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学会负责、健康成长——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颍上县耿棚镇杨庄小学:孙君

2011.04.16

学会负责、健康成长

——谈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宏伟小学陈海燕

内容摘要:当前生活水平优越,许多孩子从小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如何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本文就此现象,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感、培养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交互作用形成发展而来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报效父母。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而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与人学会分享的。

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五年来扎根在农村,面临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照看。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塌糊涂。他们意志薄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己要求低而少。这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十分突出:放学铃声一响,学生们背起书包匆匆就走,他们的课桌里面包、纸屑、书报一片狼藉,凌乱不堪;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放学后没扫地就偷偷地跑回了家;有的学生不愿意打扫卫生责任区,看着其他同学干得热火朝天,自己却在一旁站着看或玩耍;有的学生吃完零食后将包装袋随手乱扔;有的学生经常不做作业等。种种现象无一不体现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的严重缺失,因此培养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好教师的表率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作为老师,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知道小学生十分善于模仿,模仿让我们的孩子成长。那么一个良好的榜样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老师们都能注意自我修身,自我立德,从身边一点点小事做起,给孩子们树立榜样,那么对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会有很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会随手捡起一块垃圾,拿起抹布擦干净桌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通过老师的榜样作用,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二、在身边小事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

强化对学生身边小事的重视,既是很好的行为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偏见。所以要让责任感深入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行动,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动之中见素质,小事之中看品格。每个人天生都有责任心,只是在后天受环境、教育、性格等影响,责任心的强弱各不相同。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人人知责、处处尽责、事事负责。每周周会就是我们班开展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佳的时机,以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物化集体内涵,培养拥有感

目中孩子的天性是对自己的东西往往会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因此,我们要将原本在孩子心抽象的集体“物化”,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拥有感。只有在内心世界中真正“拥有”自己的集体,才会珍惜集体的一切,视集体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新学期伊始,我们设计了一棵大树,取名为“常青树”。这棵树有四根大树枝,代表四个小组,树枝上没有树叶。让学生们每人带一张小照片贴在树枝上,并引导他们:“我们集体这棵常青树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长出茂密的树叶来,树叶怎么长?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学期末,我们要比一比谁的树叶最多,哪组的树枝最茂盛。”我们共同制定了领取树叶的条件。如: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就能领一片树叶;岗位服务完成得认真也可以领取一片树叶;小组的同学齐心合力,被评为最佳小组,该组每人加两片树叶;班级团结一致,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中获奖,每人也能获得两片树叶……学生们为了多获得树叶,自觉形成了“小伙伴”式的“帮扶对子”,这种对子是自发形成的,效果不言而喻。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四、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

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是经常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让他们学会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认真写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说明学习的责任心就强。同时我还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尽力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责任心教育。

五、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相应知识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比如我们每周开展“我为家庭尽一职”活动,通过平凡而又简单的家庭小事,以逐步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使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推荐学生读一些有关责任感的书籍,让学生在故事中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责任感内化。

六、实现自主管理,培养责任感

叶圣陶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应使学生自学自励”。推行自我教育,把德育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关心品质中,责任感是处于较高层面的,只有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形成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质才基本形成。因此,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管理角色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集体管理,此过程既可增强学生岗位服务的责任感,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豪感。“班主任助理”是学生最感荣耀的岗位。学生每天“挂牌”上岗服务,负责“三操纪律”并中队委员做好班级日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就会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热心为集体服务,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关心集体的品质。

另外,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心。学生中树立起来的榜样就在学生自己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学习。如:有学生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了;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就表扬他能关心他人了;有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了。对于平时较好的作业,我就把它贴在学习园地里,名字上班级写字排行榜或日记排行榜,让大家都去观看,进而学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除了耐心教育、帮助他们,还成立了互助小组,让一个好的学生督促、帮助他完成各种作业。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能锻炼那些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小干部不仅要帮助老师管好班级,更重要的是在班级中起带头作用,使全班学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使整个班级成为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先进集体。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为集体着想,主动为争取集体荣誉做贡献。教师通过表扬和鼓励学习有责任心的学生,使班级营造出你追我赶,人人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责任,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一种义务与职责的清醒认知,始于人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高度认识,起于人对人类群体的情同手足,见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抱负使命。铁肩担道义,这是责任的形象展示;以血荐轩辕,这是责任的内秀迸发。责任,是对自身生命的珍重;是对他人命运的倚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凝重。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然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教育者持之以恒,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成为从不负责任到被动负责到最终能主动负责的人,渐序渐进,自觉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成就美好的人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