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教案: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实际生活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2)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运用转化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木块、斜面、弹簧测力计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实验1:让学生用手摩擦桌面,感受摩擦力的存在;(2)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实验3:让学生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滑行,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实验4:让学生在斜面上放置不同厚度的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4. 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实验5:让学生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增大摩擦力的方法;(2)实验6:让学生在不同材质的接触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学案教案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学案教案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目标:一、探讨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二、明白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二)进程与方式目标:一、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进程中,体会如何进行科学的猜想,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和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式;二、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如何运用“变量控制”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讨实验【教学进程】一:预习导学自学讲义,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咱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无开始运动,这是为何?二、两个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叫磨擦力。

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老是.3、摩擦力的大小跟大小有关.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在那个探讨实验中,主要用到了物理的研究方式。

4、生活中哪些地方咱们用到了磨擦?举出三个例子,想一想别离是如何增大与减小的?二、课内探讨:(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找力气最小的女生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摩擦。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演示]一长方体海绵,下端距离镂空,在桌面上推,(别离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觉了什么?摩擦力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的上.二、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以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你斗胆猜想并讨论。

(1)学生预测。

(2)讨论: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在匀速拉动实验进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能够转变的?想好以后,若是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能够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第一篇:第三节摩擦力教案第三节摩擦力中心中学尹洪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三种摩擦现象;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确摩擦的利与弊,养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摩擦力的存在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二、引入新课:由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速度越来越慢的事例引入。

三、进行新课:1、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显示出凹凸不平。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摩擦力。

(4)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种类:(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5)评估交流,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如自行车的刹车闸。

(2)增加接触面的徐操程度,如在有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5、减小摩擦的方法:(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3节 《 摩擦力》教案

第3节 《 摩擦力》教案

第3节摩擦力教学内容:摩擦力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活动一: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做一做:(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再演示海棉实验。

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活动二:合作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活动三:当堂检测: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师: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师: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师:你想怎么测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么测量摩擦力?(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弹簧秤拉木块)师: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摩擦力展开,教材为《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方向;2. 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实际的摩擦力问题,如自行车刹车原理、鞋底花纹的作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板车滑行时的摩擦力等。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摩擦力概念1.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2. 相对运动时3. 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二、摩擦力方向1. 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三、摩擦力大小1. 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2.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加压力b.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压力b.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摩擦力的例子,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及作用效果。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等)。

学具:学习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仪,展示不同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静摩擦力的计算。

(2)动摩擦力的计算。

(3)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分类、计算方法。

2.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

(2)分析题: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2. 答案:(1)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求解。

(2)结合实例,分析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案《摩擦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案《摩擦力》

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材的章节为《摩擦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和计算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5. 讲解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6. 例题讲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friction.8. 板书设计:摩擦力的概念、方向、计算方法和作用。

9. 作业设计:题目1: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题目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摩擦力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摩擦力
中心中学尹洪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三种摩擦现象;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确摩擦的利与弊,养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摩擦力的存在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二、引入新课:由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速度越来越慢的事例引入。

三、进行新课: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
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
(3)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显示出凹凸不平。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摩擦力。

(4)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5)评估交流,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如自行车的刹车闸。

(2)增加接触面的徐操程度,如在有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四、课堂小结:有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