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又称门风

合集下载

家风的好句精选集锦

家风的好句精选集锦

家风的好句精选集锦“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风的好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家风的好句1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3、保持地方常洁净,才有快乐之心境。

4、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5、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6、做人带点人情味,不可对人冷冰冰。

7、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8、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9、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12、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4、生活若然是清苦,各人内心要安静。

15、家务需要勤料理,物品安放要齐整。

16、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17、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18、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19、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22、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家风的好句21、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

2、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3、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

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让孩子有所发现和爱好是自然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6、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7、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8、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9、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1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1、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家风家训教育》课件

《家风家训教育》课件

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
现在谈家规家训, 实际上是建 立良好的家庭文化。 首先, 传统的家规家训是不是 对人性的束缚? 今天的家规和 古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应该有 新的时代转换。 其次, 我们谈的家训是否只是 针对孩子的,需要澄清。 我认 为对于家规家训, 父母和孩子 既是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受 益者。
家规家训是否局限在家庭内部。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 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 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 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 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01
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 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 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
02
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 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 孩子懂得尊重。
《家风家训教育》
“家风”又称门风
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 生活作风, 即一 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风家训的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⑴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⑵奉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⑶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修养。

⑷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⑸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⑹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⑺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⑻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隆。

⑼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害,不可生喜幸心。

⑽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隆。

⑾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⑶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⑷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⑸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⑹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⑺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⑻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⑼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患;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⑴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⑵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⑶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2⑷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2⑸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2⑹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2⑺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善无边境。

2⑻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2⑼坚持自己的守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30、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3⑴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

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3⑵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3⑶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谈家风阅读理解及答案

谈家风阅读理解及答案

谈家风阅读理解及答案谈家风阅读理解及答案【原文】谈家风①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其后流行,它指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特色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延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性和风貌,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就是家风的表现。

家风是一种特定的传统,凝聚着这个家庭一辈又一辈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又因子孙后代的认同传承而持久存在。

②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

【这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所以,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

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那么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因家风清廉质朴而进取有为、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

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正直坦荡,为官俭廉,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潜心读书,修身自律,后来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在为人、治学方面酷似其父。

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把梅家严谨谦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③同时,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我们祖先父辈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往往体现在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之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在家风的代代传承中,忠孝节义、善良诚信、谦逊有礼、克己节俭等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信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④良好的家风能够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

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际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辐射作用。

关于家风的排比句

关于家风的排比句

关于家风的排比句“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风的排比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11、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4、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8、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1、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3、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24、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25、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26、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2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8、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29、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30、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3分钟演讲稿家风(优秀10篇)

3分钟演讲稿家风(优秀10篇)

3分钟演讲稿家风(优秀10篇)3分钟演讲稿家风篇1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个性。

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

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失及经验,结晶成为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这个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由创立者建立,经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是最直观、最直接、最基本、最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又惠泽于每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规则;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而不难。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

关于家风家训的句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风家训的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11、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4、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8、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1、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3、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24、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25、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26、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2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8、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29、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30、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31、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

试析共产党人王德三《遗书》中的家风情怀

试析共产党人王德三《遗书》中的家风情怀

试析共产党人王德三《遗书》中的家风情怀姻张文芝“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和作风。

家风建设不仅关系一人得失、一家荣辱,更关系到政风、民风和党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中国共产党也一直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宝贵的红色传统。

在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写的《王德三遗文选编》中,就有一封陕北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中共云南第一任省委书记、云南籍人王德三烈士写的《狱中遗书》。

此原件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其中有王德三烈士家庭许多感人的家风故事,如今读来也倍受教育和鼓舞。

王德三,又名王懋廷、王正麟,1898年7月出生于云南祥云县王家庄。

1920年年底到北京报考大学,1921年春考入北大理科预科甲班。

在哥哥王复生影响下,参加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翻译。

1922年由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夏受党派遣到陕北,以榆林中学、绥德第四师范教员身份开展工作,1924年经李大钊批准,他和北大校友李子洲为中共北京区委特约通讯员,负责陕北建党建团工作,王德三曾任中共陕北特支书记、中共陕北地区地委书记。

1925年秋完成陕北建党建团任务后,他回北京大学复学,就读哲学系。

读书期间,历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北京团地委委员、经济斗争委员会书记。

1926年受党委派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第四期政治教官。

1927年受党派遣回云南工作,先后任中共云南特支书记、临委书记、第一任省委书记。

1928年代表云南地方组织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1930年12月31日在云南昆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2岁。

