .80D .114原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性质(2008)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4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能量越_低,离核越近。

《元素周期律》复习课

《元素周期律》复习课

《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根据实验事实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3、学会依据元素周期律比较粒子直径的大小。

4、理解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Ⅰ、【知识梳理】一、核外电子排布12(1)电子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

(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3、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重复(除第一周期外)呈现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原子半径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呈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下列五种元素 O 、F、Na、 Mg、 S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②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2、元素化合价①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从到(一般氧氟元素无价),最低负化合价从到(除第一周期外),呈现变化。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一般金属元素无价,元素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一般氧、氟元素无正价)。

3、金属性、非金属性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②比较Na、Mg、Al金属性的强弱,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③Si、P、S、Cl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有强到弱的顺序。

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的变化。

3、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4、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5、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6、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法、比较法、讨论法。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 的关系。

自主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量变到质变规律。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点提示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课题:复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多媒体:复习目标、要点提示
一、知识回顾:
1 原子的构成
学生总结:
教师评价:
多媒体展示:原子的构成。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生先进行总结:
教师评价:
多媒体展示:学生对照。

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学生小结:
多媒体对照:
多媒体回顾: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学生回答: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多媒体:定义及实质。

多媒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学生分析: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师评价:
多媒体展示:递变规律。

想一想:多媒体展示
1、①铯(Cs ),位于第6A 族(左下角元素是氟(F),位于第2A 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Al 、Si 、Ge 等。

2、(1)(2)-8

8
多媒体: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7、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结构
位置
性质
决定
反映
(1)结构决定位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反映
决定
反映
(2)结构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8-负价数
(3)位置性质
2、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