在革命最艰难时期,为向党组织汇报云南情况,1930年11月19日,王德三准备从滇西绕道缅甸辗转去上海,不幸被叛徒出卖,在昆明西郊长坡被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1]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2]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3]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4]中文名家风外文名family style汉语拼音jiā fēng注音ㄐㄧㄚㄈㄥ词性名词语法做主语或宾语近义词门风解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目录1. 1 词语释义2. 2 语词溯源3. 3 形成过程4. 4 家风特点1. ▪传统家风特点2. ▪新时代家风特点3. 5 家风举例4. ▪舍小家顾大家5. ▪从小勤俭持家1. ▪夹着尾巴做人2. ▪坦诚宽厚待人3. 6 社会反应家风词语释义编辑“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

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5]家风语词溯源编辑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

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

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家风词语和“士族”“世族”“势族”“大族”“世家大族”成为社会上的统治力量有关。

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

除了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自矜门户、标树家风,也是这一时期士族抵御皇权和寒人侵渔的手段。

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

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互用。

由“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

虽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矣”(《周书》卷三十八),等等。

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

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

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

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

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

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6]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最优先的题材。

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

[7]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

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

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

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

如《魏书》卷三十八说:“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

”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

”《隋书》卷四十九也说:“子实不才,崇基不构,干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6]家风形成过程编辑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

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

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

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

极端地说,没有家风,本质上也是一种家风。

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

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

通俗地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6]家风家风特点编辑家风传统家风特点1、榜样性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典范作用,亦即“榜样性”。

中国古代传统家庭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宗族之中,日常行为受到族约的限制。

族约的制定通常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商讨所得,里面蕴含了这些长辈日久经年的为人处世哲学,也兼顾了社会风潮和公平正义。

这样的族约无论是否以文字的形式出现,都有很强的“法规”性,家族内部成员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和信任,会无条件地执行并延续下去。

然而,族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族内优秀成员的诞生而改变;亦或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

比如,司马光著《家范》,就是家族内优秀成员诞生而改变族约的例子。

司马光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其父司马池官拜兵部侍郎、天章阁侍制(天章阁属于翰林学士院,侍制是皇帝的藏书阁顾问。

),这样世代簪缨的诗书之家,定有家规、家训。

司马光成为司马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后,撰写《家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

至此,《家范》中的思想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家风。

再如,山东诸城东武刘氏家族,就是家族优秀成员诞生后再定立传世的家规、家训。

刘氏家族原本乡里布衣,世代为农,是移民到山东的新家族。

刘必显是家中第一个进士,官拜户部广西司员外郎,晚年辞官归故里,致力于子孙的教育,立下了“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的家训。

自清顺治年间刘必显中进士算起,至道光末年为止的近200年里,刘家连续7代,先后科考得中198人,其中进士共计5世11 人,举人共计6世35人,七品以上的官员73位,出任知县、知府、道台、学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尚书直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者皆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刘统勋、刘墉父子。

[1]2、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存在必须是与社会风潮相适应的。

自汉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格外推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八德”。

“八德”作为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普遍存在于家风之中。

在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社会的变革动荡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入侵并未动摇百姓对封建思想的信仰,反而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八德”的基础上延伸出“烈”这一品格。

故而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这样的家风在社会上普及。

到了明代,阳明心学引领风气之先,“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有指导意义。

由此可见,家风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下,家风可能被重新厘定。

[1]3、传承性“世代相传”和“生活作风”是家风的两个重要标签,家风的传承性很大程度体现在生活作风上。

生活作风可以分为价值认同与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割裂开。

价值认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价值认同的表现形式。

价值认同是家风得以传承的基础,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认同祖先的价值观,才会践行那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清正廉洁是一种价值观,而勤俭持家便是这种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上的体现。

当然,许多家风、家训并不会将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区分得非常清楚,因为简单明确的表达更利于流传。

这种简单明确还体现在对典籍的高度概括上,往往几个字就浓缩了一个思想或一种道理;同时又必须是接地气的表达,因为家族中文化程度不同,若写得艰深拗口,则不易流传。

[1]家风新时代家风特点1、形成过程20世纪早期,《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这场运动持续近8年,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发起,并在思想上迅速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派,宣扬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一派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反对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尽管这场运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和狭隘性,但其形成的社会思潮影响深远。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家风建立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以儒家文化、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之道为基础,变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教育学为基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书信或文稿。

新时代家风分为两类:一类以梁启超、傅雷等著名学者为代表,一类以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为代表。

[1]2、家风特点吸纳性以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这一类家庭,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突出成就。

梁启超有子女9人,个个都是栋梁之材,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傅雷有2个儿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扬州吴氏家族,一门四杰,两名院士,一名剧作、教育、文学家,一名医学、生物学家。

他们的家风具有很强的吸纳性,表现为: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这些家庭都是“诗书传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们在家风、家教的问题上,并没有因为西方思想的传入而摒弃传统文化;二是对西方科学的吸纳,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都没有拘泥于中国传统学问,而是让他们走出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教会了子女爱国报国;对先进科学的接纳,促成了子女立业成材。

[1]创造性新时代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